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长昼的安魂曲》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长昼的安魂曲》的读后感大全

2021-01-03 02:36:5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长昼的安魂曲》的读后感大全

  《长昼的安魂曲》是一本由(美)万金·奥尼尔 / 徐钺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19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长昼的安魂曲》精选点评:

  ●太喜欢了,一口气读完。互相深知最卑劣的小心思,互相了解那不够深的爱意,打完一巴掌双方都开始后悔,嘴快者后悔自己的语言锋利,手快者后悔自己伤人肉体,一整天都是这样矛盾的事情发生着。可即使如此互相“包容”,却看不到一丝互相救赎的可能性,也许有些缺点与习性是致命的,无望,不可修正。听起来荒诞无稽,但现实似乎也确实是这样。

  ●家庭的矛盾和不和给艺术家产生的影响太大,好的艺术家总是非常敏感的人,更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刺激。

  ●“麦瑞”的译名是打破常规的陌生化处理吗?诗人的翻译在语言上能否更有张力?翻译的不同版本之间差距之大,完全像是命题作文的重新写作,我们如何能够从中窥见作品真正内涵呢?

  ●话痨剧,对冲突的描写很到位

  ●纯京话的译文,初读略不惯。满腔嘲讽,愤世和玩世不恭。很危险的一本书,如饮一杯无限滋长的绝望情绪。醉与梦交织,难以自拔。

  ●他兜下一张网...

  ●奥尼尔的戏剧都是这么沉重吗……看得我心情十分沉重……

  ●在雾中飘荡的生活和生命,阴沉,烦闷,无可逃脱。

  ●在雾里在酒里

  ●这个版本值得一看,译文很“华丽”~

  《长昼的安魂曲》读后感(一):整个世界是一滴伤心之泪

  高中时读的这本书,这本融合了血与热泪,灵魂的翻滚与煎熬的书。

  作者译得很好,我是指他把自己融入到了这本书里。

  推荐与陀思妥耶夫斯的《罪与罚》一块看。

  我们的潜意识,我们的灵魂带给我们的是什么呢?

  《长昼的安魂曲》读后感(二):尤金,尤金,徐钺,徐钺

  喜欢这出戏,不是因为尤金,是因为徐钺。

  我读这本书,是徐钺的序言开始。

  这是一个有信仰的人。

  我见过他的文字,我读他的诗。

  他的所作所为我看到自己的影子。

  因为这样一本书,我记得了这个名字。

  我在等待着。

  我相信许多年以后会再遇见他。

  《长昼的安魂曲》读后感(三):從白晝抽離出來的獨語

  我生命中最美麗的春天——

  在我成為修女之前

  在我擁有優雅雙手之時

  遇到了最親愛的你

  親愛的,現在,我坐立難安

  我的健康隨著漂泊從體內遷移

  請不要責備

  當我如此痛苦地掩飾

  陰影依然深深映照在眼光中

  我害怕獨自靜靜聆聽過去的幸福

  它們還有多少時日可追憶

  當軀殼盛滿,陷入另一場幻境

  這一世的歡笑與愁容、淚水

  從生到死。讓我飲盡這毒藥結束吧

  這不完整的、孤獨的、恍惚的軀殼

  誰的禱告能讓我找回靈魂

  誰的禱告能讓我歸於完整

  愛德蒙德,孩子,我忍心帶你來到世上

  忍心你敏感的神經遭受苦難

  你的咳嗽聲和冷漠、你深藏的愛

  卻讓我不忍再撫摸你年輕的額頭

  我的孩子,

  用我命中所受的嚴懲換回你應有的

  但願我能

  我得到過多麼幸福的生活

  此時能尋找的能是什麼——

  那件心愛的婚紗

  那個夭折的嬰兒

  那奔波的巡迴演出

  那旋轉的藥

  那躲避宿命的醉

  那失控的病態手指

  那讓我透不過氣的霧

  詹姆斯,親愛的,當我提起舊事

  不是為引喚你的悲傷

  我原諒了你,卻無法原諒過去的自我

  請你也寬恕我,請你張開雙臂

  為了這難以持續的生活

  為了我們相遇時的激動,一秒也不曾遺忘

  《长昼的安魂曲》读后感(四):瞬间花火的绚烂,胜过永生的暗夜

  她曾是无数那样的女孩中最普通的一个。家世清白,受过良好的教育,有教养的女孩子。和其他这样的女孩一起,在与世隔绝的修道院中安静地萌芽,生长,绽放成一朵纯白的百合花。和其他这样的女孩一样,她也曾经有无数遥不可及的单纯的梦想,修女,钢琴师,闪亮纯净地犹如夜空中的星辰。

  就在她绽放的那一刻,一切都改变了。她仰望着他,在舞台上熠熠生辉的王子,以为这便是自己应许之人。如同夜幕刚刚降临的一刻,看到了一场华丽的烟火表演,便不再提起兴致去欣赏接踵而来的满天繁星。

  便是一世的苦难。一世的黑暗。

  她选择逃避。逃避黯然惨淡的现实,逃避破碎的生活,逃避孩子的濒危。在永生的暗夜里,她始终仰头凝视着那并不存在的璀璨花火。在无情的时间流淌中,她始终流连在花样的年纪。在年华已逝,容颜残褪之后,她仍然死守着那一朵纯白的百合花。

