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飞行酿酒师》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飞行酿酒师》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0-12-20 03:21:3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飞行酿酒师》经典读后感有感

  《飞行酿酒师》是一本由铁凝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9.00,页数:2017-8-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飞行酿酒师》精选点评:

  ●2000-2013年当代底层的人的生活

  ●读完之后记得最牢的反而是序里的一句话,我唯有努力勤奋。

  ●杂志上看到的一篇短篇,小司这个人物简直是混吃混喝呀,喜欢他~

  ●只读《春风夜》一篇就好了,两个各自在外打工的中年夫妻久别相会的一晚,温热又辛酸的故事,写得平实而感人至深。其他的故事各色人等各有动人之处,但多少都显得刻意。取为书名的《飞行酿酒师》有关红酒什么的,完全没有耐心读下去

  ●非常贴近生活的小说集,叙述方式以及小说结构都比较传统,饱含女性特有的细腻,《春风夜》一文窃以为是扛鼎之作。每篇小说都结束地恰到好处。就是…有点怀疑作者患了阿尔兹海默症…总是重复说同一句话…

  ●文联主席 作协主席

  ●每读完一个故事都有想去思考和反省的冲动

  ●铁凝短篇小说集,赵立新微博推荐。

  ●最喜欢的还是最后一篇,火锅子。这种相濡以沫的爱情,我想要。

  ●虽然我也赞同铁凝对长篇体裁的评价,但是这本短篇的文笔真的让人眼前一亮。恰到好处的收尾、意犹未尽又留人品味。每一篇文章都蕴含一股力量,戏虐之余又饱含深情。这股深情涵盖了对人、对物、对生活。选对了书,便是满足的一天。

  《飞行酿酒师》读后感(一):留白

  第一次从学校图书馆借回来看的书啊,值得纪念。高中时在语文报上看到了铁凝的名字,觉得很特殊就记下来了,然后在图书馆二楼看了好多本书的书名都挺中意的,后来看到这本书的书名,就又被吸引了,再一看是铁凝的,就毫不犹豫地借下来了。

  这些短篇小说,给我的最多感受就是留白挺多,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尾,就像戛然而止的画面,引导着人们用自己的想象再续篇章,比如《内科诊室》。

  除此之外,我很惊叹于铁凝的写作涉及范围之广,上至有描写上流社会的《1956年的债务》,下至描写保姆的《春风夜》和《七天》;有描写老年人温情的《火锅子》(hhh什么子最近好流行的),也有提到一些医学专业术语的《内科诊室》……

  而且我也很惊叹于铁凝细致的观察力和推测能力,比如《伊琳娜的礼帽》,我觉得是不是大牛作者都是这样的,那他们也真的是改行做侦探的好材料啊

  看短篇小说很爽的,感觉在不同的人生经历之中快速切换,就像看了不同题材类型的电影

  《飞行酿酒师》读后感(二):收敛的余味

  我不想掩饰自己的孤陋寡闻,这是我第一次读铁凝的作品。之前铁凝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美丽的笑容亲切但名字很硬的女士。我号称自己爱看书,却居然没有看过作协主席的文章,这对我来说是一大耻辱。所以我随意买了一本她的书,就是这本《飞行酿酒师》。

  一开之下我就被她迷住了。十二万字的书,十二个短篇小说,篇幅之短已是少见。而她的文字,总是在细小之处打动读者。她从不过度渲染感情,也不使用夸张的笔法。她的文字粗读上去仿佛平淡无奇,细想之下却又饱含深意。铁凝仿佛一位好的教师,并不把生活的真谛灌输给你,而是尊尊诱导着你去自己发掘最平凡之处的奥秘。三四篇短篇读罢我已对她欲罢不能,最难能可贵的却是全书都保持了相同的高质量。我选不出最喜欢的作品,几乎每一篇文章都让我读罢掩卷沉思。

  《飞行酿酒师》,本书同名作品。世上的专家越来越多,踏踏实实做事的人却越来越少。总有人为了那些有利可图的事情蛊惑别人,却不一定总是能被识别出来。 小司,酿酒师,无名氏,甚至酿酒师太太都在我们的生活中频繁出现。没准我们自己就是其一,甚至在不同时刻不同领域切换身份。有时我们是酿酒师,有时我们是无名氏,有时我们是小司。因为酿酒师太多,才让真正有兴趣的人望而却步。

  《海姆立克急救》,一个仿佛是出轨的男人导致妻子意外身亡的故事。但失去后男人才知道妻的重要,他一遍一遍练习那能够救妻的手法,一遍一遍之中,不同的懊悔掺杂其中。人总是渴望得到更多,总是以为自己的就永不失去。很多傻女人都相信那个爱上自己的已婚男早已不再爱着自己的糟糠妻,却不知婚姻这种必然的责任早将真情掩藏其中。但只是覆盖、掩埋,而不是消逝。待有一天被发掘出来,那深厚的感情会让所有人都不可思议。

