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为小事抓狂》的读后感大全
《别为小事抓狂》是一本由(美)理查德.卡尔森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00,页数:12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别为小事抓狂》精选点评:
●勤思考、常珍惜。活在当下。
●有的道理比较受用,不夸夸其谈,平实得跟聊天儿一样
●很好的书, 值得好好读读
●03年就读过,很好
●想收藏
●心灵鸡汤。。看看还行吧
●说的都是我啊
●大空话。。。。读不下去了
●一定要读啊
●重复的观点太多。难免让人疲乏。
《别为小事抓狂》读后感(一):借标
借标,该作者的《战胜精神分裂症:我如何摆脱多种精神和心理疾病》: 1.「这时我感觉到自己存在某些问题,我无法适应。」 2.「『我将会成为一个强奸犯,』它说,『我要强奸别人。』 我的内心带着害怕与紧张在颤抖。 我赶紧跑进父母的卧室,并锁住了身后的门,设想着如果我的潜意识在支配我的话,他是不能锁住这个门的。 『杀了你自己,』它说,『快点,趁着还来得及。』 我的心跳加快,呼吸也更加用力了。我不会的,我想,此时我全身都在冒汗,胸中的疼痛感变得更加强烈了。 我不会那样做的,我想。然后,我会那样的。 我的身体下沉到了地板上,整个身体感到软弱无力。肚子里有一种令人作呕的感觉。大脑感觉一片空白,因为我的整个生命都在全神贯注让肚子恢复平静。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试着获得更多氧气。 『割你的手腕。』它说。 我突然感到彻底地兴奋了。我的胸部比以前刺痛了一千倍。我的内心不再感到软弱了,我很强大。我感到了生命中前所未有的强大。我可以做到。我可以做到任何事情!我从来没有这样的感觉。我无所畏惧了。 就在我找遍医药箱想找个剃须刀的时候,那个声音又发布指令了,『杀了你自己。』它一遍又一遍地说着。 『割腕自杀,快点。』它要求我。 医药箱里没有剃须刀片,即使找遍了抽屉也没有。然后,我放弃了寻找。这里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让我用来自杀。心里的狂热很快平息了,那个声音也安静了下来。我悄悄地离开了父母的卧室,坐在了客厅里,就好像什么反常的事都没有发生过。 『我,我,我,我,我,我,』我对自己的潜意识说道,让它知道我在乎的是我以及我的生命,而不是那些它想让我做的事。那是我生命中唯一一次企图自杀。我很感激当时没有找到剃须刀。」 3.「好吧,我不知道,我想,我的眼泪在头脑中涌了出来。我不知道。我的身体往下沉,嘴巴掉了下来,我怀疑它会不会撞到地板。我哭的时候觉得胸中很空洞。」 4.写的还蛮真切的,非精神病患者大概无法理解这样的恐惧感。 5.其实本书最多算是摆脱的一个尝试。
《别为小事抓狂》读后感(二):真正拥有一颗平静的心,需要好多年的修炼
这是一本很薄很好读的小书。不能说有多深刻,也不煽情,甚至里面有多处的重复内容,但它却像压在我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一样深深触动了我。
从我第一次接触冥想到现在,已经有四五年了吧。中间断断续续总不见效果。我就这样一边冥想一边焦虑了很多年。直到上周,还根老板因为一点点小事而争执,事后觉得委屈又痛心:自己还是修持很不够。
这些年写下了很多自己心情的记录。回头看这些起起伏伏,感觉自己被锁在一个恐怖游轮似的循环里,怎么冲撞都出不来。一天天从早到晚的焦虑,觉得自己完成的事情太少,觉得自己到了而立之年还是一事无成,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但是没有看到足够明显的变化,觉得自己就像踩着风火轮的小天竺鼠一样每天忙个不停,但其实都在原地踏步。严重的时候,每个周末都是一样的情绪cycle
,周五晚上稍稍放纵一下自己,看点八卦电视剧,然后周六处理一些家务,周日一早就又开始担心下一周的事务,周日晚上看着自己列的代办事务还都支棱着立在那里:又没有完成。
上周五上班,在电梯里遇到一个华人同事,彼此聊起来到国外的时间,他说:那你发展的很好啊。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好。别人不知道自己记录的那个版本的生活中有多少焦虑。
但我也很清楚的感觉到自己想要改变这一切的愿望。在无数伴随着焦虑的冥想的夜晚,我的内心告诉自己,外在的成就标签只是生命的一部分,内心的自在和安宁对才是生命中更重要的部分。偶尔的哪怕只是几分钟完全不受打扰的和自己在一起的存在感,让我感觉到完全没有压力的放松是多么可贵。我也十分确信,如果就这样为各种小事焦虑的度过一生是多么愚蠢的事情,如果的活法度过一生的话,临终前一定会后悔不已。世界那么广大。我也走过那么多地方,见过那么多人,经历过那么多事情,一直希望自己变成达观而智慧的世界公民,但怎么还会为了老板的一点批评坏了一天的好心情?难道不应该早就知道人有思维方式的差别?再说他说的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你看不出来急着辩解和急着说“我知道我知道”对于沟通没有丝毫益处?
