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且介亭杂文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且介亭杂文读后感100字

2020-12-11 03:15: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且介亭杂文读后感100字

  《且介亭杂文》是一本由鲁迅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0.40,页数:18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且介亭杂文》精选点评:

  ●诸多经典,此册甚好。

  ●鲁迅复习8。两篇《病后杂谈》极好。

  ●修行23rd,病后杂谈绝赞,只是先生这样平和而不厌其烦的写实在不算常见,所以我珍惜。日前读唐诺,这个永远悲观而忧虑着的大叔说他读鲁迅的时候,觉得鲁迅用时代的声音取代了自己的声音,这是他的选择。带着这种思路去读且介亭杂文,不觉侵略性刺骨,反而读出很多悲凉,很多伤感

  ●见人引了,找来看看

  ●补标。十几岁时读过,父亲的藏书。

  ●“且介”二字取自“租界”,当时鲁迅先生在上海租界躲避各方危险势力,且笑自己是半殖民国家的国人

  ●还在为这三本书写论文而苦恼,但很高兴我从金明书馆的书摊上10元一本得到了3本且介亭杂文,晚年的鲁迅与铁屋子时的鲁迅有些相似,除了记录时代的眉目,还有摆地摊的真实心境。

  ●抑鬱的時候會覺得自己年歲白白蹉跎,而看那個年代的書文會覺得,整個民族的百年都被浪費了。

  ●【2019.56】历史没学到位,阅读有障碍,所以更喜欢读鲁迅先生的小说。1.一针见血的指出人民渴望的王道及其与霸道的关系;特殊时刻进监也不是那么糟糕,好歹能保全性命。2.“肺腑而能语,医师面如土”。3.以吃用牛羊比喻对旧作品的取精去糟。4.儿童读物应高门槛。借用“月亮,星,鱼,水”描述成年人与童稚的张力。5.尼采。太阳。发疯。6.用鱼鳞写记忆力。7.“如果是烂泥的深渊呢,那就不如浅一点的好”。8.决不是“受了帝国主义者的指使”,要诱中国人做奴才;而满口爱国,满身国粹,也于实际上的做奴才并无妨碍。9. 文字在人民间萌芽,后来却一定为特权者所收揽。10.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11.谁才能做大众的事业?12.何为“中国的脊梁”?

  ●1934.“我们活在这样的地方,我们活在这样的时代。”

  《且介亭杂文》读后感(一):愤青是这样产生的

  80年代初期,我因病在家休学,无聊之际,父亲书架上的所有书便成了我打发日子的寄托。这本七十年代的书便是其一,从此我开始接触鲁迅先生的杂文。先生的博大精深我没学到多少,而愤世嫉俗、嘲讽挖苦的习性却从此养成。从此看社会上什么都不顺眼,与人交流也好针砭时弊。随着年龄增长,火气小了一些,一些事情看淡了一些,但有时仍忍不住发飚——唉,先生误我一生啊!

  《且介亭杂文》读后感(二):鲁迅《且介亭杂文》

  这是我今年看的鲁迅的第二部作品,上一部是《野草》。较于《野草》,《且介亭杂文》就有些枯涩了。少许文章或许还会令人昏昏欲睡。但最终我还是糊里糊涂地读完了,如同读《坟》一样,总感觉有种深刻的思想我没能抓住,与我隔着一层纱,一座山,一片海。 之所以买这本书还是受了教材《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的影响,读完之后印象深刻的也是鲁迅先生对时人的讽刺、对社会的呐喊以及在他语言文字掩藏不住的幽默风趣。无怪乎鲁迅深受原北京大学图书管理员喜爱。奈何,我思想不够,不能再多加阐述。见谅。

  2018`04`14

  《且介亭杂文》读后感(三):小棋子的反抗

  鲁迅先生的情感穿过纸张 扑面而来 有些隐喻和嘲讽是每一个时代都不过时的 哪怕是现在的时代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拿来主义》《忆韦素园君》《忆刘半农君》等等都渗透着慢慢的情感和现实关怀 但最喜欢的是《拿破仑和隋那》中的一句话:“杀人者在毁坏世界,救人者在修补它,而炮灰资格的诸公,却总在恭维杀人者” 我们对刽子手的歌颂,导致的结果表示如此。不知道带剑立功之类的话语古往今来说过的人多多少少,但是我相信,千千万万其实成了“无定河边骨”“春闺梦里人”,一将功成万骨枯,但是人人都自以为自己会是踩在那万骨之上的一将,才会漠视生命,漠视救人者,漠视这大棋局里的每一个小小的棋子。

  我们这些小棋子,是不是应该多一点思考,悄无声息之际多一点反抗呢?

  《且介亭杂文》读后感(四):戳穿你们这些装逼精的海藻膜

  “况且,“要面子”和“不要脸”实在也可以有很难分辨的时候。不是有一个笑话么?一个绅士有钱有势,我假定他叫四大人罢,人们都以能够和他扳谈为荣。有一个专爱夸耀的小瘪三,一天高兴的告诉别人道:“四大人和我讲过话了!”人问他“说什么呢?”答道:“我站在他门口,四大人出来了,对我说:滚开去!”当然,这是笑话,是形容这人的“不要脸”,但在他本人,是以为“有面子”的,如此的人一多,也就真成为“有面子”了。别的许多人,不是四大人连“滚开去”也不对他说么? ”

  “ 雅”要地位,也要钱,古今并不两样的,但古代的买雅,自然比现在便宜;办法也并不两样,书要摆在书架上,或者抛几本在地板上,酒杯要摆在桌子上,但算盘却要收在抽屉里,或者最好是在肚子里。 ”

  越读鲁迅,越发觉得自己身上的矫情病慢慢的被治愈了。。o(╯□╰)o

  谁也别装逼,谁还不是五谷杂粮拉一堆臭屎得自己用手拿纸擦屁股……

  人生如戏, 档期已经太满,就不要给自己加戏了。

  《且介亭杂文》读后感(五):且介亭杂文

  世界上最适合读书的地方莫过于火车和飞机上,鲁迅先生这本杂文集因为我频繁出行而读得飞快,简直为自己的阅读速度感动。

  说起鲁迅先生的作品,简直是读书时代的噩梦,我的现代文背诵一向稀里糊涂,朱自清的散文背着背着都要搞不清楚词语,更不要说鲁迅先生一向不走寻常路,遣词造句独树一格,读起来都颇为吃力,更别提他总是名列背诵全文的清单当中。

  但是,还是很感谢年少时读过的书,背过的课文,虽然当时纠结于这些令人极其头疼和隔膜的修辞上,可长大以后回头想起来,却是另一番滋味。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小时候只是背下了字词,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字词的厚度在增加,是阅历的厚度,是人生的厚度。

  重新读鲁迅先生的杂文,就是这样一种感觉。从前觉得很要紧的地方,现在已经不太在乎;曾经觉得写得晦涩难懂的地方,此番豁然开朗。

  时移世易,很遗憾,有些东西依旧根深蒂固,仿佛顽疾一般无法祛除。但是,也能清晰地看到时代进步的脉络。或许在历史的维度中,从民国至今的时间还太过短暂,虽然有过所谓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有些沉疴依旧留待我辈解决。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