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经典影评集
《回溯》是一部由迈克尔·彼得罗尼执导,艾德里安·布洛迪 / 山姆·尼尔 / 罗宾·麦克丽薇主演的一部悬疑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回溯》影评(一):不要总让鬼来背锅
忧郁哥布洛迪主演的悬疑惊悚片,虽然从中期过渡到了鬼片,但仅有几个狰狞的镜头还算不上是恐怖片。因为剧情推动如此也能感觉到鬼混们是有诉求的,他们在寻求帮助和解脱,没有那种深深陷入绝望心理的恐怖。整部片子演员对角色性格的拿捏的都挺好,节奏也很紧凑,细节上的描述也很到位。但剧情确实是比较生硬,用鬼混来推动剧情的手法显得很low。其实人心底里的鬼才是真正的惊悚和恐怖,所谓心魔难除,粉碎意志,分裂人格,甚至改变记忆。如果编剧能够通过尘封旧物和熟悉人事的回忆帮助主角抽丝剥茧,挖掘心里一直不愿承认的谜团,被压抑的精神能够重新释放,哪怕最后简短概叙收尾,也是一部成功的影片。影片4.5分,1分给贡献精彩演技的演员们。
《回溯》影评(二):无趣的真相
所谓“回溯 ”,原来是寻找脑海里当年自我保护开关启动屏蔽的痛苦真相。
永失吾爱的痛,梦游般的恍惚,病人的案例转移到自己身上,心理医生原来医者不能自医。惊悚的小女生像是幽灵,也像是脑海里难以承受的痛苦形成的幻象,模糊的记忆乍隐乍现,一切指向尘封的故居。父子间的隔阂暗涌浮动,父亲为未能参加孙女的葬礼道歉,儿子冷冷道出宿醉不醒的真相。年少无心放下的错,原来纠缠半生,只是案中有案的真相和大义灭亲的情节都来得太过突兀,最后的父子相残更是落入天理循环的俗套,若真有因果,那么最应该受惩罚的是否应是上帝呢?
沿途遇见纠缠多年的不散幽灵,小成本制作,不是应该更深入探索内心的私欲与挣扎吗?何必浪费在毫无意义的惊吓上呢?
《回溯》影评(三):B格一下低了不少
2015年,悬疑恐怖惊悚电影《回溯 | Backtrack》
其实很多人都是看影帝来的,不过这个电影到是没什么表现,主要是故事一般吧,节奏比较慢,类型悬疑,其实应该是恐怖片,这点不厚道了就。还有开头的表现更多的是让我感觉是描写失独家庭的吧,不过后来的故事发展的走向越发神奇了。
影片看到中间,看的我自己都有点神经了,但是这样的感觉很好,悬疑嘛,也许会有《禁闭岛》的那样的惊喜呢?我自己这样想,但是事实是我想多了。
到最后他居然真的是*片(这里就不剧透了)当然这样的走向,这个电影的B格一下就LOW了,太多的不合理全都推向不科学的东西,那还悬疑个毛线啊。片中部分细节还是不错。不过这个走向。。实在是浪费了。
-----我是分界线----
推荐指数:★★☆(5/10分),故弄玄虚了一多小时,逻辑性也比较差,只能算是一般般的电影。
《回溯》影评(四):选择与忘却
男主角十来岁时与另一个小伙伴去野外看别人野战,将自行车放到了铁轨上,导致了火车出轨,死亡47人。这段经历使他在今后的人生里给他造成了很强的心里创伤。
当男主角女儿因意外去世后,男主角似乎获得了通灵的能力,在这个过程当中,慢慢的发现了当初那场火车事故并非由他及小伙伴放自行车导致,他回忆起了看到了身为警官父亲强奸并杀害同样十来岁的伊丽莎白,在掐死伊丽莎白时将火车道岔搬开导致火车脱轨引发事故。
