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芝瑟》经典影评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芝瑟》经典影评有感

2022-03-30 03:04: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芝瑟》经典影评有感

  《芝瑟》是一部由吴篾执导,文石范 / 梁正元 / 成民哲主演的一部剧情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芝瑟》精选点评:

  ●不太喜欢这类片子,不喜欢战争。

  ●太文艺了

  ●神神叨叨、乱乱糟糟、磨磨唧唧,虽然有光影和构图的高超技巧,却难以弥补无法让人代入进去的情节,只能说这应该是一部能拍的更好看的故事~

  ●整个故事发展并不意外,不过独立片的方式会让这部影片更贴近生活,叙事上的省略也很不错

  ●3.5。1.济州岛三四事件,带不走的土豆,唱不出的挽歌。2.镜头语言很有导演风格,多以看不清人脸的远景及慢速长镜,制造冷涩空间感,令我想及安哲[1936年的岁月]。3.洞穴内,一群难民谈论家猪和土豆,涌现油画质感。4.可惜,情绪代入感不强,有种语焉不详的疏离。

  ●韩国人也蛮能够忘记历史的,去了济州三次,怎么从来没听一个导游说过哪怕一点关于这件事的内容。

  ●拖拖拉拉看了一年。

  ●画面苍白无力,很闷的电影

  ●太慘了

  ●前所未有的好电影,每一帧画面都是讲究的,镜头所及,虚处实处都在讲述,无一草一木废话,扎扎实实的好电影,有生之年,我算是见过了。

  《芝瑟》影评(一):这矛盾的综合体

  反思历史是好事,但导演窳劣的技艺显然不足以承载这样沉重的历史责任。

  从拍摄技巧上来看,导演似乎是一个矛盾综合体:与其说他倾向于用话剧的形式来表现故事的表征毋宁说他很可能是小津安二郎的粉丝,其模仿小津固定机位的构图企图贯穿始终,却独缺了小物件分割、黄金比例的画框般画面感的隽永,影片中段那场斧凿味过重的长镜头则突兀与整体节奏凿枘无比。

  我想更令我不快的是导演对电影文本的演绎充斥着自以为是的高明,他似乎徘徊在客观冷峻与主观代入的混沌泥沼中不可自拔(一如他的拍摄技巧),这正如您想融合辛德勒名单与钢琴师一样不正经,而时不时出现的隐喻不是过于晦涩就是过于后现代,且我很怀疑在表现乡民朴质的基调上插入这么多隐喻是否合适。

  导演吴篾此人资料在IMDB上也语焉不详,我想这很好的证明了他的能力——兔力不逮。对您没看错,在这部令人失望影片上我会坚持进行人身攻击。

  《芝瑟》影评(二):历史的拷问

  济州岛方言称土豆为“Jiseul”。电影中土豆是岛民逃亡时赖以为生的食物,是患腿疾的母亲和儿子的感情纽带,它在影片里的每次出现都带动剧情的起伏。它象征着四三惨剧中的济州岛人,生于斯,长于斯,却在一场硝烟之后,被连根拔起。

  对济州四三事件的了解始自济州岛和平纪念馆,也是一年冬天,也是漫天飞雪。纪念馆入口处别出心裁的设置了天井,仿佛能让人们穿越时空界限,仰望在此次事件中丧生的三万多个无辜的灵魂。这与影片开头不谋而合,镜头带着我们的视线划过云端,俯视白茫茫的大地,似灵魂故土难离。

  也许是因为导演是土生土长的济州岛人,加上多年的美术功底,黑白影像下的济州岛仍姿态俊逸。乌云,波涛,白雪,朴树,这些济州岛常见的自然符号在电影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那里面有因南北分裂而卷入战争的青年军人和无辜岛民对生的渴望,对屠杀的恐惧。随着正吉一次次抬头直视镜头,她将为什么会发生如此人间惨剧的问号扔给了屏幕前的我们。

  电影分为四幕,以祭悼亡灵为主线,叙述以祭奠开始,以祭奠结束,能感受到导演试图通过电影唤起现代人对历史的追问,然而过多的符号化的表达和对拍摄技巧的强调,削弱了事件本身的历史沉重感,对于人性复杂面的勾勒和惨剧发生原因的历史挖掘仍显不足。

  《芝瑟》影评(三):一流的题材,三流的导演

  这些在电影里都没有表达,导演用黑泽明的农民调侃意图描绘冷暴力,期望使整部电影表现得类似《楢山节考》——人性使然。即便是冷暴力的表现也令人非常失望,在轮奸表现上,只用了枯树惊鸦。这画面让人立刻回到了50年前,让人以为这么庞大的历史背景其实只是为了向日本60年代电影致敬。

  台词毫无力量、镜头表达方式陈旧、叙事风格拖沓杂乱、演员表现过于舞台化,节奏又感觉动作场面和对话场面割裂严重,这部电影无法代表韩国电影近年来的整体水平,只是依托于一件非常非常值得叙述的事件。

  最后从影片定名《土豆》来说,显然导演的想法是表现《活着》这非常不适用如此庞大的背景。这就像《金陵十三衩》把整个南京大屠杀的强奸归于几个女人的献身精神。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