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莫称之为夜晚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莫称之为夜晚读后感100字

2020-12-11 04:16:0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莫称之为夜晚读后感100字

  《莫称之为夜晚》是一本由(以色列)阿摩司·奥兹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20,页数:15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莫称之为夜晚》精选点评:

  ●粗粝 安静绵延

  ●从没有开始,也不会有结束。小说读得有点累了,感觉也迟钝了。近期考虑换种文体。

  ●我发现我不看简介基本上看不明白这个故事。。即使看到了,突如其来的人称转换把我弄得真是晕死了。。。。功力太差,还需锻炼!!!

  ●情感和文字十分细腻,佳作

  ●很好的开头

  ●哇 读完了。两个人对同一件事情完全不同的看法真是写得太厉害了。乍一看简简单单,但总觉得这本书还满深的。有空再读一遍。看了看评论,觉得说得很对,这本书很像中年人的读物。太淡定了。我还真有点参不透

  ●奥兹笔下的沙漠和房子,男人和女人。

  ●渐入佳境。奥兹同学对于女性心理的把握确实很到位。他小说里的人物怎么都和学者相关,这本的女主角还是学文学的。不过感觉这本没有《我的米海尔》厚重。

  ●优美的文字

  ●恋人关系本不该破碎和夸张,但在以色列建国之初那个神秘和彷徨的时代,一切皆有可能。

  《莫称之为夜晚》读后感(一):中年男主人公和年轻的风风火火的妻子

  一部关于激情与克制,放弃与忍耐,压抑与爆发的小说。中年男主人公和年轻的妻子,风风火火的妻子,她有想法但是在丈夫看来理所当然是完全不可行更没有必要的一些想法,无疑,这些想法对于男人来讲是要命的。因为一件小事而导致夫妻之间的大变化,命运从此改写,这样的故事并不新鲜;作妻子的为了夭亡的学生所做的事情到最后,这些事情给予小说的,要比故事的结局重要得多。他们的命运没有被改写,而是加深了。奥兹在中国可以被称作最知名的以色列作家,他的小说被广泛译介,这部小说不长,但是写得颇为动人,和整天我们在国际新闻版见到的以色列事件而言,《莫称之为夜晚》明确地提供了一种日常性的、从容的生活形态,相比之下甚至有点过于罗曼蒂克了。

  《莫称之为夜晚》读后感(二):摘录

  随意摘录

  ——————————————

  《莫称之为夜晚》【以】阿莫斯奥兹

  于是他再次依偎进热带的迟钝中。

  她站起身倒咖啡时裙子在腿周围旋转起来.

  实际上我给她的印象像是一个关在自己地牢里的人,我让她渴望能够接触我以免我在黑暗的地牢中冻僵。

  等着宁静再来将万物罩上灰尘的面纱。

  在这样的夜晚,过去和将来像是两种常见疾病,慢性、破坏性的瘟疫感染了大部分人并继而会导致受害者产生奇怪的狂怒,而他很庆幸自己并未染上,并认为自己对此免疫。

  时间像果冻一样在我们周围凝固,粘稠、透明而富有弹性。

  好像她错误地飞进了这间屋,现在如此狂乱竟找不到飞出去的窗子。

  与其试图解读真理的秘密还不如做该做的事。还不如,像那个警察一样,以一种冷静的同情尽力工作:精确和坚持。像在一天劳累后刚要开出医院停车场回家,然而看到很多死伤者被送进医院后又自愿加班的疲倦的、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那样。他转过身,停下车,默默地再次穿上白大褂戴上口罩,回到手术台。

  他说得很少,用一种温和的灰色色调,带一股埋没自己般的犹豫,仿佛他觉得说话这个行动本身就是吵闹的东西。

  我觉得善良的人们因为情感脆弱而自愿行善实在令人难过。人们应该是为了善而行善。

  也许是因为想起了男孩站立的姿势,安静不紧张,但是扰乱人心,害羞,像是扎回到他自己世界的海底然后再浮上来,用耳语般的声音告诉我词句是个圈套。

  这句话里含有无声的求助信号,我没抓住或是抓到却忽视了。所以我拒绝承认或是意识到了又否认。

  《莫称之为夜晚》读后感(三):日!

  哈!摔倒了。

  谁摔倒了?

  瞧瞧。

  你挡住我了。是素如吗?

