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概率的哲学理论》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概率的哲学理论》读后感摘抄

2020-11-06 00:47:5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概率的哲学理论》读后感摘抄

  《概率的哲学理论》是一本由吉利斯著作,中山大学出版的233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01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概率的哲学理论》精选点评:

  ●又把结论读了几遍,作者对社会科学画蛇添足的讨论令人崩溃,减一颗星

  ●概率的数学基础早已毋庸置疑地奠定,但对概率的interpretation是件非常困难的事。这本书既是较为完善的二手文献,同时提出了颇具说服力的自己的观点。全书最精彩的是第七章(很精彩的独创理论),后面的两章就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吃饭(前面六章基本是综述)。

  ●概率的认识,多角度分析了事物发生的可能性

  ●之前写论文的时候粗略翻了一下,印象中是不错,回头有机会再看看

  ●这是一本关于概率的哲学理论的介绍性的书。它梳理了概率的四种理论:逻辑理论、主观理论、频率理论和倾向理论,介绍了它们各自在哲学史和认识论上的发展,并提出了一种基于主观的、主体的和倾向的概率解释的多元主义的概率观。最后,它提到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不同,并评述了索罗斯的“反身性”(reflexivity)概念。其中,对贝叶斯主义的批评以及对倾向性与因果律的联系的分析,值得深入思考。

  ●抽空再读吧,哲学的东西,想起来太累了。

  ●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之一就是面对着明知道是非常有价值的思想却发现自己理解不了……至少是不能完全理解

  ●从倾向论开始翻阅。。。不太好懂,第八章比较好的,虽然也没细看。

  ●又一本没完全看懂的书,看后面不记得前面的了。无用之用。作者倾向自然科学用频率理论,社会科学用主观理论。作者最后说,炒股需要定性而不是定量研究。

  ●翻译的挺准确的。

  《概率的哲学理论》读后感(一):优缺点并存

  此书应该是关于概率哲学国内唯一的专著了,看完后有收获,但书有几个比较大的缺点:

  (1)阐述琐碎不精练。书中应用大量摘录其他书的内容,这样的文风易使读者迷失,思路也容易中断。书中经常应用某个观点,然后再引用其他的人的观点,但不评述,却把评述以及相关的内容引用到自己的其他书籍或论文,让人如鲠在喉!

  (2)观点表达不明确。书中因为引述过多,很难看清楚作者自己的观点,又因为作者对引述的评述过少甚至没有,读者很难理清楚作者的思路以及其中的脉络。

  (3)第八章和第九章尤其啰嗦无聊。作者同样大段大段的应用文献原文,而要表达的含义或者用一句话就可以说清,或者作者自己也说不清,这样的章节可称为狗尾续貂了。

  (4)翻译欠缺不圆滑。翻译基本无误,但翻译腔过重,十几个字的定语确实让人难以忍受。

  《概率的哲学理论》读后感(二):值得一读的概率哲学著作

  此书是导师推荐看的,有一定难度,前后大约用了两个月时间终于全部读完了。

  哲学书本身就不易写的让人看懂,即使是那些哲学名著,读起来也实在是有些痛苦,因为里面充斥着各种奇怪的名词,翻译之后就更加怪异。

  作为工科生,一定都学习过概率论;学经济学的,概率论也是很重要的课程。但是在阅读此书之前,我从来没想到过概率论在哲学上有主观的、主体间的和客观的这些不同的解释方法。从框架的本体论角度有:古典的、主观的、频率理论、倾向理论,它们都言之有理,却也存在悖论或者不够完美的部分。

  最让我惊奇的是,以前熟知的经济学家凯恩斯、波普尔、索罗斯,竟然也都在概率方面做出过不少贡献,大牛们的强大实在是出乎我们的想象。

  全书读起来有难度,翻译的总体来说很严谨,不过中间的几章我真是努力坚持读下来的,差点就放弃了。第8,9章可能和实际联系的更紧密一些,读起来也觉得容易理解。

  《概率的哲学理论》读后感(三):很受教益的一本书

  全书讨论多种的概率的形式解释,从框架的本体论角度可以这样看待以上理论:

  1 古典和逻辑理论

  构造一个本体,该本体具有N种可能,而这N种可能采用等可能或无差别假设。

  这种理论的最大问题就是本体的构造是任意的,所以导致大量的悖论。

  2 主观理论

  构造一个验前本体,然后根据该本体做出赌商为表象的概率定义。

  这种理论的最大问题是依赖于验前概率和为了收敛做出的可交换性假设。

  3 频率理论

  根据实证哲学的操作主义方法,从一堆实验集合中统计概率。

  这个理论的最大问题是只能提供观察频率而不是概率,例如不能提供单次概率。

  4 倾向理论

  倾向理论是通过构造本体级的可重复条件集,确立抽象概念,而频率逐步倾向于该概率。

  这种方法其实描述了本体的形成过程,是目前最可靠的理论。

  最大问题是没有和主观理论统一起来,而作者通过主观到客观的连续统来初步描述这个问题。

  总体结合起来说:

