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被压抑的现代性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被压抑的现代性的读后感大全

2020-12-30 03:44: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被压抑的现代性的读后感大全

  《被压抑的现代性》是一本由王德威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42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被压抑的现代性》精选点评:

  ●有些观点实在是无法认同,关键是我觉得作者对于现代性系何含糊其辞。但是我又不能说我完全能够理解。所以还是这样吧。再看看,

  ●王德威好牛掰的说

  ●最近在读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对照看颇有意思,也总算能体会到晚清种种文艺实验的艰辛了,只得一句“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大都是不得要领的。

  ●没有晚清,何来五四?

  ●经过翻译了,文笔还是这样好

  ●我不喜欢晚清文艺作品,但是喜欢别人去谈论

  ●很好的假设,为现当代文学的出路提出种种可能,与叶渭渠的《现代化新论》一样,都以他们独特的视角和学识,刷新了我的许多观念

  ●王德威所谓的现代性包含了四种向度:欲望、正义、价值和真理。但他的论述方法,我或许可命名为“回旋辩证”论述法,一面反映出试图打通各种理论、无所不包的野心,一面就会使读者堕入陷阱。其实王的现代性还包含了两个向度,其一,对以奉摹画现实为金科玉律的现实主义的反动;其二,挣脱单一,拒绝为统一的集体话语收编,容忍多元声音的喧哗与骚动,或许这才是晚晴文学为五四文学所压抑“现代性”之所在。它终于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重新浮出历史的地表,同晚清交相对照。个人最喜欢其论述丑怪谴责小说和科幻小说的章节,王德威的每一篇文本解读都令人着迷。

  ●推荐找王先生的中文作品读读,文笔比那个译者强

  ●1970与普遍的五四是现代性的起点不同,提出了五四是晚清被压抑现代性的绝响。不能否认晚清小说对五四的影响,同样五四的先驱性也不能被忽略。

  《被压抑的现代性》读后感(一):力荐

  很震撼的一本书!史料很丰富,理论性也很强,让人一口气读完欲罢不能!近年从西方视角研究中国明清文化的著作很多,但内容免不了大同小异,很容易走上套路.王德威先生这本书从现代性的角度来观察晚清小说,没有空洞的泛泛而谈和生搬硬套,理论和史实结合很紧密,强烈推荐各位研究明清的童鞋看看

  《被压抑的现代性》读后感(二):就像是“膨化食品”

  跟友人的交流中他概括我的意思:你就是说王德威是“膨化食品”。仅拿这本书来说,传统的文学史教材会提到“侠义小说”“人情世态小说”,“四大谴责小说”,而又因明清文学史的教学重心偏向而会忽略读这些小说原著的阅读,故而使得阅读王德威的新论成为一个“悖论”,它针对的是这传统文学史观,而现在很多学生是没有这个阅读基础的,但出于对王德威的名声而选择读这本书,进而提前迈入“新论”里。但是他们又没有了解过这新论产生的土壤,它突破的古旧观念。只是尝到了王德威那新奇而又足够有意思的论述,不是那种古旧的东西,是新鲜的带有滋味的,就如膨化食品一样的感触。但是“膨化食品”之所以有一些污名,便是吃多了热量会超标,且是被精心的工业流程设计制作出来的,有光鲜外表的。还处于手工作坊阶段的学生想要学习王德威这种写史方式,固然可以吃成胖子,但没有“西学东渐”是没办法自己造好吃的“膨化论文”的。

  《被压抑的现代性》读后感(三):晚清狎邪小说

  买来一直没有仔细看,这不大半夜写花姑娘么,就把其中说邪狎小说的一段抽出来看了下,颇有意思。66-137页

  中国古典文学里有着悠久的描写娼优的传统,盛唐时代,大量诗词、传奇和史料对妓女的描写即为一例。明末清初,优伶娈童成为文学作品中的主导人物,国色天香有如李香君、柳如是、陈圆圆、董小宛,堪称翘楚。

  晚清狎邪小说,无论在数量上还是篇幅上都有着惊人的增长。古典小说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哪怕是晚明,如晚清一样,有如此众多的文人用长篇巨幅描绘欢场生活。

