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格》读后感1000字
《破格》是一本由白辂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2020-8-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破格》读后感(一):相见恨晚的人生指南
白辂女神你好,我是在抖音关注的您,然后成为您的迷粉,遂关注了您的公众号,一看到您出了书,就立马下单了。
我用了周末的时间已经精读完了这本《破格》,感觉受益匪浅。
从来没有那么迫不及待地读完一本书,里面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让我觉得“相见恨晚”。如果女神能早一点出这本书,我早一点认识您,大概会避免走很多弯路吧!但还好不晚,感谢,感恩!
这本书从头到尾我都做了详细的笔记和自己的归纳,也跟着书里教的对自己的人生选择做了回顾和反思,才发现原来自己曾经有那么多不理性的人生选择。
并且书中所阐述的“心力”、“欲望管理”等使我觉得豁然开朗,原来我大可不必那么焦虑,原来人生的方向是可以这么清晰、简单、理性。
这本书就像是我的灯塔,在今后的人生中我仍然会一直好好保存,反复研读。
最想说感谢您,谢谢这本书。只花了35块钱,却得到了无法用金钱衡量的价值和人生指南。我已把书推荐给了身边的好友们。
以后还希望以后您多出书,多开课,线下见面会也开展吧,迫不及待跟着您走向人生巅峰,哈哈哈,爱您![爱心][玫瑰]
《破格》读后感(二):《破格》:要想破圈,得先破格啊
曾经是一个拼了头破血流想破圈的人,现在读了《破格》明白了一件事:要想破圈,得先破格啊。
刚刚读了某星球上的一段话,醍醐灌顶一般。他说:打了一辈子工,却想靠创业发财,太可笑了。这句话让我楞了好半天。其实我不是打了一辈子工的人,我最初是创业过十年,然后近十年一直在打工。我想我的某些思维、认知观察意识该刷新了。那位星主说的话太过直接,以至于我读了一下午他的文章,他说:道德是用来约束穷人的,想赚钱,一定不能被道德绑架。
——我觉得,我已经再用《破格》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了,挺好的。因为认真想一想,很多观念,或者道德,其实是用来约束人的,为什么要把人约束住?虽然人一定要守住底线,三观要正,但是如果想打破圈层,想快速升级打怪,破格的力度还是要大啊。
今天的现状,都是3年前的选择决定的。 今天的选择,又决定了3年后的现状!
有句话说得好: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大部分人之所以穷,之所以没有破圈,是因为我们被自己限制了。我也是这样的大部分人,只想着辛苦点打打工,最好再安稳一点,哪怕苦点累点都不是啥难事儿,都能承受。就算遭遇不公平,一般也就忍着。如果哪一天被刺激到了,或理实在忍不住了,就去一个并不怎么懂的专业里面创业,然后亏掉了所有的积蓄。我只所以现在继续老老实实的打工,是因为前几年我刚亏过一次。
其实有时候,我们表面上不敢表露出自己的迷茫,但内心确认已经迷失,看不清真相,也看不清自己,更看不清世界了。是因为我们的心没有锚,所以丧失了心力,如作者所言,卓越的人都有强大的心力与强烈的欲望,当一个人能驾驭好两者时,迎来的是成就,如果丧失了心力,剩下的就只有欲望的折磨。所以,对于我而言,心力管理和欲望管理的模块让我受益匪浅,可能有人认为这种概念是鸡汤,但是谁又没有低谷的时候呢?谁在低谷的时候不是靠信念回归的呢?一个人的成就不可能超越他的信念,所以正确的树立和坚持信念,真的是伴随一个人毕生的能量。
