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论语言的起源》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论语言的起源》读后感锦集

2020-12-17 02:26:1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论语言的起源》读后感锦集

  《论语言的起源》是一本由J.G.赫尔德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50元,页数:11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论语言的起源》精选点评:

  ●其实觉得,就是从人的理性的角度说明了人类语言的发展进程,有些枯燥无味

  ●没有一个思想是自然的直接产品,正因如此,思想才可以由人自己生成。

  ●因为太复杂记录不下来所以希伯来语不写元音?

  ●原来88年Sahlins和Benjamin Lee在北外开过“西方社会文化史讲习班”...

  ●后半段也太啰嗦啦……不过在当时的背景下赫尔德发表这种作品也算是开天辟地第一人吧。 至今如雷贯耳的还是那句:Schon als Thier,hat der Mensch Sprache.

  ●: H000/4322

  ●突然對語言是怎樣“自生自發”地進化而來的感興趣。

  ●几百个叹号...¡Sturm und Drang!

  ●确实好多感叹号

  ●论述起源问题总归难以让人信服,但提供了很多可以参考的视角和有趣的话题。人与动物;人的感性(身体)和理性;作为声音的语言起源的区分特征和人的悟性;语言的区分和交流作用,也即人类如何认识世界、如何向外敞开;语言的发展和教育,个人与传统;民族语言和语言的共同起源……等等。但是,赫尔德的人终归还是理性过头,而他自己对人的态度也是信任过头。人类语言的起源,既是自然的起点又是人与动物之岔路的起点。只是,如果再往前或是往后看,当初对这个起点的重要性的强调,其实也有一种人类童年时代的游戏感。

  《论语言的起源》读后感(一):大體看法

  “當人還是動物的時候,就擁有了語言”。作為各種感官非常發達的動物,人擁有聽覺、觸覺、視覺、味覺等多種靈敏的感覺能力。而人作為優于其他物種的種類,人擁有獨特的悟性。悟性使人能夠組合和分辨各種感覺,并通過知覺、記憶等高級能力對其進行理性反思,由此產生了語言。沒有語言就沒有理性,沒有理性也就沒有語言。理性和語言是人區別與動物的根本特徵。從人必定要群居的方式來看,人是社會性的動物。通過婚姻、家庭、部族等共同體活動,語言得以成長和成熟。從歷史演進的過程來看,每個民族都有體現民族個性的語言,每個民族都為繁榮人類的語言做出了貢獻。而大多數民族的語言在形式上的相似性,充分說明只有人類才可能發明語言。語言的產生和演進是一個自然的過程,不需要上帝的恩賜。總之,只有人才能發明語言,其他動物不可能形成語言。不從人獨有的悟性而從人的動物性來考察語言的產生是絕對錯誤的。

  從這本論著中,可以看出赫爾德對各種有關語言起源的觀點有非常深的理解,因而使得他在批駁這些觀點時總能抓住要點。大體來看,赫爾德立論清晰、論證有力、文筆堅挺、結論合理。概言之,《論語言的起源》的確是一本經典之作,對語言研究感興趣的豆友可拿來看看。

  《论语言的起源》读后感(二):J.G.赫尔德与他的“!”号逻辑

  译者序言说赫尔德的语言是“诗的语言”,显然姚小平并不懂诗。诗从来即是与真在一起,与力几乎是背道而驰。赫尔德的语言,说是宣讲更合适。不过因为始终要与上帝理论,好像除了批判之际的康德,当时德国的哲学家、教授们都在如此演讲。

  相应地,这种表述方式也限定了赫尔德对语言起源的社会规约说的完整阐释,虽然声音很大,叹号很多,但在逻辑上并不充分。用俏皮话式的语言反驳当时几个学者讲述下的“语言神授”,再加上几点尊重“人的智力”的“进化”推理,并不能从根本上推倒圣灵之说。

  当时几个学者讲述下的“语言神授”,与《圣经》中的“语言神授”之间并不是等号。

  在作者反对上帝命名的例子中,“名词源于动词”,“最早的语言是歌唱”,“语言越古老与感官的相似性越明显”,这种观点貌似尊重人的创造性,其实不过是说人模拟万物。(费希特在《论语言能力和语言起源》中也是持此种观点。)

  然而,如果说“语言神授”是肯定人与上帝的从属关系,那么此种俗成论便是人类“自取其辱”。与作者宣讲的每个人都拥有整个人类种属所具有的全部能力之说背逆。

  每个人都拥有整个人类种属所有的全部能力,在目的上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由于作者与上帝的暧昧关系,并不能逆推出语言起源上的根本境况。

  2011.3.18

  《论语言的起源》读后感(三):读后感(这叫什么标题啊。。。)

