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帶小狗的女人》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帶小狗的女人》读后感锦集

2020-12-31 02:50:5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帶小狗的女人》读后感锦集

  《帶小狗的女人》是一本由契訶夫著作,洪範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NT$ 39,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帶小狗的女人》精选点评:

  ●直到现在,他的头发开始白了,他才生平第一次认真地、真正地爱上一个女人

  ●技巧,深刻。朗读者。2016.2.11:和茨威格风格真的好像…

  ●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不畏惧

  ●抽支烟的功夫,小狗就忽然不见了

  ●对我而言像寓言故事

  ●读这个的时候我第一次有了想写小说的念头。

  ●又翻了一遍契诃夫《带小狗的女人》,这是一篇讨论婚恋的短篇小说。第一次听到它的名字是在电影《朗读者》里。小说较大篇幅描绘了男主角内心的纠葛,对这份感情有质疑,有理性思考,直至篇尾开放性的结局一气呵成,“离着结束还很远很远,那最复杂、最艰难的道路现在才刚刚开始。”这才是生活的本相。

  ●原来讲的是爱情

  ●婚外恋,描写的很美。他们觉得他们的相遇似乎是命中注定的,他们不懂为什么他已经娶了妻子,她也已经嫁了丈夫。可能这辈子只能爱一个人,因为这份爱,变得温柔,怜悯,诚恳。其他人只是会留下一个模糊的记忆,就算有婚姻,长期生活在一起,抚养了孩子,也不代表这当中有爱情。她们长的很美,内心冷冰冰的,她们拥有固执的愿望,想向生活索取和争夺生活所不能给予她们的东西。

  ●看这本书只是为了理解朗读者

  《帶小狗的女人》读后感(一):契科夫的爱情观

  在看契科夫的短篇小说集《变色龙》,看到本篇,联想到之前的那篇《关于爱情》发现契科夫还满喜欢写婚外情的啊,而且对待婚外情更看重二者那份“感情的真挚”。

  在《关于爱情》里,阿尔金因故在安娜的家里接触到了安娜,两个人渐渐互有好感,却又都很克制自己的感情,以至于后来互相怄气,然而在分别时两个人终于还是互吐心声,表达了爱意。最后契科夫借阿尔金之口说:“如果人在恋爱,那么他就应当根据一种比世俗意义上的幸福或不幸、罪过或美德更高、更重要的东西来考虑这种爱情,否则就干脆什么也不考虑”。

  可本篇《带小狗的女人》中两个人浪漫的邂逅,以为是***却不曾想彼此都牵肠挂肚,以至于后来跨城约会越来越难以分开,越来越觉得彼此才是真爱。开始充满着激情,最后想到彼此的未来,却慎重的多,或许是因为他们没有分别的刺激,还得面对未来的考虑,这也是现实啊。

  《帶小狗的女人》读后感(二):因为一部电影读了这篇小说

  契诃夫《带小狗的女人》这篇小说我第一次听到它的名字是通过一部电影《朗读者》。电影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个高中的男孩一次偶然病倒在路边,被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救起。男孩后来爱上了这个女人,而女人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每次见面的时候让男孩给她朗读文章。《带小狗的女人》就是男孩为他朗读的其中一篇。

  这也是女人后来在监狱中一直跟着男孩的朗读声学认字的一篇文章。

  当一位作者特意在电影中提到一篇文章的时候,那么这篇文章不是和剧情有关,就是有一定的寓意。这部电影的情节一目了然,没有太多的曲折和波澜,那么文章的出现肯定就有一种隐含的意义了。

  通过这篇文章入手来理解电影的深层意义,一定是可行的。于是,我在网上搜索这篇文章的原文。

  这是一篇短篇小说,同样讲述了一个简单的故事。也是一个男人和一个神秘女人的故事。只是这个男人在认识女人的时候已经四十岁了,有家庭,有妻子和孩子。可是一次与女人的邂逅却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那次经历不可控制地弥漫在他心里的每个角落,对女人的思念已经完全打乱了他的正常生活。很显然,它讲述的是一个中年男子在面对婚外恋时产生的无奈感。就像所有同类题材的故事一样,虽然它没有结局。

