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心靈寫作-創造你的異想世界》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心靈寫作-創造你的異想世界》读后感锦集

2020-12-25 03:17:0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心靈寫作-創造你的異想世界》读后感锦集

  《心靈寫作-創造你的異想世界》是一本由娜妲莉.高柏著作,心靈工坊出版的平裝图书,本书定价:NT 300 元,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心靈寫作-創造你的異想世界》精选点评:

  ●很舒坦, 隨便翻閱一頁都可以讀。

  ●在实践

  ●看的是疗愈写作 启动灵性的书写秘密

  ●心理激励书籍吧。

  ●主要是讲调整写作状态,希望得到写作技巧指导的可以不用看了

  ●就像讀一行禪師的書,看來是易學難精,但試在這樣心態下完成的創作真的會有趣,架空了各種寫作時的狀態,寫作的個人性,寫作與他人、世界的關係。更不是寫作方法學,也不是如何成為好作家,最多是成為一位寫手,甚至書中提到的觀察細節,心態是現時流行的創意寫作最愛用的套路,書中的道理/教育,必定沒有錯,必定是具有一定的真理,但寫作為何事,真的有一套基本功可以學會嗎?寫作就是走向未知,也一定要運用全身以至生活,但這本書亦只有一種功能性,整本書就是要你堅持下去,沒有細讀文本的樂趣,作者還要套上當年流行的東方「禪」意來包裝,變成一木一寫作心靈雞湯,除了略為認同寫作要堅持下去(但不寫的理由太多,而且一心有寫作的人,真的放棄寫作嗎?)閱讀這本書的最好方法是與所謂的心得對抗,書法可以是一種修行但寫作不是,寫作就是寫作

  ●真的很会鼓励人!

  ●用写作来修行,帮助自己洞察生活,保持心态平衡。写作就和设计一样,并不是直线行进,也没有什么固定方程式,更不是从A到B到C的流程。练习写作,意味着我们需要审视自己的生命。

  ●写作就像修行、坐禅。喜欢就写,不喜欢也写;有灵感写,没灵感也写。且风雨无阻,一旦决定写作,不管外境如何,都要找出时间来写。写得好坏不重要,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坐下来开始做,有没有允许自己写到心底去。“写”这一个动作,成为唯一的目标。写出来的文字只是“写”这个过程的记录而已。

  ●这本书在讲写作,但又让人觉得书中的方法对任何事情都适用。全书有一气呵成的顺畅感。

  《心靈寫作-創造你的異想世界》读后感(一):艺术家不是最有天赋的那个,而是最勇敢的那个

  说到作家、艺术家,第一反应就是那要很有天赋吧,不肯定不是那块料。吓得不敢动笔。这本书不教你写作的术,而是教写作的道。把写作当修行,帮你卸下所有不敢动笔,不知道写什么的心理防备。写作其实不需要基础,天赋,只要认识字,每个人都可以提起笔来写。不知道写什么?根本没有这回事。作者也随手举了几十个例子,你本身就是最好的素材,你爱吃的、你讨厌的,你家的旧窗帘,甚至你的家族就够你写几篇。

  写作练习就像是健身一样,每天写,不用考虑措词,傻傻得写,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这是一个堆肥的过程,平时写的素材就是丢在泥土里的面包屑、鸡蛋壳,随着时间的累积会在土壤上开出美丽的花。不要怕写得不好,只管写写写,剩下的交给时间

  《心靈寫作-創造你的異想世界》读后感(二):这是一个起点

  这本书据说是教导创意写作的经典之作,销量过百万,是北美所有教授写作及写作治疗的人必读、必引述的一本书。

  这本书的重点并不是如何写作,而是试图鼓励每个站在写作起点的人,告诉他们前面可能出现的障碍,也告诉他们如何让步伐变得轻松。它试图把写作与生活结合起来,希望所有人都能找到在写作中释放心灵的方法。书中分为六十六个小节,不像课程,更像作者随手写下的写作感想。其中有些小窍门,虽不起眼,却也是帮助初学者快乐写作的好方法。

  坦率说,我是习惯于在电脑上敲字的人,因此书上的一些纸笔写作的小技巧并不适合我用。不过作为一本写作的启迪书,它的宗旨很可贵,内容也有趣,茶余饭后,一次读一节。无须急着看完,因为这本书就是让人这样读的。

  《心靈寫作-創造你的異想世界》读后感(三):闭嘴,坐下,写

  最棒的建议:在笔记本上做一个列表,把自己想写的东西记录下来,写作构想或者题目,哪怕是听见的某一句有启发的话都记录好,等我们到了写作时间时,不至于没有东西可以写。用这样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把写作的世界和生活联系起来,也许是某一个梗,某一个点都能成为写作中的亮点,甚至能是作品变得生动起来,不再是刻板的犹如教科书。

