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的读后感大全

2021-01-02 02:33:1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的读后感大全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是一本由[意] 蒙台梭利著作,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1.60元,页数:89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精选点评:

  ●或许当年是一些新锐的想法,现如今已经被普遍接受,读起来枯燥无味

  ●蒙氏还是很合时代的

  ●这本书很厚,包含三部蒙台梭利的著作:蒙台梭利方法、有吸收力的心理、教育中的自发活动。对于比较全面、深入了解蒙台梭利教育思想有帮助。文字表达比较通俗易懂。我想,一个真正伟大的教育家一定是心怀大众,超越狭隘的民族与国家的。蒙台梭利在儿童之家开学典礼上的讲话,让我们看到了她的历史责任感。

  ●他是一个生活旅行者,在旅途中观察新事物,并试图弄懂周围的人所讲的陌生话。事实上,他自己在极力地自愿地理解和模仿。儿童教育应该是直接减少不必要的精力消耗,使他本身变成广泛掌握知识的轻松的娱乐。我们是那些刚刚进入人类思想世界的旅行者的向导。我们应该成为聪明的有修养的向导,不说废话,清楚简明地讲解旅行者感兴趣的艺术般的工作,并尊重他,让他尽兴观察。我们的主动权在于引导他观察生活中最重要、最美好的东西,使他不至于把时间和精力耗费在无益的事物上,使他整个人生旅程都获得欢乐与满足。”

  ●被蒙台梭利的精神深深折服,巴特,这个翻译真心烂啊!!!

  ●这本书提到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方法,这个很赞,这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已经是一个大进步了,但我认为更进一步的是对家长的教育,即,在儿童教育的过程中,应该被教育的不是儿童而是家长,儿童不过是家长的镜映,所以与其去教育孩子,不如先“教育自己”,比如去做自我体验,比如先改掉自身的坏习惯

  ●理念宗旨大体同意,但是有些地方有点太过了(玄乎),而且实际操作性弱,看看就算了。

  ●百年来的经典

  ●书应该是非常出名的,但感觉非专业人士很难读进去。。。

  ●2009年年底读的。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读后感(一):大家之作

  我喜欢这本书。说实话,越看到后面真心越来越佩服蒙台梭利,她真的很伟大。书中说明了她的教学系统性,序列、配对、分类,而且她的教具设计很系统,很有秩序和规律,以及规则性。虽然有些东西我不是很认可,但也掩盖不了她的确是一位伟大教育家的光芒。实属大家之作!

  漫漫求学路,我期待与你一起进步。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读后感(二):自觉的灵、世界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

  玛丽亚·蒙特梭利(意大利语:Maria Montessori,1870—l952)是二十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创始人。她所创立的、独特的幼儿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先进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蒙台梭利是著名的科学家,更是伟大的教育家,一生为了儿童,为了人类精神的复兴及人性的发展,奉献了她所有的智慧与一生。她的教育法建立在对儿童的创造性潜力、儿童的学习动机及作为一个个人的权利的信念的基础之上。蒙特梭利教育法的特点在于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她为此从事了半个多世纪的教育实验与研究;她的教学方法从智力训练、感觉训练到运动训练,从尊重自由到建立意志,从平民教育到贵族教育,为西方工业化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几代优秀的人才基础。《西方教育史》称她是二十世纪赢得欧洲和世界承认的最伟大的科学与进步的教育家。

  蒙台梭利崭新的、具有巨大教育魅力的教学方法,轰动了整个欧洲,“关于这些奇妙儿童的报道,像野火一样迅速蔓延”。加上欧洲各报章、杂志、书籍对儿童之家生动的报道与描绘,使来自各国的参观者络绎不绝,乐口称道,誉为奇迹。蒙台梭利写了《运用于儿童之家的科学教育方法》一书,这部著作在美国出版,很快被译成 20 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100 多个国家引进了蒙台梭利的方法,欧洲、美国还出现了蒙台梭利运动,1913 年 --1915 年,蒙台梭利学校已遍布世界各大洲。到四十年代,仅仅美国就有2000多所。蒙台梭利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场幼儿教育的革命。1912年,她的教育法在旧金山博览会中的展示得到了大会唯一的两面金牌奖,“儿童之家”遍及世界各地。她后来在意大利政府任督学。 蒙特梭利为促进儿童智力发展和实现世界和平奋斗了一生。她生前曾经获得许多荣誉和奖励,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她的热爱与尊敬。例如,法国授予她 “荣誉社团会员勋章”;她的故乡安科纳和米兰等地授予“荣誉公民”的称号;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授予她“荣誉哲学博士”学位;苏格兰教育研究院授予她“荣誉院士”职位。1949、1950、1951年连续3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的资格。蒙台梭利的一生正如牧师所说:“她的历史成就已经说明那个,蒙台梭利已不仅仅是一个意大利公民,更是一个世界公民。”