  作为一个曾经以语言学为研究对象的学生,一种妄自菲薄的情绪始终贯穿于我的学习生涯,我坚持认为,语言学是一门我所知道的,最扯淡,最无用,最莫名其妙的科学,如果它勉强能算得上是一门科学的话。

  即使现代语言学使用了统计等相对科学严谨的研究方式,我依然认为,语言作为一种无时无刻都在发生变化的东西,就像布朗运动一样,一切妄图用条条框框总结出它规律,预测出他下一秒走向的东西都是浮云。

  西方学界曾经骄傲的宣布他们发现了人类语言的普遍规律,在他们研究过了世界上的大多数语言,包括爪哇语,之后,他们发现所有的语言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规律,然而极大多数语言学家都有意无意的避开了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这些“普遍规律”写成书,再版多次,成为全世界语言学学生的教材,可能这些著名学者不会想到,几乎每个中国学生看到他们的某些理论,总是会想,汉语就不是这样的啊。。。

  赫尔德在他的书中说:

  “假定地球上遍地都是会发明语言的动物,那就会有多少类似中国人的那种语法啊!”

  可能赫尔德不知道,除了中国人和上帝──噢,对不起,赫尔德认为语言不是上帝发明的──还有些人会发明语言,马克.欧克朗可能是惟一一个使语言学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切实贡献的语言学家,他发明了克林贡语!!!此外,语言学在我看来只不过是一群闲的蛋疼的哲学家手握大把钞票无从挥霍的产物,或者是大批没有自然科学研究头脑还非要研究点什么的砖家骗取科研经费的手段。

  语言,说到底,就是一种工具,就像皮揣子也是一种工具一样。小看这种工具,你可能会被搞得很惨,同理,你也根本没必要给他镀上金。

  从头到尾,我没说几句跟这本书有关系的话,这没什么,因为赫尔德在书里也没说清楚语言到底是怎么起源的。连人类的起源我们还没研究明白呢,语言这种东西就更难说了。

  《论语言的起源》读后感(四):人类语言的起源

  赫尔德的著作在现在看来,与其被当作一些发人深省的观点,还不如当作一些可被重新审视的过程来看待。恰恰,赫尔德也是最早提出人类最独特的特征是能够“反思”。

  赫尔德认为,人类对自然物体的反思、抽象形成了语言。这个观点在大多数介绍与现代社会科学有关的著作中,都能够找到。

  但真正读读他的原著,还是可以给人很多不一样的灵感,这也是原著之所以经典的缘故:它包含了很多作者思维的过程和引用著作不可见的真实材料,在这个阅读过程中,你可以重建作者的推理过程,发现其中不合理的逻辑。

  《论语言的起源》带给我与赫尔德不一样的观点是:

  一、语言并非起源于主观的思考而是情感交流的需要

  这里的“语言”,是来自于赫尔德那句:“当人还是动物时,就已经有语言了。”我曾经阅读和观看过大量野生动物的记录片,动物的发声都伴随着危险、交配、喜悦等激烈的情感,情感越是激烈,发声也越是复杂,例如鸟类交配期婉转的鸣叫声。

  二、语言的创造不是人类特性而决定于突出的个体特性

  出现这个观点,跟我最近一段时间不停阅读社会组织类书籍有关。早期的氏族社会,似乎没有发现语言和文字的记录。直系亲属的感情熟悉程度会导致不需要太多其它手段的交流。当周围的环境、事物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如农业的发展让部落可以在一个固定范围内定居;一些特定的事物就会有固定的指代,以便于群体内部的信息交流需要。通过对不同语言的学习我们会知道,每种语言都有一两种非常特别的发声方式,如果不学习,可能我们终生都不会发出这个音节。这就是我的第二个观点:语言的创造,用于指代具体事物的信息交流部分,是由一个突出的个体所创造、教授给其它人。开始是简单的词汇量,由于不断的学习积累而增加。

  这很像任何一门新知识的发现或新事物的发明过程:一个小群体的研究、产出,从而被全人类共享。

  三、语言被发明的必然性

  虽然取决于个体的突出性,但语言的发明有着必然性。这个问题就如同“如果没有牛顿,我们是否能掌握精典力学?”一样。历史铺设了轮廓,一个巨人恰恰填补了这个空格。如果牛顿生在古希腊,也许他会做阿基米德做的事,如果牛顿生成语言的创造阶段,也许他就是创造语言的那个人,就像即使没有牛顿,莱布尼茨也在同一时间发明了微积分一样。

