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田随笔经典读后感有感
《蒙田随笔》是一本由蒙田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0,页数:288页,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蒙田随笔》精选点评:
●李桂德译版,读来毫无距离感,但没有找到我想要的答案。(论人性无常
●一位哲人,对人生的思考、感悟···用一种简易的语言描述出来,与世人分享。
●为什么要把梁宗岱译的和黄建华译的放在一起,是想比比谁翻译的好是吧。编辑的人脑子叫驴踢了吧!这本书翻译的怎么样我不敢说,可是这样的编排,差!很差!非常差!里面的文章好或不好得有读者自己选择,一片文章被节选的七零八落。试问不通读全文,怎么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怎么去理解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
●哲学发展到现在已经必须借助于其他的学科,心理学发现到如今对于人又可以浅显的认识,所以这本描述人的著作,有点略显陈旧。
●都快忘了读过。
●来晚了(各种意义上的)。但有些片段仍有可读性,可以把玩(不过也就大概20%吧……如果能有耐心看下来才能继续这样说
●里面传达的思想确实带着那个时代的强烈印记 相对于当今时代 很多观点和看法已经无法适应 也许在当时时代确实具有前瞻性
●很有意思,读的很开心。
●心灵鸡汤将如此哲学的东西用滥了。
●非常认真地胡思乱想,与本人频道合拍。关于历史、文学、哲思…信手拈来,不愧是在书房的角角落落里写满格言的家伙。顺便学到了很多西塞罗的调调,可惜目前阅历太浅,只能看点皮毛。
《蒙田随笔》读后感(一):心灵鸡汤
可能年纪还没有到,看这些随笔类的文章有点心浮气躁。
这本书中蒙田针对很多问题都给出了自己的观点,教人向善和看淡,有点心灵鸡汤的感觉。都是些大道理吧,或许我还没有到那种能体会到的年纪。不过有的观点还是比较新颖的,比如说做一些极端的事情要让之前有所失去的人去做,如果失而复得的人是不适合的,这个和中国的观点置之死地而后生还是特别相似的,关于生死也是要看的从容淡定,还是和中国的中庸之道比较吻合的,没有偏激的观点
《蒙田随笔》读后感(二):向伟大的怀疑论者致敬
西塞罗是哲学家,喜欢说“没有比做学问更美妙的事情了”这样的话,而蒙田偏偏对这样的话表示不屑:“实际上成千上万的村妇在自己的村子里过着比西塞罗更平静、安宁而有恒的生活。”然而蒙田并非不崇敬西塞罗,在他的随笔集中,引用最多的就是西塞罗的话,另一个是贺拉斯。
蒙田只是喜欢对所有看上去言之成理的事情做一番怀疑,掂量一下硬币那一面的“字”或者“迷”,大概这世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怀疑的,因此这老头做出的种种聪慧或者狡黠的辩驳总是让人信服,而且会心一笑。但是他不是彻底的怀疑论者,彻底的怀疑论者对世事失去了信心与恒力。大概没有比爱默生对蒙田的评论更准确的了:“他是审慎的考虑者,抑制野心,查点货物,节省资力;他相信一个人的仇敌太多了,自己不能够再做自己的仇敌;他相信我们应当尽可能地使我们自己占优势,因为这场斗争太不势均力敌了,一面是这样庞大的永不疲倦的势力,另一面是人那渺小,自负,容易受伤的鸿鹄,在每一个危机中载沉载浮。”
这段话也适用于所有的怀疑论者,梭罗、马克吐温、冯内古特。向伟大的怀疑论者致敬。
《蒙田随笔》读后感(三):“我们最豪迈、最光荣的事业乃是生活得写意”
感谢蒙田,在很多心灵焦灼的时候,反复阅读乃至抄写他的文字
让我获得心灵的平静,这是一本可以读一辈子的书,因为那些
痛苦也是反复的。
蒙田他老人家说:
1、跳舞的时候我便跳舞,睡觉的时候我就睡觉。即便我一人在幽美的花园中散步,倘若我的思绪一时转到与散步无关的事物上去,我也会很快将思绪收回,令其想想花园,寻味独处的愉悦,思量一下我自己。仁慈的大自然遵循这样的原则:它促使我们为保证自身需要而进行的活动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乐趣。……我们的责任是调整我们的生活习惯,而不是去编书;是使我们的举止井然有序,而不是去打仗,去扩张地盘。我们最豪迈、最光荣的事业乃是生活得写意。
2、如果我们已经懂得以坚定而平和的态度生活,那么我们也会懂得以
这样的态度辞世的。哲学家毕生都在探究死亡。
3、我自己最长远的计划都不超过一年时间;自此以后,我想到的只是自己的辞世。我抛开一切新的追求和事业,向我行将离去的地方一一作最后的告别。每天我都在放弃自己所拥有的东西。
……
《蒙田随笔》读后感(四):这是一本让人安静的书
蒙田随笔是我的枕边书。常常看却时时有新意。这本是带插图的,里面有蒙田所居住的古堡。就是他写这本随笔的地方,古堡的外面有许多庄稼。因为图片照得不是很清楚,不知道种的是麦子还是其它作物。蒙田一生就弄了这么一本很薄的小书。其它西方哲学家就是尽写尽写,看也没法看。作为读者脑子真是跟不上他的一只笔,于是只好废然长叹。他对死亡的认识,洗刷了幼年时候我对死亡的恐惧。我小的时候很害怕死亡,认为那是一种难耐的黑暗。另外觉得时间寂寞而漫长。因为死亡在他的笔下变得平常了,如同树木落叶,太阳下山一样地平常。蒙田老先生对人的评价不高。他只是照一个正常的人性看待人,没有抬高也没有贬低。有时读他的书觉得象听老生常谈,就象我们小时听长辈的唠叨,嫌烦。直至长大后一一对现。
他谈死亡那一节读完了让我放声大笑。他说一个要上绞架了,忽然感到口渴了,向刽子手要水喝。刽子手先喝了递给他。他就拒绝喝了,因为他觉得刽子手不干净,也许会把梅毒传给他。
另外一位更荒诞了,那是说一个庇卡底人,他已被置于绞刑台上了,人们将一个妓女带来给他说:“如果肯娶她,可以饶他一命(据说有这样混帐法律)。他对这个女的看了半天,发现她是个拐脚,长得又丑便对刽子手说:“捆吧,把我捆牢吧,她是个腐腿女人!”这真可以称得上丑得出人命了。这里有个疑问是谁把这个可怜的女子带来的?世界上真有丑得让人连命也不想要的女人?
《蒙田随笔》读后感(五):you are a mind reader.
这本书真的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作品,
将近75%的看法跟我很多想法一致,
看到了大神老师的影子,
Reading is full of magic.
有种穿梭时空,斯人近在眼前娓娓道来的奇妙感觉。
因为人性是几千年来都没变过的。
做了很多笔记,
还是那句话:you are a mind reader.
人的感知与领悟力往往是从伤痛开始,
前年,经常感叹一观点,
不抑郁写不出文章。
有时遇到,不符合年龄高情商的学生,
有时候,挺想插一句,你到底人生经历过什么。
但又开不不了口,毕竟,操心和公情,也是需要资格的。
这本书,真是诱得我下午把蒙田写的所有书都买了,
因为共性的勾连。
非我族类 其心必异,
所以,并非我过得如此古怪,
Like-minded similarities are some comf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