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撒時代(盧比孔之前)经典读后感有感
《凱撒時代(盧比孔之前)》是一本由鹽野七生著作,三民書局出版的433图书,本书定价:NTD $310,页数:2004-7-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凱撒時代(盧比孔之前)》精选点评:
●这一本断断续续读了很长时间,还是感受到凯撒的无穷魅力。 盐野大妈在字里行间里明显表露出对凯撒这个美男子的欣赏与偏爱。 在阅读本书的同时,参照了《高卢战记》,确实文风简洁而有力。遗憾的是商务印书馆的《高卢战记》与台湾翻译的《凯撒时代》在人名地名翻译上有所差异,不过这个小小困难还是很容易克服的。
●孤注一掷为国家。罗马文明不断扩散至广大的高卢地区与日耳曼地区,欧洲文明化的开端
●2018-19说简体的翻译差,但是看繁体好累啊,几乎都是跳读没看进多少,觉得作者写起恺撒来就好主观一脸迷妹的样子
●高卢战役其实是挺难去细看的,民族太繁杂了。但是,凯撒真的是一位非常有魅力的男子。
●主体基本按照凯撒《高卢记》展开,还顺便讲解了克拉克在帕提亚的战斗,读了之后凯撒为何被称为大帝,有人格魅力,有风度,自信,而且往往以精敌多,虽然凯撒的征战只是拓展了高卢和不列颠南一带,面积与亚历山大等人的征战面积无法相比,但指挥艺术上两人不分伯仲。
●凯撒之崛起。
●凯撒的人生经历真的是太丰富了,有逃亡,有花花公子,有巨额债务,有将才伟略,又有文学气质…我都怀疑凯撒是穿越到古罗马的…
●大器晚成VS少年成名
●作者是有多喜欢Caesar...
●关于凯撒印象深的有几点:简洁有力的文风,凯撒很注重宣传自己,而且没有太多花里胡哨的包装,文章像打仗一样简单直接;平民派领袖的身份,当时被视为挑战元老院的平民代言人,完成了格拉古兄弟未竟的事业;对被征服民族的同化,这是罗马的传统,但凯撒发扬到了极致:几百年后高卢人反叛的和镇压反叛的领袖,大部分都姓朱利乌斯——凯撒的姓
《凱撒時代(盧比孔之前)》读后感(一):细节充沛
作者对凯撒的热爱简直要从字里行间满满溢出来。对于只想了解凯撒其人其事而不想纠缠在各史家对凯撒的评论中活活累死的普通读者,这本书是非常好的罗马史入门读物。我们跟随着作者,看着恺撒逐渐长大,娶妻,偷情,建功立业,既能了解到凯撒的伟大,又禁不住从他身上,感受到我们熟悉的某些师长朋友的特质。作者让凯撒显得格外亲切的同时,没有把他庸俗化,仍然凸现了他的伟大。
《凱撒時代(盧比孔之前)》读后感(二):天才之所以为天才是因为他可以超越时代的籓篱,但天才之所以能超越时代也正是拜当时的时势所赐
《凯撒时代-上》天才之所以为天才是因为他可以超越时代的籓篱,但天才之所以能超越时代也正是拜当时的时势所赐。凯撒同学12岁时因为派系之争,两位伯父被姑丈所杀,18岁另一派打回来,自己也进入死亡名单,只好逃往希腊。24岁出国留学的路上还遇海盗。30多岁终于开始走上公职时让他出名的是他斡旋于各种女人间的能力和高达3500万的债务(那时候最贵的豪宅350万..)可见年轻时若能获得思索人生的契机,即使是乱世,也并非全然不好。不过原来欧洲各种研究凯撒斯因为他征服的是西欧,而其他人征服的是现在的土耳其叙利亚和北非..