  《论语言的起源》读后感(五):1788年,几乎都错了

  人类针对这个世界的理论是一个范围不断扩大,理论不断更新paradigm的过程。比如在某本(忘记了)书中谈到对火的研究,最初认为是存在火素。此处关于赫尔德关于语言的研究也是一样,虽然现在看来全是错误,但是在当时可能比其他的错误更正确。当然,不排除他是文采好,评委被迷住了。

  赫尔德说,当人还是动物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语言。我认为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看做万物之灵是一种容易把人引向傲慢的一种态度。人实际上还是基因的机器,不过是智能更高一点罢了。所以Stanovich才提出人作为机器人要学会革自己的命。赫尔德说,“我们面前存在着一个有感觉的动物,它不可能把它的任何生动的感受禁闭在自身之中,即使不具任何的意志和目,它从一开始就必须把每一种感受用声音表达出来”。这种说法充分说明,赫尔格是个浪漫主义者,这类人适合搞艺术,但是一旦搞学术就问题很大,因为他们往往很激动,容易用修辞手法代替推理,用优美的词句抒情而不是用严谨的逻辑argue。声音对于生物来说是传递信息的一种途径。赫尔德浪漫地觉得是声音是为了表达感受。他说,“人按照自己的愿望构成、修饰和组织这些喊叫,假如不是知性有意识地运用这些声音,我就不明白,一种人一的人类语言合一会根据上述自然规律产生出来。”赫尔德犯的错误跟许多现代人一样,是假设有这么一个会说话的第一个人,并以为语言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二者综合起来推断,就存在着么一个天才,他设计出了语言。这是出于对进化的缺少了解造成的。他反对孔迪亚克的交互论,然而看起来后者才是对的。

  赫尔德来说,就本能而言,人比不上动物。他还认为人没有本能。这是另一个误解,就好像误解人、人类的城市不算自然产物一样。赫尔德注意到的问题,不过是人们现在所谈及的专家型智能和通用型智能的问题。蜘蛛啊,蜜蜂啊,这些都是专家型智慧。即,只会一招,但是这一招足够强大。这种专家型智能的好处在于很强大,坏处在于适应性不好。通用型看起来笨蛋,但是适应性好。但是人类就又不一样。即使是没有什么科学技术的原始人,单靠生来的智能,就能够害死大型猛兽。赫尔德以为,动物的这种特殊技能是由它们的想象力发明出来的。他反驳雷玛鲁斯的盲目发生论,然后看起来后者才是正确的。

  赫尔德说,“这种缺陷绝不可能是人的种属特征,除非大自然对他就像最残酷无情的继母一样不公,要知道,自然对于每一种昆虫都是一位最最慈爱的母亲。她给予了每一种昆虫它正好需要的东西”。这种错误现在看起来非常有意思。庄子就有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实际上物种几次大灭绝,还有很多陆续灭绝,是不是这些物种的灭绝也都是慈爱的母亲的关怀?当然赫尔德不可能知道这些,所以他还是沿着Hume在the natural history of religion中谈及的一个思路,在大自然中看到一种秩序,认为这种秩序必然不是盲目出现而是有一个智能设计出来的。

  赫尔德说,“人们以为,理性是一种崭新的力量,没有添加在动物身上,而添加在人身上;理性似乎是一座楼梯的第四级台阶,在它低下还有三级,所以应该被独立出来进行考察。”对于这种说得很有道理的观点,赫尔德的看法是“简直是哲学上的一派胡言”。当然,赫尔德不明白大脑的结构,也不知道智能的可能成分,以为人的智能是另外一类智能有别于动物,而不是一种升级。或许一直到现在都有人觉得不是升级,这是可以原谅的,毕竟步子太快的时候,确实会有人误以为在跑。

  赫尔德以为,没有语言的生物不可能运用理性。实际上,在Gould & Gould的Animal Architects一书中就谈到,动物智能并不是赫尔德所想的那样,即使是a set of automatic modules,同样也能够根据经验和本能,进行create。在谈及a female New Caledonian crow的实验,以及一些相关对ravens的研究中,发现它们都有一种做计划的能力。不能不对赫尔德抱歉地说:动物确实能够做出理性行为,虽然它们没有语言。更不用提关于Imo引领下的Japanese monkeys on Koshima islet出现的一些猴文化。

  赫尔德以为,对于语言来说最重要的是听觉。人类最初的语言是歌唱(接近其他浪漫幻想家的幻觉认为古代的语言是诗歌的语言,原始人的国度是诗歌的国度)。赫尔德说,人类赤裸出生到世界上,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要是其他生物能说话,难道不会对着赫尔德骂娘?他还说,人类没有一个是为自身存在的,都还是人类整体的一个节点。整个地球都是为人类设计,人类也是为地球设计的。人不可能生来具有语言。由于部落的敌视,才使得人们运用语言歌颂祖先,因而语言得以流传。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