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感精选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一本由陀思妥耶夫斯基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无盘)图书,本书定价:40.00元,页数:11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卡拉马佐夫兄弟》精选点评:
●“这能给他许多欢乐,却只费我很少的力气。”
●不知道怎么读完的……开头很剽悍……
●真夠複雜的。。。家庭史詩= =
●1.“不要惧怕生活!”2.如果概括一下文本中各色人物内心纠葛的语言表述,可以看出在社会思想与价值领域变革的时代,传统、现代的人生、社会与伦理的语言是怎么影响和表征着个体的内心纠葛。那些“上帝”“灵魂”“羞耻”“爱”……那些充满感叹号、问号与省略号的内心对白或是心灵的呼啸只是让我看到了自己和许多人的贫乏,一种关于厚度的贫乏,和一种对于生命经验的麻木无力的表达。自我的想象与社会人生的符号表达可能多彩多样如万花筒,可是总让我感觉到渴,感觉到锐度、深沉与严肃的匮乏。活在身体和心灵都平板化的年代,渴求着从生命的缝隙处切入历史与心理的洪流。
●不只是经典,还是伟大的作品。
●阿辽沙 神父对大哥说的那句话 结局没写完得知阿廖沙之后是出轨的,难道人性的美好部分敌不过家族性格的劣根性么TAT
●伟大的作品,世界一流的力作,
●陀思妥耶夫斯基 你准备好没
●沉默的兄弟
●братья моказов
《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感(一):读后感
俄罗斯作家历来的传统,就是相当相当有思想性,,,相当相当有深度,当然,,还有相当相当长的名字,然后想叫其中哪部分就叫其中哪部分,也不管我们记不记...
俄罗斯作家历来的传统,就是相当相当有思想性,,,相当相当有深度,当然,,还有相当相当长的名字,然后想叫其中哪部分就叫其中哪部分,也不管我们记不记...
《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感(二):浅浅地谈谈
老陀的书是我的至爱,从《罪与罚》到《白痴》再到《卡拉玛佐夫兄弟》,其间还经历了他的《死屋手记》等等中短篇小说,读完之后,我从一个原本心理就阴暗不正常的家伙变得更加游离于主流世界之外了。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本巨著,我读的版本有上中下三册,如果你没有耐心读完整本书的话,我建议你就读一下“宗教大法官与耶稣”的对话。
那里绝对值得一读再读,你会发现现今我们所建立的一切,如同宗教一样...已经完全脱离了原来“耶稣”老大的设想,所以老大“耶稣”再出现于世上的时候,我们只有再一次地判他死刑,再一次地谋害他!
人们信仰的上帝,人们信仰的那个宗教国度,其实早已不是耶稣的原意,而是宗教大法官们一代代引导的结果罢了。
《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感(三):随便读读就是,,,
俄罗斯作家历来的传统,就是相当相当有思想性,,,相当相当有深度,当然,,还有相当相当长的名字,然后想叫其中哪部分就叫其中哪部分,也不管我们记不记得住,,,
所以每当我在喜欢的书里,提到这一本时,,或者提到这个可怕的名字,,拖四唾液副司机时,每个人都要露出惊叹的表情,疑惑的表情,嘲笑的表情,等等,,,似乎这种书根本不是用来读的,,
事实上倒不至于如此。就比如安那卡列尼那,许多人说每过个5,6年重读次,都可以有更多收获。我想对于那些具有可怕深度的书,这样的态度是最好的,就是不要去管自己是不是全懂了,理解现在能理解的就好。
我今年22岁了,,,当初读的时候21岁,作为21岁的我,觉得这是一本颇为好读的名著,,,至少简爱我就没读完,而我读完了这个,,力荐下,等我31岁的时候,我会再读一次的
《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感(四):人类创造上帝,而不是上帝创造人类
《卡拉马佐夫兄弟》两册加起来近千页的恢弘巨作,尽管人名冗长多变,好在人物并不庞杂,主线也脉络清晰,始终围绕卡拉马佐夫这一家人及其周围人物开展,所以读起来并不费劲。卡拉马佐夫三兄弟,老大米嘉代表享乐主义,勇敢求爱却又自私,所谓的道德败坏,老二伊万代表理想主义,批判和嘲讽上帝的存在,所谓的忤逆反叛,老三阿辽沙代表宗教主义,虔诚而又富有爱心,是一个人尽爱戴,集大美于一身的人。而父亲老卡拉马佐夫,则是一个放纵淫欲和耽于低俗享乐的毫无优点的人,作为一个父亲又是不尽责,甚至是有违伦理道德的。
在上帝看来这就是最为公道的道德评价,盖棺定论,毋庸置疑。
然而道德评判标准哪有上帝视角,无非是人为的约定俗成,有些甚至有失偏颇。在小说的开始阿辽沙深得读者的偏爱,可渐渐地感觉他缺乏独立的思想,总是活在教条之下。随着情节推进,伊万这样一个颇有学识,又有思想,敢于与权威抗衡的人也令人怜爱。直到案件发生,将米嘉的行为思想暴露于世,才发现他其实真实得可爱,虽然劣迹斑斑,但掩盖不了他勇敢,执着的光辉。所以人性之复杂,并不能单纯的评判,这个老父亲简直十恶不赦,令人痛恨,可缺乏教化的他也只是悲剧时代的畸形产物啊,上帝才是不公允之人,为何将所有凡人玩弄于悲喜命运之间呢。
《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感(五):不敢评论
评论这本书实在需要一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勇气,请先原谅我的无知者无畏。
这本书充满着矛盾与挣扎,卡拉马佐夫一家每个人身上都有陀的影子,总是处在一种癫狂的状态,时时刻刻被自己的欲念和信仰所折磨,着了魔一般拷问着自己的灵魂。即使是丑角老卡拉马佐夫也颇有思想家的气质。他笔下的人物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展开一场关于哲学和宗教的对话。虽然小说也有起伏跌宕的情节,但只是为了盛放人物复杂的思想和心理活动而搭建的框架。
卡拉马佐夫家长子是一个粗鲁纵欲但天性纯良的军人,次子伊万是知识分子和理性的代表。他明白只有如基督之爱,“让人们自由分辨善恶”,才能拯救世人堕落的灵魂,然而软弱的人们又怎能承受如此深刻的爱,自由只能让他们痛苦,他们宁愿选择跟随能给他们奇迹、神秘和权威的魔鬼。所以对这个世上的可怜人来说,接管他们的自由,并进行暴力而体贴的统治也许更好--“鸡雏依偎在母鸡身边一样”,“胆战心惊地对待我们的震怒”,“像小孩子一样高歌欢庆”,“强迫他们劳动,但是在劳动之余,要把他们的生活安排得就像小孩子做游戏一样”,“允许他们有过错”“允许和禁止他们同妻子和情妇同房,生孩子或不生孩子--一切全看他们听话不听话”。
书中后来写道圣徒佐西马长老的死便是对伊万的思想的一个例证。长老死后不到一天,尸体就发出了腐臭,原来都在期盼着神迹显现的善男信女立刻就开始怀疑长老,甚至指责这个逝者怎么能有这样的“行为”。
最小的弟弟阿辽沙及其代表的“以爱来化解一切罪恶”的理念是陀氏最高的理想。但是“爱”与欲望和理性相比较似乎是最柔弱无力的,它总是只能在社会的角落里发出微弱的声音。
一生为信仰所折磨的陀氏临死前喊出“骄傲的人们,驯顺吧”,可是基督之爱就像他早年信奉的空想社会主义一样,是人类的一个美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