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畸人读后感精选
《小镇畸人》是一本由Sherwood Anderson著作,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0.00元,页数:19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镇畸人》精选点评:
●阿摩司奥兹在《爱与黑暗的故事》里盛赞是这本书让他睁开双眼描写周围发生的事。它还影响过海明威、福克纳、德莱塞。但我总觉得最得其衣钵的是卡佛:写被生活淹没的普通人的孤独,他们被人所爱的渴望。
●中文版和英文版感觉完全不同……
●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grotequeness,读这样的小说,如narrator所言,可以“理解以前不能理解的许多人和事”,或许更能了解我们自己~
●畸人,一直是我喜欢的题材——痛苦、压抑。
●"if i am not careful,i will grow unaccustomed to being with people."在持續至今半個多月的厭世低潮期,實在不應該讀這個。你知道你手握了活著的人不該也不需要瞭解的真相,鋪陳了問題糾結了情緒,卻終究沒有出口,沒有逃離的權利,也不會有好轉的奇跡。
●安德森对人的观察与刻画已经深刻细致到仿佛一面镜子,但他又是那么温柔,同样是写孤独,与理查德耶茨和海明威笔下的孤独读起来感觉完全不一样。
●几个单独的故事串起来的一本书,读完就像走过了书中的这个小镇。闭上眼就能想象到关着的门后面每天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有的肮脏,有的震撼,有的让人难过。
●先看着。我真惨。
●孤独使人畸形,而孤独本身又是那么畸形。
●母亲那一章没怎么看懂,是不f是要多看几遍
《小镇畸人》读后感(一):《小镇畸人》各有各的反常
不是我的菜,权当是纤维素吧。里程碑式的作家,因此总有他的位置,了解就好啦。well.well.well.那时候有这么个人,三十好几不顾一切独自跑出去成为作家——美国版的《月亮与六便士》。他的写法、关注点与前人不一样,所有短篇都可以发生在同一个镇上,死也可以是由于一根牙签。整体风格与他大部分短篇的结局那般突兀。 I'll be washed and ironed. Well, well, I'll be washed and ironed and starched. 更多书评,请关注个人微信公众号:一家书屋
《小镇畸人》读后感(二):The Lonely Town,the Lonely People
先断言好了,这本书必定大红。
只是为什么还没人翻译呢?真是奇怪
说起来还是一年前看的了,断断续续的,看完一篇就压抑好几天,最近看了《心是孤独的猎手》,貌似很流行的,读完莫名的又想起这本。
两本书大概相差20年,20世纪大变样的20年,美国好像没改变多少,世界也没变多少,在无数的小镇里,同样的上演着同样的故事····
幸福都是相似的,诚然,但不幸和孤独好像也差不多,看过小镇畸人之后,还有什么不能忍受的寂寞呢???
有些人必须孤寂的生和死,命中注定
附上原书的一段序言吧
In each story one of them emerges, shyly or with a false assertiveness, trying to reach out to companionship and love, driven almost mad by the search for human connection. In the economy of Winesburg these grotesques matter less in their own right than as agents or symptoms of that "indefinable hunger" for meaning which is Anderson's preoccupation.
《小镇畸人》读后感(三):纠结的畸人旅程
小镇畸人:他们之所以畸,怕就是因为他们一直握着自己那不切实际的梦想,不肯move on,不肯与现实世界融为一体造成的吧。看着他们,我甚至有些害怕:我是不是正在走他们的路?我的理想呢?现实么?
“当一个人把一条真理据为己有并让它支配自己的生活时,他就变成了怪物而那个真理也就成了谎言”我是不是太固执了?想着什么永恒和不变,马克思老爷爷早就说了啊,世界是变化的,只有在变中才能生存,我为毛非要坚持着不变呢?这一分钟的我与上一分钟已经不同了,我不知道在害怕个什么,根本就依照自然规律,什么都不用想,就那么跟着大家就活过来了啊,不要太偏激不要坚守什么不懂事不污染不世故,那些都是必要的,所以无所谓了。
从小镇畸人,可以学到很多吧,以后还是表里如一的好。多查资料,多跟别人说话,多笑,多亲近,不管心理是肿麽想的,不要露在脸上,你长大了,成熟了,真的应该为了以后而曲折一些什么,况且那些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
不要太坚持,该变通就变通,没人说你什么的,像adventure里的Alice Hindman,因为总是给自己条条框框,最后呢?都变态了,所以,事情发展成什么样就接受什么样,该向某些方面去努力,就要去努力,有新的机会出来,就要去抓住。
找什么真理?!奶奶活了那么大,从来没有刻意追寻过什么永恒和真理,但是,每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是真理的集结体,不要逼自己,没啥的,慢慢的跟着时间高兴的move on就赢了!
小镇畸人,他们就是太过于坚持某件事儿才变得畸形,度真的很重要,而且要看开一点,没什么是真正的一成不变的,向好的方向发展才是应该坚持的。关注个鸟内心,谁还是不是这样过来的?
