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风之又三郎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风之又三郎的读后感大全

2020-11-06 02:07:4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风之又三郎的读后感大全

  《风之又三郎》是一本由[日]宫泽贤治著作,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309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012-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风之又三郎》精选点评:

  ●宫泽贤治有冷笑话和黑色幽默的天分

  ●日式安徒生

  ●不不不适合我……

  ●这本没有《银河铁道之夜》好看,有些故事还挺残酷的。

  ●就算是童话什么的还是读不太懂比如《雁童子》那篇..《贝之火》和《青蛙的胶鞋》之类也骨骼太清奇..就读读《野山梨》心情还比较舒畅..是时候去找点文学鉴赏之类的踏脚石了...

  ●这么有意思的书能读到真是太好了

  ●三星半。篇目里带动物的都有意思,不过似乎不太适合给孩子读。主力风之又三郎倒是没有特别的感受。

  ●可爱又可怜的神的游戏。

  ●读着前几则童话时有种极其悲伤的情绪

  ●最喜欢《蜘蛛鼻涕虫和狸》,寓言的味道很浓。宫泽贤治,日本的安徒生。

  《风之又三郎》读后感(一):宫泽贤治童话再被搬上银幕 探讨自然环境问题

  2011-12-12 8:45:44 来源:搜狐娱乐

  继《银河铁道之夜》之后,日本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宫泽贤治的又一部作品《古斯柯布多力传记》将被拍成动画片,搬上银幕。作品以受到冻灾的日本东北森林为舞台,描写了一位与自然抗争、并努力争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青年的故事。本片将由导演杉井义三郎执导,预计将于2012年夏天公映。值得一提的是,1985年拍成动画电影的《银河铁道之夜》也是由杉义三郎执导的。

  这部作品曾在宫泽贤治去世60年后的1993年由导演中村隆太郎改编成动画电影,1994年制作完成并在日本公映。而这一次是这个故事第二次登上电影舞台。本次担任监制的是著名法国文学研究大师、有“宫泽贤治研究第一人”之称的天泽退二郎。

  导演杉井义三郎谈及对宫泽贤治作品的感想时说:“宫泽贤治的作品在哪个时代看都不会觉得过时,反而发挥着引发当时人们思考现存问题的作用。在宫泽贤治的这部名为《古斯柯布多力传记》的晚年作品中也可以感受到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无法逃避的环境问题以及某种沉重的东西。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宫泽贤治把作品的解读完全托付给了不同时代里生活着的读者自身。”

  《风之又三郎》读后感(二):宫泽贤治 风之又三郎

  宫泽贤治是日本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诗人与儿童文学巨匠。日本不论哪一个阶层、哪一个年代的人,均能朗颂他的诗歌,也或多或少读过他的作品。宫泽贤治生于日本岩手县花卷市富商家,却以家业为耻,曾任农业学校教师,后辞职离家独居于花卷市郊外,过着普通农民生活。他自幼热爱矿物、昆虫收集及旅行、登山等大自然活动,对劳动人民寄予无限同情。他的作品不仅具有优美的文字和驰骋的想象力,更具有深刻动人的情感。他生前作品鲜有人问津,谢世之后声名鹊起,作品纷呈迭出,呈现给人们一个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其作品现已译成十四种文字。

  2000年日本朝日新闻举办日本读者票选“这一千年里你最喜欢的日本文学家”。宫泽贤治名列第四,远远超过了太宰治、谷崎润一郎、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安部公房、大江健三郎以及村上春树。

  本书收录宫泽贤治的童话作品16则,《古斯柯•布多力传记》写了一个男孩在各种天灾中长大,最后为了防止火山喷发而献身的故事。已被再次被拍成电影,即将在日本上映。《风之又三郎》是宫泽贤治的重要作品之一,作者借日本传说塑造了一个亦真亦幻的孩子——风之又三郎,写了孩子之间的单纯快乐与友谊。其余作品亦借由孩子和动物的眼去体会人生,敏锐的笔触散发人本的关怀、对自然的尊重与现实的讽刺。

  《风之又三郎》读后感(三):摘自《哈,日本》,作者 李长声

  宫泽贤治是儿童文学家,诗人,去世七十年。像过去中国人常说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日本人没有不知道不怕雨不怕风的,时见报端,这就是宫泽的名句。“不怕雨,不怕风,何惧严寒、酷暑,一副结实的身骨。没有欲望,绝不恼怒,恬静的笑容,在我脸上永驻。”(邓云凌译,发表于宫泽贤治著作权保护期失效之后)有人说这是明治以后日本人写得最好的诗。在书店或图书馆的架子上,关于夏目漱石、太宰治、三岛由纪夫、宫泽贤治的研究著作最多,能摆出一两排,而宫泽论似乎更多些。一儿童文学家居然压过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等辈,简直是童话,千年日本文学史也露出浅薄。今日中国人看郭老沫若当年的诗篇甚觉幼稚,而宫泽的幼稚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日本却依然受宠,从中便看出两国从文学到国民性的差异。