  蒙台梭利认为干涉儿童自由行动的教育家太多了,一切都是强制性的,惩罚成了教育的同义词。她强调教育者必须信任儿童内在的、潜在的力量,为儿童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让儿童自由活动。发明家爱迪生、“电话之父”贝尔受蒙氏教育灵魂的感召,不遗余力的支持蒙氏教育的发展与壮大; Google公司的创始人Sergey Brin(谢尔•盖布林)和Larry Page(拉里•佩奇)小时候均受过蒙台梭利式小学的教育。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读后感(三):读书笔记

  因为冠以名著之名,本以为这是一本比较枯燥的教育学方法论,没想到是本有趣的实验学笔记,蒙台梭利不仅是出色的教育工作者和医生,更是富有探索和实验精神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书的每一页都仿佛燃烧着蓬勃的生命力般叫人感动,推荐每个家长,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阅读,哪怕是对人类和心理学感兴趣的人,都可在本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真知灼见

  蒙台梭利是一个开源的体系,任何使用蒙式教具多过使用蒙式方法的人,任何在书中找案例和应对方法的意图,都将是悲哀的。

  作为饱受应试教育毒害的一代人,我曾和很多80后父母一样,以维护自由尊重个性的名义,把孩子与任何传统教育隔离开来,很多新式的育儿书宣扬的也是无为而治的理念,于是我们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自己一时冲动,在白纸上留下永不磨灭的污点,直到读到蒙台梭利本人的著作,才发现提倡自由发展的蒙式学说,其本质并不是不作为,而是观察、引导、不教授,观察,就是等待时机,事先了解幼儿的发展特性,当其进入某些敏感期或对某些事物特别感兴趣时,尽你所能将最好最完善的这一世界展现给它;引导,就是适度提醒,不干预它的视角、行为、方法,但是要划分界限,视角无对错,但为了达成某一目的,方法有好坏;不教授看似简单,对好为人师且耐心不足的人却如油锅里的煎熬无异。

  举例来说,周令瑜在《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个人认为贯彻蒙式教育理念较好也较实用的一本书)里说她总是给女儿买专业的画纸画笔,让她能随意创作,她女儿也真不负期望地创作出连大人都惊异的一些作品,她说自己完全没有干预,并坚决摒弃教小孩子模仿和填色的方法,认为这是在抹杀想象力,她女儿有一次在绘画比赛中把河流画成粉红色而遭到淘汰,她归因为教育的局限性。实际上,我也毫无作为地旁观了我女儿画画很久,绝对没有示范和纠正等多余动作,后来发现随意这个词,对于未经指导的幼儿来说,完全就是茫然一片,你说你画的是什么?河流?你见过河流吗?没有-这就叫想象力吗?灵感源于生活,绘画的基础是观察,周的女儿下笔如有神,这是她的观察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但就是这个必然,也需要家长推动促进,从眼中所见,到心中所想,到诉诸笔端,家长有意无意付出的努力也是巨大的,绝不能说毫无作为。

  所以,蒙台梭利说,孩子绘画时,一定要问,你画的是什么?说是河流,不需多解释,带她去看真正的河流,她会通过观察得出自己的结论,看过河流的孩子,不会再将它画成红色,跟想象力无关。

  继续就周令瑜的经验来看,个人觉得她阐述的最好最透彻的,是关于自由与纪律的关系,80后从小到大普遍过得比较压抑,一旦为人父母,对于自由的渴求变本加厉,加上放养思想的指导,使得00后这一代人愈发“无法无天”,事实上,自由这个概念本来就是相对的,由纪律保障,由规则维系的,这个不难理解,推荐大家看周令瑜那本书,除了指导者的责任不尽赞同外,其他案例都是深得蒙式精华,极具操作性的。

  读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的一点心得,与广大妈妈共勉。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读后感(四):20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自觉的灵蒙台梭利

  玛丽亚·蒙特梭利(意大利语:Maria Montessori,1870—l952)是二十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创始人。她所创立的、独特的幼儿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先进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蒙台梭利是著名的科学家,更是伟大的教育家,一生为了儿童,为了人类精神的复兴及人性的发展,奉献了她所有的智慧与一生。她的教育法建立在对儿童的创造性潜力、儿童的学习动机及作为一个个人的权利的信念的基础之上。蒙特梭利教育法的特点在于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她为此从事了半个多世纪的教育实验与研究;她的教学方法从智力训练、感觉训练到运动训练,从尊重自由到建立意志,从平民教育到贵族教育,为西方工业化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几代优秀的人才基础。《西方教育史》称她是二十世纪赢得欧洲和世界承认的最伟大的科学与进步的教育家。

