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开放的宇宙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开放的宇宙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1-12 03:20:5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开放的宇宙经典读后感有感

  《开放的宇宙》是一本由(英)波普尔著作,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50元,页数:2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开放的宇宙》精选点评:

  ●艰涩难懂 又启迪人心

  ●科哲的主题就那么几个,早先的决定论,后来的还原论,等等等等,迈不过去的坎。

  ●科学的非决定论 概率描述

  ●看不懂欸嘿嘿

  ●读的第一本波普尔的书,脑洞大开!

  ●Karl R.Popper

  ●不错

  ●好书,我看不懂,推荐。

  ●算是通俗易懂了

  ●这是最近读的最令人兴趣盎然的一本,有天早上看这本时险些坐过站。首先是对决定论进行分类,在宗教、形而上与“科学的”决定论中选定最后一个作为靶子,并就强弱两种决定论进行定义,分别击破。打孔预测机那段有趣。最后再引出三个世界/宇宙的观点,以其开放性论证决定论的无效。末了还提到还原论……反正有量子力学。

  《开放的宇宙》读后感(一):看不懂

  在上自然辩证法的时候老师推荐了卡尔波普尔。揣着亢奋的心冲去了图书馆可是却没有找到老师推荐的书目,于是借了这本书。看了大概一个月终于在今天下午把正文看完了。可是其实有太多东西没看懂,于是在深深的质疑自己的智商。真是本让人纠结的书。

  这本书看的时候也是一个挣扎的岁月,不断的看到自己的短处和不停的进行着自我否定,未来似乎遥遥无期,但是时间却显得很短,短到尘埃全已经落地。自己的梦想似乎是痴心妄想而已,没有深厚的基础,没有渊博的知识,没有强悍的能力,没有高超的交际,没有丰富的人脉,没有依靠的资本,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可耻的是还有远大的梦想。

  但是或者也就是像卡尔书里面的谈到的决定论,对于而来而言,并不是知道了所有我们认为知道就可以决定的,还有很多的变量存在。呵呵,这是唯一看懂的,也是唯一鼓励了我要怀揣着希望的。似乎自己总有这种无知的乐观,虽然一无是处,但是这点也许值得开心一下。

  《开放的宇宙》读后感(二):脑洞很大

  本来我没期望自己能看得懂这本书,直到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部分,对我来说是个很新颖的观点。

  世界1是物理世界,世界2是心灵世界,世界3是理论/规律世界。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在对“规律”的处理上容易让人费解,规律的“客观”与物理世界的“客观”并不相同。规律是抽象的,而且有相对独立的体系,人类经过理论推导得出结论,然后在物理世界中得到验证,就是证明。

  波普尔认为三个世界是相互独立和并行的,同时相互作用(“互踢”),这与人的体验更为接近。世界3中的理论既是主观的也是客观,如果没有人类这种具有抽象思维能力的生物存在,这些理论不会独立存在,但是人们一旦发现它,它并不是按照人类的意志在改变,而是自有它的体系。

  除此之外,作者主要还是论证他关于非决定论的观点。他的结论并不是认为世界是完全偶然的,而是“我们的宇宙是部分因果关系的,部分概率的,部分开放的”。我觉得这也更加接近于世界的真相。

  2016-08-10 20:15:45

  因为(1)一方面常识倾向于断言每一个事件都是由一些先前事件所致,因此如果我们充分详细地知晓所有有关的先前事件,那么,任何一个事件都可以解释或者预测。另一方面,(2)常识至少在许多情况下能使成熟的、心智健全的人有能力在可供选择的行动可能性之间自由选择;因此常识应对这种行动负责。 (1)和(2)似乎是冲突的,问题是这种冲突是真正的冲突,还是仅仅表面上的冲突。

  注: 当我们说决定论时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事情都是完全决定的,这也是符合客观事实的。所以也并不是那么矛盾。