  “列出题目表也有助于加速启动写作,减少阻力”。如果你没有列表,作者给的写作列表可供参考:

  1.说说透窗而来的光想质感,赶快写,就算现在是晚上,窗帘都拉起来了,还是说你宁可写北边的光都无所谓,写就是了。写10分钟、一刻中或一个小时。

  2.从“我记得”写起,写很多细微的往事。如果陷入庞大的回忆里,就写那个,一直写下去,别管那段往事是发生在五秒钟以前,还是五年以前。在你写作时,只要不是当下发生的事,就是往事。如果僵在原处写不下去时,就重写一遍“我记得”,然后继续写下去。

  3

  坐下来写10分钟也可,只是写,不评价,不回看,不看字数的多少,只是写,根据你的题目或者构想写,哪怕写出来的都是心灵垃圾,把垃圾倒出来也是好的。

  《心靈寫作-創造你的異想世界》读后感(四):写作并不难

  微阅读和轻阅读是这个时代的趋势,这点看来一时不会改变。我最近都在轻、微阅读,一些艰辛的阅读任务一时被搁置在一边。微言也有大义,最近读的书基本是这样。首先,特里·伊格尔顿的《人生的意义》是这样一本书,看标题像是一本可以拿机场销售的励志的书,其实它是一本哲学书,却又不同于晦涩难读的哲学书,它是本“轻阅读”哲学书,对“人生的意思”这个问题有困惑或者没有困惑的同学们都可以读读,它既有分析哲学又有语言哲学的腔调,或许还能培养你对哲学的兴趣。另一本《心灵写作》则是本电子书,作者娜嗒莉·高柏,“用写作来修行,帮助自己洞察生活,是自己心神清澄。”是本典型的轻阅读的书籍,读下去很轻松,还能激发你对写作的兴趣。再一篇是微阅读的文章,转载自苇苇的独角兽博客中,是濮实博士写的一篇文章:《我在剑桥学说话:使用语言的能力决定人的发展潜力》,我用鲜果订阅转发在微型的朋友圈中,后又被恩师邱振中先生转发在集中了一批中央美院书画比较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的微信群中,看来邱先生是很认同这篇文章中的观点:对语言的掌控能力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发展深度。

  我想接过濮实博士的话头继续说说,其实,我们的思维本身就是一种综合了语言元素的意识活动,离开了语言元素的思维活动是不存在的。例如,我们在思考“苏格拉底是个秃子”,“人生的意义”诸如此类问题时,在哲学家看来其实就是一个语言问题,对于“人生的意义”在特里·伊格尔顿的书中有令人信服的阐述。在我看来,根据意向性学说的观点,所以的意识均指向一个实体对象,这个对象或许是客观存在的,或许是虚拟的,但在语言中,这个所指的或虚或实的实体则是一定存在着,所以在这层意义上来讲,意识最后均指向语言,指向语言中的名词,和由行为动作等所抽象化的动词之中,思维是意识借助语言载体的活动作用过程。思维中起作用的是语言中的诸元素,所以离开了语言的思维,会是怎么样的一种意识呢,只能是低级动物仅能对周围环境一种本能的机体反应,是停留于神经元的一种简单的刺激反射活动,这还是思维吗?

  所以能利用语言思维是人类的一项能进化的先决条件,没有它,一切思想和文明就从不会诞生。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文明中的正常的健康个体存在,能利用语言进行思维也是每一个个体的一项基本能力,它留存于基因之中,我们个人生命中的每时每刻无不利用它在工作着。

  文字的写作,其实是这种语言思维的再记录形式,是外在的固化过程,按说是更简单的过程,只要将个体在大脑中,利用语言思维的过程和结果,用语言的另一种载体——文字——重复影印出来就可以了,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但由于个体在实践和受教育的阶段中,这种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激发和训练,所以不是每一个人均能很好的利用这个基本的机体功能——语言思维——来完成用文字记录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写作就成了一件头痛的事。

  唯一补救的办法就是,意识到了,就开始加强训练,《心灵写作》的作者将写作作为禅修的过程,这自然是她进入写作的一个途径,这个途径由于禅修会变得更加轻松,这是自然的。我喜欢她这本书的标题,因为它触及了问题的核心,直指心灵,将写作与心灵结合在一起,与我在前文中所谈论的写作是一种语言的思维过程外化,有暗合之处,也进一步论证了作者是明白写作作为思维的这个过程的真谛。写作的源头就是来自于心灵,是心灵思维源头的泉水涌动所流畅而下的一股清流,因势而发,自然而然,是个体的一种本能需要,是无数个体聚集成的文明整体发展的一种共同需要。