  《春风夜》,一个最温馨最温情的故事。一对在外务工的夫妻,难得在北京有一天的机会可以见面。他们最打动人的动作是互相打一拳,是二十三块钱一件的雪纺衫,是九十块钱一次的按摩,是深夜在便道上走来走去。一对甚至有点窘迫的夫妻的日常细碎点滴竟然可以让我们如此感动,这不得不感谢作家敏感的眼。

  《咳嗽天鹅》,一只意外来到家中的天鹅让刘富操碎了心。他为它配药,为它联系动物园。当他费尽周折的把天鹅送去动物园时,得到的招待竟然是一顿天鹅肉大餐。他的天鹅,就这样被宰杀了。这个故事已经很曲折很讽刺了,但作者竟还不满足,在这只原本不被刘富喜欢的咳嗽天鹅的身边加了一位咳嗽老婆,一位完全不被刘富喜欢的老婆。在失去了咳嗽天鹅之后刘富反而舍不得咳嗽老婆。责任和感情,让我们回味很久。

  《伊琳娜的礼帽》,恰如作者在自序中引用的诗:“它的善良恰如其分,不比善良少,也不比善良更多。”“我”的善良恰如其分,既没有多管闲事,也没有看着别人尴尬。一场偶遇就这样结束,结束的像开始时一样正合适。

  其实本书的每篇小说都值得回味,在此并未都谈及,但实在是我近年来读到的质量最高的短篇小说集了。

  《飞行酿酒师》读后感(三):社会最后的温存与仁爱

  “文学应当有力量惊醒生命的生机,弹拨沉睡在我们胸中尚未响起的琴弦;文学更应当有勇气凸显其照亮生命,敲打心扉,呵护美善,勘探世界的本分“。这是铁凝为《飞行酿酒师》所作的自序中的一句话。这短短的一句话告诉了我们铁凝写作的目的,而《飞行酿酒师》便是这目的所雕琢出的结晶。

  笔者读完《飞行酿酒师》后最大的感受就是铁凝所希望的社会已完完全全的传达给了笔者。这十二篇文章全都不尽相同,但放在一起却又有了不同的意义。笔者认为这十二篇文章可以分成三类。其一为描写当今社会冷酷的现状的。典型的如其中的《飞行酿酒师》。文中的酿酒师就是无内涵的现代人的代表。主人公无名氏问他:“我可听说酿好酒需要有年头的葡萄。法国那些名庄的葡萄藤至少是二三十年以上的。”酿酒师竟回答:“我有化学方法,快得很。”细读过后,还会发现更多巧妙隐藏着的细节。第二类是描写社会残存的温存的,也可看作作者所渴求社会的缩影。例如《火锅子》,描写了一对和睦安详,更为重要的,互相理解,互相宽容,互相付出的老夫妻。又或是《风度》,传达出作者的风度为何物的理解,以及对现今社会缺少这种风度的叹息。第三类可以说是居于前两类中间,大部分为讲述人们在意识,体会到社会之温存仁义后的改变。像《内科诊室》中那位中学老师的改变。有趣的是,所有文章都是冷酷到温存,并没有反过来的。

  以上便是文章大致的安排,与白先勇的《台北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中有一篇文章颇为突出。那就是《伊莲娜的礼帽》。讲述伊莲娜在一趟飞机旅行中,与一位同机的旅客几乎要发生外遇的故事,体现了伊莲娜的变化。但与第三类的文章不同,改变的方向并非社会的温存和仁爱。如果说温存和仁爱是往事,那么伊莲娜的改变彻底与之相反,可以说是以前卫的女权主义为主题的变化。但笔者认为,若是将第三类归于人们向作者渴求社会的变化的话,将《伊莲娜的礼帽》归入其中也并非是不可以。

  那么,作者究竟是想要怎样的变化,何样的社会呢?笔者认为是一个类似沈从文笔下的湘西社会。金钱,物质,不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中心。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体贴,理解,珍惜,与宽容。一个所有人都无偿帮助他人,而没有人会为了一己之利而恶意利用他人善意的社会。想象一下吧。所有人都在乎他人多过自己,即使最后完成的工作量是一样的,也会因是帮助他人而更加喜悦,同时自己该做的也没有少做,因为在乎自己的他人也帮助了帮助他人的自己。但现在的社会是怎样的呢?有多少人擅自利用他人的善意,还大言不惭的说是在保障自己的利益?广东湛江的一位企业家建造258套别墅送给村民造成的竟是村民对他无尽的要求。要求得不到满足有些人竟还破坏新房。广州道德模范尚丙辉因腿伤住院,平日得到许多帮助的一位大伯竟然不是去看望他,而去了他的废品工作站大吵大闹好像被亏欠了一样。人类是从何时起变得如此丑陋的。口口声声说在捍卫自己的人权与利益,用法律的漏洞当作自己的挡箭牌。人与人之间若是多一点宽容,多一点理解,多一点感激,难道不会更好吗?可能确实会让一些人丧失一些东西,但有时心灵的安宁平和,莫非不是更重要的吗?