  2016-08-10 20:19:28

  这是一项严肃的任务,与主要是词语的诡辩无关。

  注: 哲学的争论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语言无法表达所有的内容。

  2016-09-23 22:50:05

  我是指只有世界1存在的观点。这种观点被称作一元论唯物主义或者物理主义或者哲学行为主义。

  注: 这是个新颖的看法

  2016-09-24 12:11:03

  我们的宇宙是部分因果关系的,部分概率的,部分开放的:它是突现的。

  注: 这个结论比唯物主义更客观

  《开放的宇宙》读后感(三):摘

  康德的解决办法的根本困难——作为自由的自在之物,我们不在空间与时间之中,而我们的行动却在空间与时间中因此是决定的——显然在我的解决办法中并未出现。因此这样说就成为可能,我们此时此地正在做道德决定(我并不怀疑,康德会希望能够这样说) 我所称的经典物理学的“初看上去的决定论的性质”完全可以借助于所谓“拉普拉斯之魔”[ Laplacean demon]加以描述。 拉普拉斯相信,世界是由按照牛顿动力学相互作用的微粒组成,如果对于世界体系在一个瞬间的初始状况具有完全而精确的知识,就应足以推断出它在任何其他瞬间的状况。(如果已知完全的初始条件,即它的所有粒子的位置、质量、运动速度和方向,牛顿体系的“状况”便已知。)这种知识显然是超人的。拉普拉斯提出了魔鬼的虚构一能够确定世界体系在任何一瞬间的全套的初始条件的具有超人智慧的人,其原因就在于此。借助于这些初始条件和自然法则即力学方程,按拉普拉斯所说,魔鬼将能够推断世界体系的所有未来状况;这表明,假如已知自然法则,世界的未来就蕴涵在它的过去的任何瞬间之中因此,决定论的正确性就会得到证实。 拉普拉斯这一论据的关键之点是这样的:它使决定论学说成为科学真理而非宗教真理。拉普拉斯之魔不是全知的上帝,而仅仅是一位超级科学家。他不是被假定为能够做(至少接近于做)人类科学家所不能做的任何事情他仅仅被假定能够以超人的完美完成他的任务。 世界1,世界2和世界3 我说的“世界1”是指通常所说的物理世界:岩石、树木和物理力场的世界。在此我也想包括化学和生物学的世界。我说的“世界2”是指心理学的世界。它被人类心灵的研究者们所研究,而且也被动物心灵的研究者们所研究。它是恐惧与希望的情感的世界,行为气质的世界,以及各种各样主观经历包括潜意识和无意识经历的世界。因此“世界1”和“世界2”这两个术语都容易解释。而对于我所称的“世界3”的解释要稍微难一些。 我说的“世界3”是指人类心灵产物的世界。尽管我在世界3中把艺术品包括在内,也把道德标准和社会制度(因此人们可以说,还有社会)包括在内,我却主要只谈科学图书馆的世界,谈论书籍、科学问题和理论,包括错误的理论。 书籍、杂志和图书馆既属于世界1又属于世界3。它们是物质客体,就这一点而论属于世界1:它们受世界1的物理限制或者物理定律的支配。例如,尽管两本同样的书从物质上说会完全相似,它们却不能占据同一部分物理空间:因此它们是两个不同的世界1客体。但是它们不仅属于世界1:它们也属于世界3。同一种书的十分相似的两本作为世界1客体是不同的;但是如果两本物质上相似(或者不同)的书内容相同,那么作为世界3客体这两本书是完全相同的:它们是一个世界3客体的不同副本。而且,这一个世界3客体受到世界3的限制和评价的支配;例如可检查其逻辑一致性,评价其信息内容。 一本书或者一个理论的内容是抽象的事物。一切具体的物质物体,例如岩石、树木、动物和人体,都属于世界1;一切心理状态,无论有意识的还是潜意识的,都属于世界2。但是抽象事物,例如问题、理论和论据,包括错误的问题、理论和论据,属于世界3。(也包括前后矛盾的论据和理论。当然,这并不使世界3前后矛盾,因为世界3既非一种理论又非一个断言亦非个论据:它是一类事物,一个话语的字宙。)而且,除非我们想为艺术品引入比如说像“世界4”这样的新术语,否则像《哈姆雷特》[ Hamlet]这样的剧本和像舒伯特[ Schubert]的“未完成交响曲”[ Unfinished]这样的一部交响曲也属于世界3:正如个别的一本书既属于世界1又属于世界3一样,《哈姆雷特》剧的特别的演出和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的特别的演奏也既属于世界1又属于世界3。就它们由复杂的物质事件所组成而论它们属于世界1:但是就它们具有内容、启示、意义而论它们属于世界3。 “世界1”、“世界2”和“世界3”这些术语是由于无倾向和任意性而有意识地选择的。但是为它们编号为1、2和3却有着历史的原因:似乎物质世界的存在先于动物情感世界;我猜想世界3只是由人类特有的语言的进化才开始存在的。我将把用语言简洁陈述的人类知识的世界看作最具有世界3的特色。它是问题、理论和论据的世界;我也将把尚未用语言系统阐述的那些问题、理论和论据包括在内。我也将假定世界3有一部历史——在某些年代某些问题、理论和论据被发现,也许是遺到驳斥,而在那些年代其他的问题、理论和论据尚未发现,或者尚未遭到驳斥。

