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林中阳台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林中阳台的读后感大全

2022-03-29 03:35:4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林中阳台的读后感大全

  《林中阳台》是一本由[法] 朱利安·格拉克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50元,页数:2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林中阳台》精选点评:

  ●你的头像是个可爱宝宝

  ●那么细腻的景色描写看得人身上冷冷的。一开始就知道会是悲剧(二战前期法国根本无心恋战),所以景色越美,就越发觉得残酷起来。

  ●郑州。作家似乎对叙事毫无兴趣,只顾孜孜不倦地描写环境与心理。从中不难看出与新小说之间的渊源。

  ●对外部环境的描写相当出色:细腻、优美、繁复、生动。什么“超现实主义”都是扯淡。

  ●3.5 已经忘记是为什么会读这本书 不知道是时隔太久没有度过如此擅长细节描写的人 还是因为作者真的太会 全书于我的高潮从林中相遇的那一刻就开始了 也结束了

  ●突然看到。还是本科时候读的~

  ●应该标记为想买,因为这本书是在图书馆借来读过的,很喜欢,可惜各种书店里一直没见过,现在还念念不忘——————入手!

  ●怪怪的

  ●纯文学会带有古老神话民谣般的源属性,每一笔都很扎实有用。

  ●好美

  《林中阳台》读后感(一):虚无

  通篇都是在描述感觉,尤其是前面一大段。后来战争来了节奏反而快了,真是漫长又痛苦的等待。看书能体会到一点书中人物的心态。

  宁静的森林,平淡缓慢的日子中,谁希望战争真的来临?

  看这本书的对森林的描述,倒是让人想起那本《卢瓦河畔的午餐》,朱里安.格拉克,应该是喜欢那样宁静的环境的。

  格拉克真是个擅长比喻之类的手法的作家,在《林中阳台》中类似的手法比比皆是.使得一本薄薄的小书得慢慢地咀嚼才有味道,不过看多了觉得稍稍有点腻味。

  《林中阳台》读后感(二):隐形的阳台

  读库0603有的专题《被遗忘的珍珠——沉睡之书》里提到了于连.格拉克的几部作品(《在阿尔戈古堡》《流沙海岸》),还有《林中阳台》。后来在图书馆相见,还为作者“朱利安.格拉克”疑惑了一小会,看了看前言,终于确定就是这本书。

  《林中阳台》的特点就是细腻,沉静,感觉和《岛上的光亮》相似,都以二战为背景——当然这样的书数不胜数,最近读的就是英国的莎拉.沃特斯的《守夜》。相比之下,那两本法国作家的书对于人的内在纵深度以及对自然环境敏感度的描述更胜一筹,而英国作家的作品往往能拍成十分出色的影视作品,她们叙事流畅,节奏均匀。

  《林中阳台》读后感(三):林中阳台

  军队是人类组织中纪律性最高,效率最高的组织,所以也是最具杀戮性的组织。只是要想一支军队能够战无不胜,需要拥有许多条件,其中一条就是《孙子兵法》所说:上下同欲者胜。通俗点说就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这也就能够解释二战中法军的表现,为什么在一战中还算是英雄的法军会一击即溃,很大的原因就是法军不知为何而战。不管是政府上层还是军队上层都是胆怯畏战。这样的军队哪怕有少数的勇敢军官的士兵也是毫无意义的。

  本书就是一种体现,书中的林中堡垒也许就是法国的象征,虽然拥有武装、有士兵、有计划,可是惟独缺战争精神和目标,整个国家和军队不知为何而战,正如同要无尽的森林当中的堡垒,毫无用处。这有些奇葩的国度和时代。

  《林中阳台》读后感(四):林中阳台

  如果说起法国的二战文学,那了《海的沉默》《夜深沉》之类外,还有就是此书的类型,士兵们面对战争,根本不知道该干什么,充满了迷茫,空虚甚至是荒诞,这究竟是法国的民族性还是“安静战争”的后遗症呢!很难说。   当然此书并不是描写二战,也许应该只是借那个背景而已。四名普通的士兵驻守在边境森林中的一个“阳台”。根本不明白究竟要干什么,成日只不过是空虚地生活着,干着无所事事的事。可是这是战争状态,德国人正在步步进逼。细心想想这样的军队和国家,不失败和亡国才有问题。   作者文笔相当不错,在法国也有诗意作家的称谓。书中大量的景色描写都相当不错。可正是如此反而突出了人的无耐与迷失。这有点雷同《等待鞑靼人》。两者都在等待着。可是鞑靼人来到的时候,主人公是年老了。可是当德国人来时,法国人还在梦中。那充满了生机的森林倒是映衬出法国的灭亡,有意思。