  从这个意义上讲,写作并不难,只要你能利用语言思维,或者更直接地说只要你能思维,你就能写作。

  《心靈寫作-創造你的異想世界》读后感(五):写作,可以从生活开始

  01

  写作,从生活开始

  -《心灵写作》阅读随笔01

  1

  《心灵写作》,这本书是美国女作家娜塔莉·高柏关于写作的经典之作。

  书的主题是:

  “写作可以从生活开始,意思是,煮茄子的事也可以用来写作。”

  这本书的主题给我们提供了写作的一种素材:眼前的生活;还提供了写作的一种思路:煮茄子的事。

  这样就会解决我们在写作中经常遇到的不知道写什么的问题,还有不知道为什么写的问题。

  娜塔莉说:“写作,从眼前开始,写鼻子底下的事。学习并相信自己的心,珍惜并洞察生命经验的种种精髓,让生命回旋之歌,自笔端流畅而出。”

  2

  这本书中的66篇文章,以随笔的形式写出,66篇文章的主题全部都跟写作有关。

  在文章《初始的意念》这篇文章中,娜塔莉建议写作者进行定时演练,比如不间断的写十分钟,二十分钟,或者一个小时,她还建议写作者从自己的初始意念写起,她说,“初始的意念蕴藏有巨大的能量,呈现心灵对某件事物灵感一闪的最初反应。”

  她通过这样的概念这样来引导写作者持续用笔记录生命的细节,并洞悉这些细节的核心。

  娜塔莉又用文章《为何而写》引导写作者,常常问一问自己这个问题,好让自己 有充分的理由继续写下去。

  3

  说到写作用的笔记本,娜塔莉说:

  “加菲猫、大青蛙剧场、米老鼠等,我爱用这种封面很好笑的笔记本。每年九月开学时,这类笔记本就会上升,售价比一般的活页笔记本贵一点,但是,我喜欢他们。打开史努比封面的笔记本很难叫我太过一本正经,这也让我比较容易找到它们。哦,对了,那年夏天我是用西部冒险系列笔记本。

  多试用不同的种类:内页空白、划线,或印有图案的;硬皮或者软皮包装的,到最后,它都得为你效劳。”

  以前,我也读到过类似的感觉很生活化的句子,觉得是自己日常生活中常常会见到的事物和场景,但是如果是自己写的话,就写的没有这么有细节,所以,一下子就被娜塔莉的文风吸引。

  记得读过一篇,高考作文得了满分的女孩写的文章:《我手写我心》,女孩在文章中讲述她非常爱写作并且坚持写作,用各种方式练习写作。

  通常情况,遇到一个作文题目,她会通过各种文体来写这个题目,比如:记叙文、议论文,甚至小说或者诗歌,各种题材都会尝试一下。

  喜欢阅读的她,加上这样的写作练习,使得她写的文章,逻辑清晰,语言非常流畅优美。

  4

  在学生时代,我常常遇到作文写不出来的时候,被困在一个思路里,拓展不下去,半天也写不出几句话来。那个时候,除了要写作业和考试之外,我也并不知道为何要写?写作能给自己带来什么?

  但其实那个时候,我心里是有许多想要表达的内容,更多的时候是找人聊天,一吐为快。

  但后来,慢慢的发现,找朋友聊天,虽然能够一吐为快,但并不能让我更深入、更有体系的去思考一个问题。

  而写作是对内心的一个梳理,在一次又一次的写作过程中,内心的无序得到整理,变得有序,也能慢慢的针对一个概念进行清晰的表达。

  渐渐地,我喜欢上了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这个方式。

  5

  娜塔莉说:“不管眼前是什么,都把它们写下来,经由时间的积累,就会感受到这种力量。”

  前几天,整理我的书柜和笔记本,从1999年至今的18年间,有时持续,有时间隔,写满的笔记本有八十本之多,我被自己小小的震惊了一下。

  翻看内容,有的是一些计划,有的是一些简短的心得感悟,还有一些表决心之类的内容,成篇的并不多。

  但是,就是这些碎碎念,积累了这么多,再次阅读,让我感受到了过往岁月的珍贵,后悔自己当时怎么没有多写一些,写的再详细一些,如果详细的记录自己跟家人、朋友之间的互动过程,几十年下来,那会是一份多么宝贵的情感记录、成长记录。

  娜塔莉说:“我们生活的片刻都值得一提。”

  所以,现在开始,记录生活的每一个瞬间。

  写作,从生活开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