  《开放的宇宙》读后感(四):封闭的宇宙

  费耶阿本德在《反对方法》中,特别点名否定了波普尔“正直的理智者”的观点。我已经分析过费耶阿本德其实误解了这个观点,费耶阿本德所谓的“理性”是教条上的理性,而不是方法论上的“理性精神”,而正是这个“理性精神”才是对应了正直的说法,就像我反复提及的洛克提到的自己的思考态度,以及我还没有提过的勒庞在《乌合之众》中自表做学问的态度,甚至奥尔森在《国家兴衰探源》中劝读者不要轻信书中观点的态度,这一点恰恰就是费耶阿本德之所以要反对“理性主义”的关键所在。费耶阿本德提到理性主义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问题,其一是利益推动,所以坚持自己理论反对其他理论,沿袭前辈的教条拉帮结派打击异己;其二是智力有限,立场或结论先行,而不是方法先行,准备接受任何从这个方法可能得出的结论,并意识到自己所知有限而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

  正是波普尔的这种“正直”的理性主义的态度当初让我怦然心动。

  波普尔以为宇宙是开放的,但是我倒是觉得宇宙是封闭的。波普尔提出三个世界,在通行的二分自然世界、心灵世界之外,波普尔又提出第三个世界,即人类心灵的产物世界,比如书籍、理论。波普尔说,第三个世界有一定的自律性和实在性,能够通过第二个世界作用于第一个世界。我以为,后两个世界都是自然界的产物,因而并不能说是不自然的。就像,人们把城市相对于自然环境称之为“人为”,那么蚂蚁建造的蚂蚁窝蜜蜂造的蜂房怎么说?这就涉及到分类问题,比如说植物和动物两种区分,那么那些既能光合作用又能捕食小动物的生物算什么?就像在哺乳动物身上也可以存在卵生的特征,在非哺乳动物身上也可以胎生,小番茄这些既可以看作是水果也可以看作是蔬菜,分类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一种为了人类自身生活上的便利而进行的一种符号标注。这种分法有时候会带来一些有趣的效果,就像如果我们称一个身高1.8m的人不高不矮,那么1.79是否就可以说是矮呢?很多时候往往人为定一个突变点,比如及格分60分为突变点;许冠文在2005年的栋笃笑上还把观众席上不同区的第一排和最后一排前后相邻票价差别却很大拿来调侃。如果把第二、三个世界同样看作是第一个世界的一部分,就像我们把蚂蚁窝、蜂房和水獭搭建的水坝也看作自然的一部分一样,那么就只有一个世界,而不是三个世界。波普尔承认,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但是波普尔认为“人在创造世界3的过程中,他超越了自己和自然”。波普尔实际上是以为,实在的宇宙才是自然,但是背后抽象的法则不自然。所以,波普尔认为,由于第三个世界存在自律性并能通过第二个世界作用于第一个世界,而使得世界或宇宙是开放的。我觉得不妨把principels也看作自然的一部分。这样,就像蚂蚁、蜜蜂和水獭同样在作用于自然、改变自然界一样,只能说,如果我们分开来看三个世界,那么三个世界都是开放的,但是整体来看,整个世界还是封闭的。就像,地球这个环境本身是开放的,所以可以抵制熵增,通过把更多的熵排到外界中去,而整体的宇宙系统依然是封闭的,熵依然在增大。