  其实仔细想想为什么《朗读者》的作者为故意把这篇文章放进自己的创作中,因为他故事的原型应该就是《带小狗的女人》。他将小说中的中年男人的生活扩展到了高中时代,将这个男人对女人的思念延展到一辈子。因为那个神秘的女人他放弃了已经拥有的婚姻和家庭生活。是这个女人改变了他的一生。虽然这个女人并没有陪伴他一辈子,可是她却真正变成他思想里血液里的一部分。

  《帶小狗的女人》读后感(三):我要生活,生活

  是因为《生死朗读》所以想要了解这部 《带小狗的女人》的。

  在电影中 这部小说是所有男主人公为女主人公朗诵的书籍中 她最喜欢的一部,后来女主在入狱后也是通过这本小说结合男主人公的录音磁带来学习写字的 。

  在阅读小说的时候并没有想到它的情节是和电影有着很紧密的联系的 在看过电影有两个月后读到小说 电影的情节在脑中清晰的回放了一遍。最后竟觉得这个没有结局的小短篇给人的感触毫不亚于2个小时的电影。

  电影的结局是女主人公选择了自杀 男主人公对于他们之间不为道德所允许的爱也终于释然了 是个落寞的结果吧。小说呢 没有交代古罗夫和安娜的结局 但是猜想他们一定不是像童话般 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

  遭遇这样的爱情 是幸运还是不幸呢?

  安娜厌恶自己的婚姻生活 她对自己说:“一定有另外一种不同的生活,我一心想生活的好!我要生活,生活!”只有和古罗夫在一起的感觉才是她想要的生活,这样说来 遇见了让人刻骨铭心的爱 是幸运的。古罗夫呢 在他的头发开始白了,他才生平第一次认真地,真正地爱上一个女人。对于一个通过风流韵事来寻找生活的乐趣的男人 遇到了红颜知己 是多少人所期盼的。可是 这种凡是他们认为重大的 有趣的 必不可少的事情 凡事构成他的生活核心的事情 统统是瞒着别人,暗地里进行的 就比如他们炙热的爱,早知道是这样 如梦一场 是不是不如不把爱放在同一个地方呢,这样 就不至于这样的忍受爱而不得的痛苦了呢?

  爱情 真是个很讲究的东西 天时地利人和 一样也缺不得。

  《帶小狗的女人》读后感(四):虚假的光明与真诚的黑暗

  契诃夫的,精炼节制的语言,浮于故事之上的书写,与真实到让人恍惚的虚构,让我想起了他那句“不要发明你没有经历过的感情”。

  这部小说为什么叫“带小狗的女人”,而非“带小狗的安娜”“寂寞的女人”“古罗夫的私生活”、“古罗夫的雅尔塔艳遇”?

  自始至终,安娜都是在被他审视。她的年轻、寂寞、不幸,让他心动,让他怜悯。故事的开始,她只是个女人,带着小狗。是他的猎艳对象。但慢慢的,她有了声音,有了姓名,有了一段不幸福的婚姻,寂寞的生活。其他女性、其他角色也是,他们都是在古罗夫的视角下展开活动的,反映了他的态度——他那高身量的男性化特征明显的妻子,他那些愚蠢虚伪的同僚,还有形形色色的女人。

  其实很别扭的一点是,古罗夫有着吸引女性的气质和多次的出轨经验,但是在他和安娜第一次接吻之后,他却害怕似的看看周围——他是羞于与女性交往吗?不是,他缺少的是真诚面对外部世界的胆量。在生活和两性关系里,他都表现出一种懦弱,他有着激烈的思想和懦弱的行动。正如古罗夫的两种生活:公开的与暗地的。虚假的光明与真诚的黑暗。我们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牵着不伦爱人的手,从黑暗走向光明呢?没有什么刻薄的讥诮、花哨的转折,那位有些可怜的女人,代替了安宁的大海与美好的山峦,让这位情场老手义无反顾地从“怜悯”奔赴疯狂。

  我觉得安娜吸引他的、或者说是吸引我的一点是,她自我剖白的勇气。她的忏悔,显得那么纯真。与之前那些“装腔作势”全然不同。可能这正是他缺少的与期望的吧。安娜触碰了那个阴暗的世界,而不是用虚伪把它掩盖。甚至在小说两次写到女儿的时候,总是与安娜相关,安娜的这种纯真,是否触发了古罗夫的隐约的洛丽塔情结呢?

