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战记》读后感100字
《内战记》是一本由[古罗马]凯撒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大32开图书,本书定价:15.00,页数:34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内战记》精选点评:
●看恺庞二人的割裂对峙真的超级难受,但就像书里所提到的一句话:庞培不能忍受有人和他平起平坐,而恺撒决不允许有人夺走他的声誉;这两人因为各种利益纠纷和过去的屎尿屁走到了今天这一步,就好像是两位情人走到了必要分手的那一步一样。
●凯撒的文章有一种英雄气,就是那种把伟大功绩当作理所当然的气场(虽然我猜他当时的内心还是挺激动的啊哈哈哈)
●一场内战塑造了伟大的凯撒,在他身后倒下的却是古老的、更加伟大的罗马共和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国家——美国——如果不能处理好内部分歧,那么罗马共和国就是前车之鉴。
●凯撒亲笔(单指《内战记》,后面的《亚历山大里亚战记》等则存疑),文笔平实、精准,就跟史家写作一样。按阿庇安《罗马史》的记述,凯撒称王图谋的最戏剧化的表现之一是:在琉帕卡斯节上安东尼三次把王冠放在凯撒头上被凯撒拒绝。依据凯撒的文字,就算是王,也并非是东方式的专制君主。《阿非利加战记》中记述凯撒的军队战胜西庇阿的军队后士兵乘机大开杀戒的情况:“这些人正因为已经得到辉煌的胜利而在肆无忌惮,自以为无论犯什么罪行都会看在巨大的成功面上得到宽恕。”【276】
●没有地图如同瞎子摸象
●一般!很想看 高盧戰記
●非凯撒亲笔的部分是真心看不进去。原著和翻译估计都有锅。
●占尽优势的庞培输掉了国内舆论和法萨卢斯战役。
●特朗普的精神祖先,古罗马人凯撒
●不是凯撒写的那三部的确是一部比一部不能看,但也没办法
《内战记》读后感(一):内战大戏!
读两派内战的场景常常让我想起孙子的一句话:日费千金,内外骚动···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
凯撒那个时代的内战是一场令后世人极为期待的对决!就像今天很想看美军打美军是个啥结果一个道理,看看当时世界最强军队之间,以其之矛攻其之盾,能碰撞出怎样绚烂的火花,书写何等惊天地泣鬼神的篇章。
凯撒称之为“连天都能够拆坍下来”的罗马军队,在内战的表现如何呢?从法萨卢,阿非利加、蒙达一路打来,我看基本就是围绕着两个话题:兵的新老,人的多少。庞培派的表现比较狗血,“伟大的”统帅败得爽快,军官们也跑得利索,留下士兵趴在地上向胜利者求饶。事后看,论实力,庞培就是打不过凯撒,包括他在希腊的那套极为慎重的斗争策略,注定都会失败。习惯性的跑路给失败者们留下可耻的一笔,被胜利者经常拿来挖苦。与其这样还不如在战场光荣战死(瞧瞧在乌提卡战死的库里奥),果如此庞培在后世名声决不会输于凯撒。
总之就一句话:这内战打得极度让人失望。既没有看到精彩,也未能见到荣光!!!
