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昨夜之灯》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昨夜之灯》读后感锦集

2020-12-26 03:07:3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昨夜之灯》读后感锦集

  《昨夜之灯》是一本由琼瑶著作,花城出版社出版的1996-01-01图书,本书定价:9.5,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昨夜之灯》精选点评:

  ●高一

  ●想起中学的日子

  ●如果结尾删掉,这将是一部很具震撼力的言情小说。。。

  ●初中

  ●每盏灯的后面都有一个故事。只是这个男人,有一个畸形的故事。

  ●不喜欢叶刚,有难言之隐也不要用语言伤人,那样对女朋友说话。他们俩不合适。怕生畸形孩子可以去领养。搞得自己神经兮兮的还玩弄别人感情。

  ●琼瑶小说中最喜欢的一本。

  ●年轻时很喜欢这篇呢!果然是不成熟。

  ●很琼瑶式的小说~

  ●天意弄人

  《昨夜之灯》读后感(一):薇讀書——《昨夜之灯》

  这个故事有些诡异,一个是清纯可人的少女,另一个是才华横溢却有些神秘的男子。相恋的两个人妹妹谈到家庭生活男子总是避之不及。生理上的疾病使他不能接受畸形儿的事实,最后在车祸中丧生。昨夜的路灯下,多了一份不幸和伤感。

  《昨夜之灯》读后感(二):随手写写

  琼瑶早期的作品里,不乏这类“稍显另类”的小说,例如:几度夕阳红,失火的天堂等。

  《昨夜之灯》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大概会有很多解决方法:孕检技术进步,可以查出胎儿的畸形。丁克思想的兴起,可以让大家对没有孩子这个事情更加宽容。

  然而几十年前,婚姻生育的观念是牢不可破的,潇洒如男主,也无法面对他不能为人父的事实。

  话又说回来,几十年过去了,观念究竟进步了多少呢?再翻阅了一遍小说后,我脑袋里自动生成了一个段子:可怜的叶刚,谁叫你没成为现在的言情男主,如果你在现代,你的基因问题立马解决不说,女主还可以给你生八胞胎!

  《昨夜之灯》读后感(三):谈看书的原因还这么多话

  接触到这本书是个意外,于是我开始疯狂地阅读起琼瑶的小说。

  之前看电视剧《一帘幽梦》(陈德容版),我很喜欢里面一个场景。

  费云帆说:

  瞧那片灯海,千千万万,真的数不清究竟有多少个灯,

  但是每一个灯底下都会有一户人家,每一户人家都他们自己的故事,

  爱,恨,生,老,病,死,

  信不信当我们站在这里的时候,

  那些灯底下就有无数个故事正在发生,正在进行,或者正在结束,

  只要有人就有故事,那么多灯,你算一算会有多少个不同的故事呢?

  所以无论是你的故事还是我的故事,

  都只是沧海一粟而已。

  但是当我读《一帘幽梦》这本书时却没有找到我喜欢的这段对白。后来在浏览琼瑶的百度百科介绍时,她的一个作品《昨夜之灯》引入眼帘。看到这个名字时,我就知道我找到了。也许琼瑶在很喜欢自己的这段对白,也可惜《昨夜之灯》电影的穷途末路,她就移花接木在《一帘幽梦》里面安排了这段对话。

  每次想到这段话,昨夜之灯里面的故事就这样浮现了出来,像灯光一样温柔。

  《昨夜之灯》读后感(四):评《昨夜之灯》

  这是我读过的第一部琼瑶的作品,非常惊讶于琼瑶的文采的细腻,以及对男女情感的深刻认识,更为难能的是,把这些认识细化为一句句余韵无穷的描写与对白。比如在本文的开篇阶段,在描写徐远航与林雨雁间的细微感情,就有“看他们之间那曾漂浮氤氲的幸福感,很抽象,很无形,很飘渺”。深刻的写出了存在于男女间的那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情。

  同时,一些比喻比如“如沐浴在春风中的花朵,正缓缓展开花瓣,懒洋洋的展开花瓣,醉醺醺的展开花瓣“通过懒洋洋,醉醺醺等叠词的加入,描绘出了花瓣的憨态可掬,更把主人公内心渐露的浪漫情感,刻画的淋漓尽致。

  但是,琼瑶在这部作品中,最主要的还是对男女婚姻观,爱情观的探讨。并通过了一位悲剧角色,叶刚,来徐徐阐述,属于琼瑶,也本应属于大多数人的婚姻哲理。

  叶刚,一位伪独身主义者,他用一套独身主义的理论来掩藏他内心的难以面对和回首的往事,他恐惧不已,生怕再回到那样的日子中。这部作品,其实完整的展现了,对叶刚这个人的三层由浅入深的认识。

