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逻辑学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逻辑学读后感精选

2020-12-29 02:02:4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逻辑学读后感精选

  《逻辑学》是一本由[德]黑格尔著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4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逻辑学》精选点评:

  ●看不懂....

  ●苦练英语,读懂原版。

  ●看不懂 …

  ●相比较而言,小逻辑的翻译版本,贺麟老师的更好一点。

  ●提供了现代唯物主义最革命的方法论基础

  ●→_→

  ●晦涩艰深,概念抽象!

  ●和贺译本对照着看。

  ●呃 没看懂。。。

  ●这种译本相当考验译者的语言水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逻辑学》读后感(一):断层的古典哲学

  大致看了下黑格尔的小逻辑,完全无法体会,此书原本是黑格尔给学生上课的讲义,加上他去世后学生们的笔记作为附释。传说中代表黑格尔成熟哲学思想的大作读起来像是不同的世界。学习哲学有时候真的很费劲,费尔巴哈当时上了三遍黑格尔的逻辑学课程依然不能赞同或者说完全支持;鲍威尔给马克思讲了政治哲学之后作为回报马克思给他讲什么东西忘了但是鲍威尔也完全理解错了。当代思想家极其匮乏根本达不到当时人家随便一个讲师都有自己的理论(直接交互的沟通思想),还有,在漫长时间里对几个世纪以前的哲学有很多不同立场的人作了不同的诠释,每种都是不兼容的。更何况现在亲授的老师也是经过多重过滤加上本人经历才输出的,原本哲人要表达的意思早已变味了。

  其实不只是哲学,就连生活中也是这样。输出到输入思想总是拐了几个弯,人们甚至不记得自己说了什么而只记得感觉,沟通是有困难的。

  那些历经世纪洗涤的不一定都是精品,还有沉淀下来的各种误解与纠结,毕竟逝去的人不能爬出来反驳。只有当下的交互的经历相同的方可深层次的领会,达到一种奇妙的默契。这种默契不只适用于哲学,扩大化之后就是圈内朋友对于同一事物的见解,心灵的归属感和满足感。所以,问题来了。不要每天死命学那些前人的经验不同情况下自己的选择还是根据个人思维来走的。只有慢慢找到自己的思维不要乱来才好啊。

  哲学里面的“悟”不是一瞬间的领会支持,而是长时间由经历经验积攒而来的潜意识。就像是水到渠成,每个人有不同的Input,某一天看到某个理论恍然大悟自己就是这个学派的观念与思维,看起来像是顿悟实际上是有漫长的形成过程的。

  所以啦,我们都只是在文字中找自己而已。

  综上所述,期中论文选择《小逻辑》进行分析是愚蠢的,妄想直接通过此书领会黑格尔也是愚蠢的。

  那么问题来了,期中论文到底写什么?

  《逻辑学》读后感(二):【转】邓晓芒:梁志学先生《小逻辑》新译之观感

  

梁先生在八十年代初即已开始依据德文版对《小逻辑》进行重译,到1984年初稿完成,后来因种种原因放下了,转而从事费希特哲学选集的翻译,在这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直到2001年才又重新回到《小逻辑》上来,最后的成果就是2002年底才出版的这部新译本。除恢复了德文原名《哲学全书·第一部分·逻辑学》(并注明仍可使用《小逻辑》这一俗名)外,该书是国内第一次完全从德文原版直接译过来的《小逻辑》译本,显然更适合于对黑格尔哲学的专门的学术研究(当然这也并不否认贺译本仍然具有黑格尔哲学启蒙和入门的作用),满足了我国当前学术研究水平已显著提高这一新形势的需要。

