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书与画像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书与画像读后感摘抄

2021-01-12 01:57:4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书与画像读后感摘抄

  《书与画像》是一本由邹波著作,华夏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13.00元,页数:21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书与画像》精选点评:

  ●试图证明那些遥远的、疏离的、甚至已经荡然无存的东西也一直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陈词滥调

  ●作者读书脉络跟我差不多,所以读起来不算困难,但是后半部分有点无聊,时评与小说尤甚。(不知道为什么李盆会力荐这本…)《现实即弯路》同步在读,觉得好过这本。

  ●【201802】

  ●就这样,浏览而已

  ●看到邹波给自己打了五星,我忍不住地跟了一发。 在看最后一篇同时听新诗讲座延宕的三个小时后,这本书伴随着我的短暂但永远地成为了一个诗人的这段瞬间。

  ●原来真有这样的书,看后觉得很好,但是讲了什么,对不起,我没看懂

  ●邹波老师是一位非常值得尊敬的写者。其实早就读完了,一直忘记标注了。

  ●和《现实即弯路》相较,那时的邹波是一块尚待打磨和积累的璞玉。

  ●私人化了的阅读史。

  《书与画像》读后感(一):批评华夏出版社的设计装帧工作

  我今天从当当买到这本书,觉得不应该是盗版。

  内容没错,是个很好的读后感集子。

  但是这个书,怎么看怎么像盗版印刷。

  不知道华夏出版社怎么设计的。

  此书的装帧设计肯定影响销量。

  《书与画像》读后感(二):强

  不想空手而归,从新知买来。不想一翻发现文字和所涉内容甚广,以我如此之差的学识几乎常常无法领会文意,甚强。作者是挺有名的编辑,曾以这些文字开过专栏。

  比起较重于思想的文字,还是更喜欢如由纳博科夫口吃谈起的那一类文字。前序中引埃科的:“一切阅读都是误读”及其在《玫瑰的名字》中创造的完美阅读者形象都让人印象深刻。

  另外其中收录了一篇为《良友》杂志复刊所写的文字,而据作者说此事最终夭折,不禁想一窥始末。

  《书与画像》读后感(三):或许该向年轻时的打油诗致敬

  书与画像是8年前本人在经济观察报做平面设计时的业余之作,且已过去多年,如果读者还在针对本书本人做着刻舟求剑的评论,就好象对着死者打飞机,吐唾沫。

  或许该向年轻时的打油诗致敬

  邹波

  或许该问问自己

  还记得成长每个阶段吗?

  还能模仿每个阶段吗?

  曾怎样虐待每个幻觉,每一种美

  或许,真该向年轻时的打油诗致敬

  真该走进阁楼

  凭着那剑鞘似的、

  但早已内外腐烂的扶手

  走进现在的诗歌——

  这土耳其香水喷洒的旧蚊帐里

  向我脑中最初的打油诗致敬

  也许再没什么可爱、

  可以抽出来——

  爱产生了诗,诗只会远离

  诗歌里——火海一样难审视的历史

  写作的激动使人误判此刻

  我被我的头脑几乎溺死

  或许我应该——

  为我正毁灭的自己而遗憾

  或许我不该拿出这些相片给你看

  而只要你看着我

  或许我应该

  为我此刻的——更蛮横地走向死

  而负责

  为了最后的爱意

  我本该惧怕回忆

  只记住些喃喃自语:

  十多年前年轻的声音

  在颠簸,什么也不能写下

  像获得某种智慧,类似循环的流水

  一争吵就清醒了,一清醒就抱怨

  一抱怨就产生了……每一次停

  诗只会更远离

  或许真该走进那辆巴士,寻找先驱和遗嘱

  也本该惧怕

  对死亡的热爱,以及对过去名声的诋毁

  这是后起的情感

  每当深夜起彷徨——

  何时能有一种夜莺之歌、之死、之否定

  只记得那违心之旅

  还无限拖延着:送给我爱的人

  以我不爱的礼物,把告别

  藏进一首打油诗里

  曾凭着未出鞘的剑,就制出些歌来

  不那么年轻的诗,却和混沌早早上了床

  或许,真该向年轻时的打油诗致敬

  该感谢童年——

  那片古老监狱

  最森然的一块田野就是要收获的

  如今这空空的监狱!