说了那么多废话,总之这本书不错,关于评论,也是见仁见智,有收获有启发的书就是好书。
《小镇畸人》读后感(四):这本书永远是给少数人看的
安德森的名气主要来自他的两个学生。一个叫福克纳,一个叫海明威。两个人都是美国文坛——错了,世界文坛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貌似安德森跟他俩沾光了。
但是我不知道你读没读过福克纳、海明威和安德森的小说。就我个人经验来看,福克纳的小说读着让人想睡觉(也可能是SB翻译的问题),海明威的小说读起来就像是个无聊的故事,硬汉子啊硬汉子啊,个人认为和杰克伦敦差不多来着,往他脑袋上套的光环太多了。
这俩人挺有意思。安德森曾作为他们的老师帮助他们很多很多。但是在文学界,感恩似乎不是一件经常的事情。这两个人后来都开始讽刺安德森,模仿他的小品文讥笑他。不过我觉得安德森也不会因此而生气,至少如果我是安德森,我就不会因此生气。无所谓。
因为安德森的作品层次远远在于他们之上。他的作品看似简单,描写着我们身边的一点一滴,但是实际上,他的作品其中境界体现的最完整——在让我们厌倦的生活中找到让人崩溃的点,一个一个的小小故事,看上去是如此的不起眼,但是,正是这些无以名状的东西刺痛着我们,伤害着我们,让我们开心。能发现这些已经实属不易,将其表现出来就更加困难。但是安德森做到了。
我现在还是一直在翻译他的一本书,叫《鸡蛋的胜利》。这个工作我做的非常痛苦。他的文字看上去很简单,容易理解,但是要把其中的含义和奥妙全部挖掘出来,太难!当年他一个人坐在阁楼上,写了又撕,撕了再写……一遍一遍,像“一种宗教的精神”(福克纳语)攫住了他。如果我无法如此投入的话,那就是对他的作品的玷污,我绝对不允许这种事情的发生的。
如果你喜欢海明威,杰克伦敦,罗素尼采叔本华,那么,就去看吧。这些是大师,在书店是能买到的。如果你喜欢安德森,那么你得找找,因为喜欢他的人太少了,知道他的人也是因为海明威和福克纳而知道的他。但是,看过他的作品之后,你会对一切作品都产生厌倦情绪,疯狂的爱上他。这至少是我的感受。
《小镇畸人》读后感(五):正常人的异常世界or异常人的正常世界
我记得我看《天使爱美丽》的时候很惊异那个小城里面怎么会有那么多奇奇怪怪的人。在我看来,所有的大人们,都应该是夹着公文包,挤着公交车,对糟糕的天气骂娘,到了公司正正经经对着电脑屏幕敲打键盘,接听电话,装出一副认真赚钱的样子才对。所以,当时我觉得很不可思议。心想,为什么这些大人在Amily的心中都变了模样?难道在每一个很二的Amily心里,都有一个很二的世界?
然后我就看到了这本《小城畸人》。它总共只有193页。我花了两个月才把它详细地翻了一遍。然后,我发现,我竟然不能够对这本书做出总结和评价。
初看他的故事,我觉得,这个作者,Sherwood Anderson,应该是和Amily一样二的一个人,笔下的人物都奇奇怪怪。不然为什么他要描写一个说起话来,控制不住双手摆动的人,还要描写他说了太多话之后摸摸一个倾听者的头然后整个人好像被雷击中一样,直接弹跳起来,好像触犯了什么魔咒。不然为什么他要描写一个女店员晚上回到家里,幻想屋子里的家具都是自己的恋人,喃喃自语,听到雷雨声,还脱光了跑出门去。不然为什么他要写一个流浪者,看到几个人坐在树下乘凉,就走过去开始絮絮叨叨讲自己的故事,看到一个小女孩,就惊呼,哦,Tandy,你应该叫Tandy,我本应该是你的爱人,只是命运弄人,而我接下来的人生都要永远这么悲惨下去,得不到救赎。
但是,多读几篇,我竟然被Anderson的叙述方式给迷住了。他的每一个故事都好像团在一起的毛线,想要还原他真实的意图,就需要耐心地解开这一道一道的谜题。
在解题的过程中,我抄下了很多句子,其中有一句是“The idea is very simple, so simple that if you are not careful you will forget it. It is this-that everyone in the world is Christ and they are all crucified.” 也许Anderson想要表达的东西也很简单,孤独,对于爱的渴望,以及孤独孤独孤独,无尽的孤独。
这并不是一部容易读懂的小说,豆瓣上的评论很少,百度之后发现更多的解读都是学术论文的形式,但是,我想,只要你拿起这本书,你一定会有不一样的体验,说得简单粗俗一些,它好像让你看到了精神病人的心理活动,并告诉你“这就是正常人,而你正是其中一个”。
实在是非常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