  但说到底,没有风度,只爱自己的人,怕是读了我拙劣的文笔,也不会改变吧。

  《飞行酿酒师》读后感(四):用温情体量生活的丰饶

  (刊于《北京日报》2017年9月5日,发表时有改动)

  文/俞耕耘

  铁凝对短篇小说保有一份独特热忱。因为,“生命的生机和可喜,不一定与其长度成为正比”。文学的贡献在于能否唤起“生命的生机”。《飞行酿酒师》一书是作家近年来短篇小说的结集。在我看来,它的价值在于窥测了现实主义内在的纹理、体感和温度,以近乎“老实”的朴素写出生活的诗性、缠绕与光泽。现实主义并非只是底层苦难、史诗叙事和民族书写。它亦可是精微的轻盈:再现各阶层生活的速度节奏、社会转型中的情绪微颤、个体心灵的焦虑烦忧。

  在她笔下,你总能看出一分萧红的流丽,京派的隽永。我更愿用“流出的俊俏”来形容这种气息。这些短篇并没太过精巧的结构感,因为“设计太工”难免显得造作匠气。铁凝想用生活本身的节奏缓缓剥开生命丰饶。书中所收12篇作品,无不是幽微揣度生活质感的佳作。我很感喟作家写出的情深,带着老境,常有“回甘”。《火锅子》就以物事写尽人情。一对八十多岁老夫妻仍保有热恋般炙热,言语娇嗔,动作甜腻让任何人都“仿佛是一种打扰,打扰了他们那永不腻烦,永不勉强的手拉手坐着”。他们因火锅相识相恋,火锅里的爱情记忆又成了晚年现实:老太太因眼疾再也擦不亮火锅,却扔想给老伴捞出锅底“精华”。老伴也想表现,却误把抹布当作海带让给了她。这种欧·亨利式的差错,更显出静默的幸福。

  《春风夜》则像温情的“变奏”,这“和音”里竟糅合着太多不忍、酸楚、向往与遗憾。一对外来务工夫妇左等右盼终于有了在京约会的时机,却因妻子没带证件无法一同入住旅馆。他们只能做贼似地在春寒之夜,依偎在灯光下,叙别情,谈琐事,说愿景。作家带着疼痛的柔情展现生活的不易,又直击了制度管理的人性化缺失,农村务工者在城市中情欲的孤独苦闷。

  铁凝用微妙繁复的心理流动呈现当代生活的情绪浮动与阶层隔阂。《暮鼓》里“她”致力的慈善事业,抵不过她的“美容觉”;她爱那些受助孩子,却更爱自己的脸。这就是凡俗的现实,每个人都有那点真实“私心”。当她发现繁重的体力劳动能让一个母亲容貌变为令人厌恶的邋遢老头时,一种阶层差距的震颤就像黄昏的鼓声惊心。同名小说《飞行酿酒师》就呈现了贫富差距的症结所在:永远错位的失落。酿酒师只想骗土豪投资,狠宰一笔,陪酒者只想揩油吃喝。无名氏则是有钱有闲的空虚,没完没了地占据他人时间讨论自己的兴趣。没有绝对的贫与富,只有比较后的心理失衡。酿酒师最后在名车上的顺手一划,透出了仇富的劣根:破坏宣泄的满足感。

  直面现实,就是用文学的诗性道出凡俗生活的琐屑,微澜。《内科诊室》里人到中年的烦忧源于你对身体指标太过警觉敏感,医患关系的紧张源于二者无力回归到一种私人化的平等交谈。当我们没有时间去换位体验时,只会失去沉静对话的可能。《海姆立克急救》就是在疲于奔命的生活里,错失了真情与生命。表面看这就是一场中年夫妻的情感危机,丈夫忙着生意,妻子则用隐忍体恤着丈夫偷情,在摊牌时妻子因食物卡住气管丧命。丈夫陷入了无限追悔中,他就像强迫症,竟与情人反复演练着“急救法”。当一个人不会自救时是救不了他人的。换言之,一个人只有自赎干净,才有面对他人的勇气。《伊琳娜的礼帽》就像是一种回答:你要把调情和你的生活“隔离”。母亲的礼帽就像狂欢节里国王脱冕加冕的道具,切换着生活的两种样态:戏里的“抛锚激情”与现实的“在轨运行”。

  《飞行酿酒师》一书打动人心的是一种观察的柔腻,书写时的利落。铁凝用永恒慰藉的脉脉深情熨平了人物内心的褶皱角落。现实主义远非只是一种手法流派,它代表一种直面态度,是带着体温的同情。在她笔下,你会觉得现实就是那样不温不火,并没太多戏剧冲突,非黑即白,你要感受的是生活的质地,欲念的浮动。换言之,当众多作家在人生前台写尽故事喧嚣时,铁凝却绕到了帷幕之后,托出了生活的底子――那种默然却百感交集的生命“景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