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商务国语教科书(上下册)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商务国语教科书(上下册)读后感精选

2022-04-26 03:31:0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商务国语教科书(上下册)读后感精选

  《商务国语教科书(上下册)》是一本由庄俞著作,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的187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005-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商务国语教科书(上下册)》精选点评:

  ●老课本~~

  ●这个版本问题太多。

  ●这一套 更低龄一点~很老派就是了~个人觉得这套更好玩~

  ●太没诚意了 颠倒的不说 还重复!

  ●民國課本啊

  ●刪減不少 謬誤繁多 誤人子弟而已

  ●不说课文顺序。简单的图画,简单的命名,有力的传达了现代孩子所缺失的东西。现在的教材越做越复杂,价值观的传播越来越敷衍。追求个性,也该有个起码的行为准则做基础吧。

  ●虽然抱着怀旧的心情乐意翻看,编排还是比较乱,甚至上下册课文多有重复,不知道如何“当比首册,更有味也”。简体字对应也没有逐页。

  ●时代的烙印

  ●能想到本来挺不错,这个版本不伦不类

  《商务国语教科书(上下册)》读后感(一):图片顺序

  如布莱特的评论所说,图的顺序的确有问题:有的同一课中有两幅图画的,顺序颠倒了。比如第4课“课室规则”,应先为第6页的同学和同桌课上聊天,所以有第5页的被老师批评;又如第18课“守时刻”,应先是26页哥哥叫弟妹不要玩了,然后才是25页的看时钟;又如第21课,肯定是先打烂花瓶,才承认错误的。……

  奇怪的是,这错误并不是在两幅图的课文都出现。比如第25课“亲恩”就没错。总结出来的“规律”是:两幅图中没有课文的是前一幅,有课文的为后一幅。

  《商务国语教科书(上下册)》读后感(二):有遗憾

  现在的《商务国语教科书》虽然以张元济先生审定的《新国文》为底本,但和原教材相比,缺憾不少。

  此教材原为8册,图文并茂。而影印出版的《商务国语教科书》篇幅连原书的一半都不到,很多精华课文和插图都遗漏了,同时,原教材作为套书,其内在逻辑和编撰体系也就此遭到无情破坏和肢解。

  更不能容忍地是对原课文的无端篡改,有不少图文被野蛮割裂或删除,令人扼腕!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购买本人的全8册影印本,那才是原汁原味的完璧!

  《商务国语教科书(上下册)》读后感(三):推荐原始版本。

  现在的《商务国语教科书》虽然以张元济先生审定的《新国文》为底本,但和原教材相比,缺憾不少。

  此套教材原为8册,图文并茂。而影印出版的《商务国语教科书》篇幅连原书的一半都不到,很多精华课文和插图都遗漏了,充其量只是一个选读本,不言而喻,原教材的内在逻辑和编撰体系也就此遭到破坏和肢解。

  更不能容忍地是对原课文的改动,有不少图文被野蛮割裂或删除,令人扼腕!“整旧如旧”就这么难吗?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购买本人的全8册影印本,那才是原汁原味的完璧!

  《商务国语教科书(上下册)》读后感(四):文言主导,教化为先

  这本书,与其他两种国语教科书不同,所用的都是浅显的文言表述。对于这一点,可能有很多人会反对,但我个人还是比较欣赏的。欣赏的原因是这样的编排凸显了学科教学和一般生活的不同之处。学生来学校学习主要是学习在生活中学不到的东西,如果我们的教学只是把学生的生活用文字重复一遍,而不彰显学科的特殊性,那么对学生来说,这种学习的价值也就不大了,这很容让学生对语文学科有所轻视。

  这本教科书的编排,很重教化的功能,内容涉及到仁、义、礼、智、信、孝、悌、节、廉、美、自强、自律等方面的内容。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接触到这些传统文化中优良的美德,从而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受到熏陶。

  在编排形式上,很明显受到了《三、百、千》的影响,涉及到社会知识和自然知识的方方面面。而且重视生活中同一种类的事物的认识与拓展,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方便了学生切身识字的需要。

  我注意到,在上下两册的书中(不知道原来分几册),有些篇目是相近的。例如上册第108课《方向》和下册第35课《方位》。

  Quote:

  上册第108课《方向》

  清晨,祖携孙出门。祖曰:“尔知方向乎,日出于东,没于西。今尔向日而行,是为东方。背后为西。右手为南。左手为北。故视日之出没,可以辨四方也。”

