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墨子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墨子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1-08 03:17:3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墨子经典读后感有感

  《墨子》是一本由徐翠兰著作,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平装(无盘)图书,本书定价:8.00,页数:2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墨子》精选点评:

  ●唯物主义、倾向于感性认识、民粹主义、和猫主义一样的吃苦精神和反传统主义、拥有着批判性继承精神。是当时的左派

  ●墨子黑孔子有点丧心病狂啊。。

  ●

  ●理想终归是理想,实现的可能性不大。 其实有很多智慧的闪光点。

  ●像孟子一样

  ●可是和谐社会永远不会到来。

  ●话说我小时候读书的种类跟现在的差别也忒大了点儿吧。。我要不要用童年记忆这个标签。。记得那时候看这书还深有感悟来着,现在纯粹不想看这类书了啊啊啊

  ●前半大多没文采挺无聊,精彩的只有选入课文的《公输》一篇和少量类似孟子的巧妙辩论。后半虽不适合今人读但内容构成相当惊艳:形而上学、逻辑学、力学和光学、守备器具、守城军事理论,工匠出身的墨子学到这个地步,可算是叹为观止了。

  ●兼爱

  ●可惜一代大家

  《墨子》读后感(一):尊重科学技术,注重实际的学派

  墨子是古代少有的以尊重科技,主张以法治国而非以人治国的思想学派,现在来看他们的观点和我们现代的很多思想都是相近的。

  很喜欢《墨子》的修身篇,讲得很实际,直接勾勒出墨家人的形象

  《墨子》读后感(二):近乎完美的学说

  墨子的木工不会比鲁班差。人人平等,兼爱,爱好和平,维护和平,讲科学。谁攻打城池,为了避免生灵涂炭,墨家就会守住城池。无条件帮助老百姓做力所能及的事。大公无私。墨家法令严格。2000年前的墨子的思想居然和我们现代人一样。人类的素质还没有达到近乎完美的地步,可墨子做到了。真了不起。墨守成规本来是形容他会守城,可现在变味了。可惜。。

  《墨子》读后感(三):『墨子。备高临』之巨弩

  散騎常侍@2010.6.6

  今天看『墨子。备高临』,上面写道“备临以连弩之车”,震惊,难道战国时就有连弩啦,现在公认的说法是三国时的诸葛亮发明的连弩,再往下看,描述的和诸葛亮的连弩不同,没说可以同时发射多支箭,只是一张大弩,用绞盘的,就像中世纪欧洲普遍用的弩炮,『要塞』里就有,用来对付攻城器和骑兵很有用,只是在中国的史书和电影里几乎看不到,所以弩炮反倒成欧洲人的专利了,试想一下,中国人用弩炮的时候,欧洲人还在森林里玩泥巴呢。但墨子的弩比欧洲中世纪的还要先进,墨子的弩是称之为车的,是可移动的,而欧洲人城上的弩却是固定的,不能移动,虽然欧洲人也有进攻时可移动的弩,但怎么看都很简陋。墨子的弩车上还有瞄准装置,“箭长十尺”,并且用绳子拴着箭尾,射出去还能回收,就像『天国王朝』中的那样。

  墨子最后说“城上以荅罗矢”,意思是在城上用草编成厚厚的遮掩物来遮挡和收取敌方射来的箭,这比传说中的草船借箭要早400年,但诸葛亮的草船借箭只是神话,史书上并无记载,而有史料记载的是唐朝张巡的草人借箭,这个更是往后将近1000年的事了。

  《墨子》读后感(四):墨家学说的理解

  从历史的眼光来看,就今天所见到的《墨子》而言,墨家学说比儒家更能符合战国时代社会发展的内容,至今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墨家学说明确提出了兼爱、尚贤的平民政治理论,从而彻底打破了贵族阶级以亲亲为原则的血缘贵贱论。

  其次,墨家学说明确提出了尚同和如何成为天子的问题,把孔子“为东周”的梦想提到了改朝换代的高度,为建立一个取代周王朝的新的统一的中央集权王朝提供了舆论基础。

  第三:墨家学说明确提出了一种功利主义的政治哲学,这比儒家的道德政治更为符合统治者选拔人才的心理和作用人才的原则。例如,《墨子*亲士》篇云:

  故虽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子。是故不胜其任处而其位,非此位之人也;不胜其爵而处其禄,非此禄之主也。

  第四,墨家还具体提出了非攻、节用、节葬、非乐等政治主张,对当时统治者贪得无厌的掠夺战争和穷奢极欲的享乐生活进行了广泛而尖锐的批判。这无疑喊出了处于无休无止的战争之中并担负无穷无尽的租赋徭役的人们的心声。

  总而言之,从上述四个方面来看,墨家学说可以就是从战国时代的政治形势出发,站在普通民众利益上提出的一套系统的政治理论。

  《墨子》读后感(五):论墨子步行救宋

  论墨子步行救宋

  散騎常侍@2011.4.27

  楚将攻宋,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楚。但我觉得此事事关重大,步行太慢了,晚几天,可能就国破家亡,人民死伤无数,这种情况应该坐车去,可以争取时间。鲁班做飞鸟,飞三天三夜不落,而墨子不耻,以为不实用,但在此情况,墨子应该做载人飞行器,直接飞过去,这却是很实用的。

  至于墨子步行,可能有以下几种说法:

  1.时间紧迫,来不及坐车,一听到就赶路去了。

  2.墨子简朴,从不坐车,一直是走路的。

  3.墨子没钱买车,只能走路。

  4.走路比坐车快。

  1.对于第一种说法,来不及坐车,这个不太成立,所谓磨刀不费砍柴功,坐车所省的时间要远比找车所花的时间多多了。

  2.第二种法有点说得过去,可能墨子平时真的是走路的,但紧急情况下,应该救人更要紧,兼爱比节用更重要。并且墨子精于做车造桥的技艺,说明他是赞成坐车的,不然他直接连车也不造了。

  3.第三种说法好像也有道理,墨子是没钱,是买不起车,但他可以自己造啊,自己动手,DIY,成本很低,再说他也不会去买别人的,还有谁做的能有他的好。可能鲁班能和他比一比吧,鲁班可能会做自动车,豪华车,但我们才不买他的帐呢,我们要的只需能坐人,会走就行了。

  4.这条不太对,走路怎么会比坐车快呢?但有时走路是比坐车快的,在有大路的地方车确实快,但在山路上还是人快一点,甚至车直接走不了。还有一点是短距离是马比人快,但长距离却是人要快了。在希腊时代,有马,有车,但信使却是步行,因为对于长时间来说,人的耐力要比马的强,马拉松战役时那弟兄就是个例子,开始是从马拉松跑去斯巴达请救兵,但斯巴达人太执着,说是要月圆之夜才出兵,他们以为他们是狼人啊,还想玩变身攻击力加倍(-_-)。于是那弟兄又从斯巴达跑回马拉松,战胜后又从马拉松跑回雅典,于是就有了跑马拉松这一运动。

  当然我觉得最有可能的情况是:墨子在去楚的大路上是坐车的,在山路上可能步行,但为显示他的艰辛与毅力,弟子们于是写他步行而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