  《林中阳台》读后感(五):一场对死亡的待命

  这是一部关于等待的小说。

  等待,本来可能与许多未知的期许紧密相连,也可能是对美好事物的一种怀想和顾盼。它是模糊又清晰的一种状态,它走在完成的路上,却迟迟没有抵达。

  然而在《林中阳台》里,等待成为一种煎熬,一场对死亡的待命。

  二战中,德国纳粹已把战火蔓延到法国毗邻的荷兰和比利时,而德国近邻的法国处于对战争暧昧不清的观望之中,法国政府侥幸地期待着德国在与其他邻国交战中,挫败战争的斗志,殊不知,法国东部阿登战区漫长的防线表面的死寂里,战火一触即发,而政府采取的姑息养奸的绥靖政策,使抵抗形同虚设。

  格朗热准尉每天沉浸在自己的想入非非里,他感觉丛林里的一切都模糊不清、摇摆不定,一切都难以把握和断定。正如眼前这场战争,指挥部给他的任务是防守,战争还没开始,整个部队的撤退线路都有了明确地计划,并在作战地图上标注下来,而碉堡需要的设施设备一直没有运送过来,许多防线上的枪弹因为没有擦拭而生锈,那些用来防守的铁丝网和木桩,因人手不够而不能完成。随着战事的延伸,阿登碉堡与外面的一切联系被割断了,格朗热与他的士兵感觉“这个由人类编织成的世界的网眼,正一个个地散开,只剩下某种不明不白的纯粹的期待;在这种期待之中,繁星闪烁的夜空、荒僻的森林、从地平线后面不断升起又不断膨胀的团团夜雾,都骤然间将你们的一切剥夺得一干二净,犹如沙丘后面汹涌奔腾的怒涛那样,使人想到一切都会荡然无存。”

  这种一切都将荡然无存的感觉,使格朗热对夜里深陷碉堡也感觉到一种深深的恐惧。钉了铁掌的军用皮靴在水泥地板上走动的声响,空洞、冰冷、无情、悠长,如同死神的叩门声,林中阳台在曙光升起时苏醒,在没入黑夜时死去,生命的躯壳就是在生与死的边缘,日复一日、分分秒秒地游走。巨大的焦虑、空虚和恐慌折磨着碉堡里每一个人的神经,甚至当战争已经降临,他们都完全没有感觉到战争的真实性,大家措手不及,阿登丛林、整个马奇诺防线,乃至整个法国都措手不及,格朗热和他的手下还没有进入阻击状态便被德军的炮弹当场炸死两个,剩下他也身受重伤,抛弃碉堡,逃进森林,在情人留下的空床上沮丧中死去。

  《林中阳台》抛弃了现实主义作家惯用的通过战争恢宏的画面展示战争的严酷、表现人的勇气等宏大叙事的框架,而截取了战争的一个面,把个体的人推向前台,人物内心对战争的感受、困惑和思索,以及残酷的战争给人造成的心灵焦灼,给予了着力挖掘,对战争中自然环境的神秘莫测、虚无缥缈都给予了精微独到的描绘,变幻莫测的自然环境和人物内心的骚动不安,那种败局已定的惨痛,伤怀相互烘托,情景交融,形成了极强的艺术冲击力。

  朱利安•格拉克在法国文坛是一个独特的作家,有人称他为法国超现实主义杰出的继承人,与雷蒙•格诺和罗歇•瓦扬并称三杰,但朱利安•格拉克似乎并不乐意别人对他的归类,他不想归为任何文学流派之中,他是坚定不移的纯文学和严肃文学的捍卫者,并以自己的写作理论和实践坚决反对商业化的流行文学,与法国文坛风靡一时的存在主义哲理文学分庭抗礼,坚持自己的审美取向,始终把展示人物动荡不宁的主体意识活动,开掘复杂矛盾的情感世界之深度和广度,表现充沛的情感、深远的寓意、缥缈朦胧的意境而努力,他从纯文学的角度,使小说由对故事的叙述,转向对人物心灵的揭示,是一种近乎诗意的小说。据说他的另一部重要小说《流沙海岸》(曾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印数1000册,属于极少人读过的书)获得过巨大成功,小说采用象征主义的手法,虚构了一艘军舰出航远征去点燃战火的一个神奇故事,故事虽然发生在意大利,但具体时代和背景却使人无从辨认,这部优秀的小说获得了1951年的法国龚古尔大奖,但朱利安•格拉克因坚持自己的艺术信仰断然拒绝了这一奖项,他后来把目光转向现实生活,花了数年时间,精心创作了这篇取材于二战德国入侵法国史实的《林中阳台》。

  这是一本可以正读反读可以一口气饕餮也可以间歇式阅读的好小说,我很奇怪我们国家对朱利安•格拉克的翻译少之又少,看来纯文学对大众永远没有影响力,但纯文学的艺术魅力却并不因此而消弱,读完《林中阳台》,我更坚信这一点。老实说刚刚看完了极简主义的卡佛和基罗加,现在读意象绵延的朱利安•格拉克,真感到一种力不从心的累,但这并不妨碍我百米冲刺般的阅读下来,随着小说后半部分节奏的加快,我的思绪也随之诗意缤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