  下册第35课《方位》

  清晨,祖送孙,入学堂,迎日而行,祖曰:汝知方位乎,吾语汝,向日之方曰东,背日之方曰西,右手曰南,左手曰北。汝试转大陆,向北行,则背为南,左西而右(此处出版社误印为“又”)东矣。

  这两篇所述内容虽然近似,但其实表达的侧重点不同。这当然是很明显的。不过让我想到了另一个目前教材的问题。就是,这样的编排实际上有助于学生反复研究教材。而我们现在的教材,学生学完后面的就不再回头看前面的,似乎一遍即可学成,其实只不过水过地皮湿,落不着真东西。这样的重复编排其实可以让学生注意到,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和侧重性,如果学生因为在学后面的内容时,发觉与前面学过的内容近似而自觉去翻看前面的内容就更好了。

  这套书的在后面的选入了一些古代的文言寓言故事,有的内容比较难了。而且在文体上也大多是古代的文体,在多样性和灵活性上不如《世界书局国语读本》的文体编排。

  《商务国语教科书(上下册)》读后感(五):暴殄天物,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出的民国老教材真是太烂了!

  暴殄天物,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出的民国老教材真是太烂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book.douban.com/review/4570973/)

  布莱特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新发掘民国时商务、开明和世界书局出的国语教科书,编为三种六册。前些日子被炒得火热,在当当和卓越上早就断了货。在快书包(给他们打打给广告吧,这个网上书店确实不错)兴高采烈地买到,不想拿到手一看,鼻子差点被气歪:满篇都是错误!这怎么可能让小朋友当教材或者课外读物用?

  按说,理智的人是不该跟错误,尤其是跟低级错误较劲的。这会显得较劲的人智商不足,情商偏低。谁让我们不幸生在一个编校水平普遍偏低的年代里呢?可是,这书的封面上偏偏大喇喇地印着“张元济校订”!张老倘若看到自己当年校订的教材被编辑成这样,非被气晕过去再气活过来不成。为张老讨个公道,也得说明白哪些是人家民国教材的错误,哪些是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给新添的堵。不能让老编辑、老校对们,枉担了这个“虚名”。

  其他两套还没看完,先说说商务这两本的问题吧。

  书中有常见的错字问题:

  《商务》上册P178页第149课《雪人》中形容雪人形貌云:“目张,口开,肢体臃肿,趺坐如僧。”“趺坐”竟然误为“跌坐”。

  《商务》下册P8页第5课《晓日》竟然写出了个“鸟蹄树间”!不知道是不是该生物学家们去申请新发现了,长了蹄子的鸟吗?

  《商务》下册P39页第21课《日时》,“辰巳午未”的“巳”竟然误为“已”。编辑们,你们用的是五笔输入法吗?

  《商务》下册P66页第35课《方位》中“左西而右东矣”误作“又东”。编辑又改成拼音输入了?

  《商务》下册P6136页第78课《蟆》中“池涸,议他徙”中的“徙”误作“徒”。

  也有因为不认识繁体字造成的错字问题:

  《商务》上册P175页第146课《匡衡》。“衡乃往为仆,而不求偿(償)”一句中,“偿”误认作“价”。

  《商务》上册P185页第156课《杨柳》。“有絮绽出,质软(輭)如棉,色白如雪……”一句中,“软”误认作“轻”。

  《商务》下册P12页第6课《衣服》里面有一幅图,画了袄、裙、裤、袋、袜(韈)、鞋,边上注了文字。到了简体字下面,袜就成了靴。不仅缺乏繁体字的常识,还缺乏文化常识,明明画了袜子都不认识!

  《商务》下册P124页第71课《铁》里面有一幅图,画了些剃刀、剪刀之类的铁制品。其中还有两个“丫义”、“火义”。同志们,你们猜猜是什么?答对了,是“叉”!原文确实写得不很清楚。不过简体字“义”最早也是1954年之后才出现的啊,民国教材怎么会用?