  在这个意义上,就可以说,宇宙还是决定论下的宇宙。

  波普尔反对决定论的说法,一方面,他不认为我们有能力通过科学来“确定”宇宙,宇宙对我们来说存在一种预测度,不仅仅是日夜交替四季轮回,我们同样还可以预测别人的行为,但是这只是一个弱accountability,波普尔认为我们不可能通过了解莫扎特大脑的生理活动,来预测出他接下来要创作出的新作品。一方面,波普尔提到,即使最初的值精确,数学公式依然可能得出不确定的解。这正如波普尔自己所说,数学公式作为第三世界的客观和自律性之所在,仅仅是对自然的一种描述,而且由于人类的智力局限,本身是不完备的。这就是导致从科学上来看,宇宙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的原因。波普尔提到对所观察的系统造成的干扰问题,我认为这正体现出了局限之所在,当年伽利略正是跳出了现实经验才绕开了让亚里士多德误入歧途的摩擦力。也就是说,自然界或许并不存在不确定性,我们所发现的不确定性,不论是像抛硬币所体现出的概率统计,还是在衰变上体现出的随机性,我觉得也可能正是我们所知有限而观察到的不同现象,背后或许存在一个更为一致的机制。另一方面,波普尔说,他不相信人是机器这种说法。我以为波普尔在这个问题上有所误解。如果波普尔在今天看到人工智能的发展,那么他很可能会修正自己的看法。我以为,人同样也可以说是机器,只不过这种机器如此精妙,显示出非凡的能力而已。就如AlphaGo在下棋上所展示出来的棋艺,在跟对手进行博弈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应对策略,难道不是一种智能的体现?然而不过是算法罢了,就像在The Gut Feelings开头,Gigerenzer提到棒球手接高空飞来的棒球的方法,和狗接飞盘采用的方法是一样的调整夹角算法吧。从这个意义上,智能就是一堆算法,只不过复杂度不同。这样,虽然说,并不能把所有的现象都还原为粒子、弦甚至膜的行为,或者说确实存在一个grand unitifed theory来一统所有的物理现象——能够超越不同层级上的现象,并且能够包括所有在临界前后principles自身发生的变化——依然可以把让人困惑的、捉摸不定的的意识现象还原到可计算的物理现象上,而消除掉整个唯心论的领域。

  这样,Laplacean demon是有能力预测将来的。波普尔跟爱因斯坦说,假若如此的话,那么整个宇宙的历史就像一部电影,未来也都是被确定了的。波普尔提出两个反驳,其一,我们的经验上并没有任何所有事都不曾发生,变化只是人的错觉的依据。其二,如果开头就决定了之后所有的剧情和结局,那么除了开头之外,其他都是多余的。所以波普尔说,非决定论更接近经验,很难说数十亿年前宇宙中的基本粒子就包含着荷马的诗歌、柏拉图的哲学和贝多芬的交响乐。我觉得倒是不用这么为难,被决定了中间和结局的宇宙,并不是一个让人感到难以接受的宇宙,也并不想看起来那样限制了人类的自由。在电视剧版的Western World中,Maeve Millay从机器人觉醒到潜入总部利用工作人员逃脱的事件,如果不被揭示也是一种被设定的行为,那么就没有人意识到这是被设定的——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不知道背后的算法,我们就会有一种由意志发动的“自由”的假象,一旦知道背后的算法,我们就转变为决定论。如果说复杂度或丰富度提供了多种选择,也就给自由提供了余地。这个自由实际上依然是被决定的,尤其是通过God's view来看,整个未来都是确定的。但是对于个体来说却不是如此。在信息有限的情况下,事情对我们来说是不确定的。就像,我现在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不知道前方通往哪里,不知道选择哪一条路,这对我来说就是未知的,我可以这样做,也可以那样做,因此看上去也是不确定的。但是,我所做的决定,不外乎是我天生和经历所铸就的智能在受当前的环境下所产生出来的决定,我所遭遇的各种外在情形也不过是各种其他环境或智能导致的一种后果。对于有限的个体来说,有限的信息造成不确定性。但是对于Lalacean demon不一样,它什么都知道,所以结果它也知道。或许,它就连那些原子的衰变时间都知道。也就是说,宇宙的初始条件确定了一切,就像我现在打出这几个字,也是几十亿年甚至宇宙诞生之初就已经决定了的,在现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经由我的手受大脑指挥必然打出来在这里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