男主角在十来岁时看到父亲的禽兽行为潜意识选择了忘却,当在他回忆起所有事情之后,劝他父亲自首。男主角没想到的是,镇上的女警官在他去自首的时候将旧案重新翻看,已经确定了男主角父亲是犯罪嫌疑人。当男主角站在他父亲面前,替他父亲拨通了女警官的电话时,他父亲兜里女警官的电话响了。。。
整部电影以昏暗的色调为主旋律,探究了男主角因为火车模型而分神导致闺女意外身亡。在闺女身亡后,男主角记忆中被抑制的那些人变成了鬼,经不住内心煎熬的男主角选择了自首。而他的小伙伴也因为男主角的出现而将记忆打开,同样经受不住那份煎熬选择了上吊自杀。
做任何事情,都需无愧于心,否则终将有憾。
《回溯》影评(五):《回溯》影评
带有悬疑情节的影片总是能吸引我看下去,等待答案。所以在看到来历不明女孩造访咨询室时我很困惑,想着到底是他的幻想还是鬼魂。可后来被告知女孩名字首字母拼起来是死去女儿的名字时,我以为是他思女成疾的幻想,可原来他是能看到鬼魂了。
这部影片表达的思想让我想起了大学时代宿舍四人窝在床上看过的泰国鬼片,泰国恐怖片总是表达出有怨必报的观念,做过亏心事早晚会有人或鬼来向你寻仇。而该片中男主人公父亲若干年前杀害的女孩终于也来向他讨债,并且用他伤害过他人的方式。
影片前部分类似鬼片,不时拉近镜头出现鬼脸吓唬观众,在大家被吓得鬼叫时我才知道原来我心理素质还是不错的。中间开始推理了,结尾开始打斗与复仇。
男主小时候亲眼见到父亲杀害女孩,应该是出现了创伤性应激障碍,出现了选择性遗忘,但潜意识里并没有遗忘这段记忆,只是提取失败,所以有某种契机时他还是记起来了。
我很像知道男主的母亲是怎么去世的?是否和其父亲有关?还有男主对父亲的质问“你究竟杀害过多少女孩”?男主父亲这种“食子”的比虎还毒的行为显然无法让我们中国观众所接受,所以像《万能钥匙》这种打破我价值桎梏的影片我还是很喜欢的。
《回溯》影评(六):面对残酷的真相,人们往往才会选择逃避
布洛迪的片子总是有那么一丝丝的忧郁气质,《钢琴家》《超脱》均是此类型的。似乎这个演员就是和这个气质。而且这个气质在本片的悬疑惊悚的氛围中是比较应景的。而且本片的色调也很适合布洛迪的性格。因此但就演员的发挥来说本片还是比较精彩的。
惊悚的故事一般都比较绕,可能不到最后一刻你更本就不知道导演的意图,还好最后时刻导演的意图算是比较完整的的显现了。因此之前的一些不合时宜的情况总算是得到了不那么顺利的解答。但总算是解答了。
其实看到了中部就可以大致了解剧情了,男主不过是陷入了过去的痛苦的回忆中不能自拔。但究竟是什么回忆只有男主自己知道。这个时候有一部影片也是在受伤后选择忘掉那一段“美好的回忆”《遗忘》就是这么一部电影。由于女主在年少时做了一些错事然后导致了一些不好的结果。因此对于这一段记忆女主选择忘记,但最终受到了惩罚。而本片的前半段基本上就是这个叙事理念的。我曾一度以为本片的最终套路就是在追寻过去自己所犯下的错误而自责。但是最后还是让人比较震惊的。因此本片才稍有一些与众不同。《催眠大师》讲的也是活在自己过去的所犯的错误当中被左右,还有《异度空间》都是如此。但是当我们真正去面对的时候,去没有电影里面那么直接。
真相往往是赤裸裸的。因此人们才选择遗忘。但是所有的条件集中起来的时候人们是很难释怀的。
因为年幼时候关于自行车的记忆比较深刻。因此在自己女儿的事故中看到火车的时候间接促进了自己女儿事故的发生。从此自己背负上了一个沉重的负担。使得难以释怀。两次事故的细节相似性使得这种压抑演变成为阴影如同魂灵一样萦绕在男主心头久久不散。于是男主回去找答案。