  人类稳定本体的形成,是人类首先创造新本体信念,然后通过客观频率倾向验证和稳定

  一旦形成稳定本体,在行为和操作上是对本体的使用,表现为主观概率。

  而在本体模型完全固定,无法或无需更改本体模型的时候,最简化情况可以采用古典理论。

  《概率的哲学理论》读后感(四):一点读后感和评价

  (注:此文是自然辩证法的一篇课程作业……_(:з」∠)_)

  笔者这学期正在学习高等概率论,突然回忆起本科时候的小伙伴就《概率的哲学理论》里的悖论与笔者争辩讨论的情形,不由得对概率哲学产生了些许兴趣,随即找到了这本书,开始了一段邂逅。

  该书作者唐纳德·吉利斯,现为伦敦大学学院科学技术学系科学与数学哲学荣誉退休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概率基础、逻辑哲学与数学哲学。本书里,他系统地探讨了关于概率的各种理论。

  概率的数学理论被认为最早发源于帕斯卡和费马在1650年左右关于赌博游戏的通信。在这前后,伽利略、惠更斯等人均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接下来的重大进展归功于雅各布·伯努利,在1713年出版的《猜度术》中,他证明了概率论的第一个极限定理:弱化版本的大数定理。1763年,已过世的贝叶斯的一篇论文的发表,昭示了概率的贝叶斯主义的开端。1812年,拉普拉斯的集大成之作《概率的分析理论》问世,标志着概率论成为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书中并未花费篇幅强调概率论的重要性及其应用,或许因为这是不言自明的。概率论以及以概率论为基石的统计学、随机过程等学科早已硕果累累,其重要成果已经广泛应用到所有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中,成为了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概率论从物理学中的统计力学介入,进一步形成了量子统计。生物学、心理学,以及其他的社会科学的定量实证方法,更是一步也离不开统计。从这一点上说,概率论为科学的有效性辩护,成就了科学的繁荣。

  在概率的数学理论不断发展成型的过程中,值得注意的一点可能是有关概率的哲学解释如影随形。这可能是因为概率论不仅仅是形式数学的一个分支,也是描述大自然随机现象的一门科学,甚至最初有关概率论的实证研究来自于硬币、骰子、纸牌、轮盘这样的物理装置。莱布尼茨、帕斯卡、伯努利、拉普拉斯均在其有关概率数学理论的著作中,讨论了如何诠释概率的哲学观点。这一时期的哲学观点大抵可以算作古典理论。拉普拉斯妖的形象塑造了一个决定论的宇宙,在这个宇宙里,概率不可能是客观世界所固有的,而只能来自于人的无知。古典理论只能考虑所有基本事件等概率的情况,因而具有相当的局限性,在概率的发展过程中被逐渐冷落。

  作者将后来的概率哲学理论分类为“认识论的”和“客观的”两类。认识论的理论主要包括逻辑理论和主观理论两种,客观的部分则包括频率理论和倾向理论。逻辑理论认为概率就是所有理性的人在相同的证据面前对假说怀有的同一的合理置信度。主观理论认为概率是某个人怀有的置信度,它不再假定所有理性的人面对同一证据时持有相同的置信度,而是可以有不同的看法。频率理论采纳了操作主义的观点,把某一结果的概率等同于该结果出现在相似事件的长系列中的极限频率。倾向理论则把概率看作是可重复条件集所固有的一种倾向。

  整本书中,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的首先是概率哲学理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性。经济学领域的凯恩斯、索罗斯,伦理学领域的摩尔,科学哲学领域的卡尔纳普、波普尔、维特根斯坦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学术大家竟然都在不同程度上涉入了概率哲学。剑桥使徒社与维也纳学派的那段精彩纷呈的历史总是令人心潮澎湃。

  在对主观理论的介绍中,作者介绍的证明令人惊叹。通过引入一位赌徒在打赌中对某一事件赋予的赌商,给出了主观概率的操作式定义。以拉姆齐-德·菲耐蒂冠名的一个定理,戏剧性地证明了这一定义完全等价于通常数学中使用的柯尔莫哥洛夫概率系统。这一点让笔者信服了同一套公理体系确实能有不同的合理的哲学诠释。然而主观理论也有其难以处理的麻烦之处,其中之一就是作为客观理论中独立性的等价物——主观理论中的可交换性,难以切实解决实际中的一些问题。