  我真不明白这是一场怎样的旅行,为什么,为什么是你,和我,还有她。我真不明白我们为什么不继续昨天的那条路,不管怎么那边还有沙漠。有沙漠才有仙人掌,多可笑啊。现在到处是水,这里应该并不空旷,但是到处是水。我的声音传不到很远,你听到了吗。这里好象一个盒子,可是我看不见看不见,你听到了吗。多可笑啊,想想你的承诺,我们不是来看仙人掌的吗,你的计划书呢?

  你知道的,别闹了。因为素如的一个朋友。

  我脚里全是泥鳅!而我甚至不知道这是为了谁。你最好坦白告诉我这不是为了你。你最好不要告诉我这是因为那个该死的老头,那个昨天晚上和素如滚在一起的人,那是什么样的朋友,什么人有那样的朋友。我们到底在干什么,凭什么相信他的路线。

  你快把她扶起来吧。

  我受够了。

  你别这样,她还是个孩子。我们还带着孩子。

  什么孩子?凭什么!她只比我小五岁,凭什么叫她孩子!

  丽丽。

  她只比我小五岁。五年前没有人叫我孩子。我什么都可以自己做好,我自己洗碗,自己生活,我照顾自己还照顾两只狗。哦,那两只狗,你是凶手,不我不想再提这件事。总之五年前我不需要别人也不需要别人叫我孩子,凭什么!

  所以我爱你。

  够了。

  很好。她死在睡了自己的朋友的手上,其实我们可以不走这条线路的。这就是利令智昏啊。很好。

  你说什么。只是一条蛇。她没死。

  哈!我看不到她的膝盖。到处都是水,她摔了这么久,一定是死了。

  丽丽,你让我觉得可怕你怎么可以这么冷漠。素如是多么崇拜你啊,这就是原因,你怎么会不明白。

  我明白什么。我们怎么会惹上这只哑巴。我还是告诉你好了。我们压根就不应该来!所有的哑巴都是神仙,可恶的老头。

  你的意思是她死不了吗?

  是不是一定要我承认我是嫉妒昨天晚上那只老头你才满意!你觉得这样有意思吗?

  我们也回不去了。天再也不会亮。最好省点力气。

  你的计划书呢。

  可是现在什么都看不见。

  那么我怎么知道她摔倒了?你哄小孩还真是有一招!你预备今天晚上怎么消遣呢?还会有老头冒出来吗?

  素如的朋友一定很伤心。

  哦。那只睡了哑巴的老头。说曹操曹操到。

  《莫称之为夜晚》读后感(四):《莫让爱情进入夜晚》——评《莫称之为夜晚》

  《莫让爱情进入夜晚》——评《莫称之为夜晚》

  作者:卢小狼

  小说的行文与标题一样优美,是《莫称之为夜晚》的特色。作者阿莫斯.奥兹,2005年歌德文化奖获得者,受十九世纪俄罗斯作家影响颇深,他的身上体现着屠格涅夫式的优雅与高贵;他酷爱希伯来语的版《旧约》,并受到其深刻影响,因此简约、凝练、富有张力是他的小说语言的另一特色。

  小说以一个女性的口吻叙述,她的学生意外死亡,那个男孩也许吸毒,或者还有其他见不得人勾当。一个毫不相干的事件,引发了一场发生在一对共患难过的老夫少妻之间的危机,这种危机是微妙和隐藏的,彰显了他们不同的个性。小说家一般都会非常眷顾自己的角色, 把复杂与特殊的性格赋予他们,使他们在自己创造的世界里有血有肉,不仅抚摩他们的肉体,而且触及其灵魂。小说背景是一个边远的沙漠小城,作者展示了一些符号式的人物,还包括一条失去主人的狗。所有这些我都可以理解成为一种象征的手法,而那些主题之外的叙述成为男女关系发展的隐秘因素。

  我们暂且把这篇小说理解成一个爱情小说,同时必须看到爱情作为载体的存在。很少有一个有思想的作家会甘心把爱情放在第一位,就像在现实生活里,在种种阻碍前,最先牺牲的往往是爱情。奥兹也不例外,他在这部优美的小说里无情的牺牲了爱情,将其置于无足轻重的位置,拉起了社会因素的主旋律,向人们解释着,爱情是何在一个冷漠荒芜的世界里逐渐枯萎的。诸多评论家认为小说的社会意义本身才是最重要的,可以忽略本体去追求那些无形的东西,将作品赋予英雄主义者更喜爱的社会感,文化冲突论,边缘与主流相悖论,认为只有加入这些作料才能加大作品的意义。