可以注意到这个细节,当男主回家时候要经过一个隧道。进去的时候是黑的然后出来了以后就到站了。这段剪辑充分说明了男主当时所处的环境是多么的阴暗。回忆深处是黑色的。也给观众充分暗示着肯定有一段不为人知的秘密。但最后解开谜题的时候人们不难发现原来真相是这样的。与之前期待的还是有所不同的。这就让人有点意料之外了。因此这成了本片出彩的地方。
当人们真正放下的时候,故事才会落下帷幕。一切过去以后,自己心中的阴影最终远去了。随之而来的就是阳光海滩。
很多时候自己的心结都是源于不敢去面对过去。当自己真的可以直面过去的自己之时,一切都会烟消云散。接受自己所犯下的错误才有可能弥补,一味的掩盖最终会有掩盖不住的时候,就像片中的父亲。自己的错最终会让自己食到恶果。
《回溯》影评(七):《回溯》——终极大boss原来是你!
忧郁气质男出了新片《回溯》感觉 艾德里安·布洛迪的影片很多都是阴暗灰色调调。想按时间线来梳理一下剧情,提出几个疑点。
1987年peter和小伙伴骑着单车来到铁道旁的小树林偷窥“野战”。peter略纠结,此时听到火车声,突然意识到单车被扔到铁道上于是开始狂奔。有一个镜头是peter看到伊丽莎白从车里跑出来(那辆车似乎是警车),后来就到了小木屋。这一段有点疑惑的是到底哪一个是事实?
eter在小木屋里看到阿爸在rape伊丽莎白,伊丽莎白在情急下使火车发生了车祸。然后挂掉了……阿爸身为警管掩盖了这一切,而Peter选择性失忆了……这个事情应该对peter有很大的阴影,他选择极力隐瞒自以为就没有发生。
年后,peter和女儿在某街道。他被橱窗里的火车吸引,女儿车祸而死。此时他的心理防线崩溃了,隐形的心理疾病开始爆发。主要他还是个心理医生。
eter开始出现回忆、幻想、梦境、现在与过去的重合。先是伊丽莎白的出现抛出“12878”这个数字、然后是当时火车事故中的死亡者,最终指引他回乡。他工作的地方离火车很近,火车声一方面烘托了恐怖的氛围,一方面也是与那起事故呼应。
由伊丽莎白这条线索转到了女警察。其实小伙伴此时的出现有点突兀,仅仅是为了加强1987年事故的神秘性,他的死亡也并没有起很大的作作用。
接下来是不断的回忆、幻想闪瞎你的眼。peter的自首、校徽等一系列的小线索是女警察有些疑惑。在peter阿爸家里最终找到真凶。终极大boss就是阿爸!!!peter也在这里明白了所有。在最后的角逐中成功营救女警官,阿爸葬尸铁轨。
最后peter的心结打开了,与妻子共创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这部片子剧情的倒叙还是可以的,只是没有让人觉得新颖的地方。
某网友引用的一段话挺有深意的“不能因为一些案例被证实是明显错误的,就得出结论认为所有恢复的记忆都是虚假的。也不能因为一些案例中的记忆被证实是真的,就认为所有恢复的记忆都是真实的。”
《回溯》影评(八):回溯——Nothing haunts us like the past
这样的环形拯救是一种意识回溯,是为了纠正现实的偏差而寻根溯源的负反馈,而电影《回溯》便试图阐述了这样一种过程。 《回溯》是一部有着好莱坞悬疑风格的澳大利亚电影,主角是曾获得奥斯卡影帝的艾德里安•布劳迪。影片围绕着从发现谜团,追踪线索,到发现真相这样一个过程,中规中矩地揭示了一起数十年前被盖棺定论的案件的真相。
