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韩非子集解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韩非子集解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1-17 04:50:4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韩非子集解经典读后感有感

  《韩非子集解》是一本由王先慎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47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韩非子集解》精选点评:

  ●造物弄人

  ●博弈的思想,而且浅显易懂。

  ●有点难,但是韩非的逻辑很缜密。又是务实派。很喜欢。

  ●法家很实在,对政治有很现实的评述,不一定黑暗。 批评儒家很尖锐,嘲笑孔子的学问以天下之大也只有70人服从,这样的学问教给君王有何用?君王可是要让全天下的人臣服的,君王要学习的还是权术,而不是儒术。

  ●观止矣!贤哉其人,惜哉其逝!法家之言或有严苛之意,然后世不见大用,而专孔孟董朱之术,悲夫!

  ●清人考据厉害

  ●術似此已視民如草菅,吾不知後世而得者何也。

  ●妙笔生花,文采飞扬

  ●看到内储说部分就无法坚持下去了,韩非子一书多举例和论理,不过是在反复炒冷饭,兼之所谓集释越讲越绕,阅读体验可以说十分之差。或许以后换本注释会更好一些

  ●看得眼睛痛,还是不习惯竖版的书。《韩非子》真是一部巨著。

  《韩非子集解》读后感(一):法家集大成之作

  韓非子超酷。一書字無虛發,道儘權謀運用。其綻放時間最晚,但是諸子百家中最有力的一鳴。王立群對韓非子贊嘆有加,嘆其才能遠勝商鞅,若是韓國能對他重用,則歷史可以改寫。但個人認為理論家與實幹家是兩碼事。韓非子對法家的論述總結無疑高於商君,但執行能否果斷剛覺,恐怕還是要以實際來衡量。就其理論高度來說,絕對可以與老子、管子、孔子、孫子放在一個水平線上。是國學不可缺少的一朵奇花。

  《韩非子集解》读后感(二):远观不可近试

  囫囵吞枣地看完了一遍韩非子,看完之后觉得韩非子这本书的主旨就是韩非子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人性,然后给出了他心中最好的解决方法。

  我对于秦王朝一向有着好感,爱屋及乌之下对法家思想亦有着不错的观感,心中一直觉得法家那种坚守法律的行为就像是正义的化身一样,但看完韩非子,觉得法家所坚守的法律和我心中的法律并不一样。虽然韩非子也说法不阿贵,绳不绕曲,但实际上法家的法律只是一种维护君王统治的不二法门,对于平民和贵族,它只是统治的手段,在这样的法律下,君王还是有着生杀夺予的大权。《史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一个人惊吓到了汉文帝的马,把他交给了法家著名人物庭尉张释之,汉文帝想杀他,张释之说,交给我之前杀就可以,交给我之后就只能按法律来执行。对于张释之来说,他维持的并不是法律的正义性,不然他就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我想他担心的也许只是领导带头坏法之后造成的不良影响吧。

  整本韩非子看下来,发现只有一个核心,就是君王如何掌握下属,如何通过严刑峻法来掌握这个国家,我想这样的书对于独裁者来说就是像毒品一样的东西,所以秦始皇才会发出恨不得与之同游的感慨。

  韩非子的老师是荀子,荀子一个重要的论点就是人性本恶,而韩非子就是基于老师这个论点出发,否定了一切人性好的地方,觉得有权的臣子就会杀害君王,有权的下属就会威胁领导,通票举例最多的就是田成子杀齐简公,用一些夸张的事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当然,我觉得如果一个独裁者按照韩非子的观点来统治集团肯定会有好的结果,但作为被统治的人就未必了。韩非子提倡小过重罚,有功必赏。禁止言谈游历,认为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还说重一奸之罪而止境内之邪,提一人之功而劝境内之众。这样的生活下,一不小心就犯下大罪,受重刑,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真的不是好事。

