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鞑靼征服中国史 鞑靼中国史 鞑靼战纪》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鞑靼征服中国史 鞑靼中国史 鞑靼战纪》读后感精选

2020-12-30 01:11:4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鞑靼征服中国史 鞑靼中国史 鞑靼战纪》读后感精选

  《鞑靼征服中国史 鞑靼中国史 鞑靼战纪》是一本由[西班牙]帕莱福等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4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鞑靼征服中国史 鞑靼中国史 鞑靼战纪》精选点评:

  ●卫匡国那篇,新浪微盘可以下载。精彩到停不下来。

  ●大国学基金会于2010年6月22日捐赠

  ●鞑靼战记

  ●补记 可以读

  ●基督徒的角度

  ●翻译减一星

  ●换个老外视野看历史。翻译不行。不过有人翻译已经不易,要求不能高了。

  ●翻译质量不佳,阅读不顺畅,语句拗口,不过也难得有人翻译

  ●对晚明清兵入关历史感兴趣的可以看看,外国神父的态度中立客观

  ●卫匡国在清兵进入浙江时,在门上贴了“我是外国传教士”的红纸,受到了清军将领的优待,不仅没抢劫还给送衣服,大清之优待友邦,可见一斑

  《鞑靼征服中国史 鞑靼中国史 鞑靼战纪》读后感(一):缅怀逝去的中华帝国

  书是好书,不过翻译水准实在太烂,非常生硬。

  不过我对那段历史非常感兴趣,想知道明朝这样一个旁然大物是如何被弱于自己数倍的清打败的。

  这段历史对于每个汉人来说都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因为清军入关,我们剃发易服,我们丢掉了自己的节气,我们失去了自己的信仰,我们把满族人当自己的祖宗,把辫子当自己的生来之物,把长衫马褂作为“唐装”。

  其实很寒心,我想,只有每一个中国人把这些问题都搞清楚了的时候,才是我们这个国家奋起和清醒的时候。

  《鞑靼征服中国史 鞑靼中国史 鞑靼战纪》读后感(二):非常难读

  直观的感觉是翻译差,但是我个人怀疑可能传教士当时写的时候就是比较缺乏系统的,最明显的感觉是里面几乎没怎么用转折词,感觉读起来非常不连贯,想到哪儿说到哪儿,跳跃感很强,让阅读者只能着眼于一个个单一事件和场景的描述,很难在一个大的背景和事件中去感受历史。

  传教士主观上显然并不是要做一段史实的记录者,更像是在口述一段见闻,所以在一些寻常百姓比较感兴趣喜闻乐见的残酷场面的描述上比较详实,但是在一些涉及人名、地名的基本实事上,则错误较多。

  传教士毕竟有宗教背景,比较在意将人物的行为按照宗教道德伦理进行评判,也很强调人性的分析,当然,有时道听途说,且有失偏颇。

  总得来说,这本书真不咋地,还是找本稍微正经点的正史或野史书来看吧。

  《鞑靼征服中国史 鞑靼中国史 鞑靼战纪》读后感(三):应该看看鬼子们写中国历史

  本来想选力荐,没有选的原因主要是觉得翻译比较差。甚至所谓译者之注解,还有错误的地方。

  比如崇祯十七岁登基,周岁三十四驾崩。译者说他在位不满八年。即便按照作者所谓人生之时间应该以受难之日记,那也是不对的嘛。

  这个西班牙人是同会传教士,站在局外看历史,态度基本还算恭谨。虽然由于当时世事动乱和个人局限,他的很多看法和资料于现实都是错误的,但是这也不能掩盖这本书本身的光华。

  倒是第一次看到人用善良宽厚之类的词形容崇祯,而这个人是当年混迹在明末百姓之中的洋鬼子。他说这是一个连老百姓们都很同情的帝王。所以他将崇祯自杀的过程写得十分煽情。我有点不适应。

  讲到清军的种种暴行,写得也很详细。

  总之,这本书虽然不可作为切实的历史资料引用,但值得阅读和借鉴。

  《鞑靼征服中国史 鞑靼中国史 鞑靼战纪》读后感(四):基督教徒筆下的異域新聞

  

無論是帕萊福氏(Juan de Palafox y Mendoza)道聽途說的《韃靼征服中國史》,抑或是魯日滿(Francisco Rogement)、衛匡國(M.Mairini)耳聞目睹的《韃靼中國史》《韃靼戰紀》,皆為基督教徒所記一個陌生(雖然後二者居住中國多年)的異域國家的時事。

面對複雜的現實世界,即使親身經歷者之認識,也未必盡符事實,至於口耳相傳之說則更須存疑,只有藉助其它材料予以互證、辨別,方能接近歷史的真正面貌。譯者何高濟在注釋之中,已對三書之中的部分歷史事件加以佐證、評判,讀者若是有心,完全可利用如今傳世的大量明清異代之際的文字資料,進行更為詳緻的比對。史料本身不應有高下之分,關鍵在使用者自身的眼界。又,三書所記在今天為歷史,在當時則即今日所謂“新聞”也。歷史之一大特征為身處其中之人,往往不能見廬山全貌,反不若後人之洞若觀火。故利用當時人之史料,必要注意其是否有一葉障目之弊。

三書作者皆為基督教徒(帕萊福更為主教),到達中國並不是為捨己救人,而是宣揚所謂“教法”。凡宗教之傳播者,極善利用受眾之欲求,或治病救災助其脫困,或以因果報應自神其教,故其敘事寫人,無不“善惡”分明。在他們眼中,凡信教者皆善,不信者皆不善,而信異教者則為魔鬼。不信教者、信異教者,往往慘死,且死不足惜,信教者常常逢凶化吉,雖死也是得道升天。故這類著作雖被劃入“中外關係史”的著作,然其內在思想不可不知。我輩應當力作理性人。

帕氏之說純以他人所寄材料編成,魯、衛雖居中國,然對中國之認識亦不免皮相之見,更何況若輩皆有一先入為主之“宗教頭腦”。觀其所記事與人往往錯謬,對中國之政治、地理又一知半解,徒為迎合西人閱讀興趣(其初版皆在西方可證)。若其將“韃靼”與“中國”對立,此為典型之西方人民族觀,與我輩認識不同。今之中國人言“中國”,包括今之滿蒙維藏等邊疆民族在內,而三書所謂“中國”不過今之漢人聚集十數省之地而已。思當今西方政客屢以民族矛盾挑撥中國民族之關係,其思維與三書可謂一脈相承,然與中國人之說截然相反。故讀此書,理性之青年,萬不可陷入此思維陷阱之中(三書作者或無故意之心而是其固有認識,然而此輩之認識即正確耶?)。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