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曲》读后感锦集
《神曲》是一本由但丁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1224图书,本书定价:60.00元,页数:2005-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神曲》精选点评:
●“我的眼光就和苍穹的东方蓝宝石的优美颜色接触,透明清爽的空气直达第一重天。”
●断断续续读了一个多月,读这本书让我感觉自己是一个文盲。等我稍微有点文化知识还会再读。
●La Divine Commedia - Dante Alighieri
●随便选了一本,因为读的不是这个版本的。三步曲——地域受苦,炼狱洗罪,天堂荣圣。除此之外,没读出个什么名堂,约读越感觉但丁就是个中世纪的喷子,对教会统治者、封建统治者各种诅咒、各种喷;不过作为诗人,但丁的语言真的又很优美。建议初中生高中生需要写作文的,可以对其平时加强积累一下。那也没见我当年上初中高中讀过啊?
●值得再看一遍。不应该让奥德修斯在地狱八!
●注释多如牛毛
●用典过多,说话太绕,难以畅读。以宗教中的地狱炼狱天堂为背景来表达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和政治观,纵情恣肆评价各个历史人物。
●炼狱篇:行在路上,有平坦大道也有破碎岩石。有刻骨孤独,也有感动开阔。但愿你看过了世间艰辛,怨恨鬼魂,光芒天堂,回来便就此缄默不语。另,神曲是近两月以来看过的最好看的书。
●事先没做好准备就读神曲实在是太痛苦了。。。有生之年我会再回来的
●基督教脑残粉(。滚
《神曲》读后感(一):想让谁下地狱就让谁下地狱
但丁这人,估计心怀非常狭隘,对所有对他不利的人都怀恨在心,然后让那些他不喜欢的或者他自己嫉妒的人都下了地狱。简直是想让谁下地狱就让谁下地狱,甚至提早让那些还没死的人下了地狱,令人发指。
我在想,但丁现在不知道在不在地狱里面呆着呢?他凭什么知道自己就不下地狱?
胡乱写一点,反正没人留言。
《神曲》读后感(二):。。。
个人感觉还好,当时中世纪年代有如此狭窄想象力的确很好
结合宗教并且自己想象
怎么说都是基于本有基础上而且写的很规路。。。
看完了就感慨。。。啊,原来是这样啊
原本接触这书还是因为很久以前看了七宗罪片子后才去发掘但丁神曲的,对里面天使长与恶魔称呼阶级感兴趣多点吧
《神曲》读后感(三):有了西方文化底子后再读
薄伽丘加的那个“divine”加对了,这就是关于神的诗篇。看不惯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打入”地狱第一层的做法——虽然但丁未必想这么做——耶稣者的很可怕,出场后竟涤净至少是打断了希腊罗马这支本该成为西方文化的正统。
大家说地狱写得最好,老师说天堂最见功力,窃以为炼狱最能引起共鸣。没人想下地狱,没人能轻易上天堂,尤其是通过基督教所认可的方式,炼狱里都是普通人,都是自己人,那些带有点点罪恶感而心存感念的一方人。
神曲本是但丁献给自己单相思的心上人的,用他人没有用过的文字镌写爱恋的情诗,却不得不加入了一些个人与国家纠葛不清的主题,为但丁赢得了在文艺复兴人文大师的一席之地。但读者从那些零零碎碎且饱含着深情的韵文中感受到的是,痛失爱人之后凄惨的美感。
如果但丁的神曲是纯粹的爱曲,多愁善感的人们会留下眼泪。
《神曲》读后感(四):中二青年但丁的脑内剧场
注目先:中二气息有,小清新有。
我对“经典”总有一种畏惧感,特别是看到序言中所言“博大精深,汪洋恣肆”就更害怕了,而且在没有信仰只依靠理性的情况下果然读到炼狱篇后几首就读不下去了,这使本人更加汗颜无地自容。
但是这丝毫没动摇我对这作品的看法:简直就是中二病全开嘛,妄想了大量世界观,随意决定了大量人物的前程(虽然我不反对给那群家伙来点惩罚),还把自己得不到手的美女和大量后宫在脑内补完了,我要是基督教的开发商耶稣基督一定一定把这个同人封了,别以为你事事让着我我就看好你,说这是旧时代的最后一首诗一点也不为过。
而新时代的第一首的原因大概也就是它是除了《圣经·雅歌》之后第二个歌颂爱情的诗篇,虽然不得不藏着掖着。更重要的一点,虽然是中二病,但是这也是人性的体现,虽然是比《圣经·启示录》更离谱的设定,但也是个性的发散(完蛋了高考阅读写多的后果),简而言之就是还是有所谓“文艺复兴的光芒”的。
说起来但丁应用典故颇多,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名著稀少的原因吧,除非你有路遥的才华,否则就先“腹有诗书”再来“气自华”吧。
《神曲》读后感(五):《神曲》小评
在之前看的那本《西方文学十五讲》中,作者说西方文学有两大源头,一个是圣经,一个是古希腊传说。
而《神曲》这本书恰好体现了这一个说话,在地狱篇里看守每环的怪兽都是有出处的。而且在但丁许多描写自己心情的时候,都会引用一些古希腊传说里的故事,比如他描写自己的惊慌之感时,就与阿波罗之子在太阳战车上的惊慌相比。同时,也可以看出但丁本人对古希腊的传说是多么地谙熟于心。
而在讲述每一环罪犯的罪孽时,但丁不仅用非常形象地描述出了所受之罚,并且还使每种刑罚都与他们生前犯下的罪孽相符合。比如那些自杀者,他们以为自己抛弃了自己的肉身,所以在最后审判之后,灵魂和肉体无法结为一体,而要挂在树上。真是为但丁如此丰富的想象力所折服,当然他并不是仅仅靠自己的想象力,他还借鉴了许许多多前人经典之作的描述,很多都是来在地狱引领但丁参观的维吉尔的作品。
因为但丁这一作品的主旨就是扬善抑恶,抨击佛罗伦萨乃至整个意大利的混乱的社会现状,以及对教皇统治世俗社会的不满。所以,那些罪人大都是但丁时期的真人真事,但是怎么说这都是1300年,距今700多年的欧洲大陆的事情。所以读到那些繁复的名字的时候,自己都晕了,之后所幸就略去不读了。除了但丁时代的事情,还有许多关于古希腊,罗马的故事。比如特洛伊之战的各英雄小人,和七王攻波城的人物。这样也可以顺带着研习一下古欧洲历史。我感觉那时候的人,对神的崇拜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层面,几乎所有稍微古老的人物都与神有关,这也让我十分地头疼。但是,从而我也意识到了特洛伊之战原来对于古欧洲有着这样大的影响。看得时候,许多散落在记忆里的一些希腊传说的故事,也被有顺序地安放在了历史中。所以,看《神曲》也像看一部小百科全书。
同时,但丁的语言也很生动。虽然是在地狱的情形,但是比喻往往结合着实际,所以很有意思。
总而言之……在看完第三十四篇的时候,自己总算呼了一口气,并没有信心读完剩下的两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