  无论是旅馆的灰色地毯、住宅外的围墙、还是叫错他名字的看门人,每一个细节,都把古罗夫、把读者更进一步推向结局。

  作者留给我们了希望,古罗夫找到了他的安娜,也就找到了他的美好生活。

  《帶小狗的女人》读后感(五):在不对的时间相遇是一个美丽的错误?

  读完《带小狗的女人》以后不禁有一种错觉,是否契科夫本人曾经也有过这种美丽的邂逅呢?虽然是一篇关于“艳遇”的小说但作者终究没有将大篇幅留给激情,更多描绘的是男女主角的内心纠葛,对婚后恋的理性思考,篇末的开放性结局更是保留了这份感情的神秘性,把读者引向最终的臆想:他们最终是排除万难结婚了,还是忍痛分手了,还是继续这种状态呢?

  现代社会纷纷把婚外情的矛头指向“小三”,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后果归咎于出轨的男人或女人。在这里作者意图表达的观点看来并没有归罪或谴责的意味,也没有深究该或者不该发生,与其说惋惜还不如说想表达一种无奈:当两人相遇在男已娶,女已嫁的情况下,这样的爱情最终以什么结束呢?不禁感叹曾经看到的一段话:人在年轻的时候不懂爱,也不懂珍惜爱,到懂得什么是爱情的时候已经不能去爱,或者不被允许,这时或者男已婚,或者女已嫁。主人公古罗夫虽然经历过很多段感情,但却没体验过幸福,爱上的可能只是爱情的感觉而却不是那个人。但当他头发花白时,命中注定相遇的人出现了,直到遇上安娜他才开始真正爱上一个人。他接触到的是一个真实的纯洁的人——她没有华丽的伪装,与他一向接触的女人不一样,她腼腆羞涩,生活阅历浅,他感觉触摸到她的不只是外表的公开的一面,而且还有内里真实的一面,他知道她的不幸,他出自真心第怜悯她同情她,在她身上找到抚慰,他们既像亲人,也像知心朋友。就是这样有着相似的生活背景的两个人,因为同样的过得不幸福,同样有失败的于他们来说是桎梏的婚姻,在想逃脱出牢笼又无处可逃时相遇了。于是在异乡,一个没有人认识的地方,他们就像两团火在一瞬间融合了。尽管他们的开始是因为可以在他乡毫无顾忌,不用理会世俗的眼光,也可暂时放下家庭责任感,但后来他们分开以后却发现双方都不能忘却对方,都不能把那次的邂逅简单地当做一次艳遇。如果说现在的社会很多人的择偶观念都与金钱地位相关,谈恋爱的前提离不开看条件,那么他们的爱情相对地来说显得纯粹、简单—相遇相知,难分难舍,不因为其他与感情无关的原因。因此如果撇开已婚的身份,他们的结局就很明了。

  关于结局的推测,我倾向于想象他们一直停留在当时的状态,未必不是最好的。距离的相隔,婚姻的制约,世俗的约束,使他们更加珍惜对方,一切随情所致,随感而发,合则来,不合则去。相反,选择结婚或者分手都不是最好的结局。试想选择结婚,随着新生活的结束,爱情的颜色很快就会因琐碎以及摩擦褪去,剩下的就是重复往前的苦闷,而且更别提要克服结婚前的所有障碍,离婚,面对社会的谴责和可怕的舆论,抛下孩子。若然选择分手,两人将会一直抱着遗憾,继续过之前的日子忍受着生活的苦闷,甚至无奈地提早走向人生的凋谢、枯萎。

  因此,虽然说“真爱”不能成为婚外恋的理由,因为人活在世上更多的是责任感的承担,但是当生活已经剩下无奈与重复,感受不到存在的美好时,真爱未必就不是一剂良药,虽然它的结果不一定是美好圆满的,但至少它圆满和丰富了人生,能在现实生活中获得一丝的安慰和希望。这样想,或者它就能获得更多的谅解吧。

  在错误的时间遇上对的人只能说是一种遗憾,但毕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那么幸运——在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