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镇》经典读后感有感
《芙蓉镇》是一本由古华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2.00元,页数:22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芙蓉镇》精选点评:
●初中图书馆lol
●那个时代的书不免有图解政治之意,但对人性,历史的反思同样深刻。
●看完后才觉得王安忆真心厉害,一语说到点子上:这个小说没有逻辑推理的推动。
●时代造就了这本书
●为积累文本 反思文学 如果那个年代还有文学小说的话
●今天看一本書評雜文才想起我讀過這本書。
●看了电影《芙蓉镇》,又听了小说,就是怎么也没想明白,人性论有什么不好的呢?还有现在常提起的普世价值,为什么要反对它们呢?我觉悟实在不高,怎么想也没想明白。如果人性论不好,难道反人性好吗?如果普世价值不对,难道我们得跟全世界人民都不一样吗?2019-4-21
●论现实之丰富多彩不亚于虚构小说: 作者古华,湖南郴州人。1988年到加拿大访问,出走滞留不归,后定居加拿大,从事木工制作和家具研究。这真是奇特而充满矛盾的时代啊!
●对于了解那个年代的情形很有帮助,虽然雨过天晴的结局不免俗套。
●邪教治世
《芙蓉镇》读后感(一):满是荒唐事
文革,是我们这一代人无法了解的遥远世界。如果这样的思想出现在现代生活中一定是被人当成疯子。不爱富爱贫,你弱你穷反而还有理了,胡玉音好好的卖她的米豆腐,踏实干活,挣了一点钱,还被划成新富农,真是作孽,还被没收了财产。真是严重走极端,不走资本主义的道路,就是让老百姓天天处于水深火热中吗?真是个颠倒的社会,傻逼懒鬼靠压榨好人反而能平步青云?幸亏自己没有时候在这样的年代!
《芙蓉镇》读后感(二):秦癫子
秦书田最后当了文化馆副馆长,电影改编时说他拒绝上任,是何用意?
最好胡玉音米粉店服务员的身份和秦书田也不怎么般配吧。
总嫌结局肤浅,好像没那么动人心弦了。
相比类似题材的《陆犯焉识》,张贤亮的《绿化树》系列,明显笔力思考都不够啊。
可能因为电影先入为主,对这本小说感触不深。
但是桂桂自杀,胡玉音撕心裂肺的哭的那一段还是看得一把鼻涕一把泪。
《芙蓉镇》读后感(三):荒唐的
早知道文革,可没想到,竟是如此的荒唐。
那个时候的人们啊,痛,无声的痛。
不知道该怎样表达,这几天总是很压抑,想着书中的片段,思考,思索,想不通,不明白。
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一个政治出身,击败了一切亲情友情。
农民总是善良的,淳朴的人们,还没丧失良知,可他们也无能为力。明知是诬陷,也只能默默忍受。
想问一下,现在还有谷燕山这样的干部么?
或是李秋赦们是不是又重新上台了?
《芙蓉镇》读后感(四):一部不规矩的历史小说写得很规矩
这本书的视角,矛盾点基本聚焦于胡玉琴这一人。她出身不好,她性情温和,能干会来事,她还漂亮。按世界就三类女人,黑木耳,绿茶婊和高冷女。她就是绿茶婊了。女人看了妒忌,引来了李某人几十年的摧残。男人要是得不到绿茶婊的认可,心里更是得恶狠狠的骂一句,你这个黑木耳有什么了不起。吊楼主人就这人。从此两人联手搞得芙蓉镇乌烟瘴气。本镇大部分人都觊觎胡的美,压抑着,都是以不同的方式来释放着。只是可能由于年代缘故,并没有突出这种,时代的枷锁,人性的压抑,并将性作为诉求。。。着重描写那个时代乱了套,四肢不勤五谷不分能说会道的小丑掌了势,搞得风生水起。贫苦人刚有气色,就又被打回原形。知识青年更是坏分子。不重商业,不重视文化,时代的倒退。贫苦人永远翻不了身……并没有写出,有多惨,也没有写出那个时代的荒诞,更没有写出为什么.......力道不足,想不规规矩矩的写部历史小说,却写的很规矩。
《芙蓉镇》读后感(五):时间那条河
#芙蓉镇# “生活往往对不贞的人报以刻薄的嘲讽。” 读完古华的《芙蓉镇》很难不去联想到类似主题中陈忠实的《白鹿原》和余华的《活着》,‘芙蓉姐子’胡玉音和田小娥不论是美貌还是性情亦或是命运都有着或多或少的相似,让人感到稍微可喜的是她又或多或少比田小娥幸运,她所坚持的善良与信念最终让她画出一个不太悲惨的句号;“活下去,像牲口一样地活下去。”这种对生活的信念和《活着》中富贵的那种‘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又多么的异曲同工。但同样可悲的也是胡玉音像田小娥的那种美貌,在那个奇特的时代中,当漂亮没有钱权的加持,只会比普通人更加无力,被人觊觎,被人妒忌,被人陷害,被人调侃,或许美貌身材这种越让人垂涎欲滴的东西,是越需要被保护,不论是在那时还是在现在…… ‘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中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芙蓉镇》里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生活中的纠结,不管是胡玉音与秦书田对命途与爱情的抉择,还是‘北方大兵’谷燕山对生活的醉眼相待,还是李国香与王秋赦的苟且偷安,还是黎满庚与‘五爪辣’对家庭与亲情的守护,男女之间那种朦胧的微光,好像是那个最黑暗时代最温暖的光芒。虽然他们每个人都很难保证自己一辈子做的都是正确的事,但重要的是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心中坚持的善念。即使是在那个一切真善美和假恶丑、是与非、红与黑全都颠颠倒倒光怪陆离的年月…… 古华难得可贵的是并没有延续‘伤痕文学’对那个时代进行控诉,也没有让悲剧彻底悲剧,而是选择了更加符合人性对‘真善美’偏执的那种美满结局,这或许也是我认为《芙蓉镇》与《白鹿原》和《活着》相比之下读起来有种比较‘稀’的感觉。“这时代错,时代乱,没能陪你千难万难”,一个连婚姻都受制于印章的女性,被历史局限裹挟着千刀万剐。迷恋于那个时代,那些故事中那些人物峰回路转波澜起伏的命运,不仅仅只是想无聊到感慨人生无常历史无情,更想的是应该如何珍惜当下…… “时间也是一条河,一条留在人们记忆里的河,一条生命的河。似乎是涓涓细流,悄然无声,花花亮眼。然而你晓得它是怎么穿透岩缝渗出地面来的吗?多少座石壁阻它、压它、挤它?千回百转,不回头,不停息。悬崖最是无情,把它摔下深渊,粉身碎骨,化成迷蒙的雾。在幽深的谷底,它却重新结集,重整旗鼓,发出来反叛的吼叫,陡涨了汹涌的气势。浪涛的吼声明确的宣告,它是不可阻拦的。猕猴可以来饮水,麋鹿可以来斗殴。人们可以来走排放筏,可以筑起高山巨壁似的坝闸截堵它,可以把它化成水蒸气。这一切,都不能改变它汇流巨川大海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