读《破格》的时候,其中很多的思维方式也许你在现实生活当中有隐隐的感知,但是你发现作者能够剖析的玲珑剔透,讲出实操的方法论,这种感觉真的很爽,能让人对很多迷茫清晰起来,也能让自己更好的面对现状,着手解决问题。这本书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生阶段,可能有不同的价值,还是给到了我实实在在的帮助。
想知道“什么样的特质能够让人连续穿越阶层、赢得人生的跳涨式发展”吗?读读《破格》就知道了。
《破格》读后感(三):旷达与细腻兼具的升级宝典
收到书就连夜看完了,趁着思路还热乎,分享一下自己学到的吧:
我们每个人都有观念,有观点,但是却很少发觉自己信以为真的观念与观点是错误的。这恰恰是人无法改变命运,无法追寻幸福的本质。
很少有人探讨自己接受的教育是对是错,接受的教化是好是坏。人们只是从毫无免疫力的童年开始,被各种各样的观点所影响,最终成为了冷却的难以改变的玻璃容器。被迫承载这个社会赋予你的一切。
作者最令人惊艳的是独立思维与知行合一。
这本书基本上每一个章节,她都能站在非常本质的角度去探讨它的意义与价值,同时给你连续不断地工具包,让你几乎可以照搬去做。
1、 接纳现实的不确定性
这是大多数人很少探讨的重要命题,大多数人焦虑、恐惧、规避变化,但是却很少有人理解真正理解不确定性才是这个世界的常态,当你能够彻底的接受不确定性,你的心力将会大大增强,更具备强大的信心去驾驭变化中的现实。
2、 热爱自己的欲望
社会往往对人的欲望污名化。经常会有各种文章让人接受平平淡淡才是真。但是人们真的能接受吗?只不过这是奋斗毫无成果之后的自欺欺人罢了。真正干大事的人哪一个不是持志如心痛?时时刻刻想着自己想做的事?我曾经定下买房目标的时候,把自己喜欢的装修风格打印下来贴在书桌前面,每天晚上加班累了都会看一眼。现在我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里面是自己喜欢的装修风格,这有什么不好的呢?如果欲望是肮脏的,我又用什么样的能量去进步呢?家庭也好,学校也好,都试图把我们教育成一个没有道德瑕疵,一心勤奋的老实人,可是老实人最终能得到什么呢?我们不如正视自己的欲望,并且让它更加强烈,驱动我们努力追求那些曾经不敢想也做不到的事情。
3、 选择能赢的战场
大学一毕业,同学们就开始了新一轮的比较,你的收入多少,你的工作是否光鲜。但是三五年之后,人与人又会有新的区别。这里面有运气的成分,但是运气不就是选择带来的红利吗?你选择了适合自己的领域,自己愿意全力以赴的事业,当然比别人更容易产出成绩。很多人看到富二代轻轻松松就能赚钱,每天不用很累,那是因为人家的父母给人家带来的先天优势。如果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能够基于自己有什么,从优势积累作为出发点,假以时日,必然能够跑赢绝大多数同龄人。
4、 真诚的接纳自己
你在内心美化过你自己吗?每个人都会在内心美化自己,让我们满足自己的自恋机制。但是这种自我保护也会让我们逃避现实,对自己的缺点视而不见。我们从小的教育是充满着批判的,这种机制会让我们更容易在心中美化自己,因为太容易被自己批判,也太容易被他人批判了。作者提出了很关键的观点,一个人不要批判自己,完整的接纳自己,面对自己的所有情绪与变化的时候自我观察,这种真实能让我们更清晰的看到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更好的完成自我进步。
5、 远离虚假勤奋学、虚假自律学
市面上经常有一大票成功学导师打着自律勤奋的幌子四处圈钱,因为自律也好勤奋也好,都是政治正确,你说的再多也没人说你说错。但是人仅仅靠自律和勤奋就能有成就吗?恐怕我们经常会看到上一代人,早起,矜矜业业,勤勤恳恳一辈子,结果到了一大把年龄也付不起孩子的首付。不是因为不勤奋,而是因为没有用正确的方法在正确的方向上勤奋,所以一把年纪一无所有。
6、 启动有效实践