《凱撒時代(盧比孔之前)》读后感(三):凯撒的幸运和伟大,西塞罗的悲哀与渺小
在一些书中曾看到过很多大牛都推荐西塞罗的书,还包括查理芒格,但是看过本书之后,确发现了西塞罗在当时的时代是多么的悲哀与渺小,环抱着一个不符合时势的目标,在逆境来临时毫无主见,缺乏政治眼光,只能到处抱怨与诉苦,一个典型的弱者。总之,对西塞罗的的看法被此书完全逆转。再说凯撒,凯撒的伟大在于恰当地为未来的罗马指明了发展方向。也许凯撒的死对于凯撒个人来说是悲哀的,但是,凯撒毕竟是伟大的,他所选定的接班人当时虽然年轻,在政治上毫无建树,但是能力非凡,完全继承了凯撒的政治目标,从这点看,凯撒又是幸运的。而且盐野十分注重刻画西塞罗和凯撒两个人,西塞罗根本就不能了解凯撒的政治意图,也许作者就是用一个只有才能的人来衬托一个真正的天才式的人物,天才是孤独的,即使当时最有才华的人也无法理解真正伟大天才的构想。
《凱撒時代(盧比孔之前)》读后感(四):战争就是一盘棋,但人有别于棋子
第二部的《汉尼拔战记》和这一部中《高卢战记》的部分,盐野七生都非常精彩地描写了西比奥和凯撒所绘出的壮丽战争图景。在看这两部分战记时,非常明显的感觉是,战争不只是局部的胜负,不只是一兵一卒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一种更宏大意义上的战略和领导艺术的比拼。
用兵如神的汉尼拔,纵能翻越阿尔卑斯山,纵能在亚平宁连战连捷,打出坎尼会战这样的名局,但也只是在罗马城外散步挑衅。究其原因,在于罗马是个整体,在同盟国没有背离罗马的情况下,占领罗马,也不能阻止罗马从四面八方反围剿最终吃掉汉尼拔。而在那之后,汉尼拔的补给被切断,西班牙大本营的丢失,西比奥这颗新星的崛起,迦太基国内的分歧,最终慢慢蚕食了汉尼拔的野望。一代将星最终不得不结束拉锯战,从意大利撤回北非,最终在扎马经历了惨败。这不仅是汉尼拔在战法上败给西比奥所致,也是迦太基国在各方面(尤其是制度?)上落后罗马的必然结果。于是纵然汉尼拔成为罗马梦魇,但也无法彻底击垮罗马。
而《高卢战记》中的凯撒也是如此,罗马对于高卢的优越,是毋庸赘言的,而凯撒是个能够正确地发挥这种优越的人。依托于他果决的判断力,兵贵神速的行军特点,以及超前而过人的战略意识,极强的动员能力和领袖气质,凯撒成为了应运而生的大人物。
在凯撒和维尔钦杰托斯掀起高卢战役最高潮之时,盐野七生写了大概这么一句话,“战争就是一盘棋,在凯撒和维尔钦杰托斯手下,罗马军和高卢军都是棋子,但人和棋子的不同在于,人是有感情的,而维尔钦杰托斯对于这一点的把控有所欠缺。”
其实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汉尼拔时代,汉尼拔和西比奥也都是最一流的棋手,但汉尼拔除了弟弟,几乎没有别的亲信,没有值得信任的将领,而罗马方面则是人才辈出,前赴后继;在高卢战记中,凯撒对于拉比埃努斯、小克拉苏、西塞罗之弟等人,都给予充分的信任,显然,罗马军比高卢更愿意听从凯撒的领导。
信任、勇敢、果断、担当、智慧、胜利,这就是凯撒给麾下士兵的印象,凯撒当然也把士兵当棋子,但也发自内心地表示“如果我把自己的荣誉感看得比你们的性命更重要,那我也就不配做这个指挥官了。”与其说是收买人心,不如说他对士卒有着最高的尊重。
回到本书的开头,作者讲到他的一位朋友,在读完凯撒的故事后,由衷地发出一声感叹“如果我在那个时代,我也愿做凯撒手下一位百夫长”。凯撒的魅力,何以能历经2000多年而不减,可见一斑。
《凱撒時代(盧比孔之前)》读后感(五):Veni, vidi, vici.
我认为这一点也是希腊人与罗马人的差异之一。无论在雅典或是斯巴达,凡是希腊人的阶级斗争都必须持续至分出胜负为止,而胜利的一方必令失败者屈从其下始肯罢休。斯巴达国内的阶级一向固定不变,即使在雅典,如果平民在与贵族争权时获胜,则实行平民独裁统治;如果贵族反击成功,那么平民也只能默默服从贵族的独裁统治。相对于希腊人,罗马人的性格则是一时相争,最终仍旧朝着共荣共存的方向发展,这就是罗马人能够创立帝国并且国祚(zuò,与“福”同义,用于专指帝王的宝座。"国祚"则引申为王朝维持的时间。)延续的原因吧!顺便一提的是,希腊人坚持对立主义,唯一的例外是亚历山大大帝。
少年时代的体验对于敏感的人而言,将成为他日后思考模式的基础。(此处是指凯撒十三岁时,姑丈杀害另两位姑父的事)
为何年仅十八岁的少年敢对五十六岁拥有大权者说「不」?