  起先,叶刚与裴雪珂在徐林两人的婚礼上出现,“那是一位男士,有很浓密的头发,一张有棱有角的脸,下颏方方的,眉毛黑而重,眼睛很大,眼珠在烟雾腾腾中显得雾雾的,鼻子不高,鼻梁却很挺,嘴巴宽而有个性。“这是一段肖像描写,没有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并且,一般在肖像描写中,我多多少少都会感知到这个人的能量或者感情,但是这次没有。叶刚隐藏他的秘密,把自己的感情,也捎带隐藏了。接下来,”专注的眼神里盛载了令人惊奇的寥落”以及雪珂的最大疑问“一屋子高高兴兴参加婚礼的人,怎么唯独你寂寞”,表现出来雪珂对于叶刚这个人的强烈兴趣。就在这个阶段,他们俩经历了第一次“吵架”,原因非常简单,就是因为雪珂触碰到了叶刚内心之中的那个禁忌之地,引起了叶刚的强烈反弹,甚至是有些神经质的反弹,叶刚,对这样的情境,其实已经有了程序化的反应。由此,我们就可以多少理解,对于本文最后,叶刚得知雪珂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秘密,为什么会以自己的生命作为结束。不管怎么说,这时的叶刚,以独身主义者的姿态,以及那股与众不同的力量,吸引了雪珂的注意。

  在两个人刚相识的阶段,叶刚的独身主义的爱情观,吸引了雪珂的注意,叶刚把“要”一个女生与同一个女生结婚,作为两个截然不同的事情,坚决反对混为一谈。在他眼里,婚姻是世俗的东西,是男男女女为了把彼此捆绑,为了防备彼此而签署的可解约的合约。既然可以解约,那么就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并且婚姻容易制造出各种麻烦,雪珂不幸就成为了一个例子。并且,叶刚认为,恋爱是两个人自愿的奉献彼此,如果要用条约的形式,来延续恋爱,那么代表两个人根本就不信任彼此,没有一起走下去的勇气。所以,根据纯逻辑上的推断,最后得出“婚姻没有任何意义”的结论。我们暂且先不讨论这种论点是否正确。总之,我们可爱的小雪珂,就这样被洗脑了。

  在第二阶段,雪珂和叶刚相爱了。在这个阶段,雪珂以及我对于叶刚的认识,当然又近了一步。一段感情刚开始的时候,总是纯洁的,美好的。叶刚把雪珂带到一座山顶上,从山上俯瞰整个台北的夜景。叶刚说他的小时候,每当寂寞的时候,就是伴着夜景度过的。那一盏盏的灯火,像一段段的故事,吸引着叶刚,雪珂和我。同时,也体会到了世界的浩瀚,我们的渺小。雪珂想到了一句诗来形容叶刚“问谁相伴?终日清狂。有竹间风,尊中酒,水边床“这是雪珂在第二阶段初期,对于叶刚的理解。他的高傲,他的不凡,全部都源于他对世俗的不屑。当然,雪珂现在还不明白,那只是他的伪装。只不过是叶刚的面具戴的久了,摘不掉了而已。但是,他喜欢台北的夜景与灯火,我相信是真的,那些闪烁的灯火,才是他真正的内心世界,孤独,寂寞和空旷。

  紧接着,我们的两位恋人遇到了问题,叶刚久久不给予承诺,让雪珂没有勇气去面对父母。她的骨子里其实还是追求叶刚所谓的“世俗“的东西,当然让叶刚大为光火。两个人的感情出现了裂痕,与此同时,与叶刚截然相反地爱情观,婚姻观,也开始唤醒雪珂。

  当然,婚姻总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雪珂的母亲,用亲身的经历,缓缓诉说着。但是,为什么总有那么多人去加入婚姻呢?难道他们都傻吗?因为婚姻并不仅仅是一张纸,那是正在相爱的两个人,去追求生生世世相爱的誓言,发誓不够,要有证人,证人不够,要有仪式,仪式不够,还要有证书。从世俗的观点看,婚姻就是一张纸,但是在恋人的眼中,却是追求终身相守的誓言。哪有真心相爱的两个人,不去追求终身相爱的誓言呢?雪珂于是觉得是叶刚爱她不够,是叶刚存心的戏弄。在找到林雨雁,并且得到忆屏的确认后。雪珂对叶刚是彻底失望了。

  但是,显然忆屏不愿叶刚担着这样的骂名,把真正的事实都告诉了雪珂。原来叶刚他身患遗传疾病,无法生育正常的孩子,他的两个兄弟,都因为这样的疾病而早夭。这件事情对叶刚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尤其在忆屏生下叶刚的只有半个脑壳的畸形儿时,叶刚更是崩溃了。他从此只有以独身主义的幌子,去掩盖他内心的黑暗与沉痛。他的孤高,他所谓的“世俗“,原来都是他不可能给予的东西,原来雪珂一直要求的,都是一种奢望。叶刚的世界,完全展露在了我们的面前。自卑,痛苦,孤独,寂寞,他仅仅是想找一个人陪伴,却让他愈发痛苦,沉沦,愈发无法敞开心扉,去面对自己的秘密。

  最后,叶刚选择了死亡,去结束这个反复轮回,无法解脱的无间地狱。

  写到这里,我很难用对和错,去评价叶刚和雪珂。叶刚付出了生命,雪珂身心受创,但是我们,却获得了一次对男女之间,爱情观,婚姻观的一次深刻理解。追求爱情,追求婚姻,即便他们最后没有好的结果,但仍然具有意义。这句话,我会将其藏于心底。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