《内战记》读后感(二):凯撒的伟大之处
内战记和高卢战记两部著作,得以让后人与两千年前的凯撒大帝“亲密”接触。跟随凯撒的鹰帜转战意大利,亚历山大,叙利亚,阿非利加,西班牙,仿佛也亲身经历了罗马帝国的崛起和荣耀。相比历史学家,文人墨客笔下记载的伟人,在凯撒传世的文字中,我们能了解到他更真实,更富人情味的一面。他爱惜部下,为避免下属的无谓牺牲,宁愿错过最佳的作战时机,他也宽容敌人,哪怕是经多次赦免而又背叛的无信之徒,凯撒真心收人爱戴,他的指挥官和百夫长,宁愿战死沙场身首异地,也不肯偷生投敌,他的铁骑所到之处,或因畏惧,或因敬仰,多少城邦拱手而降。凯撒的伟大,不止于他的丰功伟绩,更在于他突破历史局限所表现出来的宽容,仁义,和大智慧。正如万历名相张居正所言,君子谋国,而小人谋身。谋国者,先忧天下;谋己者,先利自身。盖智者所图者远,所谋者深。惟其深远,方能顺天应人。仰望星空,畅想身为罗马贵族的凯撒,为了摧毁腐朽的旧制度,舍弃悠然富足的生活,年过半百仍陷阵冲锋,为后世无数理想主义者树立了不朽的丰碑,仅此一点,他就永远值得铭记。
《内战记》读后感(三):拉丁文的典范,在豆瓣上却知者寥寥
1、关于文风。作者的文字朴素、典雅、精准,看似平淡,却有很强的说服力。看似罗嗦,细细读来却并不觉冗长。有些段落,在平静的文字下蕴含着激动人心的力量。那时候的政治家们的文字功力,实在令人钦佩。不过我觉得只要认真研习,要达到他的水准还是有希望的,至少能学到他的气派。
2、关于真实性。作者把自己描写得过分的伟大、光荣、正确,这非常令人起疑。我认为在这个光辉的故事背后,一定有着不可告人的阴谋诡计,就像西塞罗的兄弟昆塔斯写的《竞选手册》一样。而且,同样是这场战争,如果由庞培来写,一定会写成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要是让加图写,那更是不知会把凯撒骂成什么样子。
3、关于本书在我国的影响。在我国,看过这本书的人恐怕不会超过千分之一。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它不实用,无助于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所以不会放到教科书里。
《内战记》读后感(四):内战记
在凯撒征服高卢之后,他面对的将是国内的敌人。在苏拉死后,克拉苏,庞培和凯撒组成了三巨头联盟,公元前53年,克拉苏和儿子一起战死在安息,公元前52年,庞培的妻子,凯撒的独生女儿尤利娅死于难产。维系两人之间的所有纽带全部破裂了。
公元前49年,所有和平的建议全部被罗马否决,凯撒率领他的军团渡过鲁比孔河,内战爆发。事先声称已经为战斗做好准备的庞培离开罗马,前往希腊。把意大利本土拱手让给凯撒,六月,凯撒前往西班牙庞培经营多年的外省,庞培依靠西班牙起家,他的所有老兵军团都在西班牙。我觉的很困惑的是,庞培选择去东方组织力量对抗凯撒,而不是前往西班牙,学界的解释是东方人力物力更充足。我觉得可能是物理距离太远,西班牙的伊莱尔达战役使凯撒岌岌可危,一度处在失败的边缘,更加证明庞培的西班牙老兵对抗凯撒的高卢军团战力不落下风。在西班牙投降后,凯撒转而进攻希腊,同庞培军团展开会战。
庞培占据了海军优势,凯撒只有三万多人渡海成功,由于庞培新兵比较多,他极力避免主力会战,凯撒选择劣势兵力包围,他的包围圈极长,达到了17罗里,兵力严重不足,但是庞培的军团战力极差,主动发动进攻,死了两千多人,对方不过死了几人,直到内奸出卖情报,使凯撒包围战术失败,但这时庞培的骑兵因为无法放牧,失去了战斗力。
这个时候庞培终于决定发起决战,凯撒军团只剩下两万两千人,而庞培有四万五千人,但是庞培军团一触即溃,一万五千人战死,两万四千人头像,凯撒只损失了不到两百人。我想,庞培应该会想念他的西班牙老兵。
而后庞培逃亡埃及,试图卷土重来,凯撒尾随追赶,但他只收到了庞培的尸体,他死于埃及人的暗杀。
在三巨头结盟之前,斯巴达克斯组织了奴隶起义,随后罗马内部保守派和民主派一直斗争着,随着罗马疆域的不断扩大,两者的矛盾已然不可调和。有意思的是,安东尼三次把代表皇权的花冠试图带在凯撒的头上,凯撒都拒绝了,他声称不愿意成为东方式的君主。然后数年后他成为罗马君主,不久就被部下刺杀。然而帝制已经不可阻挡,他的养子屋大维扫清一切障碍,成为了奥古斯都皇帝。
《内战记》读后感(五):商场如战场。
看《内战记》的时候一直萦绕我脑海的一个问题便是:为什么恺撒能做到以少胜多,战胜庞培?
