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千古风流人物・三国谋将周瑜》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千古风流人物・三国谋将周瑜》的读后感大全

2021-01-21 03:18:4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千古风流人物・三国谋将周瑜》的读后感大全

  《千古风流人物・三国谋将周瑜》是一本由谭景泉著作,华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页数:40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千古风流人物・三国谋将周瑜》精选点评:

  ●Y成如此……

  ●挺扯淡不过挺欢乐的,里面周瑜和诸葛亮基情四射,跟小乔的故事颇有些狗血的剧情,不能太当真。

  ●写的挺搞笑的 但感觉7分实三分虚 8过至少是历史上的周瑜了~

  ●我总是喜欢看这种边边拉拉的书

  ●英雄相惜,知己难求,若公谨不死……

  ●当时很喜欢~~~~

  ●我就好这口

  ●看着消遣,从另一个视角看赤壁前后的事件

  ●那时候 也是心动了 还为周瑜哭过。

  ●第二十一本书。昨天看完的。 六月看完的的最后一本书。 六月的第七本书。 明天还书。 一见倾心周郎顾,羽扇纶巾誓终身. 天下者,吾辈之天下, 国家者,吾辈之国家, 吾辈不与孰与乎?

  《千古风流人物・三国谋将周瑜》读后感(一):脱不了演义的影子还瞎编

  说是要还原历史,结果还是脱不了演义的影响,非要扯上诸葛亮,把两个并无交集的人硬拉到一起。然后又瞎编出许多子虚乌有的情节,周瑜的母亲居然是纪氏,相声听多了吧?和小乔还是什么青梅竹马更离谱,翻了几次,实在没有读下去的胃口

  《千古风流人物・三国谋将周瑜》读后感(二):泌园春.忆周郞

  -读 《三国谋将—周瑜》

  重翻史册,三国谋将,还忆周郎。

  本淮江英杰,气死颜衡;旦昔之间,身名败裂。

  幸遇小乔,水川湖畔,弱冠拟定三世情。

  正当时,恰适逢乱世,心怀天下。

  一时豪强并起,有谁不在做黄帝梦?

  义结孙伯符,肝胆相照;

  励精图治,定国安邦。

  志存高远,胸怀坚定,不弃兄弟拒曹营。

  是豪情,借三千兵甲,谋算江东。

  《千古风流人物・三国谋将周瑜》读后感(三):读《三国谋将 周瑜》

  心情杂记:

  刚开始看这本书,总是看一页然后丢一边,看一页丢一边,如是反复。最后我受不了了!!!发奋!一天,从200页看到了403页。

  一气呵成的下场就是,泪如雨下。……

  本想赶紧看完扔回图书馆,现在看完了……不舍得还了……

  ——————————————————————————————

  ~~~~~~~~~~~~~~~~~~~~~~~~~~~~~~~~~~~~~~~~~~~~~~~~~~~~~

  读后,我问过班上同学,周瑜你知道吗?

  大多回答都是,哦,哪个被诸葛亮气死的周瑜啊。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也以为周瑜是这么一个心胸狭窄,嫉妒心很强,还被气死了的窝囊的谋士。因为我没有碰过《三国志》,大多人都没碰过它;反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都熟文详解,然后把这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剧情当做历史。这何尝不是一种毒害。

  罗贯中为了衬托诸葛亮才德卓越,智慧非凡,就把周瑜写成一个心胸狭窄、嫉妒心很强的人。其实,历史中真实的周瑜”性度恢廓大率得人“,”雄烈、胆略过人“,”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在其他的三国史料中,也没有任何关于周瑜”量窄“的记载。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周瑜给与了极高的评价。

  赤壁之战,指挥者是周瑜而不是诸葛亮。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有取西川的计划,但被周瑜抢在了前面,只是天妒英才,周瑜病死在伐蜀的路上,并非被诸葛亮气死。按真实的历史推断,如果周瑜和诸葛亮的寿命相同,周瑜的成就超过诸葛亮的可能性相当高。如果周瑜不死,很可能会打败刘璋和张鲁,那就会和曹操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三国的历史将改写。(摘自《三国谋将周瑜》自序 乱世英雄的选择)

  我没看过史记,我也不知道真三国,但我知道本文极力偏向历史。在作者谭景泉的笔下,读到了一个重义轻利、明事理、有远见执着于志向而奋斗的周瑜。

  在这文中,孔明和周瑜相知相惜,却无奈各为其主,公中热斗、私下交好。周身有旧疾,二十又发,孔明视之,不顾二主而贻之名药,又为之寻神医华佗。可惜神医未至,周瑜已长眠。小乔泣恸而晕,孙权悲痛欲绝,拨款厚葬,厚待其亲友。

  亮得知,不顾危险与刘备百般劝阻,连夜备办祭品,赶至江东吊唁。一入灵堂,就伏棺大哭,情渗哀切,见者动容。忆起他与周瑜的共同愿望:“生于太平,同殿为臣,共辅明主,造福于苍生;或是功成身退,比邻而居。”

  孔明曰:”公瑾此去,天下再无知我之人。“

  有人劝孙权趁机杀了诸葛,孙权不肯,曰:”这叫我怎么能对得起公瑾在天之灵。“

  此后,孔明又下一计,助刘备夺得益州。

  天下由此三分。

  看罢后,泪催下。

  字字句句,一代英杰,一代谋士,为暗疾所碍,巴蜀在望而不能得,遗憾入眠。

  在有生之年,日日夜夜,从未慌度一刻,充实一生。

  当今社会,几人能做到?

  面对乡人、师长、至亲的疏远、指责,依然坚持正道,上古至今,能有几人?周瑜其是。

  周瑜,千古风流人物,情定小乔,智算曹操,令孔明失色。

  《千古风流人物・三国谋将周瑜》读后感(四):其实不是个很风流的人

  这本书拖拖拉拉的竟然看了一个月,大约是一个月,我记不大清楚了。

  我从没看过《三国演义》或是《三国志》,我曾经试着拿起家藏的一本《三演》看起来,可能是因为语言风格的原因,我总是看的坚持不下去。关于三国时期的历史我只在五年级的时候,每天六点起床盯着易中天讲的品三国来了解。学历史的时候也有三国期间的历史,语文课上也会讲一些,但我在看《三国谋将-周瑜》之前对三国期间的历史毫无兴趣。我记得有一句话是说:“你为什么要看课外书,因为你在课堂上的教科书可能不适合你,比如说历史书,你可能不喜欢历史书,如果你在课外找到你喜欢看的历史书,你变可以提起对历史的兴趣。曲线救国,这样你也会喜欢上历史课。”

  我喜欢看演讲,可笑的是至今为止除了学年大会上几次学习方法演讲之外,我没有任何一次亲临现场听演讲的机会,有时候能找到演讲视频。看演讲人神采奕奕的手势和表情,那种从人身上散发出的无关相貌的魅力和风度太让我崇拜。听讲座是一种享受。所以我就觉得我一定要上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太好了,北京大学总有讲座。如果我没能考上北京大学,那我就要去做北京大学的老师,这样,我又可以亲临现场听讲座。

  人民网文化频道很好,有许多文化批评。今天看了王蒙老师一句话‘把读书看做一种享受。就是你的脑子里面,你原来看的很普普通通的一些事,但是到了书里面,再经过书的命名,这些普普通通的事就呈现出来了它更可贵的魅力,就呈现了它的光彩。’读书真的是这样,看了泰戈尔的飞鸟集,觉得看似简单的世界其实很美;看完圣经,画世界的调色板里就会加上想象的色彩;看过‘大地春如海,男儿国是家’,惊讶地发现原来这么豪放。现在,我一定要看书,这一天我看书,我这一天就会过的有乐趣极了,不仅是在看书的时候有乐趣,是整整一天都有乐趣。

  我在看《黑执事》的时候,我很奇怪一件事,塞巴斯蒂安是恶魔,他不懂人所说的忠诚什么的,他的品格、素养、知识、姿容那么完美只是因为他的美学。我就去查美学是什么,然后查到哲学史,越查越多,多的书单爆了我就不敢再查了。人得有内涵,做事做东西都要有内涵才算好。中国动漫现在从内容上就不吸引人。

  看起来我好像说了很多与推书无关的话,其实我是为了把这本书推给不喜欢看书的人,我希望不喜欢看书的人都能去看这本书。

  周瑜是帅才,长壮有姿貌,多谋善断,胸襟广阔,十二岁入淮江书院,十四岁背叛书院,云游天下,结识孙伯符,与其结拜,称孙坚为父。助伯符夺回父亲旧部,谋划江东,接着赤壁之战。他是第一个把全军都放在水上的人,他有空前的情报局。这本书里不仅记叙了他的事业,还有亲情、友情与其和小乔的爱情。虽然我没看过全本的《三国演义》,但我也看过一些片段,里面把周瑜艺术加工的太背离实际了,我甚至觉得四大名著如果都这样的话也没什么可看的。百度百科,第四个是俗的演义和雅的历史,三国演义不能当做历史看。可惜演义的影响太大了,不要说那些箪浆贩食的粗人,就是所谓的文化人也逃不过。但是那些分不清演义和历史的所谓文化人都是付出代价的。袁枚《随园诗话》就说到某个文人因在诗文中说了一句生瑜生亮的话被人一生讥为笑柄。历史上的周郎是最性度恢弘的,在演义里他被歪曲但造就了“千古完人”诸葛亮形象,而且变出来的怪‘周瑜’也成了心胸狭窄的典型人物,有典型性在文学上还是成功的。只是可惜,看了三国演义的人大多数不会提起兴趣看周瑜的传记。这本周瑜的传记写的跟小说似的,当休闲来看都可以。这是目前我用来了解三国历史的最好的一本书,要是看《三国演义》,两章人也壮烈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