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惊讶到思考读后感100字
《从惊讶到思考》是一本由(美)马丁·加德纳(Martin Gardner)著作,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35,页数:1986年10月,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从惊讶到思考》精选点评:
●从这里了解悖论
●我借到一本八十年代初的旧书,扉页上还是南京工学院呢!天呐!当年9毛钱可以买到这么有趣而又智慧的书。不过要是那会儿,估计我拿着这钱去买煎饼吃了吧。。。
●无感
●十二岁的时候看了这本书并没有妨碍我高考时数学怒考五十五分。
●给初高中生看的吧……
●把所有的科学悖论放在一起 剪切成书的东西
●凌晨两三点在飞机上看逻辑悖论真是很带感(自虐狂
●基本都看过了,无甚收获
●再读这本小册子,高中时的惊讶变成了现在更多的思考。不动点和无穷饭店仍然魅力依旧,只是三思小百科却散了。
●很好的一本趣味数学书,我能看懂大部分呢,为什么不能看懂全部呢,脑子太笨啦!!!要是聪明点就好了,就能做很多我想做的事了,人家说聪明人烦恼多,可是我宁愿痛苦烦恼也不愿是个傻瓜..
《从惊讶到思考》读后感(一):我与这本书
从三思科学上下载到这本书,当时好像初三,从此喜欢上数学,但也未曾优秀过,线性代数还挂了,当然,这之间还有其他因素,但这本书展现了是数学的另一面,至少是我的课本上未学到过的(思考题倒是有类似的),有趣的一面
《从惊讶到思考》读后感(二):智者无怨
世间之事不在荒谬,而在于问题本身就是个问题。
aradox
多从自己身上找到问题,问题就不存在了。。。
但是
问题是不可被消灭的,也不可能消失
推理结束,但是问题没有解决。
aradox 以荒谬之荒谬解决问题
还是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不管对于任何事情:1.不能怨天;2.不能尤人
《从惊讶到思考》读后感(三):逻辑的宇宙
关于时间的悖论这章我有个想法,就是不管是基诺悖论也好,超级任务也好都是对一个宇宙模型的思考,比如说基诺悖论里的宇宙是个空间最大尺度小于某个确定值a的世界,而超级任务里的宇宙是个时间最长时刻小于确定值b的世界,也就是说当基诺悖论宇宙中的最大尺度大于a,或者超级任务宇宙中的最长时刻超过b时,它们的宇宙就不复存在了。
这个想法可以基于第一章逻辑学悖论中关于抽象语言的这节论述:“我们怎样才能谈论一种抽象语言的真实性呢?我们必须达到更高级的抽象语言。在这个无穷的阶梯中,每一级对下一级都是抽象语言,对上一级又是实际语言。”也就是说我们讨论这个问题是因为我们是这种悖论存在的宇宙的上一级宇宙,就好像我们不知道我们自身是否能超越到时间的尽头之外,或跳出这个宇宙之外的想法是一个道理。
《从惊讶到思考》读后感(四):浅薄
读史记,忘了哪儿天,突然发现自己的浅薄。
最近读朱维铮的关于清朝历史的笔记,越来越觉得浅薄。
不是他写的内容,而是角度,任何人都有权利去了解世界,但是怎样了解,能了解多少,以什么样的角度去了解,了解的深度,广度?
历史是复杂而混乱的,如何能从中找到自己的东西或者感受?
个体的价值与共性的价值,到底如何平衡。
或许先不急于下结论,对于确定性的需求,更多来自应该在不确定性面前的谦虚谨慎。
或许过于犀利有好处,但是坏处是容易在情绪和思想上放松而忘了谨慎。
应该时时提醒自己,谦虚一些谨慎一些来应对自己过于攻击性的切入世界的角度。
时时自醒。。。。。
《从惊讶到思考》读后感(五):作为一个学数学的人,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中学理科生和老师
这本书花了我5块钱,真是太惊喜了
书里都是一个个小题目
有不少你已经在这里那里听过
比如“消失的一块钱”:
有30张唱片卖一块3张,有30张卖一块两张,合起来卖两块钱5张,为何亏钱?
比如“魔术地毯”:地毯烧掉一个洞剪开居然能重新拼一下就好了?
全书分六章,逻辑,概率论,数字,几何,统计,时间
除了典型的逻辑里的说谎者悖论,罗素悖论
还有很多概率、统计数字、几何错觉
涉及到的东西很多,博弈论、拓扑学、集合论
但深入浅出,对于中学的理科生启蒙再好不过了
有很多地方,背后的东西其实很深
惊人的编码:为什么在一根金属棒上刻一道杠就等于记下了大英百科全书
——————其实背后是形式主义的算术公理化
不可逃遁的点:为什么在任一时刻地球上必然至少有一个地方没风?
——————布劳威尔不动点定理(数学专业学到这个至少也要大二大三了)
涉及到哲学、归纳法认识论那些话题就更不用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