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黑暗的溪流》读后感精选
《穿过黑暗的溪流》是一本由袁泉 / 红狼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4.00元,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穿过黑暗的溪流》精选点评:
●豆瓣付费电子书第一本~磨房上看到些片段,买来后发现还是免费的片段更精彩-。-
●喜欢的私人叙述的方式。
●太多写省钱的段落了,会减弱旅行的本意,不过还是很佩服
●好书
●没有看完,像是流水账的游记。。 但貌似游记都是这个样。。 不过他介绍的景观很少,对周围出现的人物讲的倒是很多。。。
●当时就觉得真好看啊
●磨房论坛上第一篇阿富汗游记
●一直放不下,但因为需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才过瘾,所以用了近一周的时间。没有哪个细节是可以忽略不看的。
●我一直都不太相信游记里说的话,很多有夸大的成分,有时候我跟别人说自己经历,一遍比一遍有传奇色彩,但是我相信这个世界上不是到处都是坏人,在路上遇到的人和事情都是对自己心灵的洗礼和沉淀。
●因为是熟人写的,所以给5星.
《穿过黑暗的溪流》读后感(一):私人叙述
喜欢这种私人叙述的游记。文字感很好,历史的阐发适可而止,大约这个年纪的都受够了所谓历史大散文的熏陶。最喜欢那段俯看银河的描写。穿越战乱,宗教,部落交织的西亚,每一步亲自走来,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给了蠢蠢欲动却无处可动的凡俗我们一个畅想这个我们并不熟悉的地方的绝好机会。
《穿过黑暗的溪流》读后感(二):游记就该这样写
平实好读。就是一本旅行日记。男性观点处处可见,所以,对于我一介女流而言,可参考价值估计也不大。不过,和最近读的那些艰深的书比起来,这本书可爱太多了。
唯一不满意的是,没有整个路线的概括,包括时间地点,签证申请等实用信息的介绍。
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也,呵呵。
看的书我是借的。要不要去买一本呢?嘿嘿。
《穿过黑暗的溪流》读后感(三):黑暗的溪流
今年9月18日第一次接触到此书,缘起相遇到作者的父亲。一位忧国忧民、富有思想的老中医。接触的10来天里,跟他无所不谈,从谈钓鱼岛到教育,从谈“表哥”到身边认识且熟悉的某些人……终于在9月18日,老中医自豪而含蓄地介绍了他的儿子不平凡且中学经历和出行力作。
最后老中医拿出了珍藏多年的佳作,淡淡的香水味,富有沧桑感的封面缺没有一点破损……可见一位父亲对儿子的自豪。由于该书对老中医的重要性,以及本人工作原因,当即向老中银表态“三天后还给你”。
接下来的三天,让我确实感到一种不特别的人生经历。对照土耳其的消费看中国CPI;对照埃及博物馆里的保安和警察看我国的“钓鱼执法”等。感慨:天下乌鸦一般黑。但是翻看阿富汗山民不知道自己的年龄,想想觉得,我们已经算进步一大步了。
《穿过黑暗的溪流》读后感(四):历史的遐想或者书写——读一部多味杂陈的旅行手记
据说有种恶趣味专属写评论的家伙——征引数部经典来解读一篇简单的作品,结果把原本的简单糟践成了复杂和谁都看不懂的深刻,这样他自己也就深刻了。昆德拉在《被背叛的遗嘱》里,就不无同情地提到一位文学教授用此法把海明威变得扑朔迷离。后来又看到伍迪•艾伦作了一个尖刻的比喻,把贩卖知识的人说得更贱,说他们都是娼妓。
想到以上两位我总是怀着点读书人的惴惴不安。因而,当我的朋友,旅行家红狼先生把他的新作扔给我,嘱咐我整点书评的时候,我立刻条件反射似地把头脑清洗一遍,首先洗出去的人名是从斯文•赫定(顺带提一句他的《亚洲腹地旅行记》可是红狼先生出游的枕中秘宝)到余纯顺再到余秋雨的这一系列著名行走作家——整个世界清静了,我才开始读这本《穿过黑暗的溪流》,尽管此前在包括磨房和靠靠在内的好几个论坛看过部分章节,但网络和实体书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书的扉页就印着光彩夺目动人心魄的特洛伊木马——的模型。但是,你会非常惊讶地发现,对于昔日历史名城特洛伊的回忆,在本书中找不到哪怕是一个字的北。离得最近的文字是土耳其的另一座古城以弗所的介绍。特洛伊剩下了图片乘风而去,让渴望在文字中体会金苹果光辉和古典征伐的意淫者们一头雾水,原因是红狼先生觉得他初稿中关于此段的文字不够酷烈,于是干脆一删了之清心寡欲。在这样果决而又鲁莽的一念之“残”下,荷马的英雄体史诗终于离我们渐行渐远……
