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杨绛传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杨绛传的读后感大全

2021-01-22 03:21:3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杨绛传的读后感大全

  《杨绛传》是一本由罗银胜著作,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3.00,页数:4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杨绛传》精选点评:

  ●主角牛叉。写传者不行。但还是要看看一下杨绛。除了文学,她的厉害更在于看透之后的坚韧,平和以及苦中作乐的智慧。一想到文革就觉得自己幸运。这几天杨绛确实给了我一个教导。像埋了一盏灯。

  ●曾一年前,有幸读过杨绛亲自写的我们仨,当时并没有太大的感触,只觉着内容很是真实,缺少戏剧性,显得有些平淡,而今读了杨绛传,个别故事或许夸张了一些,更深层的了解了杨绛的生平往事,很是感动,才忽然发现,杨绛不是写的书平淡,而是这份平淡背后更多的是先生的隐忍,她不太愿意将自己的难与苦展现给爱她的读者们,她想记录的是生活的美好 “从今以后,只有死别,不再生离”“从此以往,在无别离,永不失散”这两句,直接泪奔啊…

  ●看过我们仨的人看这个就没什么意思了

  ●除了本书主人公杨先生,我没啥喜欢的。

  ●三星给书 再多两星给这个动人的女子

  ●浙江图书馆借来 2周看完 还是喜欢传记

  ●读起来毫不费力

  ●虽说很多地方只是叙述故事,但是故事本身有很多感动人心的地方。

  ●平实质朴 温润稳健 不由地想像先生般老去

  ●好喜欢传主 喜欢杨绛的圆融练达的智慧 喜欢她和钱钟书的爱情

  《杨绛传》读后感(一):这真的能叫传记?

  杨绛先生的为人治学是笔者素来都很钦佩的。但这本书与其说是传记,不如说是从各种其他杨绛作品中拼贴过来的文字集合,尤其是写到后面的时候,很明显能感受到作者的敷衍。笔者在此认为,要了解杨先生的为人生平,不如还是从她本人的文字中去了解,去看《我们三》,去看《干校六记》,去看《洗澡》。。。。。。

  《杨绛传》读后感(二):不一般的女子

  熟悉杨绛是从《我们仨》开始

  行文里仿佛有股清新的风

  只用平凡的文字

  就表达了厚厚重重的情感

  这是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

  读了一些关于中国传奇女子的传记

  《林徽音传》

  《张爱玲传》

  等等

  觉得好像我们熟悉的历史人物

  英姿飒爽的,名垂千古的

  大部分是那些大老爷们

  其实

  他们的旁边,那些勇敢的女子

  也是同样的英姿飒爽

  同样的名垂千古

  《杨绛传》读后感(三):2017 .09 .20 《杨绛传》

  传记是我喜欢读到的文体之一,这本《杨绛传》语言平淡朴实,但是内容却是写到了心坎里边去了,杨绛女士和钱钟书先生的生活起居,读书日常,留学于回国,相依相伴,相濡以沫,让人无比敬仰。他们读过无数的书籍,读书已经深入他们的内心,能一直如此执着一件事,真是令人佩服。

  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处是:记得有次钱钟书打破墨水瓶,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杨绛说:“不要紧,我去洗”。把台灯砸了,杨绛说:“不要紧,我会修”。钱钟书额骨生了个疗,杨绛说:“不要紧,我会给你治”。

  杨绛女士身上有很多我需要学习的品质,她博览群书,从容淡定,有知识,更是有智慧。

  《杨绛传》读后感(四):两本传记的比较

  其实吸引我的只是杨先生本人的气质和生活,以及她的学术作为。

  但对于本书而言,我以为差强人意。作为人物传记缺乏有血有肉的描述,常常沦为平淡的引用和苍白的事实罗列。

  很可惜。对于杨绛这样的大师,我认为要了解她倒不如看《我们仨》。

  倒是最近看的另一本传记,卞毓方先生写的季羡林老师,活灵活现。由于卞先生与季老师有很长时间的接触,笔下的季羡林绝不只是文字,而是不缺细节的人。

  让人有所感悟的传记才是好的传记。而这样的感悟绝不应该仅仅源于传记所记述的人物。

  对于风云人物,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出一本传记;但对于文学大师,传记的作者最好能对其深入理解,以防传记流为人物大事记。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

  《杨绛传》读后感(五):《杨绛传》有感

  有人将杨绛和钱钟书比作《射雕英雄传》中的黄药师和冯蘅,但杨钱二人较黄冯二人的婚姻生活更加幸福,虽然最终也是一人先另一人而去,但他们毕竟相依相伴六十多载,这期间患难与共,如钱所言,他们以后只有死别,不再生离。 很多人问他们二人婚姻保鲜的秘诀是什么,杨绛回答说“只是在物质至上的时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轻的朋友,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两情相悦。我以为,夫妻间最重要的是朋友关系,即使不能做知心的朋友,也该是能做得伴侣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侣。门当户对及其他,并不重要”。 她说“门当户对”并不重要,我却不以为然,如老梁所说,新时代意义下的门当户对更多指的是两个人具有相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婚姻观,金钱观,而门当户对且人生经历类似的两个人拥有相同的四观的可能性更大些。 相互理解和尊重亦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从这本传记里我还读到了一些其他的东西: 志趣相投为最佳,即便不能志趣相投也应该对对方的志趣报以最大的支持和鼓励。但是绝对不能“无志且无趣”,如果“无志且无趣”,接下来就是“无事”了,“无事”即会“生非”。 保持情感世界以及精神世界的沟通与交流,即便不等像老钱一样,只要不在她身边的日子就是例行每日一封书信,内容包含每日做了哪些事情,读了哪些书,有哪些想法。如果两个人不能及时保持沟通,任凭个人的意愿随意发展,终有一天会发现自己的枕边人什么时候变得如此陌生,他心中所想所愿竟然一点儿都不知晓。 有不离不弃的决心和信心。人生风也罢,雨也罢,都能够携手走过。不能一遇到坎坷,不去想如何克服困难,渡过难关,而是想着换个人是不是就可以避免这个坎儿。 心甘情愿为对方付出的心。在家做小姐的她跟他在一起也慢慢学着烧饭,洗衣,做各样的家务,把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的;风流才子的他虽然在家务活儿上极不精通,但还是会为她做早餐。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