  《韩非子集解》读后感(三):難法

  韓子其閔也。以臣說之難,刺君之莫測也。上無固,下無措,國無則,邦無定也,君昏無度,人奸做妄,能人見棄,下民行亂。安可為之?曰無為,曰崇法也。唐虞之聖,周公比干之材,百世無一也,桀紂之虐,亦百世無一也,故其君與臣皆中人也,耳目為所蔽,心欲為其私,或不免也。何以則之?是無為也,人主掩其情,匿其端,君不以情顯而失度,臣無以狎君而奪勢也。是定法也,君立規以待,明刑辟,設法度。言事相當者,功成,則賞;名實不當者,雖大功,亦罰。使邪巧無以陳妄言,姦佞無以行偽善,君目明也。刑不避大夫,法不容小過。人皆知其不免,小過禁,大禍除,其邦定也。是以,君以國之利害定法,臣明利害以保身,君臣合意也。法之於民也,民之性也難移,多事之際,必爭之世,禮之與性甚薄矣,必立則以戒,賞躬耕以富民,節末業以安民也。

  君恃其術,考驗忠姦;臣守其節,不出其位,君臣有度也。然則,事無定一,才無常用,法必常變以勤飾於臣,使能者與其功衡相匹也 。若韓子非商子之法,以斬首之功量治官之能,實南轅北轍耳。

  彼韓子之心,明臣有奸佞,或惑主以挾權,或誹謗以營黨,韓子念簡公宋君之亡,立法以安國;曉君非堯舜,其量有止,韓子傷比干文種之難,明辟以避禍也。

  或曰:夫人主之專斷,後世其然也。然人主非聖,果能不偏於內臣,不袒其情欲乎?其為法也,由君之性也,果必有以利於國乎?況國之大略,謀必宏遠,事之成者,多先難而後易,曠日乃效,其言與事,果能驗之以功乎?

  君無所束,法不徹也。

  《韩非子集解》读后感(四):读后

  韩非子读后 花了近三个月的时间,把韩非子读完。以中华书局《韩非子集解》为主,辅以微信读书华夏出版社马银琴所著,《韩非子正宗》。《集解》,清代王先慎编纂,集合前代多个版本的韩非注解,全面,原味。《正宗》文白对照,方便阅读,但部分注解略显牵强。 中途好几次想放弃,一方面工作压力太大,另一方面自己可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少,终于还是坚持下来,也算一个小小的成功。 很难说读完一本书会带给一个人什么样的改变,但阅读本身就是改变自己的一个非常好的习惯。 所谓法家,强调通过法术势的结合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它是一本权术的指南,是纸牌屋的思想精髓,他比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早了,能有1500多年。当中的好多观点,分别在东西双方的视角下,反映出同一个事实:管理,是一门科学。 我愿意把韩非子,当作是一本管理类的书籍来看。管理目标的确定,管理的方法,激励的措施,绩效的考核与责任担当。 其中关于,任务分配,绩效考核的内容,我觉得很有意思,和现代西方管理的很多理论不谋而合。虽然缺乏当代管理学的具体的量化模型,但是已经有了管理学的雏形。 在政治观点上,韩非子明显的存在重农抑商的思想,在他的思维里,一个国家的正当职业无非,农战两个方面。其他的无非是奇淫技巧。他尤其不喜欢空谈误国,虚谈阔论。对于孔子,他称他为仲尼。也可见,孔圣人,在同辈人的眼里,尚未拔高到圣的高度。 在文字上。他比同时期的作家,拥有更加敏锐的观察力,和更加尖锐的论辩能力。战国雄辩之士的风格在他身上体现的非常明显。爱举例子,比如自相矛盾,比如买椟还珠。 他的目标是为君王解决问题,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要有力的握住君权实现对国家的控制。但是他们没有考虑到,君权的效力来源,在这一点上,儒家比他做得更为有针对性,儒家确立了君权的合法性,因此,虽然儒家思想在政治活动中,缺乏可操作性,但一直为各个时期的君王所奉行,而韩非子,法家思想,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意义。但是从来都是只做不说,提不到台面上。当代中国不是需要法家,还是需要儒家的问题。他们的理论早已融入我们的血脉。和思想,现在我们要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实现如法的结合,如何实现,传统思维,传统价值观,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韩非子集解》读后感(五):读《韩非子集解》札记之二