  其实人往往是这样,为了那瞬间的魅惑,便放弃曾以为愿意终生追随的信念。终其一生,在沉重的暗夜中,等待再一场烟花的表演。

  他们许是不幸的。拥有如此明亮的眼睛,却只能看到永夜的黑暗。他们却是幸运的。在人生的暗夜中,至少尚有那一抹光亮反复回味。若非亲身经历,恐怕是永远无法理解他们的心情的。

  可是,即使经受过生命中所有的苦难之后,麦瑞仍然能绽放出那样幸福无邪的笑容。在毒品作祟之下遗忘了一切世事的时刻,她仍然记得,生命化为花火那一刹那的华美。

  为之而守候一生,许是值得的。

  《长昼的安魂曲》读后感(五):梅也翻书之《长昼的安魂曲》

  这是一群活在雾中的人,这是一个活在雾中的家庭,前路漫漫他们看不到出路,爱恨茫茫他们无所适从。对尤金·奥尼尔来说,写作《长昼的安魂曲》是一个漫长的旅程,尤金·奥尼尔,他用血,用泪水刻出了这记忆的残片,灵魂的残章;尤金·奥尼尔,他用他天才的双手搅动起来的这雾,弥漫于剧中,更弥漫于人心,长达半个多世纪了。

  在实验剧场的书店里发现《长昼的安魂曲》时,我愣了一下,到记忆里搜索,才慢慢想起家里的译为《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收入漓江社诺贝尔文学奖丛书奥尼尔作品集《天边外》。那本书选译了奥尼尔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天边外》《琼斯皇》《上帝的儿女都有翅膀》《啊,荒野!》《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同时慢慢回忆起来的,还有当初读奥尼尔时的那种窒息的感受。

  《长昼的安魂曲》是尤金·奥尼尔的自传性作品,被公认为其巅峰之作,据作者遗嘱,在尤金·奥尼尔去世后方才公演,并获得了当年度的普利策奖。

  “那是在我毕业班的冬天,然后,在春天时我遇到了一件事情……是的,我想起来了……我爱上了詹姆斯·提罗恩,那时,我是多么幸福啊……”只不过,幸福从来就不会久长,是的,不会!麦瑞、提罗恩和爱德蒙德,吉米,他们一家四口,喝酒,互相责怪,深自忏悔,每一责怪引出另一责马,每一忏悔和自供引出另一忏悔和自供,压抑,失望,绝望,自责,眷恋,同情,憎恨,关爱……尤金·奥尼尔,一个残酷的天才,他拷问自己的灵魂,实际上就是拷问我们每一个人的灵魂!我们看到“灵魂中的污秽”,看到“污秽中所埋藏的光耀”,这样,“灵魂的深”才是切切实实的,可触可摸的。

  摘录两段:

  “……我躺在船头倾斜的桅杆上,面向船尾,能感到海水就在我身下呜咽,化作泡沫……每一叶帆船都在月光下白得娇柔,悬着她们的桅杆高高耸过我的头顶。我就在这海无尽的美丽与她清唱的旋律中迷醉了,在那一刻我脱离了身体——不,是脱离了我的生命。——我自由了!我在海中消融,化作白色的帆飞涌的浪……化作美,旋律……化作月光化作航船甚至遥远的星色迷蒙的夜空!我……没有了从前和未来,融进安宁、和谐和野性的欢乐,融进了比我的生命——甚至所有人的生命都更宽广的包容之中……我属于了生命自己。”

  “……一个沉睡的海,在那一刻……只有慵懒的海面起伏着,船身轻缓单调地摇晃。所有的旅客都在睡着,也不曾有一个船员走进视线,——没有一点儿来自人间的声音。浓黑的烟雾缭绕着从我脚下和背后的烟囱中涌出……梦着,并不去了望什么,只感受着寂寞……高高的……远离着……看到曙光像绘上了色彩的迷梦一样渐渐掩过沉睡在一起的天空和大海。随后,那一刻令人心驰神醉的自由来临……宁静……旅程的终结……最后一个港湾……有一种充实的快乐正在辽远地跨过人间的污秽、悲哀、贪婪的恐惧还有希望和幻梦!……”

  这样的句子在书中比皆是。读这段文字的时候,我的心一直悸动。喘不过气来。最近,我的心总是这样悸动,大悲恸里,有对生命的厌倦与热忱。矛盾重重。疑虑重重。感情的弦绷得太紧了!对世界之爱,对人类之爱,若不以悲剧作为天性,在我看来,就不够恢宏与壮观。尤金·奥尼尔的一生是惨痛的,悲剧性的,令人窒息的。1936年,尤金·奥尼尔获诺贝尔文学奖。在授奖辞中,我们见到有这样的句子:“他的悲观主义推测起来,一方面是他的天性,另一面是时代文学潮流的分支。……然而,无论他的悲观主义来源是什么,他的发展方向是清晰的;他逐步变成独特的和尖锐的悲剧作家。他提供的生活要领不是苦思冥想的产物,但具有某种经住了考验的真正标记。它基于一种极其尖锐的,也可以说是撕裂人心的,对于生活之严峻的认识。”尤金·奥尼尔,“这个天才和酒鬼的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谢幕”,在《长昼的安魂曲》封面的右上角,赫然印着这句话。

  非常值得庆幸的是,我认真读的第一本戏剧文学是《天边外》。而在读《天边外》前,我对戏剧文学几乎没有产生过感应。《天边外》让我领悟了无尽无涯的戏剧语言的魅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