  蒙台梭利13岁时对数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是她日后认为发展“数学心智”、“培养抽象思考能力最好途径”的思想来源。大学期间她修习自然科学及现代语言──为后来她发展语文及自然科学教学方法,植下了良好的根底。她是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名震全国;在任罗马大学精神病诊所助理医师期间,她对智力迟钝儿童由同情地帮助解决困难,转而开始研究他们的治疗及教育问题,她察觉到:“儿童除了食物之外,还会在屋子里面到处乱抓、乱摸,找寻可让两手操作的东西,以练习他们的抓握能力。”这种认识奠定了她教育理论中,“发展智力需要透过双手操作”的基本理论。由于两年的体验,她有了对低能儿童教育的看法:“要克服智能不足,主要还得靠教育的手段;不能只用医药去治疗。”她就任罗马国立心理矫正学校校长后,用心研制了各式各样的教育工具,帮助他们“手脑并用”,每天从上午八点到下午七点她亲自和儿童相处,不断研究出更好的办法。结果,两年以来,儿童们学会了许多她认为不可能的事,他们不但会读会写,而且通过了当时罗马地区为正常儿童们举行的公共考试。 这种惊人的成就给她带来了沉思,她觉得既然教育上的努力对人类智慧具有改变的可能;由正常儿童在“公共考试”所表现的成绩,并不比智障儿童优异的结果来看,绝大多数正常儿童的智力发展,不是被抑制或被不正当的教法所贻误,便是开始得太晚,甚至两者兼而有之。她认为这是人们应该去寻找答案、要努力解决才能安心的大问题。她觉得,人类未来的幸福,世界和平的希望,是寄望在大多数的正常儿童身上。她发现:她对低能儿所使用的方法,它背后的“教育原理”能更广泛地运用在正常儿童的身上,会使较高的心智状态达到更高的境界。她决心重新研究“正常教育学”。她从驰誉全欧的校长高位上离开,回到罗马大学重做学生,研究生物科学、实验心理学、正常教育学、教育人类学等,以便彻底探索人类成长的自然法则,找出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方法。经过了沉潜苦研的七年,她逐渐地找出了人类生命发展的规律,逐步地形成她的初步思想和理论。1906年,因为一个偶然的“儿童之家”出现的机会,为她带来了研究和验证提升世界正常儿童智力的机会。“儿童之家”是能供给孩子发展机会的“环境”,它是“公寓中的学校”,不仅具有家的内涵,“如成员的彼此关爱、辅助,环境中的一切设备也都符合儿童的需要和尺寸”;更是幼儿受教育的场所。蒙氏研制了能够促进心智发展的种种教具,来提升人类的智慧,发掘无穷的潜能;也在这里的观察中体会出教师应该扮演的角色,产生了举世闻名的蒙特梭利教学法。

  在“儿童之家”里,蒙特梭利应用在那六十位三至五岁小孩身上的方法,得到了惊人的成果:那些“普通的、贫寒的”儿童,几年后,心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被培养成了一个个聪明自信、有教养、生机勃勃的少年英才。蒙台梭利崭新的、具有巨大教育魅力的教学方法,轰动了整个欧洲,“关于这些奇妙儿童的报道,像野火一样迅速蔓延”。加上欧洲各报章、杂志、书籍对儿童之家生动的报道与描绘,使来自各国的参观者络绎不绝,乐口称道,誉为奇迹。蒙台梭利写了《运用于儿童之家的科学教育方法》一书,这部著作在美国出版,很快被译成 20 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100 多个国家引进了蒙台梭利的方法,欧洲、美国还出现了蒙台梭利运动,1913 年 --1915 年,蒙台梭利学校已遍布世界各大洲。到四十年代,仅仅美国就有2000多所。蒙台梭利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场幼儿教育的革命。1912年,她的教育法在旧金山博览会中的展示得到了大会唯一的两面金牌奖,“儿童之家”遍及世界各地。她后来在意大利政府任督学。 蒙特梭利为促进儿童智力发展和实现世界和平奋斗了一生。她生前曾经获得许多荣誉和奖励,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她的热爱与尊敬。例如,法国授予她 “荣誉社团会员勋章”;她的故乡安科纳和米兰等地授予“荣誉公民”的称号;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授予她“荣誉哲学博士”学位;苏格兰教育研究院授予她“荣誉院士”职位。1949、1950、1951年连续3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的资格。蒙台梭利的一生正如牧师所说:“她的历史成就已经说明那个,蒙台梭利已不仅仅是一个意大利公民,更是一个世界公民。”

  蒙台梭利认为干涉儿童自由行动的教育家太多了,一切都是强制性的,惩罚成了教育的同义词。她强调教育者必须信任儿童内在的、潜在的力量,为儿童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让儿童自由活动。发明家爱迪生、“电话之父”贝尔受蒙氏教育灵魂的感召,不遗余力的支持蒙氏教育的发展与壮大; Google公司的创始人Sergey Brin(谢尔•盖布林)和Larry Page(拉里•佩奇)小时候均受过蒙台梭利式小学的教育。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