  再没什么人可以释放出来

  写诗的早晨

  是精密的早晨

  渴望写诗的早晨

  是大声祈祷的早晨

  我捧着双手按住嘴巴——

  快高喊出异教的真主

  真该向年轻时的打油诗致敬

  如今就和额头一样明亮——

  就和经板一样荒芜

  《书与画像》读后感(四):窥私欲的感谢信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我这么喜欢邹波? 明明我看他的第一本书《现实即弯路》的时候,也只是‘非虚构写作’,诚然他真诚,他平等,诚然我从未见过那样的‘理解’同时居然平衡着‘诗意’,甚至他脆弱,所以他没有傲慢。诚然没有傲慢的‘非虚构’作品那么少,可是为什么我就那么喜欢呢? 一夜通宵的看。 直到今天我看《书与画像》,我突然明白了。这多像我渴望的‘恋爱’的模样啊,深入地去认识一个人,去了解他的世界,他如何看世界如何与之共处,他的脆弱,他的矛盾,他的虚荣和他的英雄梦想和他的流变与衰老与恐惧与平静。当然,我当然知道,文字的矫饰,然而正是因为这矫饰,才可能更真诚。在伪装下,在舞台中,我们更容易成为自己,生活太繁杂了,自己是剥离不出来的。邹波没有大部分书写者雄孔雀的气质,他聪慧但绝不做取巧的表达,如果他有傲慢大概属于这种。 小时候我看书看到说有一个数学家他终于通过数学使得自己逃离了生活。我一直不明白这是怎样的操作,现在我似乎理解了,就如同邹波的书写。他通过书写从某种意义上已经逃离了生活,这让我嫉妒,但更多是为他高兴。小时候我就幻想过要保护萧红,而邹波他能自己保护自己,多好呀。 我可能是一个太过‘自私’的读者,书是我用来取悦自己的,未必是使我快乐,但她使我安慰。 而有说自己母语的安慰者,又是多么庆幸呀。他使我疯狂的窥私欲得到平静,他的坦诚有时候令我惭愧,让我心里的小人说,为什么他可以呢?为什么呢?究竟为什么? 我只敢坦诚,我见过的夜灯下的柳树,而他却能够同时赤裸自己与柳树,他赤裸的样子又是那样真诚严肃,没有一点亵玩,他的赤裸就和柳树的美一样自然又流畅,我们原本赤条条来到这世界又必将赤条条离去。 我想我可能是因为太喜欢他,已经把他误会得过于美好,但我多感谢这误会呀,这安慰几乎等同神赐。更多时候我甚至敢笃定,他就是那么美好。请上帝原谅我的肉麻,如果他窥见我的内心,应当知道还有许多的‘情话’,我羞耻出口。 我对他更隐秘的感谢来自于,因为邹波,我终于愿意肯定自己心中的某一个自己,不再贬斥她又惧怕她,拼命压抑她的幼稚天真。对于某人的喜欢又要回归到自恋的解释,我不乐意,我更乐意解释为这是通感,邹波的书写中有一种并不坚定的勇气,但这不坚定确确实实地鼓舞了我。 不过,作为一个自私的读者,希望看到他更多的作品。

  我是多么期待关于专属你的完整的梦境呀,尤其在自然逐渐睡去的夜里。 ps:当代有许多值得被批评的地方,然而,也只有现代可以让人轻易找到想要的书。淘宝居然真的这么万能,这本对于我而言属于私人惊喜的书,书皮后贴着5元的标签,20块包邮就被我找到了。对于过去的书迷来说,算是无法想象的便捷吧。可是为了这便捷究竟值得不值得,反正我们都已经来到了今天了,那就让明天淌过来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