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去中国的小船》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去中国的小船》读后感100字

2021-01-21 03:44:4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去中国的小船》读后感100字

  《去中国小船》是一本由[日] 村上春树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4.00元,页数:18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去中国的小船》精选点评:

  ●如同天上的飞鸟没有名字一样,我的记忆也不具日期。

  ●至今我仍能记起那个夜晚空气的感触

  ●村上短篇小说之始。去中国的小船和下午最后的草坪两篇较近于作者自身。“这篇小说强调了典型的村上主人公的一个重要性格特征:倾向于从事某种不需思考的体力活——熨烫衬衣、煮意大利面、修剪草坪——在从事的过程中一丝不苟地面面俱到,将其作为一种疗治精神创伤的运动——类似禅宗或保养摩托车。”

  ●村上早期的短篇还相当无趣啊,证据就是他为了有趣而有趣

  ●随心的本子,随风的感觉

  ●没有其他几本来得有意思

  ●倘若用村上春树的口吻,去评述他这本最初的短篇小说集,那最大的赞赏就是:读过之后萌生了不再写短篇小说的想法。七篇小说各有各的巧思,正如在《她的埋在土中的小狗》一篇里那位小姐说的“我们的日常生活,都是靠着几乎毫无意义的细小动作的累积,才得以成立的”一般,他这种看似漫不经心的描写,看过之后却又清晰可见。文字使用的轻描淡写无聊,一股脑似的倾泻而出,但是画面感和代入都在不经意之间渗入记忆。小说主人公均有独立的审美,和日常稳定的喜好。情节随着作者的一贯口吻铺展,在开篇写到第二个中国人的那种缘分怅然若失的几率,与《下午最后的草坪》里最后精疲力尽的调性,都成为了他之后长篇,甚至文风的基淀。在《悉尼的绿色大街》里又饶有兴趣的开拓了羊男系列的端倪。不得不说,像村上春树早期这种诚恳式的写作方法,也不失为一种章法。

  ●3.3---我覺得一般。

  ●幽默深沉?似乎在我看来,是有些小好笑,淡淡的,远远不够幽默,但值得思考

  ●借自北大图书馆(PKU LIB 223 I313.45/128n),Simplenote 4333 Characters

  《去中国的小船》读后感(一):记忆碎片

  去年和今年都连续地读了村上的几本书,刚看完<去中国的小船>,心中还留有夏日午后草坪清香味。村上一直在多个年龄中游走着,这是他在许多书中的写法,而这本更像是记忆碎片,每个故事都是一个片断,而片断中还会有跳跃,或许,刚开始会不习惯于这样的写法,但读惯之后,自会发现此中写法的自然与妙意,真的很好。

  想来,村上最喜欢的也是夏天和冬季吧。

  《去中国的小船》读后感(二):小船

  早上捧着这本书出去,在范宅转了一圈,拿了两本素描的书。回到家刚好把书看完。动手画angelababy的肖像,折腾半天怎么也不像,于是放弃。

  去中国的小船还是一本短篇小说集,译者很兴奋的在中国人这个题材上啰嗦很久,反倒是下午最后的草坪那篇我最喜欢,一个人听着音乐,机器割草,剪刀休整,跟主人吃个简单午餐,随意交谈几句或者干脆不说话,午后的阳光晒的暖洋洋的,混杂着各种虫子的叫声,还有机器的轰鸣声。

  《去中国的小船》读后感(三):就是忧伤

  

之前看过挪威的森林的原文,觉得村上的书并非只有“摩登”“时髦”这么简单,现代都市里生活的每一个人心中都有隐疾,但是大家依然有坚强活下去的执着。这一次的短篇集看的是译文版本,不知道是什么缘故,我没有感受到作者想传达给别人讯息的欲念,更像习作合集,可能是我人生阅历不够吧。总之通读下来只有一种感想,就像电视剧潜伏里边晚秋给翠萍读自己写的诗时两人的对话,“亲娘啊,每个字儿都认识,连起来就不懂了”“大概这就是忧伤吧”。就是忧伤

  《去中国的小船》读后感(四):村上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村上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语言风格已经形成,有几篇比较无聊。

  《去中国的小船》回忆了自己记忆中的三个中国人;《穷婶母的故事》描述了莫名潜入我脑海挥之不去的穷婶母;《纽约煤矿的悲剧》讲述一个台风和暴雨来临就非去动物园不可的朋友;《袋鼠通讯》是一封回复给投诉者的信;《下午最后的草坪》回忆人生中最后一个剪草坪,在一个夏日午后,为一个独居的寡妇;《她的埋在土中的小狗》写我在图书馆,与一个年轻女人玩猜身份的游戏;《悉尼的绿色大街》写私家侦探的我为羊男取回他找回被揪掉的耳朵的故事。

  比较喜欢《去中国的小船》和《她的埋在土中的小狗》。

  《去中国的小船》读后感(五):下午最后的草坪

  读《去中国的小船》短篇集中《下午最后的草坪》。

  三月尾,这个时节在南方诸多城市已经春意盎然,草长莺飞,气温毫无悬念地攀升至十几、二十度。我却是拉紧上衣链,坐在贴近书桌边铺了座垫的椅子上,宿舍供暖已经停止。这是大连的春天,摄氏五度,没有鲜亮的草坪,没有嗡声作响的割草机,没有威士忌没有意大利面条。相似的只是这个季节依旧冷冰的海水,以及削去了温度的明晃晃的太阳光。

  村上在文章里所描绘出来的夏日景象,让住在我印象里的过去十多年的回忆,通通上泛起来。

  这篇《草坪》,如林少华在在序里说:“读着读着,我竟也想去剪草坪了,剪草坪是那样美妙——村上就是有这个本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