很多人都喜欢看书学习,每次看到那些天天听书买书的人似乎他们都很上进。但是又怎么解释他们很努力却不一定比不看书的人赚钱更多?核心就是你是否再做有效的实践。有效实践是对接市场的,是可以被衡量的,是对未来的实践有指导性意义的。所以是一个有价值的输出与反馈过程。所以每天看书但是却不能应用于自己的实践,自然赚不到钱。但是那些愿意拿着自己的技能,自己的产品投入市场的人,在市场的各种反馈当中就会调整自己的脚步,让自己单位时间的产能更大。这是我们在构建成就的过程中必须思考和衡量的。
7、 交易思维建设人际关系
作者独辟蹊径,讲述了人际关系的量化。这是很多职场小白或者说父母是普通人的孩子很少理解的问题。普通家庭出身的人进入社会很少有人支持你,你也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笼络人心获得提携,那么交易思维就能帮助你非常量化可操作的提升人际关系。
8、 不要因为自己靠父母而感到羞耻
我很多时候都很想证明自己,不像因为父母的荫蔽而遮掩自己的能力。但是看了第三章之后我豁然开朗了。人为什么要抵触父母的传承呢?既然父母已经有大量的资源与经验传承给我,我为什么不发扬光大,非要自己找一点小事证明自己呢?把现有的事情做好好做到领先难道不好吗?这一章改变了我拧巴的心态,让我决心站在更具有优势的领域持续加强自己的优势。
9、 灰度思维
作者的解读很有意思。在中国做事,还是要理和情兼具。什么时候强调理,什么时候表达情是一个艺术。
另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是一直眼睛看原则,一只眼睛放手信任。这几年在管理中很多时候还是年少气盛,非黑即白,得罪了一些人,现在看来确实没必要。人都有缺点,人都需要面子,很多时候给别人一些信任的空间,合作更长久。
全书文笔很好,既有男人的宽阔视角,也有女人的细腻。阅读愉悦感极强。感觉和视频里是不一样觉。
个人感觉对于30岁以下的人,更多是一个高屋建瓴的指引。对于30-40的人,更多是把很多自己困惑的东西彻底点透,彻底梳理。总的来说值得二刷。
《破格》读后感(四):谢谢你,让我看到了粉色的好天气。
今年3月疫情期间是我人生的低谷期,事业不顺,很多事情也没法推进,焦虑感达到了顶峰。一到晚上就刷b站刷微博打发时光。偶然刷到了白辂的视频。竟然一发不可收拾,追到她的公众号,微博,喜马拉雅。怎么说呢,那段时间我好像一个失聪的人,听不到这个世界任何有意义的声音,直到看到她的视频,让我突然间从一种迷茫的安静当中解脱开来,开始重新看待这个世界了。
后来她出书,第一时间就下单了。翘首以盼很久,终于拿到。这本书与她过往的视频有类似之处,但是却更加体系化,更加深刻,更加细腻。下午回家看到凌晨。我很感谢她,因为她的视频和微博,让我从混混沌沌中解脱,开始有方法有策略的去调整自己的生活与工作。
所以,第一次书评,给《破格》,想要谢谢她无私的分享。
这本书总共有七个章节,我接一下对每个章节的感受吧。
第一章是用强者的视角解读现实。标题鸡汤,但是内容很深刻。我从小原生家庭不好,父母总是吵架抱怨居多,也让我形成了负面看待问题的毛病。一直以来我没有觉得这有什么问题,但是它们确确实实给我带来了很多无形中的阻碍。让我不愿意赞美别人,不愿意接纳别人,一单出了问题,就像一个鸵鸟,藏在自己的世界里。事业不顺也有这方面的原因,我没有办法接受未来的不确定性,于是在徘徊中虚度时光,等待别人解救。看了这一章节,让我重新梳理了了看待问题的角度,我也把其中的很多原则打印了出来,贴在自己的床头,每天睡前看一遍,提醒自己,用建设性的眼光看待事物,尝试着从不确定性当中深化自己的思考与努力而不是焦虑。
第二章是用长远的眼光驾驭欲望。我个人印象比较深的是有恒产者有恒心。毕业这么多年来,我发现男生发展的普遍较好,女生见面除了综艺八卦就是衣服包包。真正有上进心的反而受排挤。很多时候我为了合群也说一些有的没的。但是这一节验证了我的一些想法,我决定脱离那些总在短期快乐上打转转的关系。努力赚钱,让自己有恒产,有恒心。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书中的一节音频课,一个人想要脱离原生家庭的桎梏就是要靠个人的成就与实力,只有这种力量才能摆脱巨大的惯性阻力。所以,一心一意专注于自己资产的增长将会成为我未来10年的目标。