纵观凯撒的一生,结婚对于他来说通常也是政治因素所致,既然与辛拿的女儿结婚是出于政治策略,当不符情势时就离婚也不失为一种政治策略,况且服从苏拉的命令而离婚应不致遭受太多非议。
即使如此,凯撒的回答竟然是「不」。
有史学家认为凯撒不愧为英雄,自年少起便十分勇敢;也有史学家认为,想成为「平民派」领袖的凯撒自然不能做出这种背叛的行为;另有研究者认为,凯撒是不忍抛弃因父亲惨死而悲伤不已、且有孕在身的年轻妻子。
我认为这些推论似乎并无不妥,但字凯撒后来的言行推断,似乎还有另外一个理由,就是凯撒认为即使是拥有绝对权力者也无权介入他人的私生活,因此当时年仅十八岁的他依然忠于自己的想法行事。后来,当凯撒也成为拥有绝对权力者时,无论面对娶反对凯撒的强硬派女儿为妻的布鲁图斯或是其他的人,他从不曾试图干涉他人的私生活。苏拉是个凡事贯彻到底的人,凯撒与他之间虽有年龄、思想上的差距,但就贯彻到底这一点而言他们倒是有志一同。
三十岁的凯撒闻名于世的,是一位年轻的花花公子于现实世界中奢华的生活及因而背负的巨额债务。
据说,凯撒就任审计官之前累计的债务总额高达一千三百泰连(此处所指应该是塔兰特),这笔钱足以雇佣十一万以上的士兵整整一年,也足够如卢加拉斯(Lucullus)般极尽奢华而讲究的美食家举办一百五十次宴会。
那么,他究竟把钱用于何处?这笔钱是他在进入政界前所借,因此并非做选举经费,诸如为争取民众支持而举办剑术比赛或修建道路的费用等。因为凯撒家境并不富裕,所以这笔钱是向他人所借,至于他究竟用于何处,在参阅众多史料后得知他大致用于下列三方面。
第一是花在自己身上。
众人一致公认凯撒的读书量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堪称第一,连西塞罗也不得不得承认这一点(我擦,西塞罗啊)。当时的书籍书写于昂贵的纸莎草纸(http://baike.baidu.com/view/92101.htm)上,自然所费不赀,而且他对读书的兴趣并非开始于他经济宽裕时。
另一方面,年轻的凯撒也以注重装扮而闻名。
根据史学家的说法,凯撒借钱的第二个理由是他与朋友交际时慷慨的性格。除了友人之外,还有与名门中分封贵族的交际花费,世世代代为分封贵族者因出身名门,对凯撒而言,他们扮演着赞助者的角色,妥善经营与这些人的关系不仅是出身名门家长的义务,也是立足政界不可或缺的条件。
造成高额借款的第三个原因是凯撒送给情人们的礼物话费,他在这方面是出了名的慷慨!(凯撒对外是禁欲主义者,而私下却奉行享乐主义。)
另外一点,凯撒深的女人的青睐。
作者认为,他之所以能俘获女子的放心,主要也是因为他锲而不舍的追求。只要是女人,绝对无法抗拒穷追不舍的男人。
据史学家后指出,元老院三分之一的议员之妻皆曾与凯撒私通。(200个。。。。)
无论如何,凯撒的确轻易赢得不少女人的芳心,史学家及研究者羡慕他的并不只是因为他深受女人的青睐,如果只是具有女人缘的话,那么斗剑士或演员也能办到,他让许多接触男人羡慕的地方在于他的情人当中无人怨恨他。具有女人缘固然是男人的梦想,但男人心底真正的愿望是如何避免招致喜欢自己的女人怨恨。
首先,凯撒以赠送昂贵的礼物对他心爱的女人展开追求攻势。
其次,凯撒从不对外隐瞒情人存在的事实,他的情人已是公开的秘密,但正因为连她们的丈夫都知情,根本算不上是什么秘密。
第三点,如果单就史事的记载而言,凯撒与相继成为他情妇的女人之间从未真正断绝关系;换句话说,他始终没有和她们划清界限。
对女人来说,最大的伤害莫过于被男人忽略。
关于金钱方面之前已经提过,后世的某位研究者指出,朱利斯凯撒是以他人的金钱成功地进行他的革命事业。
凯撒并非在受制于债权人的情况下,以改造国家为最终目的而迅速掌握大权。
凯撒这个男人,做一件事不会只有一个目的。
也就是说,将私利与他利甚至公利密切结合在一起的技巧,是他的特色。因为他认为私利的追求与实现,要借他利甚至公利的应用,才有可能百分之百的实现。
这样的想法并非因为凯撒是天才才想得出来,我们大多数,也在不经意的情况下,每天这么做,全力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借私利→他利→公利的行事模式,是相当符合人类本性的自然过程。
三巨头政治这个新系统的树立,凯撒顺利当选执政官,面对元老院派的反对势力时,仍能确保他任期内的强势执政这个私利;而就他利方面而言,对执政党的庞培及克拉苏产生了利益诱导的作用。公利方面,应该是致力于新体制的树立。
「由元老院所主导的罗马共和政治,因三巨头政治的出现而崩坏。」
统治者的器度在于他的一朝之计,是否能成为百年之计。
每当见到他如何应对为钱的问题而来访的人时,我的内心就满怀敬意,我想这是因为他对金钱所保持的绝对优越感。他对金钱并不饥渴,他并没有打算要将他人的钱占为己有,只是单纯地没有区分他人与自己的金钱。他的举动是以每个人都是为了帮助自己的观点为前提而行动的。他对金钱的超然态度,往往也能够感染债权人,债权人非但没有不安,反而受他的影响。这样的情形令我惊叹,这就是他——那个有名凯撒——的泰然自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