《最后一课》影评精选
《最后一课》是一部由马会雷执导,中国大陆主演的一部2009-12-17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最后一课》精选点评:
●ok
●第一次去电影院看的电影,十块钱的票,可以连着看三部电影。当时感动哭了
●“国家已经派人来了。” “这么快啊!”这已然不是人说的话。
●看哭了都
●哈哈哈
●不管这个故事的真假,但这个故事很感人,根本没必要封。
●我比较喜欢这个电影,因为我喜欢看感人的电影,和地震的电影。
●fasfasfa
●不给力
●想看
《最后一课》影评(一):最后一课
电影《最后一课》是一部2019年12月份上映的一部电影。2008年5月12日,四川大地震,给我们全中国人心灵上留下了灰褐色的阴影,但是却让我们明白了世间的大爱。5月12日,谭老师正在上课,突然地动山摇,在地动山摇的瞬间,谭老师忘记了自身的安危、奋不顾生的跑向教室,用自己的身体挡住石板,护住他的四个学生……他的课虽没有讲完,但谭老师却以实际行动告诉了学生们人生的价值的含义。他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也让我们这一代人明白了:珍惜生命,珍惜时间,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因为它有时会一刻之间离你而去。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作为幸运的我们,我们应该牢牢抓紧我们现在拥有的一分一秒,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最后一课》影评(二):好看
银幕上,谭千秋老师双臂紧紧趴在课桌上,用生命保护着四名学生。银幕下,泪花在观众眼中闪烁。这是纪念抗震英雄、湖南大学77级校友谭千秋的故事片《最后一课》在我校首映时的场景。12月17日,记者从教育部获悉,由我校与衡阳市委市政府、今涛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的电影《最后一课》将在全国教育战线推广放映。这是继《冯志远》、《孟二冬》后,教育部要求全国教育战线组织观看的又一部电影。
影片《最后一课》反映了以谭千秋为代表的灾区广大教师,面对突如其来的“5.12”特大地震灾害,舍生忘死,顽强拼搏,奋勇保护学生,以实际行动履行人民教师神圣职责的崇高品质,生动展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高尚师德,是一部优秀的师德教育题材。
为了护住四名学生的生命,谭千秋毅然的俯下身去,趴在桌子上,任由坍塌的墙壁和房顶砸在身上,扯断的钢筋刺进肉里。他毫无惧色,依然深情的鼓励学生“不放弃”“坚持下去就有希望”。他俯下的身躯为学生撑起了生命的保护伞。影片还通过穿插一个个感人故事,具体而细腻的刻画了谭老师的无疆大爱、恪尽职守和勇于担当的精神。同时,影片中还穿插了震中逃生与自救、震后施救等科学知识。
《最后一课》影评(三):看一下这篇南方周末采访的文章,如果原型造假,影片如何呢?
老师是好老师。有问题的是宣传制度。
谭千秋,生前系四川汉旺镇东方汽轮机厂所属东汽中学学生工作处主任,四川省特级教师。2008年5月12日在地震中遇难,媒体报道其在危急时刻将4名学生掩护在身下,后被追授为全国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抗震救灾英雄等。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汉旺镇东汽中学。18岁的刘虹利脚下忽然空了,她连同课桌一起从四楼自由落体到地面,被夹在几块水泥预制板中。地震发生时,她甚至连自己的惊呼声都没听见。再次睁眼之时,周围已经是漆黑一片。她和另外两位高二的学生互相鼓励,38个小时以后,三人先后被救出。此过程中刘虹利意识清醒。
刘虹利昏迷了很久,真正让她与现实世界再次产生接触的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谭千秋。震后一周,当时刘虹利还住在成都华西医院的ICU病房,一家香港媒体直接闯进来,把镜头对准她,“你对镜头说说感谢谭千秋老师的话。”谭千秋?刘虹利只记得这位中年男老师教高二(1)班的政治课,是学校的政教科主任,她完全不清楚自己的获救与谭老师有什么关系。
“我也不知道我说了什么,就胡编乱造地说了很多。”刘虹利说。
在刘虹利获救的14日当晚,有媒体刊发了《那一刻,他张开双臂护住四个学生》的报道,内文描述了谭千秋在危难时刻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身下保护的四个学生都活了,而刘虹利就是其中之一。这篇仅938个字的报道,感动了全国,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了井喷式的传播,并为已故的谭千秋老师赢来极大的赞誉。
时隔两年有余,一篇题为《英雄谭千秋救人事迹涉嫌造假》的帖子在网上流传,该文称“媒体笔下的谭老师冷静果断,救人细节栩栩如生……但奇怪的是,高二(1)班生还的所有学生事后好像全部失忆,忘记他们的救命恩人了。”
经南都记者调查,最初报道的被谭千秋老师所救的4名学生,只有刘虹利是真实存在的,而另外3人,付强死亡,田刚、余建则不存在。而与刘虹利一同获救的两名学生牟莎莎和丁楠杰,也不如报道所说,是高二(1)班的学生。“学生都知道这是假的,每次开大会时老师在上面讲谭老师的事迹,都有同学在下面笑。”刘虹利说。现任东汽八一中学副校长唐祖贵说,这个事情,不用说,不需要说,“当时的确是需要这么一个英雄楷模。”
东汽中学的70岁老校长张天明说,大人们在这件事上说了谎。谎言一旦产生,就仿佛有了生命,越长越大,也没人敢当那个指出皇帝新衣的孩子。“宣传、写书、拍电影……都出来了,谁也控制不了局面了。后来还评了烈士,再后来各家媒体把抗震救灾的英雄行为又重新报道了一遍。这个事或许造假者心里有数,但是谁也控制不了这个局面。”(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