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史(上冊)读后感1000字
《中國近代史(上冊)》是一本由[美] 徐中約著作,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平裝图书,本书定价:港币148元,页数:5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國近代史(上冊)》精选点评:
●所谓智慧,大概就是能看清现在究竟是康乾盛世,是同治中兴,还是皇族内阁吧,不要做1904年还在参加科举考试的那个人。
●原名直译更精准:现代中国的崛起(The Rise Of Modern China)。上冊梳理了整個清朝時期,劃分歷史階段的核心邏輯是「中國各個層面如何走向現代化」,與國內馬克思歷史方法從所謂歷史規律倒推劃分階段的方法截然不同,不會受到意識形態的主觀「扭曲」。作為一本通史,500頁從清初講到北洋,事實陳述匯集了足夠豐富的資料,描述精煉密度極大。尤其是從清中期開始分析中外交流的一條邏輯,是一般通史很少詳述的。這條線索對理解現代中國源起的動力極其重要,突破了中國回應西方的簡單邏輯,也並非偏頗的西方視角。能廣泛吸收資料觀點,又能客觀辨析不感性,大概是通史最難得的。另外,此書好看的地方還有一點,一是快速密集地敘述中,總能自然地帶出意味深長的閃光細節。如李鴻章簽完馬關條約回國,黃馬褂被收回。
●充满了温情与敬意。
●对了,我看的是这个版本。让我了解了很多被大陆选择性遗忘的历史。
●最近出版尺度挺大的,又是邓传,又是蒋传。看蒋传的时候(未删减),感觉自己好像成了历史白痴,很有必要再进行一下非马视角下的历史常识教育。这本书已经收藏了很久,但是惧于1000页的厚度,一直没看。这周开始阅读以后,竟然成就了我历史最高效的阅读记录,4天扫完,最多的一天看了近500页。这当然是因为这段历史惊涛拍岸,令人欲罢不能,也是因为作者毫无意识形态的描写,使我获得了读者的尊严。事实上,这本书其实只是一本对中国近代史进行扫盲的书,但是作为中国人竟然要如此迂迂回回,才能完成这样的扫盲,这尼玛不!!!科!!!学!!!
●未阉过的港版。内容虽不算完全严谨,但绝对比中共的历史课本使人明智得多得多。
●非常好的书,能有更多人去读就好了
●枯朽的晚清,内忧外患,帝国气数已尽。列强环伺,命悬一线。轰塌与修建,守旧与自新,各种力量相互博弈,中华民族完成了一次艰难而痛苦的破茧。这艘腐朽的巨轮在驶向现代的过程中,剧烈沉浮,险象环生...
●还不错的通史教材,但和大多数通史作者一样,作者其实并不真的了解他谈及的很多事情。给这本书太高评价只可能是逆反心理和读书太少的结果。
●大失所望。1917年以前部分与大陆教科书互相唱和,五四之后遇到共产党处,主义的森然的立场却毫不含糊,这样不合逻辑。政治和历史真是可怕,学者也难免轻浮或偏执。想到大陆以外此书的风行,多少中国人真就是这样看祖国的。唯有喟然长叹。
《中國近代史(上冊)》读后感(一):跨400年的中国近代史
还在读电子书,内地好像买不到完整版,看到贺卫方先生在博客里对内陆删改(阉割、粉饰)版的评价,反而更激起了读完整版的兴趣。
写的比较客观,鸦片战争开始可以结合唐德刚的《晚清七十年》(内陆好像也没得卖)对比阅读。
《中國近代史(上冊)》读后感(二):西方史學與傳統史學
前者想搞清每一個細節,歷史是作爲一門學科。
後者更多的是一種傳統的延續和道德教化,類似柏拉圖批判的詩歌。
在我看來,一旦兩者並存,前者殺傷力大一些。國内所以才會有那麽多翻案之類的事情。。。
遑論一番。
《中國近代史(上冊)》读后感(三):糟糕的翻译
一本好书,翻译的的很烂,索额图是康熙孝诚皇后的叔叔,这点看过电视剧的人都知道!居然翻译错!!很雷人!还有作者关于文革的分析水平实在太差,居然认为林彪与毛冲突,是因为林彪亲苏,而毛反苏!晚清民国部分还可以,共和国部分就不敢恭维了!!
《中國近代史(上冊)》读后感(四):好书
上册读了大半,感觉就是这才称得上合格的史书。
首先就是引用材料全面,观点中立。第二,内容安排的有条理有章法,重事不重人。
事儿还是那些事儿,不同人讲出来就不是一个味儿了,感觉翻译的很通顺且朴实,虽然价钱确实不便宜,不过确实物有所值。
《中國近代史(上冊)》读后感(五):瑕不掩瑜
还没有看很多,本书受到的称赞太多,我不多写本书的优点,反来着眼“缺陷”
先说下第一感觉。
全书对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基本是一笔带过
蒋中正对雅尔塔协定的反应论述的应该更加具体。这应该是蒋公最大的错误
全书对台湾的建设,花费的笔墨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