  评论宫泽贤治,常说他融会贯通了艺术、宗教、科学,创造出独特的世界。其实,就宗教来说,他不过是自幼受家庭信仰的熏染,热心于布教,用童话演义妙法莲花经,哪里算得上宗教思想家。怀着理想主义从事两三年科学种田、农民文化活动,归于失败,躺在病榻上写了些自我抚慰。

  至于科学,充其量是学过化学知识,在农村搞搞肥料,把术语嵌进诗句里。《最新宫泽贤治讲义》的作者小森阳一说:“把他的日语有时候作为地质学家的,有时候作为化学家的,有时作为相对论的特别知识框架里的专门用语来把握,每次将其翻译成日常语言,就发现翻译之前甚至觉得像童话世界的异语言的话语,其实都存在于科学性真实世界。”这话听来更像是讽刺。

  全世界都怪讶日本人耽读漫画,这也可以从宫泽贤治那里找原因,从《银河铁道夜》到《铁臂阿童木》一脉相承。宫泽贤治研究大都云山雾罩,跟那些歪批三国式解构漫画作品的读物伯仲之间耳。当孩子的时候读漫画和童话不是坏事,但一辈子读下去,幼稚就是难免的了。上世纪末《朝日新闻》曾搞过读者评选千年日本文学家,前五名是夏目漱石、紫氏部、司马辽太郎、宫泽贤治、芥川龙之介。这种评选,除了受当时的社会流行所左右,读者的认知主要来自教科书。长大之后可能不再读宫泽童话,却塞给儿女读,原因可能是放心其不色。像宫泽那样不涉笔情色的作品在日本文学中实属凤毛麟角,原来日本人也有不想色的时候。

  《风之又三郎》读后感(四):生活,需要幻想

  高田还是风之又三郎?      

  他从哪里来?      

  为什么他身边总是怪事连连?      

  他去哪了?是飞走了还是转学了?      

  ——这一连串的疑问,其实无论对于一郎、佐助这些小伙伴还是作为读者的我们,都不重要了吧?一部通书读下来,还有谁会纠结这些或真实或虚幻的情节呢?      

  不知别人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我4岁时,有个独身的干瘦老太太邻居。偶然一次看见她祷告,我爱胡思乱想的小脑袋就把她和童话故事中古堡里的巫婆重叠了。每天小心翼翼又戚戚然的偷窥着她的一举一动。想象着每天她在门后黑暗的屋子熬魔汤念咒语。把停电、电视没信号、打雷闪电这些可怕的事归于她的诅咒;幻想着每天由她义务看护的孩子都被她施了魔法,在屋里干活。。。不知怎么,这种偷窥和想象竟然有点英雄主义的满足和小小的刺激兴奋。终于有一天,工作忙的母亲把我送到了她那,在经过一番反抗后,我带着就义的慷慨送到她家时,我才惊讶:想象中黑乎乎的屋子竟那么窗明几净;被施魔法的孩子原来和我一样在打闹跳笑;阴郁的老巫婆原来笑得很慈祥,会柔声讲故事,还能做出特美味的四川凉面。。。从那以后,我老是黏着她了,恐惧和幻想已没有,代之的是喜爱,但那种幻想落空的失落,也有。我的巫婆传奇无法继续上演了。。。现在想想那个我,不禁哑然失笑,就像《诺桑觉寺》中被哥特小说洗脑的女主一般,出了个大洋相。      

  风又三郎对于同伴们大概也是这样吧?来匆匆去匆匆,各种怪事伴随发生。。。这些,有多少是孩子牵强的臆想呢?其实最打动人的,只是写了孩子之间的单纯快乐与友谊。在孩子的眼睛里,世界就是他们想象的样子。单纯真实,有绮丽传奇。即使传说中的风之子其实是矿物工程师的儿子又如何?      

  “九月一日   

  呼!呼隆!哗哗!呼!   

  狂风呼啸   

  吹落了青核桃   

  也吹落了酸木梨   

  呼!呼隆!哗哗!呼!   

  在山中溪涧岸边有所规模很小的小学。   

  最前 排的一个座位,竟然端坐着一个素不相识、满头红发的孩子。” “九月十二日 第十二天      

  呼!呼隆!哗哗!呼!   

  狂风呼啸   

  吹落了青核桃   

  也吹落了酸木梨   

  呼!呼隆!哗哗!呼!   

  一郎在梦中再度听见前几天又三郎唱过的歌。 ”     

  “一郎和嘉助立在原地面面相觑,像是在窥探对方此时此刻的心情。  风,还在刮。玻璃上沾满了雨滴,一片模糊,窗户仍在咯嗒咯嗒作响。 ”      

  一郎们和嘉助们,多年后长大不知还会不会记得那个传奇的“风又三郎”,其实他们心底最珍贵的,应该是那段日子每天的幻想以及带来的刺激快乐吧?也许多年后他们聚在一起时,会一起回忆起这段故事并加油添醋的吹着牛。。。      

  多好!想着这一幕。。。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