  晚清狎邪小说里,妓院是个很重要的空间,不光是征服情欲的所在,更是一个文化沙龙、商业场所、甚至政治据点:它拥有一整套社会功能。

  (到了30年代,空间替换为舞场和街道)

  曾朴《孽海花》赛金花

  《被压抑的现代性》读后感(四):学术研究的另一种美

  刚刚接触王德威先生的著作,有种惊为天人的感觉。主要是欣赏这本书为我开了巨大的脑洞。

  首先被吸引的是王德威先生的阅读视角,并不一定他的文学观念我都在乎,但是确实提供了看问题的不一样的方式,以老舍为例。我的硕士论文就做的与老舍有关的内容,国内几位大家写老舍的文章都看过,大部分写老舍的论文都翻过,只觉得虽然写老舍的论文数不胜数,但是观点新颖者鲜有。我自己所遵循的也是外部研究的老路子,谈思想、谈起源,自己都觉得乏味。读王德威先生的文章却把老舍的作品《离婚》、《牛天赐传》等全翻演为“闹剧”,闹剧并非喜剧,闹剧背后充斥着繁华过尽的凄凉,荒唐过后自有血泪,比喜剧更多了几分正剧的庄严,比正剧更多了几分戏谑,算是黑色幽默到了顶点的一个产物。及至延伸到自己所研究的作家身上,竟也有这样的品质,有多了看待的新角度。还有巴金的《第二的母亲》,版本问题暂且不谈,其中文本表达与作家意图之间的间隙却被王德威轻易的捕捉到了,让我也忍不住手痒,恨不能再进行阐述。

  其次,便是王先生的语言。最为之着迷的也是他的语言了,文白夹杂,飘逸自如。印象极为深刻的便是他分析张爱玲笔下的鬼魅世界。文本细读的功力自然佩服,更关键的是王先生自己也用文字造了一个鬼魅世界。张爱玲笔下的鬼魅借助王德威先生的文字被人看见了。

  一直以来沉溺于理论,初初接触到这些文字只觉得欣喜非常。

  《被压抑的现代性》读后感(五):《被压抑的现代性》读后

  《被压抑的现代性》前前后后读了有三周的时间了。这本不是为大众所承认的以“五四”为标榜的“现代性”翻案的书,在其总的逻辑上,还是能自圆其说的。只是在读完之后,我有一个强烈的感想:这本兜兜转转整饬细致的著作,在其书的结尾部分,只是想告诉我们一个众所周知的结论,即,中国文学无须全盘革命或另起炉灶,它已承接了中国十九世纪末曾一度被中断的叙述姿态,并且有望在有迹可循的线索中再次启程。

  被压抑的现代性,从现代性说起,如果现代的概念是一种自觉的求新求变的意识,一种贵今薄古的策略,一种文以载道的传统,那么晚清小说家在其尝试的向度上已然可以被纳入现代的范畴。只不过,晚清狎邪小说,侠义公案小说,丑怪谴责小说以及科幻奇谭小说以其“典律”之外的谑仿姿态出现并且一度成为那个时代叙述的主流而被“五四”以来的现代性拦腰斩断,并被当做批判的对象。我更倾向于认同作者对被压抑的现代性所作的第三点解读,即,它泛指晚清,“五四”及30年代以来,种种不入流的文艺实验。这种压抑在不断和清醒置换概念,并在某种隐形的土地上传播着它的“香气”。

  晚清狎邪小说长篇累牍地勾勒着各种情色关系,无论是当时的“畅销文学”还是籍籍无名的“小册子文学”似乎都在致力于解构浪漫和轻佻。它在描写欢场生活和声色犬马的时候混淆了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界限。而晚清狎邪小说作者似乎对一种暧昧的身体政治津津乐道。严肃的权利和烟视媚行的女子间总有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曾朴的《孽海花》中,慈禧,一个在正统权利里呼风唤雨的女性,几乎导致家国尽亡;赛金花,一个欢场里的“美艳亲王”,有着名不正,言不顺的权利,却也几乎挽救了中国。这种悖论和离间,是否也影射了晚清小说家在致力或者说耽溺于描写声色主题背后的无可奈何和假意遮掩的姿态呢。曾朴也许意识到了傅彩云这种双面夏娃的性格问题,但是这永远让人有话可说。假凤虚凰和余桃断袖的暧昧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李碧华的小说《霸王别姬》中登峰造极,原来也是有源可寻的。