那么,土耳其带给这位踌躇满志的、磨房05年度梦想实现出行活动的头奖获得者哪些印象呢?一位美女太太(旅行途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一个莫名的土耳其罚站老人、一张令人惊讶的老兵的脸以及以弗所中一条热情的狗。宏大叙事消逝的背后,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踏上小亚细亚半岛,把最直接的感官印象付诸文字,把最热烈的抒情转化成最细的细节和最生动的描写,尽管他的笔记本里拷贝了整套的微软百科全书,尽管他浮光掠影地回顾了土耳其土地上的悠久历史,尽管他在以弗所著名的大竞技场里低吟徘徊不肯离去,但是,他仍然首先是一头年轻的背包驴子,而不是那种纯粹的学者或者纯粹拿生命作为赌注的、旅行目的具有深深形而上学意味的探险家。如果说一定要引经据典的话,本书只有一个值得玩味的典故,就是在巴金先生的《灯》里早就出现过的故事,古希腊女教士希洛燃起火炬照亮泅渡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情人的眼,一夜火尽人殒。在大多数中学生大学生们只能从文字中领悟这个故事的凄美的时候,红狼先生坐在一位土耳其老人身边,无可避免地用行走的方式邂逅了经典。
所以我们很容易在这条“黑暗的溪流”面前迷失方向。红狼先生一路行来,首先离不开食宿二字(当然有色的话就更完美了)。当初本人看到样书中某张色彩鲜艳的特色美食照片时,立刻不能忍受肠胃的风起云涌,跑到本地一个久经盛名的烤肉摊上大快朵颐——近来卓越网上此书上架的照片印证了我肠胃的预见性——那金黄的烤饼和分量十足的肉串赫然在列如现目前。
然而,吃喝远不能概括此书带给我们的丰赡味道,虽然本书中吃喝的味道已经相当丰赡了(用可乐瓶装着上好威士忌在伊斯兰国家的斋月里大摇大摆喝可乐是什么滋味?阿富汗美军驻地里的军用干粮是什么滋味?)红狼先生此次出行选择了四个国家——土耳其、埃及、伊朗和阿富汗,当初他在磨房的报名帖叫“追梦千年帝国”。这个初中时期就在故乡历史版块充任版主、长大了更立志走遍天下的小子不仅有着浓厚的历史情结,而且骨子里还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在我看来有时候简直是杞人忧天,或者好听一点,浪漫的英雄主义。以上四个国家,充满了中西方文化(古希腊和伊斯兰文明)交织在一起产生的令人眩目的多彩迷雾,同时在现实世界中,又不乏面对现代文明的困惑甚至因为战争而多灾多难、贫困落后。所以,如果抛却本书看似琐碎的开头,我们会发现它描述的内容竟有相当沉重的成分。在阿富汗,红狼先生体会了跟当地居民一起看AV的种种无奈,目睹了恰克恰让医院的步履维艰,在茶馆里看拙劣的伊朗电影,以嘲笑始,以沉默终。关怀来自于艰深的苦难,同样亦来自善良的内心。常以“邪恶”二字自称和自勉的红狼先生,免不了对在浩大的历史面前留下创伤的现实献出自己的宝贵的同情。
本书中最精彩的桥段,当属wow爱好者红狼先生在无床而眠的阿富汗某夜的一个既不美也不恶的梦。超凡入圣口吐哲言的亡灵先生告诉他,对旅途的渴望和对床的倾慕,都是红狼先生——他在这场游戏中的id叫做英格林加——的强烈意念所引起的。这个梦言不简而意赅,点出作者从十六岁辍学那一年开始的周游世界的远大理想。红狼先生曾经拒绝把自己的游历过程称作旅行或旅游,可能是因为他觉得这个词太轻。然而在阿富汗的无床之夜,满怀梦想的红狼先生大概已经预见到,自己可以在沉甸甸的路途中艰难却充实地睡去了。这部多味杂陈的游记、考察录、个人感悟,起源并不复杂。
而以上的这个梦又在某种程度上昭示了写手红狼的野心——这也是我在这本书的开头把那些大腕们清除出脑的原因,因为红狼先生曾经不无自豪地宣称,他将以一个现代驴子的身份,开辟旅行手记的新型写法,把年轻人的感悟、逃票的攻略和性价比最好的旅店等等糅合在一起。所以最后连wow也来了,还是以很哲学的面貌出现的。特洛伊的荣光让老荷马来承继吧,二十一世纪的红狼毅然抛却了古典梦想,又忍不住引用今何在《若星汉天空下》里的一句诗作为对那必然逝去的英雄情节的缅怀和纪念并作为他新书的书名。毕竟《荷马史诗》里只肯写一个著名的脚脖子,而他的这本书却是用脚丫子一下下亲自走出来的,又是汗,又累,新时代的历史大概只能这样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