  读《韩非子集解》一遍后,开始重新细读,觉其理性思辨与文章之美。

  有学者盛赞《韩非子》为光明瑰伟之论。韩非极指人际关系的彻底功利性,可以说是历史上最赤裸最冷酷的学说之一,谓其光明瑰伟,似乎极可怪。但所谓光明瑰伟,并非指其思想,而是指其文章之思辨透彻、气势逼人、犀利峻峭,以及文体上众体皆备,集其大成,读之使人神旺。

  千古文章大家,无不赞美先秦诸子。先秦诸子中,《论语》雍容平和,《孟子》峻急严正,《老子》清简幽深,《庄子》飞扬灵动,《荀子》典重堂皇,《韩非子》劲健峭拔。而《论语》间或失之迂,《老子》不免于晦,《庄子》过于高而流之荒,《孟子》气壮而有时亢。《荀子》、《韩非子》极善于立论说理辩驳,但《荀子》偶尔繁缛,《韩非子》往往化幽愤为刻薄。

  研究者王曰美就谈到“韩非子在其抒发身世不遇之感的说理散文中,幽愤孤峭的情感始终流贯其中,又辞气顺畅,读起来有欲罢不能的逼人力量。”韩非说理有抒发其情感的动机吗?大概没有,不过是不期然而然,于无我之境中表现自我,故自我表现得格外动人。《韩非子》之文,是否全为韩非所著,且不论。但我们大概也只能就《韩非子》论韩非之文。就《韩非子》而论之,其文章有如下特点:

  用字质直,不尚浮华,不崇古奥。

  文句不强求音律和谐,但多押韵,多排比对偶,“优美流畅,音节响亮” ,是很合适吟诵的。

  散骈互用,长短间隔,文气急缓有度。

  不用僻典,而喜用史实,用典连贯如珠,不用单例。

  论理既用推理、又用归纳,善于分析与类比,逻辑严密、连贯、气势逼人,富有战斗性,有滚石落自千仭之山,不达九渊不休止的气概。道理讲得实、讲得透。

  最典型之韩非文字,为《问难》、《五蠹》、《显学》等长文,严密透彻。如《三微》、《三守》、《安危》、《用人》、《功名》等短文,亦凝练精悍。而《扬权》一文,几乎全用四字一句的韵文,极特别。

  开头《初见秦》、《存韩》为韩非上书秦王嬴政之文。之后数卷《难言》、《爱臣》、《主道》、《有度》、《二柄》、到《南面》、《饰邪》第十九,皆为立论之文。有辩论之文,如《难一》、《难二》、《难三》、《难四》诸篇,自树标靶,然后辩论。又有驳论之文,如《六反》、《八说》、《五蠹》、《显学》,驳斥儒墨侠客文学纵横之学,最为犀利。

  《韩非子》一书中体例驳杂,迥异其他诸子。其中《解老》、《喻老》两篇,对《老子》若干关键范畴作创造性的解释与转化,极有理趣。吾臆其为韩非读《老子》之札记与与弟子论道之发言。而《内储》、《外储》诸篇精义纷呈,每篇先做一简要之总论,再平行分条略论之,在“右经”之下,再作史料的疏解,如有同一史料的不同记载者,则以“一曰”之下记载之。此极似学生整理大师的课堂笔记。

  而《说林》上下两篇,并举史事众多,或者事下略加评点,而多不解说,不能看成有组织之一篇文章也。此亦似零星的课堂笔记也。

  《观行》一篇,短而杂,各段不相属,更不是组织严密,构思完整的文章,不过断章佚文也。

  但整体观之,上书置于首,己论立于前,疏解黄老之学于中,驳斥异己于后,《韩非子》之整理者,并非匆匆汇集奏章、文章、讲义、札记了事,亦尽了其整理编排的责任。只是他们缺了一篇整理说明耳。但这,实在是无法求全责备于古人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