因此影片似乎也是为了契合这样的过程而融合了心理、悬疑、恐怖和探索这样一些元素。影片最开始,男主角作为一个心理医生为数位病人进行心理分析,其间还掺杂着对自己女儿意外死亡的回忆,导致女儿死亡的是车祸,间接的原因是当时在场的自己的分神,而当时吸引自己注意力的事物却好像是一根哽在喉咙里的鱼刺让男主完全想不起来,对女儿的思念以及对自己过失的悔恨让男主整日郁郁寡欢。直至一位神秘的女孩造访自己的诊所,并留下一个神秘数字,男主的生活中开始出现各种幻觉。一开始,作为心理医生的男主认为是自己的思念过度与精神憔悴而导致自己的精神出现问题。于是这前面的一段很有心理悬疑的风格,很容易让人觉得这是一部讲述主人公多重人格或者精神分裂的影片,而主人公经历的各种恐怖幻想又透出一股恐怖片的味道,然而随着主人公追寻着蛛丝马迹寻根溯源,观众意识到影片才真正进入了主线。空间上主人公已经回到了根源,然而时间上却仍然存在疑惑,通过与父亲以及昔日好友的交谈,加上萦绕在主人公周围的各种鬼怪的精神指(kong)引(he),线索愈加地明显,发生在数十年前的那起案件的真相也逐渐露出冰山一角。其实影片在进行到一半多的时候,观众就已经可以猜到案件大致的真相,因此影片最后的苍白无力的剧情反转也实属意料之中。而最后男主和女警察(戏份偏少)战胜反派存活下来,反派则在愤怒的复仇鬼怪的精神攻击下被终结生命,也算是一个大团圆结局。
总的来说,影片的剧情似乎想将心理、恐怖、悬疑、犯罪以及破案融合在一起,给观众一种满汉全席的感觉,然而过程中各种鬼怪幻象的设定却又有些牵强和不合逻辑,难为了男主在影片中那压抑愁苦的八字眉表情。前半部分的剧情铺垫又似乎想向观众表明影片是一部心理悬疑片,后半部分才回归到破解案件还原真相的剧情。影片节凑尚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然而剧情元素的糅合有点杂乱,探案过程比较薄弱和平铺直叙,着重在前半部分的心理描写。但总体来看,影片观赏性仍然不错。
《回溯》影评(九):你的记忆不一定真实
我在3星和4星之间比较犹豫
要说剧情,不复杂,人物也比较简单,精彩程度中等;但可看性还不错, 很紧凑,特别是这种层层推进的方式,在不剧透的情况下,还是比较有看头的。
说说剧情,以下有剧透,未看过的朋友最好还是先看电影。
一开始是比较老套的故事,男主Peter是心理医生,在一年前失去爱女,原因是交通事故,但他自己也有责任,在照顾女儿骑单车的过程中他被橱窗里的某物吸引放了手,紧接着女儿被后面的车撞死。他和妻子离开伤心之地回到故乡,在一个朋友的帮助下给他介绍了很多病人。可是这些病人都很奇怪,特别是某天来了一个女孩,Elizabeth Valentine。
渐渐,事情的真相好像浮出水面,不仅这些病人,就连给他介绍工作的朋友都是不存在的,观众开始怀疑,Peter因为失去女儿而出现了精神问题;剧情的第一层推进结束,开始进入第二层推进。
eter将这些人的信息全部联系起来,发现都是已经去世的人,而他们共同指向一天,1987年。这让Peter想起了那件尘封已久的往事,也是一直压在他心底的事情。于是,他回到了少年时代的家,回到了父亲的房子。原来Peter的父亲是一名警察,母亲在十年前已经去世。在1987年,Peter和同伴Barry误将单车倒在铁路上,随后来的列车发生翻车事故,造成47人死亡,Peter的那些病人全是这起事故中遇难的人,而当年Peter隐瞒了他和同伴的过失。观众这时候明白,哦,原来是这样,逝去的冤魂要Peter说出真相。剧情的第二层推进结束,但是,还有第三层。
