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铸雪斋抄本聊斋志异》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铸雪斋抄本聊斋志异》读后感锦集

2020-12-23 04:15:3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铸雪斋抄本聊斋志异》读后感锦集

  《铸雪斋抄本聊斋志异》是一本由蒲松龄著作,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05,页数:74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铸雪斋抄本聊斋志异》精选点评:

  ●八星收藏版❤❤❤❤❤❤❤❤

  ●旧书网买的上下两本 页脚很新 宝贝

  ●15元于旧书摊淘到上下两册

  ●这本。。。下册死活找不到了。。。求下册

  ●于旧书肆中搜得

  ●我有一套,购自开封。

  ●每夜读聊斋,多言狐鬼之事,然终不入梦,深以为憾。后改成中午午睡前读二十分钟,用了几个月。上卷讲狐鬼居多,下卷怪谈报应居多。每天一两个怪力乱神的故事,不亦乐乎。一代鬼才,趣味无穷。

  ●古书还是要看评点版 比较多本 私以为还是这个版本最好 异史氏的愁苦是值得细细玩味的

  ●铸雪斋之声名远扬,足以购之。

  ●姥爷给我的书。很是古老的

  《铸雪斋抄本聊斋志异》读后感(一):读图灌水时代的另类

  这个版本的精妙之处在于横排简体古文,没有任何注释或者灌水之处,简单的上下册,除了标题就是正文,极适合夜读。

  聊斋这样的书,若是配上无数的注释,插图,考据等等,会非常干扰思绪的飘散,于是也就没有颜如玉或者八大王这样的奇遇可能发生了。世界更加浮躁,若是想找一方宁静或者舒缓,这个版本最妙。另外,我非常非常喜欢它的封面。

  《铸雪斋抄本聊斋志异》读后感(二):简约

  这个版本是铸雪斋的排印本,简体横排。

  排版密,故事基本不分段,故事之间不换页。

  无注释,无评,无绣像。

  如果想看影印本的,应购上海人民版。

  孔网上目前10元左右可拿下,但影印本的则价不菲。

  我不知,本想买影印本的,结果买了排印本。

  不过看评论,似乎很多人蛮喜欢这个版本的,简约,让人直达故事三昧。

  《铸雪斋抄本聊斋志异》读后感(三):比较好的《聊斋》版本

  这个版本是我最爱的版本,不知道别人怎么看。

  我没有研究过蒲先生个人,但这本书确实是我最爱的书,爱到无法舍弃。我丢掉过很多东西,友情、爱情、金钱、工作...但这本书一直随身,它让我知道我还有梦。

  我想你如果会看,那么总能在这本书里找到点什么,世情、人情、爱情、友情,又或者你自己。

  《铸雪斋抄本聊斋志异》读后感(四):我的书……

  我小学二年级,认字不多,这个版本后面有白话文翻译。我半文不白的看着这本书,发一些“蒲松龄考不取功名才谈狐说鬼”这样的老鸡蛋话,被父亲的战友们啧啧称奇,当年我好像非常想进入成年人的谈话世界,尽管后来我又那么抗拒这个世界。

  开始看要偷偷看,因为里面那些半懂不懂的男女情爱,担心被家里人斥责。我记得义气的红玉、爱笑的婴宁、屈死的梅女……,记得画皮里吃了癫道人的痰呕出心肝来挽救好色老公的妇人。

  跟这个书一个颜色的还有一本《宋代辞赋……》,我从高处的书架上取《聊斋》往往会出错,抽出一本《宋赋》来,被老爸看见了以为我孺子可教,后继有人,对我不遗余力的栽培了一番,其实……(我恨《秋声赋》!)。

  三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班级组建“小书库”,学生们要群策群力贡献自己的藏书,我的书凑不够数儿,腆着脸把老爸的三国、水浒、西游、东周列国志都化为己有。我老妈连夜在这些书的扉页上写下我的名字,其中,就有这本《聊斋志异》。这本书,终于名正言顺变成我的书了……

  这本书的影响我至今无法预料,它在其他孩子还恐惧这个世界未知的神秘的时候,把那个世界以一种幽玄、古老、遵从善意法则和因果报应的方式呈现给我。怪力乱神我从来没有怕过,我一直尊重或者默认一种难以名状的存在。与其说是我胆子大,倒不如说是这本书给我垫了底,我掌握那个世界的法则。

