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大地上的事情》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大地上的事情》读后感100字

2021-01-06 00:45:3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大地上的事情》读后感100字

  《大地上的事情》是一本由苇岸著作,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90,页数:20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地上的事情》精选点评:

  ●大地上的事情

  ●朴素,慈悲,敬畏,但毫无文采

  ●学校图书馆借的,小小一本,纸张黄的均匀,文字看了特别舒服。好像要一本,淘宝上看旧书要两百多块0902 在手头保留了好久,大半年有了。 开始的时候觉得好些句子很有灵气,读着就很舒服。 现在丧失了心境终于读完,认为太过于抒情化了,四星半。

  ●令人感动的文字

  ●还是这个集子好。

  ●简单的心看到这个大地上的事情可并不简单。

  ●文字教材

  ●作者有自己的思想和立场,介绍了一些关于文学方面的事情,很好,值得一看!!!

  ●田野 丰收 日出 日落 昆虫 野兔。。

  ●如此沉静的文字,如此柔和的感情,在当代作家当中几乎难以寻觅。可惜,苇岸已去……

  《大地上的事情》读后感(一):平静的流淌

  如河,如风,如雨,如雪,如霜,如雷……

  无声无息的,无时无刻的。

  我们活着,我们在听,在看。

  我们就是我们。地球上的王。

  难道我们来得目的就是索取吗??

  《大地上的事情》读后感(二):这是我大学时期最喜欢的一本书

  从学校图书馆借的。。很喜欢。。做了很多摘抄。

  还书的时候。。也不知道是怎么的。。书给管理员了,钱也给他(超期扣钱)。。他在机子上DD了两下就把书递还给我,而我也像在超市买东西一样,拿着书就走了。。

  -_______________-!!

  回去后发现。。不对呀!怎么把书“买”回来了??

  是自己不好。。心生歹念,爱书心切,又没得卖!我没还回去……拿着又看了好一段时间,我把它当自己的书,在上面用铅笔划线。。

  我太得意忘形了,向别人推荐这本书。。不料一个师兄借了去不还,然后毕业他就走了。。杯具。不是自己的终归是留不住啊。。

  《大地上的事情》读后感(三):读世界

  首先很喜欢作者的名字,柔韧坚强,有一种深刻内含的力量。最初是由海子的怀念文章认识他,“海子含着泥土,来自大地深处”,这句话莫明打动我,其实我一直不太喜欢怀念文章之类,总是忍不住怀疑其中带了一些超越了真实的文艺或感情的渲染,因为怀念这件事情本质上也大抵如此吧,让某些细节在回忆里才开始发光。

  直到最近才看了他的散文集,从中能清晰看到他的信仰,追求,还有一些文人的清高和某种执着。我喜欢他所宣扬的素食主义、回归自然等等,还有那些源于生活的思考和感触,这些最简单、最生活、最源于土地的东西最能打动人。

  我还只是一个尚浅薄的读者,不一定会读诗,但也希望有一天能读懂一些大地上的事情。

  《大地上的事情》读后感(四):大地上的事情

  “我欣赏这样的两句话:「人皆可以为尧舜」。「上帝等待着人在智慧中重新获得童年」。在这个世界上,我觉得真正的作家或艺术家,应是通过其作品,有助于世人走向「尧舜」或回到「童年」的人。”从作者的自序中的这两句话,我就喜欢上这个作者了。阅读到后面,开始对作者产生倾慕之情,饶有兴趣的查询了作者的资料,才发现作者于39岁死于肝癌,特别惋惜,还不到40岁就离开人世了。这本薄薄的册子是作者平日所积累的日记感想、所思所得。作者热爱大自然,喜欢徒步旅行也为写作积累素材,对大自然事物的观察非常的细腻,所描述的风景事物生动有趣。

  摘抄:

  美的最主要表现之一是,肩负着重任的人们的高尚与责任感。——美国女画家爱迪娜·米博尔

  人类与地球的关系,很像人与他的生命的关系。在无知无觉的年纪,他眼里的生命是一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井,可以任意汲取和享用。当他有一天觉悟,突然感到生命的短暂和有限时,他发现,他生命中许多宝贵的东西已被挥霍一空。面对未来,他开始痛恨和恐惧,开始锻炼和保健。

  只要你天性能够感受,只要你尚有一颗未因年龄增长而泯灭的承受启示的心,你就应当经常到大自然中去走走。

  在白桦林的生命历程中,为了利于成长,它们总会果断舍弃那些侧枝和旧叶。我想我的一生也需要这样,如果我把渐渐获得的一切都紧紧抓住不放,我怎么能够再走向更远的地方?

  山峰像一群迷途难返的骆驼,胸前配着那只落日的铃铛。——诗人黑大春

  文字的母亲

  作家应该是文字的母亲,她熟悉她所有的儿女,他们每个人的技能和特长,当她坐在案前感到孤单,她只要轻轻呼唤,孩子们便从四方欢叫着跑来,簇拥在她的身边。

  《大地上的事情》读后感(五):看大作家怎么写日出

  姚鼐《登泰山记》写日出仅一句:“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是大手笔,不费心力去写日之上升动态,仅简笔一描,正赤如丹四字,写出日之端正,浑圆,彤红,静穆,堂皇。以红光动摇作背景衬之。上一圆,下一线,印象鲜明,因为勾勒出的正是极简的质朴状态,不正是一个“旦”字吗?

  苇岸《大地上的事情》中也写过日出:“写《自然与人生》的日本作家德富芦花,观察过落日。他记录太阳由衔山到全然落入地表,需要三分钟。我观察过一次日出,日出比日落缓慢。观看落日,大有守侍圣哲临终之感;观看日出,则像等待伟大英雄的诞生。仿佛有什么阻力,太阳艰难地向上跃动,伸缩地挺进。太阳从露出一丝红线,到伸缩着跳上地表,用了约五分钟。世界上的事物在速度上,衰落胜于崛起。”

  愿意专程去看一次日落或一次日出的人,是爱生活的;不过,无论日落还是日出,看完之后,总是惆怅,圣哲临终,黑夜降临,自然可悲;英雄诞生,其道大光,映照着凡人渺小,亦是失落。“守侍圣哲临终”与“等待伟大英雄的诞生”两句写得好,观日者的心态,大抵如此。

  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第十六章,马贡多近五年的雨后,首次日出:“这雨一下就是四年十一个月零二天……一个星期五的下午两点钟,一轮憨厚、鲜红、像破砖碎末般粗糙的红日照亮了世界,这阳光几乎像流水一样清新。”(上海译文87年9月版,黄锦炎译)

  《奥德修纪》里,荷马写日出,并不直接提到太阳,只是这样一句:“当那初生的有红指甲的曙光刚刚呈现的时候……(杨宪益译)”,陈中梅译为:“当年轻的黎明,垂着玫瑰红的手指,重现天际。”

  看来看去,陈中梅的天地一指也,终不及杨宪益的一甲天下;而泰山上的红丸丹药,我还是更喜欢,马贡多那个憨厚、像破砖碎末般粗糙的太阳。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