eter先是动员同伴一起去自首,没说服,于是第二天Peter单独去了警局自首,给他做案件记录的恰好是当年事故中一名女性的女儿;因为案件已经很久,且属于未成年过失,不会起诉。Peter觉得终于放下了。(作为观众,肯定很疑虑,两部单车就能造成这么大翻车事故?)果然,事件没这么简单,已经自首的Peter回去之后又被鬼魂吓唬了一番,原来这不是全部的事实真相。终于,真相揭开,当年一个男人在汽车里侵犯了一个女孩,女孩逃脱到列车旁的站台,男人杀死了女孩,在争斗过程中,女孩拉住了换列车轨道的手札,这才是导致翻车的真相。而这一切都被Peter看见了,那个男人就是他的父亲,那个女孩就是Elizabeth Valentine
故事的结局很正统,Peter的恶魔父亲最终还是死在了轨道上,被呼啸而过的列车碾压成碎片,列车上站着的都是当年死去的人。算是冤魂报仇了。
当中有几个隐含的点
一是Peter不肯去自首的同伴,最后被发现吊死在站台,这绝对不是他自杀,我倾向于是Peter的父亲杀了他,但也可能是鬼魂索命。
再就是Peter发现父亲的凶残本性,并质问他,到底死过多少女孩。我觉得肯定不止Elizabeth Valentine一个,甚至包括Peter的母亲,都有可能是他父亲杀的。
如果当年就揭开真相,Peter不会在照顾女儿骑单车的时候走神去看橱窗里的列车玩具,女儿就不会死,他和妻子也不会如此痛苦。但也正是因为这起事故,Peter才会重回故乡,才会重新回忆起几十年前的事,才会追查真相,最终给当年冤死的人一个公道。所以,是不是有点冥冥之中,也不那么简单。
那么,谁给Peter女儿一个公道,整个故事里,她是最无辜的。父债女偿么?
故事的最后,Peter在海边,一边是妻子,一边是女儿,通过对话,我认为他们应该有了新的孩子;旁边的女儿站起来吻了父亲的额头,朝海边走去。我想,可以理解为,看见父母终于能放下,她也决定走了;或者是,女儿一直陪在父母身边,但只有父亲看得见。
整个故事,恐怖的成分不多,应该算是部悬疑片。故事想告诉我们的,人啊,还是不要做亏心事,要善良,要勇于承认错误,不然,几十年前的错也可能在几十年后回报到你身上。
人的记忆是很奇妙的。有些时候,你的记忆不一定是正确,因为记忆归大脑管,一旦你的大脑想屏蔽某些东西,很可能就会删除掉某些记忆;如果大脑想伪造些什么,也可能将谎言添加入你的记忆。
但是,大脑归人心管,最终,是你的心,决定了你的走向。
《回溯》影评(十):寻找拯救自己的救赎之道
电影一开始是一些病人来找男主治疗,男主的职业是心理医生,最开始就是一个中年人记忆遗忘,每次来都提到的是1987年的事情,而不是当前发生的事情。之后,还有个要自杀的妇女,然而,这个过程中,男主正和妻子处于失去女儿的哀悼中。他需要安顿自己的工作,同时,还要照顾自己的妻子,然而,在这种背景下,一个叫伊丽莎白瓦伦丁的女孩在晚上来找他咨询,但是,她却没有说任何的话,只是写下了一串数字:12787。第二次来,这个女孩敲打着咨询室门旁边的窗户,然后就晕倒了。 男主似乎觉得哪里不对劲,因为他回家去找这个女孩的资料时,妻子说那些东西都是你女儿的遗物,他很疑惑,但某种未知的东西驱使他去找了自己的老师。