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读后感1000字
《牡丹亭》是一本由汤显祖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4.50,页数:2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牡丹亭》精选点评:
●前半是佳人,后半是乱世。有大雅有大俗,但是俗过了头就成了恶趣味。他的好处我却觉得不在写情,而在讽、刺、谑。感觉少一种完满,让我很想不通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最后只能猜测他是要迎合一些人的趣味吧。诗、词、曲,我觉得格调是逐级降低的,虽然曲也有他的可爱处。
●看的不细。只觉剧情十分不给力。还是感觉语言美但是剧情挫。
●最喜欢的书之一,,还想再读一遍。且怀念在北大大讲堂看的青春版《牡丹亭》
●梦长梦短俱是梦,年来年去是何年? 读过又怎样 终究梦一场
●那些只看出意淫的人 不是眼神儿不济 就是猪油蒙心
●记得还是高中毕业时班级集体送给生物老师的礼物。我不懂昆曲,只觉得汤显祖写的词是极好的。因情而死,因情而生的杜丽娘,故事只得当闲情来看。那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主要是看不懂。
●终于看完了这本黄书。西厢记那本黄书先缓缓吧....
●千古绝恋,隽永传奇。钦羡丽娘,在那么一个时代,愿为情赴死,敢为爱而生。
●红杏深花,菖蒲浅芽,春畴渐暖年华,似空花水月,影儿相照,从来雨打中秋月,更值风摇长命灯,世间何物似情浓,整一片断魂心痛,华发不堪回首,浪卷云浮,今夕何年,今夕何年。
《牡丹亭》读后感(一):400年了,不曾停息过的美
去看牡丹亭,在城外的旧书摊上找到曾经是谁收藏的一本,旧了破了皱了残了,但他仍然是有生命的,那么美。
400年了,不曾停息的美,婉转的水磨腔。汤显祖,黑暗朝代的异类。
《牡丹亭》读后感(二):《一场春梦的生死姻缘》
杜丽娘感梦而亡,柳梦梅因梦掘棺,生死姻缘由一场春梦牵连,冲破冥漠俗教,诡异绮丽,荡气回肠。余类比也,视情如生死不知起,何时灭,缘何来去。偏教人生死相许,生死已相许,生先死后,死而后生,皆因情为因果可决生死,生死姻缘因梦同一簿。
《牡丹亭》读后感(三):很美,很雅
文字很漂亮,美而雅。喜欢那种慢悠悠的节奏感,娓娓道来。最喜欢的也是最有名的那几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更喜欢昆曲的《牡丹亭》,喜欢那种唱腔和身段,漂亮极了。
《牡丹亭》读后感(四):昨日重读
囤在角落里,遇见清时三个女人批的版本。
(急急先过那几句“哪一处不寻访小姐,却在这里”。一个烂俗的人,最爱在这样的桥段中寻慰藉)
她们说世间还未有人便有情,是以人死而情不灭。后续提到原本上有泪迹,我是相信的。本是不得志的才子写给有幻想的才子看的书^^,却叫小姐看了,为情死为情生……
《牡丹亭》读后感(五):至真至情《牡丹亭》
大学里面学到元明清文学的时候,古典文学老师半强迫的让我们用了整整一个星期天的时间看完了整本的昆曲《牡丹亭》。从此以后就被昆曲妩媚娇柔的水磨调抓住了,也迷上了《牡丹亭》。对于《牡丹亭》,我只有四个字的评价:“至真至情”。为了心中最纯真的爱情,丽娘由生而死,又由死复生。现代社会,哪里还有愿意为了爱情牺牲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