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哲伦航海纪:探险史上最寂寞的壮举读后感精选
《麦哲伦航海纪:探险史上最寂寞的壮举》是一本由斯蒂芬・茨威格著作,希望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20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麦哲伦航海纪:探险史上最寂寞的壮举》精选点评:
●比起哥伦布,麦哲伦这个人靠谱冷酷并且精明。而且当年虐到我的是,作为第一个环游世界的人,从香料群岛开始又在那里结束,与维多利亚号最终回到塞维利亚其实是两回事了。大航海时代和地理大发现真是冷酷血腥又浪漫的存在啊……
●其实我印象中这种图文并茂的书给小孩子看差不多,不过这本还不错
●配图超级超级多。地名翻译的太坑爹了,好多谷歌百度都搜不到的奇葩地名。
●信息量恰好 每个阶段的叙述也很流畅 可是这个版本的印刷排版使得这本书Low了
●茨威格的传记很棒
●茨威格的传记还是不错的。
●陆尽于此,海始于斯。
●有时文明的进程是从一粒花椒开始,是从一枚茶叶开始,是从舌尖上的诱惑和身体上的激情开始。也是从征服和掠夺开始。当麦哲伦穿过以他名字命名的海峡时,当麦哲伦被菲律宾土人射杀时,我不知道他是否想起离开西班牙的那个下午,永远不曾抵达的香料之国,希望的娼妓蛊惑并吞噬了他,在最后一刻却又离他远去。
●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的成功在于欧洲是分裂的,被一个王国甚至是祖国抛弃,还能去别处寻找希望与赞助。郑和的后继无人正由于中国是统一而集权的帝国,永乐崩,航海废。
●当当上借的第2本电子书。相同译者、出版社、出版年,题名改为《麦哲伦纪事:孤独英雄不归之航》。图太小基本看不清,有点遗憾。豆瓣的内容简介味道完全不对。一个悲剧人物,凭着坚强的意志和精细的准备,领导了第一次环球航行。发现了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麦哲伦海峡,却从来没有被真正通行过;一路平和,走过大半路程,却在菲律宾为摆平土著的战斗中因轻敌被杀死,连尸体都不知在何处;没有后人,他追求的财富无人继承,连慈善遗嘱也未被执行。寂寞、孤独如此。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只用了30多天,且随时可以返回欧洲;麦哲伦为环球准备的是2年,到无意中发现菲律宾用了1年半。出发时5艘船260人,最终只有1艘船又花1年半从菲律宾回到西班牙,剩18人(进入太平洋前返回1船人数不详)。
《麦哲伦航海纪:探险史上最寂寞的壮举》读后感(一):翻开了人类历史新篇章
果敢、冷静、智慧、无私、不屈不挠...人类能够通过努力将梦想变为现实,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是他——麦哲伦,第一个真正拥抱地球的人,尽管他没有完成全部航行,尽管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尽管最后没能回到西班牙,尽管所有的荣誉与他毫不相干。
《麦哲伦航海纪:探险史上最寂寞的壮举》读后感(二):饶有趣味
能将枯燥的历史传记描述的如此栩栩如生,引人入胜,不简单。
这本书的特点是图文并茂,适应现在的读图时代;版式的编排考虑到读者的阅读感受,看起来一点都不累。各种插图避免的单纯文字带来的迷惑,使得知识的感知过程既快乐又有趣,推荐朋友们去读它。
《麦哲伦航海纪:探险史上最寂寞的壮举》读后感(三):我不明白为什么这本书不热
地理大发现前的航海与人类登月基本上是一码子事。面对茫茫无边的大海,勇士的孤独能支持多久?面对人类从未涉足的荒凉海面上叛乱者谦逊示好的言辞,首领该怎样把持局面?麦哲伦的方式是用3个人到一艘几十人的大船上去取叛乱者的人头。这象是小说,但我更相信茨威格不是在写小说。
《麦哲伦航海纪:探险史上最寂寞的壮举》读后感(四):很遗憾 中国出不了这样的探险英雄
麦哲伦远非完人,
遗憾的是作者对他多有粉饰,
写作永远是主观的。
如果历史可以来过,最重要的是不该干涉当地的争端,
第二还是不要多事。
完成环球旅行再说。
是有轻重缓急。
打战之前要调查一下对方情况。
《麦哲伦航海纪:探险史上最寂寞的壮举》读后感(五):这本书让我不仅了解了一个人,也了解了一个时代
看了这本书之后我就特别郁闷。不是关于麦哲伦。而是关于我们自己。我们的郑和比西方早几百年就已经游遍了几大洋。我们的船也比西方的船先进。但是为什么我们没有能够继续我们的探索?是体制吗?那时候的东西方都处在封建时代,是文化上的差异吗?我真的不明白。
这也让我有时候对我们自己产生怀疑。
古代的中国是那么强大,但是我们却总是很满足。
曾经我们的版图是可以到达欧洲,但是那是成吉思汗,他是蒙古人。我们汉人呢?好像我们从人都没有太多的野心。总是满足于别人的纳贡。
曾经我们的科技是那么先进,到了我们手上之后却彻底落后于西方,我们自己要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