老师很敏锐的发觉了一些细节,并将这些细节告诉男主,伊丽莎白瓦伦丁的首写字母是EV这和男主死去的女儿艾薇的名字不谋而合,这次他们谈话还有个细节在于,男主说自己以前来找老师的时候,这里的有一幅画没有注意到,而且他提到自己经常会梦到这个场景,因此这次包括之前的与老师的会谈,都是男主的臆想或则是梦。 老师提醒男主说,这幅画是文艺复兴时期,彼得勃鲁盖尔的画,画作想要表达的是,潜藏的一种危机:画里是一个滑雪的冬日小镇,右边的树子旁一大群小鸟却正处于一个陷阱中,但是设置陷阱的人却躲在窗户后头看不到,老师进而问男主这幅画的梦中到底设陷阱的人是谁?其实这是男主在为自己做精神分析,一步步引导自己回溯过去,一个自问自答的过程,通过引导男主发现自己女儿被车撞死之前,自己在干啥,他只记得被什么所分神,但是具体的他记不起来了。 男主回到自己的工作室,当女孩再度出现的时候,他知道这是自己女儿的代表,火车的幻觉不断在他观望自己诊室的窗口出现。自己还莫名其妙登上了一辆火车,醒来后女病人说她知道自己为什么无法自杀了,因为她其实已经死了。这样一说之间,她就变成了鬼魂。 男主发现自己的问题非常严重,他疯狂调查自己的这些个案的资料。他惊讶地发现自己的诊疗本子上的这些个案的名字都在上面,而且他们居然都在同一天去世了,而且这一天居然就与女孩留下的数字相符合。 男主赶紧给老师打电话要求对方来他这边。然而,对方来了之后,男主说即便这些患者都是幻觉,然而有个想不通的地方,那就是这些患者都是老师介绍给他的啊。老师问到:那我是什么呢? 这时候男主恍然大悟,老师也是自己的幻觉产生的人物,男主转而开始研究这些人的住址,试图去找到一些细节,研究中发现这些地名来往于一个火车站,这让他幡然醒悟,因为这个地方就是他的老家。 坐火车回到自己的父亲家,他父亲是这个小镇原来的警察,现在已经退休了,然后男主从屋中的铁盒里找到了,一起火车事故的报纸。男主终于想起来自己14岁的时候和小伙伴一起骑自行车到这个站台,把车放到了铁轨上,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火车出轨了。他想起这些后跑去酒吧找到小伙伴,并说了这个事情给自己带来的困扰,小伙伴也为此深深内疚,于是第二天男主去警察局自首。 于是这起尘封多年的旧案再一次被提起,男主再度回到当时的现场,继续回忆,与此同时,女警官也开始去查找线索,发现当初在这里同时发现尸体,但是学校报了失踪的女孩并没有在这个火车上。男主最终跟随这个女孩的身影,穿梭到丛林中才想起,原来当初那辆丛林中的车就是自己父亲的,而父亲把这个女孩带到这个小站台里进行强奸,然后想把后者杀掉,在打斗的过程中,是这个女孩把那个火车车轨岔道的开关给拉倒了,而且男主看到了女孩挣扎时候窗子上留下的手印,这于影片之前出现的手印相呼应,事情到这里已经全部揭晓。 有时因为痛苦创伤我们会选择性忘记或是改变记忆,所以记忆也并不真实,你记住的只不过是自己想记住的,你相信的只不过是自己想相信的,如何理性真实的在碎片化的记忆中,回溯过去并寻找拯救自己的救赎之道呢? 记忆痕迹作为真相,以妄想的方式复归。即妄想的内容本身包含某种隐秘的真相,后者因为某种创伤无法被直接回忆起来,因而以幻觉等形式出现。 ——弗洛伊德《分析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