经过片刻的思考,得出了一个比较浅显的见解。取胜最关键的因素是人,其次是士气,而后才是战略和技术等基础军事能力。
内战记期间恺撒曾有几次处于非常窘迫的境地。在内战中期,恺撒尝试围困庞培,这本就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因为随便什么时候,从来都是数量上有优势的那一方实施围困,而围困的目的就是阻止对方获得粮食。但恺撒却用比较薄弱的兵力尝试围困庞培的大军,并且他们的物资能从四面八方供应过去。但恺撒却处于极端窘迫的境地,远近各地粮食都耗光了。但恺撒的士兵们却仍然能够以非凡忍耐力忍受种种困难。相比之下庞培的士兵条件则优越得多,在后来恺撒在决定性的一役胜利之后,描述了庞培的营寨——在庞培的营寨里,可以看到搭着凉棚,陈设着分量很重的银盘盏,士兵们的帐篷上则掩盖着常春藤,还有许多东西,都表明他们异乎寻常的奢侈和对胜利的盲目自信,因而不难猜想,他们对这一天的战斗结果毫不担心,所以才寻求那些不必要的享受的。而恺撒的士兵在之前就忍受不少艰难和苦痛的饥荒。在这次的饥荒当中,他们发现用一种植物的根,用它和牛奶混合起来后做成面包的样子,从而大大缓解了缺粮的情况。当庞培的部下在谈话中取笑他们挨饿的时候,他们就把这种面包投过去,戳穿他们的希望。
由此即可见两军士兵的差异。战争不外乎就是两种结局,胜利和失败。胜利和战场上优势自然使人感到振奋,充满自信,而失败或处于劣时,恺撒却能让士兵不失去希望,忍受眼前的艰苦,战胜以少敌多的恐惧,提起勇气。这亦是恺撒超凡之处。
在《内战记》中,恺撒在多个地方提及士气的影响。“在战争中,常常会因为一些意外,一点微不足道的原因,如一些毫无根据的猜疑、一场突然的虚惊或一种宗教上的禁忌,往往就会惹来极大的灾难,更不论统帅的过错和指挥官的失误常常给军队的失利。”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恺撒认为军队内的士气比统帅或指挥官的判断更影响战争的走向。并且根据内战记多处记载,不论敌我,当有士兵开始奔逃之时,如果没有人能够使逃兵坚定下来,即使有援军,也只会徒加恐怖和危险,撤退也受到阻碍,更甚者则是被自己人踩踏而死。因此损害士气的谣言首当其冲地必须杜绝。“在非常时期,谣言总是跑在最前面”,“当故事从第一个说得凿凿有据的人传布到许多人中间去时,每个人又再传给别的一些人,这件事最终似乎有许多人都可以说得凿凿有据了”,“因为根据人类的天性所共有的弱点来说,陌生而又新奇的事情,往往会激起人们极大的信心或强烈的恐怖”....etc
当然我这个浅显的见解, 是因为对战双方都是高手才有可能成立。若对战双方军事能力和经验差距悬殊,战果立见高下。
其实最关键的因素是人,多少有些偏颇,更重要的是你是怎样的人,因为你是怎样的人才能吸引到怎样的人。
正如乔布斯所说:我的成功得益于发现了许多才华横溢、不甘平庸的人才。不是B级、C级人才,而是真正的A级人才。他们会不愿再与平庸者合作,只召集一样优秀的人。所以你只要找到几个精英,他们就会自动扩大团队。
.S.有一个地方也让我心生感叹。
由于双方都是罗马人,而且都是兄弟兵。有一次敌我双方营地距离比较近,敌我两方的士兵会发生交谈的情形。佩特雷尤斯把会谈期间来到自己营地的恺撒士兵全部都杀了,由此制造出来的恐怖、和残酷的刑罚和新作效忠宣誓,打消了所有投降的想法,改变了士兵们的心意,恢复战争气象。而恺撒则命令把会谈期间来到他营地的对方士兵都遣送回去,如果有人想留下的则恢复到原来的级别。
这不同的待遇让我想到,当时玩WOW时所记下来的一句话,弱小的领袖依靠恐惧统治其他人,但当这些人不再恐惧的时候,就是领袖死亡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