  《逻辑学》读后感(三):海格

  逻辑学 找出暴露出来的东西。 人们看世界的基本方式可以分为两种:积极视角和消极视角。杯子是半空还是半满?我们是顽固的悲观主义者,还是无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 绿色有人更善于分析,分析型的人会关注运动用的器具; 红色有人则喜欢整体思考;整体思考的人会看重运动的时间和地点; 黄色有人重结果,比如说他们会注意到高尔夫是“得分越低越好”的运动; 蓝色有人重过程,过程导向型的人则关心运动员数量、体型,以及运动过程中是否允许相互冲撞。 初见如你,消极怠慢,直到勇气,一鼓作气 本该拒绝的,我们却没说拒绝。 本不该拒绝的,我们却选择了拒绝。 我们到底是谁? 矩阵分析: “相互独立”,就是指所有数据信息彼此不会重合。 “完全穷尽”,是指这些信息的数量是确定的。 当她把事情搞砸时,她就会抽烟。 决策树可以用图形的方式列出某个决策可能导向的多种结果。 比如投硬币 概率树每一根树枝代表出现这种结果的概率,概率树所有的树枝之和必须等于1(100%)。 加权平均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直觉。只要把事件乘以其对应的权重,然后把结果相加,就可以得出一个加权平均值。事件是我们想要排列或判断的东西。权重则是每个事件在我们心目中的分量,它通常以百分比或概率的形式体现。加权平均值的美妙之处在于,我们可以根据不同事件的相对重要性,来赋予不同的权重——一件事情越重要,我们给它的权重就会越高。 效用分析通常跟概率一起使用。效用指的是“我们想要什么”,而概率则是指“我们得到什么”。 EV计算公式为: EV=效用(某种结果带给我们的心理满足度)×出现这种结果的概率 “双向”表格。 很多时候,我们会需要评估那些未经证实的提议。 囚徒困境完美地说明了为什么合作要比竞争更有利。 在任何合作环境中,如果一方合作,而另一方背叛,则双方的合作就无法进行下去。 只有双方共同利益合作,合作之花才会开得深茂起来。 我可以忍受暴力,但我绝不可以忍受蛮理,那是对智商的侮辱。 论点-论据=关键假设。 要想驳倒一个人,通常有两种方式:质疑对方的论据,或者攻击对方的论述过程。 帮人帮到底,帮人说出关键论点。 再来质疑它的论据和论序。 五个推理论据: 把橘子跟苹果做比较;以偏概全;对相关的证据视而不见;混淆因果关系;在执行计划时没有提前考虑到可能出现的瓶颈。 要想弱化对方的类比推理,最好的方法就是:当对方将两件事物进行类比时,我们便找出二者的相同或不同,以此证明对方的类比并不成立。 代表性假设漏洞。 想要找到“真相”,就不能忽略或扭曲任何相关事实。 两件事之间是因果关系,还是只是相关而已。如果说二者确实相关,我们就要判断二者关联度是高还是低。如果二者确实存在因果关系,我们就要判断它们是正向因果、替代性因果,还是反向因果。 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未必选择去做那些自己完全可以做到的事。 逻辑漏洞 模拟两可。 用不同字眼表达同一个意思。 以偏概全 循环推理 反面论据:当我们仅仅因为一件事“没有被证明是错的。 个人偏好 毒水井:针对他人身攻击。 你也好不到那里去,不能证明他是错的。 红鲱鱼:在谈话中试图通过转移话题来回避自己的弱点时。 强求不相关的目标或功能:当我们因为某个规定或计划不能满足某个不相关的目标而拒绝接受它。 随心所欲。 随心所欲:当我们因为自己极其希望某件事是真的(或假的)就去这么假定时。 倚老卖老。 诉讼公众观点。 装可怜。 非此即比:你不支持我,就是支持他。 中间值:中庸思想。 ·大杂烩把局部是正确的东西拼在一起,未必就能得到一个正确的结果。 ·局部错误不能因为整体是对的,就断定其中的每一部分都是正确的。 连续性漏洞:有时人们会觉得一些差异太过渺小,不值得重视,这时就会出现连续性漏洞。 以点攻击面很多人相信,被归纳的东西很容易被驳倒,因为只要找出一个例外就够了。 凡事都有例外,但例外总是例外,只是小概率事件。 扭曲所谓扭曲,就是指故意歪曲对手的观点,从而达到驳倒对手的目的。 错误的类比 因果错误 多来诺连锁错误 赌徒的妙误 错误的精确 推理过程中的逻辑错误 ·断定结果的错误 ·否定前项 逻辑只是为了实事求是,靠谱。 同义 定义指两个或多个意思相近的词或短语。 例子帮助:协助 反义 定义指两个或多个意思相反的词或短语。 例子乐观:悲观 乐观是指什么事都期待最好的结果,而悲观则是指什么事都期待最坏的结果。 局部整理: 定义用小的东西跟大的东西做比较。 例子树枝:树 树是指一个整体,而树枝则是树的一部分。 局部对局部 定义把某个整体中的一部分跟另一个整体中的一部分进行比较。例子脚趾:手指 脚趾是脚的一部分,手指是手的一部分。 因果 定义当一件事情是另一件事情的结果时,我们就说这两件事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例子火:烟 一旦起火,就会有烟(火是因,烟是果)。 程度 定义质同量不同。 例子高兴:狂喜 狂喜是极度的喜悦。 序列 定义两件或多件事物的顺序。 例子春天:夏天 夏天是春天之后的季节(或者说春天是夏天之前的季节)。 功能或目的 定义说明某个东西是如何使用、如何运行的,或者说人们使用它的目的是什么。 例子剪刀:裁剪 剪刀是用来裁剪东西的。 特点 定义用某件事物的某一明显特征来描述该事物。 例子和尚:容忍 和尚通常都很能容忍。 联想 定义描述两个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当人们想到其中一个事物时,就自然会想到另外一个事物。 例子法国:埃菲尔铁塔 一想到法国,我们就会想起埃菲尔铁塔。 |题目41|类比练习 根据前面一对词语的关系来选择一个能跟后面这个词语建立同样关系的词。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逻辑学读后感精选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