书中列举中很多小的方法,比如冥想,写感谢信,比如学会不要急于打断别人的话,在比如想象为自己写悼词,想象100年后自己还会在意这件事么。不算什么新鲜方法,但实测有效。插一句,并不是为鸡汤洗白,而是很多人喝了多少鸡汤,就毫不保留的排出多少。生活自然复杂的很,生活中的事情也并非每天写一封感谢信就能万事大吉的,但有时候我也惊讶于自己对于常识的自以为了解却因为长期忽视而突然真的想明白以后的强烈错愕感:比如最近我重新审视:人生生而不公平而且。这么简单的道理我好像一直不曾真正明白。
我下决心改变我这种经常为小事抓狂的状态,心里明白进化就是这样,进两步,退一步。中间可能还有反复,但只要在正确的方向中,生命的河流最终会进入到一片更开阔的天地中。也与你共勉。
《别为小事抓狂》读后感(三):《别为小事抓狂》精彩段落分享
别为小事抓狂
理查德卡尔森 著 朱恩伶 译
我们无法在人间做伟大的事情,我们只能用大爱来做小事。——特里莎修女
每天花一点时间想想应该感谢谁。感激与内心的平和是携手同行的。对生命的恩赐越虔诚地感恩,就越心平气和。
人生很少符合我们的心意,他人通常也不符合我们的期望。人生时时出现我们喜欢与不喜欢的层面。这个世界上永远都会有跟你意见不合的人,做法不同的人以及无法解决的事情。不要执意跟人生的这项原则对抗,首要目标不是凡事都要尽善尽美。
感激我们的好心情,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则要保持优雅的风度,不要把问题看得太严重。不要对抗自己的负面情绪,只要你很优雅,它就会象落日一样消失在夜幕中。
为了做一个平静的人,大部分时候,你必须选择亲切而不是坚持己见。
你越不需要向别人证明你自己,你的内心就会越安宁。
你越少挑剔伴侣或朋友,就越能感觉到你的人生有多棒。
对别人选择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感兴趣,但不带任何判断色彩。
有时同意别人批评自己可以化解尴尬的处境,满足一个人表达看法的需求,提供你一个机会从别人的角度来了解自己。
放松来自不断地提醒自己,你在回应人生时是有选择的,你可以学习用新的方法看待你的想法和环境。
用全然不同的观点阅读文章和书籍,试着学一点东西:你不需要改变你的核心信念或内心深处坚守的立场,你所做的只需敞开胸怀,向新观念打开你的心扉。这个开放会减轻你排斥其他观点所造成的压力。这项练习不但有趣,还能帮你看到别人的无辜,帮助你变得更有耐心,你会变成一个更轻松,更有哲理的人,因为你会看见别人观点背后的逻辑。
想想你拥有什么,而非你想要什么。问题不在于你还没有什么,而在于你渴望更多。应以你所拥有的为满足,把焦点放在当下,不要放在想要什么上面。
做一位有效的打坐者的窍门是,温柔地对待自己,并持之以恒,不要气馁。
让服务变成你生命中的一部分。关键是记住服务人生,不是一了百了的事。这不是为别人做一点善事,然后怀疑别人为何不为我们做点好事。相反,人生的服务是一辈子的事,这是一种人生观。帮助别人,但是不要求或期待回报。期待回报会扰乱做善事时安宁的感觉。要注意自己想要回报的念头,并且温和地打发他们。少了这些念头,平和就会再度归来。
如果我们太在意自己的善行对世界产生的作用太小,我们当然会感到挫折,而且很可能会将我们的绝望当做借口,什么事也不做。不过,如果我们小心做所有事,就会感受到付出的喜悦,还可以帮忙把我们的世界变得更明亮一点。
我们在人生中看到的是我们想看到的部分。如果你搜寻的是丑陋,一定可以找到很多。如果你想找别人的过错,不论是你自己的事业,还是整个世界的过错,你当然可以这么做,可是反之亦然。你能不能看见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不凡之处,宇宙运行的完美,大自然的奇特之美,人生不可思议的神奇?这只是注不注意的问题。有太多事情可以感激,有太多事物可以惊奇。人生珍贵而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