第三章是用全面的指标自我定位。这一章对于大多数进入职场5年内的人应当是必看。我已经超过5年了,当前的行业也比较满意。所以总体来说是帮我梳理了一下职场决策的思路。框架非常清晰,我觉得对于很多普通家庭的人来说,是一个重新认知自己和他人差距的过程,也是改变小镇做题家观念的重要章节。学习好对于混社会真的有用吗?什么才是在社会上得到认同的重点呢?就好像白辂在直播中说的,一个人只有发现了自己的优势,并且不断强化它,才有可能脱颖而出。
第四章是用极简的标准自我管理。当前市场上充斥着张萌之流。每天四点钟起,一年看500本书,美其名曰自律。这种看似正确的奋斗概念影响了不少的年轻人。以为早睡早起多看书就能改变命运,然而对于幕后的真相全然不知。作者正本清源,从注意力的角度讲了成长差距的原因,贫富差距拉大的重要因素。作为普通人,想让自己的生活好一点点,并不是每天早起打卡学这学那,而是明确一个有价值的方向,把所有注意力集中在同一个地方。更核心的是关于自我觉知的部分,我觉得这对于一个人认知自己,缓解焦虑绝对是一剂药方。
第五章是用有效的标准衡量实践。重点大学毕业,同学们往往都会对知识有优越感。懂得多似乎厉害一点。但是这个世界真的会奖励知识达人吗?恐怕这并不是。这个世界犒赏得是懂得在其领域输出价值的人。学生思维的问题在于认为学的多就是有价值,但是这些东西如果不能应用于价值创造,基本可以说没什么价值。作者对于如何判断实践的价值,如何正确的实践有非常精辟的论述。如果我的父母能懂得这些道理,就不会从小打压我了。也许我会做的更好。
第六章是用思维的模型优化实践。这个章节是全书最干货的章节。我个人觉得这个章节可以再加几个模型。不过5个模型已经让人非常受益。我的朋友圈经常有一些非常鸡血的人发一些复利思维相关的鸡汤,看了这个章节才让我明白其实他们根本没有弄明白复利思维到底是怎么改善人的行为的。上半年的我非常迷茫,有一期视频让我醍醐灌顶,就是关于过程导向思维的视频。白辂把这个部分的观点更加全面深刻的放在书里,让我又一次加强了对于目标导向与过程导向的思维梳理,让我不急于一城一池,而是能够耐心专注于当下。学校的教育很多时候都让我们非黑即白。灰度思维模型也让我理解了什么时候应当应用灰度。白辂在文笔当中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一点就是对大家很多习以为常的概念做了全新的剖析。到底什么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睁的那只眼看什么?闭的那只眼看什么?恐怕我们绝大多数人根本没有想过。但是她却能做出非常精辟的描述,这让人大呼快活。
第七章是用科学的方法优化人脉。客观来说,对我这种打工狗可能人脉比较少,毕竟每天就在一层楼运动,来来回回就是那些人。不过好在我的工作对外比较多,这个章节能够给我一些对外社交,向上社交的启发。以前看到一些大领导和合作方的boss都不太能推进关系,遇到比自己优秀很多的同龄人内心戏也很多。不过就像她说be water。只要自己认清楚目的,不要拧巴,通透人性,很多事情确实是能在自己的把控当中的。相信这对于很多想要向上爬的人,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借鉴之处。
第一次这么认真的写书评,是因为非常感谢作者。拿到书的那天天气好极了,早上奔赴机场,下午领导说让我管理一个更大的部门,很久以来的焦灼在一瞬间打消了。你是我的锦鲤博主,谢谢!
希望我有一天也能从他人选拔,到自我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