  概率哲学是科学哲学的一个分支,但它对整个科学哲学都十分重要。笔者最先能被想到的关键就是用以回答休谟问题,即归纳何以是合理的。在主观贝叶斯主义的进路中,通过一些精细的尝试,休谟归纳问题或许能得到部分但还不完全的解答。可惜书中并没有对这一方面进行详尽的展开。概率在科学哲学的另一应用就是通过主观贝叶斯主义给出科学进步的一个描述框架。值得注意的是在最近的一些文献中,认知科学研究者Tenenbaum讨论了心智的贝叶斯模型。如果人类心智确实是按照贝叶斯方式工作的,这或许为科学进步的贝叶斯框架提供了侧面证据。目前笔者还没有见到有关这一方面联系的科学哲学论述。

  然而本书并非没有缺点。事实上,在阅读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诸多不足,导致了如下的批评:

  首先是,文中成段成段地引用了很多其他学者著作的原话,但又没有充分介绍原话的观点,这导致读者疲于在不同的文本语境中切换,携裹在混乱的观点洪流里,无法充分把握作者想要传递的要旨。适当的数学论证其实有助于理清概念,澄清事实,但是由于作者对数学部分的刻意回避,导致许多观点表述较为含糊。此外,由于译文的问题,单词的错误翻译(plausible翻译成似真等),中文段落的不当语序,也都非常影响阅读体验。

  作者在发展倾向理论的一种版本时,在原有的柯尔莫哥洛夫三元组中引入了一个新的成分——可重复条件集,形成了被称之为“概率系统”的四元组。然而在通篇的介绍中,只停留于粗浅的描述式思辨。以笔者的观点看,“可重复条件集”完全不足以能和其他三个元素:样本空间、事件域、概率测度相提并论。实际上,在现代概率论里,通过一系列非常严谨的数学命题和定理,后三者的性质得到了充分的刻画。除非作者在另外的文献里给出了该名词的非歧义的良好定义,笔者只能认为这些流于表面的论述降低了“可重复条件集”这一新概念的可信性。在这之后,作者提出了新的公理,冠名为“独立重复公理”,并认为这能解决倾向理论面对的相依性问题。实际上,如果笔者没有理解错,这一“公理”的概念只是已有的概率论中所定义的笛卡尔直积空间的毫无新意的翻版,而文中并未对这一雷同性给出合理的解释。

  在行文最后,作者提出了一种多元主义的概念观。认为有效的概率解释是个连续谱系,从主观到客观中分布着四个层次:主观的、主体间的、人工性的、完全客观的。并将电子的波粒二象性划分为人工性的、将放射性原子衰变归类为完全客观的。这大概体现了作者对量子力学的错误理解,因为伽莫夫正是通过隧穿效应成功地说明了放射性元素的alpha衰变现象!衰变现象本质上是粒子波粒二象性的一种具体体现。

  该本书也使笔者一窥概率哲学研究的方式。总的来讲,研究的内容更偏重于关注概率观念的发源与演变,以及分析过去学者提出各种哲学思辨时候的文本语境,这大概更偏向于概率的史料研究。笔者并非认为分析、整理与澄清不重要,而是觉得在概率的研究中,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对概率的精确理解,更需要现今不同学科中出现的思潮的汇集与融合。换句话说,要更深入地诠释概率,需要站到牵涉到概率的学科前沿之中。概率论与随机过程在信息论中得到了极为成功的应用,香农熵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却未曾在本书中提及,更别提柯尔莫哥洛夫复杂度以及量子力学与信息论联姻产物的量子信息中冯诺依曼熵。狄拉克奠基的量子概率论是对柯尔莫哥洛夫概率体系的卓有成效的几何拓展,是量子力学的核心数学基础之一。在量子纠缠中体现出的与通常伪随机不同的真随机性,与时空的非局域性乃至世界的本质息息相关!在客观概率之外,与主观概率的实证研究也欣欣向荣。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正在逐渐通达拉姆齐所设想的可用来测度主观置信度的“心理检流计”。一些有关人类概率判断与决策行为的心智模型业已出现,其中显含指称概率的变量。得益于90年代以来的fMRI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能够开始寻找概率成分的神经相关物。笔者的一部分工作即涉及到在量子概率论框架下解释人类概率行为及神经机制的探索性尝试。在这一意义上,最主观的概率和最客观的类型似乎得到了融合。

  笔者无意苛责作者著书的这些不完善之处。它作为一本系统性介绍概率的哲学理论的著作,也还算是较为成功的完成了任务。或许是由于现当代科学的高速发展造成的学科壁垒,作为个人很难完全掌握多个学科的研究范式,更别提站到相关学科的研究前沿,也难怪作者没有涉及到新近的进展。笔者只能寄希望于不同的学术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们进一步增加交流与合作,不断革新我们对概率的解释、对自我的理解和对宇宙的建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