  篇幅都不长,绝无刻意的装神弄鬼,平常的好似你家后墙院飒飒作响的大树底下一会儿就自然冒出一个娇滴滴的美人来跟急色的年轻公子一夜偷欢,而后故事徐徐展开……

  《铸雪斋抄本聊斋志异》读后感(五):菖蒲花,难见面

  前天下午去吃面,带着一本聊斋志异。虽是辛辣的面,却也吃得清爽。

  小时候,表姐有好多连环画,我也经常看,最喜欢的一本叫做《凤仙》。有个书生住在郊外的寓所,环境好,有天竟然有人在他房子里偷欢被撞见,那一对男女也不是糟糕的人,只是仓促走掉,说以后再来赔礼。过几天却送来一个妹妹,比那之前的女子更美,名字叫凤仙。姐姐叫八仙,还有一个什么仙,也是个姐姐,却忘记了。和一千零一夜里的三姐妹不一样,这里的三姐妹都是互相帮助,成就姻缘的。后来是怎么回事,忘记了,这几个仙大约也不是花变的,只是一群狐狸。喜欢是连环画里把这几姐妹都画得好看。

  后来读唐诗说“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是鬼诗,因为说的大约就是有才情的鬼。我也很喜欢,虽然是不见了,却有青绿山水那样遥遥地告诉你她来过。吃面那天顺手翻到的是《绿衣女》。聊斋的故事不如阅微草堂的恐怖,大约因为不营造,只是讲故事,讲的奇妙好玩。绿衣女当然是妖精,只是婉妙可人,来的时候就说我当然不是人啦,但你看我能吃了你么?就是来和你好一下的。书生当然也愿意,有一天说你唱歌我听吧,绿衣女不同意,说是怕人听到,后来还是唱了。这就是却不过的情,没办法,按照古人说法是孽债——只因这一唱便要丢命。但她还是唱,声音细细听不见,但认真听却真是好听。

  虽则短短一个小故事,不过百把字,最后却也动人。那一回缠绵完了,差不多要天亮,绿衣女要走,“方将启关,徘徊复返,曰:‘不知何故,只是心怯。乞送我出门。’”,要走了,又说“‘君佇望我,我逾垣去,君方归。’”她这样怯怯地说话,实在是我见犹怜。新文学时期最好的情诗,我一直以为是汪静之那句“我一步一回头瞟我的意中人”,似乎是妩媚,其实是哀绝。又想起徐志摩写情书说,“是真爱不能没有悲剧的倾向”,就是每走一步都是在深渊上面,不知道下一步踏出去还回不回得来。本来是死不足惜的,大家都只是匹夫匹妇,但奈何心里有那个人了,也就变成了千金的性命,丢不得。所以瞻前顾后,左右为难。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却又怕一不小心,担待不起,又怕万一有个闪失,那是步步都不能错的。任是江洋大盗,妖魔鬼怪,好高的法力道行,都处处担心自身难保,只因承了恩情。

  那绿衣女爬过围墙,书生却听见外面一阵怪声,跑去看,却只看见一只大蜘蛛张了网,正自狰狞。书生去细看,一只小小的绿蜂都快被蛛丝缠死了。救下它,缓过气来,就悄悄飞走了,后来再也没来过。书生也自是惆怅了一阵,后来当然不必细表,考取功名了吧,后来也记得年轻时的这一出,但他是凡胎,死了就再没人晓得。她呢,好不容易修来的人身,大约就废掉了,但也够了,修成人身本来也就图一点人世的情事。

  阅微草堂笔记里时时处处有鬼写的诗、文,都是惨淡得不行,但写得似乎也不好。要看鬼诗应该读一读李贺。“长安夜半秋,风前几人老”是感时,还好,不凄绝,但平日里写的打打杀杀,打杀的不是胡人,只是光、影、树、城。凡是人间的事情他都不懂得,只晓得一破再破。他倒不是鬼,他是被鬼缠了身,样样事情看来都是有了化身般的不可信不可亲,但他又要与它们亲近,只落得个支离破碎。人家来和他好一回,是“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他是“不得与之游,歌成鬓先改”,他是“我有迷魂招不得”,他是“九节菖蒲石上死”。

  古人说,菖蒲花,难见面。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做李贺那样的人,不能写决绝的诗。昨天我去湖边走,看见湿地里菖蒲已经发了芽,回家检视去秋掏下来的菖蒲子还在。菖蒲花不好看,黄黄的不见得娇媚,虽然那样难见面,见到了却也不过如此。但这是彩头,不能随便胡说,过天合适了,买些花盆,年年种它几十株。

  我且看看这菖蒲花到底有多难见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