  侠义公案小说很有意思。侠义与公案模式的并存本就是一个耐人寻味的主题,它可能暗示了一种长久的共谋关系,侠义之士隐匿在江湖的边缘,做着所谓“替天行道”的英雄之举,清廉之官居于庙堂之上,做着所谓“维护社会秩序”的本职工作,如果这样两条线永远在一个良好的环境里并行不悖地发展下去,也可相安无事。然而,当两种小说互相僭越了各自的界限,或者说他们硬要配成一“天作之合”,种种悲剧就都会上演了。侠义小说与公案小说的合流,似乎是想融合正义与法律这一相对概念,这就成了虚张的正义。《三侠五义》中,侠客与清官携手成为最佳拍档,年轻侠客白玉堂桀骜不驯,最终也被“收编”,这为他的悲剧结局埋下了伏笔,他命丧铜网阵,是否也是对他所皈依的“国家机器”的嘲笑与反讽呢。在这一文类中,女性的雌雄同体书写同样值得重视,快意恩仇的侠女以及温柔恭顺的贤妻将分裂的两极加诸一个人身上,势必造成在身份的转换间个人欲望的踪迹难觅。

  丑怪谴责小说是晚清风行的各类小说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显著的一个说部。魑魅魍魉的轮番登场,悲凉笑声的此起彼伏,对“五四”革命写实主义有着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影响。其实中国叙事传统中一直有这样的喜剧话语,当神话已经不再,各种喜剧的价值观就李代桃僵地复制着心酸和血泪。如果说对恶的弹冠相庆,确实是晚清谴责小说的主导特征之一,那么这一特征似乎可以追溯到《儒林外史》。晚清谴责小说对鬼魅的笑声的迷恋可以说是作者对现实社会的反省吗?如果说这一书写模式有更危险的政治威慑力或者说有更发人深省的感召力,那么在其过分嘲弄现实的环境里,这究竟是作者的道德义愤还是道德想象呢,又或者,它根本就没有起到我们需要夸大其辞来修饰之的作用。

  科幻奇谭,这一宏大叙事文类在中国这一土壤中似乎没有同其他三种说部并驾齐驱。它一直是被忽视的一环。那么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科幻奇谭在描摹对仙魔争斗,腾云驾雾的迷恋的同时,对实证和器械发明总是置之不理的。科幻奇谭以科学或者非科学的形式描写现实世界里的荒诞,也是对希望所描写的虚幻世界有某种现实的可能性的吁求吧。

  王德威《被压抑的现实性》一书,采用的是一种大叙述的手法,他试图从晚清不同说部的不同文类中发现其与“五四”以降的现代性的某种联系,从而论证或者说延伸他的“现代观”。看完之后,我有这样一个疑问,在不同的时期里,叙事文类的巧合或因袭,能否被看成是现代性的被忽略的断裂模式。比如,以上说到的晚清的四类小说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皆有不同程度的“返潮”,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些作家如台湾的朱天文,大陆的王安忆,苏童,贾平凹等人皆在尝试欲望征逐,男欢女爱的主题;刘震云,余华,王朔等人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尝试暴露社会恶习与荒诞的主题,这些难道就可以看成是对晚清说部的承袭吗?这些难道就能说明现代性的源头活水在晚清吗?

  在敲这些字的过程中,我一直在喝一杯特浓的咖啡,所以我啰里啰唆地说了上面那么多。窗外的丝丝凉意从那关不严实的缝隙中探进来,与我假想的暧昧灯光和咖啡浓香所散发出的温暖分庭抗礼。在关窗的刹那,我从它所氤氲出来的镜像中,看到了不远处的一个大型水晶球模样的人工造型,半球型的姿势借助于周身次第明灭闪烁的小彩灯而有旋转的假象,宛如夜里盛开的邪恶之花。我如完成了一个使命般合上了书本,并在内心假模假式地暗嘘一口小气,并想向俯身过来的夜送上香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