  《商务》下册P142页第80课《不洁之害》画了不少清洁用具。挂在墙上的有一个棕(椶)帚。编辑不认识“椶”字,写作“梭”帚。

  有擅改原文的问题:

  按说,简体字的说明就是为了让减少读者因为不熟悉繁体字而造成的阅读困难。可是,编者却时常妄以己意擅改原文。这种改动轻则模糊了语言文字的历史感,让孩子失去了认更多字的机会。重则是根本没看懂原文的语句,把原文改得面目全非。

  最严重的一个错误发生在《商务》下册P89页第50课《妆饰》中。原文有这么一句话:“今裁缝纺织,汝皆不能,是无用之人也。虽衣服丽都,妆饰炫耀,有识者且轻汝矣。”可是后一句到了简体字版中却被改成了这幅面貌:“虽衣服丽,多妆饰炫耀,有识者且轻汝矣。” “都”怎么能就变成了“多”呢?估计是编辑不知道“都”有“美盛”之义,读不懂原文就瞎改了。《郑风•有女同车》中的“洵美且都”是多么著名的句子啊!没读过《诗经》的话, “丰采甚都”一类的词句总该见过吧,武侠小说里都有。这些都没读过,不能查查字典吗?本来“衣服丽都”对“妆饰炫耀”,多么工整。莫名奇妙出来个“多”字,所有的美感“都”没了。

  还有个类似的。《商务》下册P139页第80课《不洁之害》中的“唾洟满地”被擅改作“唾沫满地”。“洟”是鼻涕啊,不是“唾沫”。光是唾沫,估计也早干了吧,鼻涕才是有遗迹的啊。

  有断句与标点问题:

  按道理说,用简体字写,就应该用与简体字相对应的现代标点。这套书在这方面非常不规范,有很多该用句号却用逗号、该用分号却用逗号、没有正确使用冒号引号、该用问号而用句号、不该加逗号而加的现象。不过这些都是小伤,就不说了。不过有一处,因为标点问题,搞得整篇文章的意思都不对了。

  《商务》下册P130页第74课《爱兄》讲的本来是一个兄弟相亲的故事。为了不让自己的母亲虐待同父异母的兄弟王祥,王览往往在母亲没有道理地使唤兄弟时,挺身而出,让母亲没法如愿。可是简体部分却这么标点:“母以非理使祥,览辄与俱,或虐使祥妻。览妻亦趋而共之。”王览和他老婆一下子就从劝阻者变成了同谋。整篇文章的意思都拧了。

  还有图文编排问题:

  《商务》上册P29-30页第21课《诚实》,两图位置颠倒。应该是小孩先打碎瓶子,然后才是承认错误,两页的位置明显放反了。

  《商务》上册P99-103页,图片剪裁不当,以至连续四课的图文不对应。类似的问题还有若干,不再举例了。

  《商务》下册P29-30页第16课,应该先文后图,顺序放反了,让人不知道图是啥意思。

  民国教材经常会有一幅图中把同类的很多多个物品画在一起,比如讲到《衣服》时,就会画些袄、裙、裤、袋、袜之类。民国教材原图中,繁体字标在物品旁边,当然不会有什么问题。可是到了下面的简体字里,没有图片对照,编辑写的顺序又过于随意。有时从右上开始,或依次往左,或依次往下;有时,又从左上开始。让人无所适从。想把繁体字和简体字对照来学习的小孩子也无从学起了。

  即使不算那些比较轻的错误,只算硬伤,也有上面说的16处。除以两册书共284课,出错率高达有5.63%!按新的新闻出版总署规定,出版图书的出错率应该在万分之一以内,差错在万分之一到万分之五之间的,出版社应召回已出版图书,改正重印后可以继续发行;差错率在万分之五以上的,出版单位必须将图书全部收回,并由主管单位处以一定数量的经济处罚。这套书的出错率已经是新闻出版署规定的万分之五的一百倍了。该如何处理呢?

  书的封二上还说什么“为今天学生着想,在保留原书风貌的同时,附有简体字并标点”,你们不写简体字,不标点,说不定还好些。可是,难道说编辑们连小学生的语文水平都达不到吗?那些吹捧这套教材的人,那些为语文教育痛心疾首的人,你们真的看过教材,真的放心自己的孩子读这种句读不通、错字连篇的书吗?

  当年的语文大家们安坐书桌,踏踏实实地给孩子们编课本、写文章、配图画,于是才有了养育了一代人的蒙学课本,至今依然让人赏玩不已。可是到了现代的编辑手中,怎么就成了这样呢?暴殄天物,以至如此!谁之过也?

  :我真的很想知道,作为买了书的消费者,我是不是能起诉这家出版社和责任编辑,要求赔偿?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