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别集》读后感精选
《沈从文别集》是一本由沈从文著作,岳麓书社出版的20图书,本书定价:180.00元,页数:1992-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沈从文别集》精选点评:
●枕边书
●16岁生日,揣着红包直奔新华书店,却发现盒子里少了两本。上大学,陆续在旧书店搜罗,至今仍差四本。
●发现岳麓书社的版本总是最好的版本,又总是绝版的版本
●买过的书里很满意的一套。差点就去读现当代作沈从文了,感谢张XY老师,三三,和虎耳草。
●谁能给我搞一套,三倍价
●爱不释手的精致美文
●文本短小,可随手携带。纸张有质感,朴素优雅。
●岳麓书社版《沈从文别集》是最好的版本,纸张、排版、大小、价格都是最好的,淡黄色的纸张,读起来特舒服
●从文字到封面设计都是一流,而且性价比极高。当然我说的是我买的时候。
●很好的文集~
《沈从文别集》读后感(一):这个老人也不易。
沈从文的一生是如此的清白,又是如此的踏实和诚实。作为一个自由派知识分子,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他永远持着客观和清醒的态度。而当新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发生后,他又像个孩子般的努力去信任政府,努力去体验中下层贫苦百姓的生活,努力反省自己并清洗自己。他在50年代中后期那些发自肺腑的对党和政府的赞美,读起来不能不说有一些悲哀,在这种变革中,他也经历了迷失自我的过程。
《沈从文别集》读后感(二):从文先生的字
总是那么的随意生活,却也一点不像是个有责任的人。打狗去喝酒、一面对大人表示听话一面却下河去摸鱼、赶集看大屁股白面儿女人、看杀人头玩儿、看做棺材、和妓女叫喊着打骂谈爱、喜欢上那被定了罪的女犯人等等,没有他没干过的,总是能在大自然的五光十色中找到那生活的自在。现在生活的严肃被这个湘西的毛孩儿玩弄的支离破碎,真想给一个后现代主义大师的评价,却也知道这个人却是最不喜欢让生活充满不随心,就只好在心里好好的羡慕一把,至少也让自已同他一样在那湘西式的生活中活着活着就过一把的时光。
《沈从文别集》读后感(三):而且要多读
《沈从文别集》钤印纪念集,岳麓书社出版,是竖排繁体版,特别有纪念意义。世界读书日当当活动,迅速拿下一套,为闲时抽空翻翻。原本有一套理想国出的全集多年前已是认真细读,此次的这套更小,小64开,又是竖排繁体更是一种不一样的感觉了。沈从文先生的夫人张兆和先生在序里说到,沈先生愿望就想出一套便于携带的版本,这套出的出版了却了多年的愿望了。
沈从文的纪实性强,文字清丽,素朴,多年前读得的记忆时时出现在脑海里,那么快乐那么简单那么唯美那么忧伤那么痛苦,他可以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某一面,用他的笔深深地刻了下来。有的书可以不读,但沈从文是一定要读的,而且要多读。
《沈从文别集》读后感(四):失落的沈从文别集
2003年正月,一场大雪席卷了我所在小城。彼时心情灰黯,便去了县城唯一的新华书店闲逛。
就在这家书店的货架上,我看到一套《沈从文别集》,二十册小开本装在一个蓝色布面的盒子里。封面上的题签是张充和的书法,非常清雅俊秀。书印刷于九十年代,在货架上摆放多年,已经有些磨损的痕迹。我买下这唯一的一套别集,新华书店不打折,破例赠送了一支钢笔。
我抱着这套书返回宿舍,在书的扉页题上“购于大雪纷飞之时”。世事变故,这套书随我迁去武汉,后来又回公司迁延日久,房子被房东转租他人,这套书连同半架子图书都不知所终。只有其中一册《边城集》因随身带着,才避免了丢失的命运。
一晃几年过去。读着沈从文的书我已经走遍湘西大地,并且零零星星写下不少文字。今年春节回乡,偶然发现,床头柜里有一册《边城集》,抽出来一看,发黄的书页上,都是我熟悉的文字。几年来,沈从文的著作我已有好几个版本,只有全集和别集例外。众所周知,沈从文后半生研究文物,铜镜、丝绸的彩印图片使全集的印刷成本高昂,一套沈从文全集定价四千元。而别集,除了一九九四年岳麓书社印行以后,最近一次,江苏文艺二零零五年新印过,装祯大为不同。私下以为,写湘西的文字就印该是这样的蓝布书套,像旧时的巾箱本。那些根植于湘西的文字似乎也最宜在湖南出版。
我不知道,别集那另外十九册现在流落到何方。如果在一个爱书人的手中,一定有未得全璧之憾。我手头的这一册书,想再配齐也很困难。希望托网络的福,能够找到这册全书。
《沈从文别集》读后感(五):读《沈从问别集》
最近见缝插针地读《沈从文别集》。
共20本,才囫囵吞枣的读了2本。
《湘行集》里沈写给赵的书信图文并茂,情意绵绵,读来真是种享受。
他叫她三三,言语间,多情极了。她叫他二哥,引子里她给他的三封信也是深情至极。
我想凡是作家,写东西对他来讲是种需要,他需要用文字表达和倾诉,而给爱的人写字,那可真是双重享受了。
湘西在沈的笔下神秘、美丽,晶莹透亮。
我边读边想,待我读完这20本,去那里看看吧,当然,文字和现实一定是有距离的。那时的凤凰和现在的凤凰也肯定是有很多不一样的。
我喜欢沈说话的腔调,淡淡的,娓娓道来,老说自己是乡下人,描写那里人所讲的粗话,呵呵,极有特色。
《凤凰集》里,他说自己的逃学往事很是有趣,还有叫我印象深刻最为好奇的是他所述说的苗人放盅的传说。盅在湘西有另外一种意义,与巫,与少女落洞,三者同源而异流,都源于人神错综,一种情绪被压抑后变态的发展。他说,穷而年老的,易成为盅婆,三十左右的,易成为巫,十六岁到二十二三岁,美丽爱好性情内向而婚姻不遂的,易落洞致死。读来叫人难过,特别是落洞,实在是悲剧啊。一个未出嫁的女子,爱美好洁,知书识字,富于情感,多幻想,间或出门,无意中从某处洞穴旁经过,就以为有洞神看见她,喜欢她。因此更喜欢独处,爱静坐,爱清洁,自言自语,常以为那个洞神已驾云乘虹来看她。这不是神经病嘛,真是可怜啊。女子死时,含笑,神气清明,美艳照人,“在恋爱之中,含笑死去。”好象又不可怜。呵呵。
读到沈从文在常德时曾代替表兄黄玉书写情书的事,我觉得真好玩。黄玉书应该是黄永玉的爸爸,在沈的笔下,很可爱,在平安小客栈“磨”的功夫炉火纯清,和杨小姐的“弹琴”(谈情),实在是人在对生活前途感到绝望时的兴奋剂。
前几日,温暖的博客里谈过男女之间的爱,摘了一些爱的定义和传说,呵呵,爱的确是人类最神奇而又美妙的东西。
我囫囵吞枣一样的阅读,才读了两本,感受到沈先生心中的爱,对家乡,对爱人,对生活和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的爱……
继续,继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