  笔者认为奥兹尽管在小说中牺牲了爱情,但那只是在故事上,这依然是一部纯粹意义的爱情小说。作者没有把笔调停留在两人世界里,出于先锋小说家的习惯他引入了多个不确定的谜语,每个神经敏感脆弱的作家都会疯狂地在小说中设置谜语,这非常符合奥兹柔韧的个性。事实上,这完全不像一本以色列作家的小说,倒像是一个善于叙述的欧洲文艺作家的作品,同时又具备了以色列独有的民族感和希伯来文化的独特语感。仅仅这些部分就足以吸引读者读下去:“一只鸟儿在院尽头的石墙上发出激动的尖叫,仿佛发现了忍无可忍的事。你怎么样?”“他眼中,沙漠很好,月光作证。对面的窗户中,三两颗星星在山丘上闪烁。他温和地宣布:现在你可以呼吸。”多次在作者的叙述中突然插入对白的未出现人物是作者对受到伤害的心灵一种弥补,在这里奥兹显得如此自由与诗性,向读者展示了他独特,新奇的艺术才华。

  《莫称之为夜晚》读后感(五):自己的房间

  一九二九年三月,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小说《奥兰多》刚刚出版,她为自己造好一座小楼,在这小楼里写出了《一间自己的房间》,说,女人要独立,要有一间自己的房间。“自己的房间”,也就是自由,随即被现代女性奉为颠扑不破的真理。

  女人要有自己的想法,但是这些想法对于男人来说却是头痛得要命,因为在男人们看来,它们要么完全不可行要么没有必要,甚至常常成为导火的那根索,引起可大可小的纠纷。阿莫斯•奥兹1994年出版的小说《莫称之为夜晚》,讲述的便是这样一个故事。

  主人公西恩是半退休的市镇规划家,诺娅是一名文学教师,两人在南美的一间办公室邂逅,二十几天的相互了解后已经在一起生活了八年。如果故事继续这么发展下去,那么他们无疑会成为爱情标兵,显得与众不同。但是地球人都知道不一样是传奇,一样才是常态,有的事情很多人都逃不过,比如外遇。

  西恩和诺娅的和谐从诺娅的学生神秘死亡开始一步步陷入危机,诺娅对西恩越来越不满,对学生父亲产生了似有还无若隐若现的情愫,西恩也对自己的打字员有着隐秘的欲念。但是用《中国式离婚》中身体的背叛、心的背叛和身心的背叛的标准来衡量,诺娅对于西恩始终算不上背叛,西恩对于打字员也只是男人对于漂亮MM的生理反应。

  所有问题都在于诺娅一直叨念着的那句话——我们该在何处闪光,何人需要我们的光亮?西恩曾是赫赫有名的规划家,是别人口中所谓的眼里的光华,虽然现在厌世而抵御外界渴望独处,但是对于比西恩小十五岁的诺娅来说,眼里的光华只属于西恩,诺娅是西恩的小女孩,过去是,现在是,我们该在何处闪光,何人需要我们的光亮,诺娅希望将来可以不是。

  所以,当学生神秘死亡,学生的父亲希望设立一所戒毒所来纪念儿子并全权委托诺娅时,诺娅感到这是机会,而且是唯一的机会,所以诺娅紧紧地要抓住。但是作者奥兹却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当诺娅投入得越来越多的时候,学生的父亲以及他的承诺却都消失不见了,诺娅的努力就像划了个圈,画得再圆,还是回到了原地。

  好在那些努力给予诺娅的,要比事情本身多得多,过程也比结局重要得多,西恩和诺娅,命运没有被改变,而是被加深了,诺娅看清了西恩才是永远站在自己身边随时握住自己的那个人,西恩也懂得了诺娅需要的是什么,所以小说名为“莫称之为夜晚”,希伯来语,Laila既指夜晚,也是女性的意思,莫称之为夜晚,莫称之为女性。

  这个小说总让我想起《廊桥遗梦》,一个关于激情和责任故事。两个故事都发生在平静安详的小城,都是关于激情和日常的矛盾。奥兹用恬淡而智慧的方式讲述了这个关于从未得以舒展开来的压抑的野心和爱的苦涩而温柔的故事。

  这苦涩和温柔构成的诗意,和在国际新闻里见到的以色列实在不同,提供了一种日常的、从容的生活形态,为我们了解以色列提供了别样的可能。生活在别处,或者正因此,奥兹获得了法国“文艺长官”称号、法兰克福和平奖、以色列国家奖,2005年,奥兹又从法兰克福市长手中接受了著名的歌德文学奖,这个奖项三年颁发一次,弗洛伊德、托马斯•曼、赫尔曼•黑塞以及电影导演英格玛•伯格曼都曾是这个奖项的得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