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1983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1983读后感摘抄

2021-01-23 03:20:4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1983读后感摘抄

  《1983》是一本由火传鲁著作,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页数:25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1983》精选点评:

  ●很久以前读过,而且不下5遍,很深刻的书,里面《想念》的歌词画龙点睛

  ●挺吊的

  ●还成吧只能说。

  ●印象中第一本看完的小说,文笔略糙,故事却精彩

  ●初一看的?

  ●你曾给我看过的书

  ●不错的书,不过当初送给我初恋了

  ●这是我初一读的书,当时读完,热血沸腾,只觉得作者甚屌,大有可为,后来发现,这是一部风格完全模仿韩寒的《像少年啦飞驰》的青春小说。记忆深刻,值得一看

  ●李天一事件让我想起了这本初中时最喜欢的书。我的多数性格特征也是那个时候开始形成的。

  ●看这本书的时候还不大成熟. 一味的追寻着书中的主角打架斗殴的场景看.觉得主角很帅很潇洒. 现在回过头来再细细看了一遍,作者其实更多的在说明一种那些在人们眼中的坏小孩,痞子,流氓的生活. 没有人生下来就是让人看不起的,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受伤,在受伤中成长.我们给他们的不应该是白眼,而是一颗平等的心.

  《1983》读后感(一):无题

  

翻看过往记录看到自己曾看过这本书,依稀回忆起书中内容,印象还是挺深的,看过两遍,看的时候笑出猪叫,看完有些伤感,一种失去青春,回顾不一样的青春,无悔青春的伤感吧。这本书还是挺非主流的,不怎么有人看,也没听人提起过。因为书名无意间买到的,以为是1984姐妹篇哈哈哈哈哈哈,但买了不后悔。

  《1983》读后感(二):殇

  青春 我们都有很多东西可说。

  可是想想 又没有什么东西可说。

  它包含的太浩瀚 是人生中最珍贵的年华 可是 你我中的大多数人 都是一片混沌中度过的。

  回首,除了略带凄凉的一笑 便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可是青春并没有停歇呀?它奔跑 不停 四处流浪 对我们笑 热烈地迎接我们。

  我们除了四处不知道发泄的荷尔蒙 便是一大堆想不开

  青春快要或是已经落幕了 我自知回不到19-21那三年的蛮劲了 它来时悄无声息 走时也没太多声响 其实无论如何 除了有点感伤和怀念 我都没有后悔。

  《1983》读后感(三):现在的我15岁

  作者的辞藻没有华丽 看不出任何对生活细节的修饰 有的只是真实简单与淳朴 过了那个年纪的我在这个浮躁心态滋生的年纪读来确实有一番小感动 有太多做过的熟悉的事情了 感觉就是在写我自己 虽然我没杜飞君了那么洒脱 但那种少年时代的叛逆却一直在心间横流 。

  现在周围的人们都在骂涩会 骂T制 对 我也骂 因为我害怕有一天我会毫无理由的面对不应该的失去 但同时 我也怕有一天我们冲破了这些阻隔 那时候的我们面对失败 面对毫无拘束的日子是否还会有激情 还会有愤怒 还会有快感。。。我喜欢初中时放学后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 认真享受那巧妙的音符 模仿着林肯的鼓点不停的练习 半夜爬起把台灯塞在被窝看那所谓的少男漫画 每次都是热的满头大汗 被盗版印刷熏得晕头转向 仔细的回味楼上姐姐的身体。。 那才叫快乐 那真的是快乐。。

  第一次觉得自己的过去不够那么的爷们 没能在去年夏天借着酒劲把那家店砸了 没把那SB店主的老娘赶出门外一起围观揍他家宝贝45岁处男大儿子 行 今年夏天就这么干了 还有那个SB炒股赔几十万买他妈50块钱假鞋穿的抢我媳妇儿的B 都等着吧

  现在的我15岁

  《1983》读后感(四):成长,一种说不出的痛

  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小说。看完之后,想到了真实的我们。

  生于这个年代,我们很早就知道很多,却又过早地承受着很多。

  我们抱怨过,却依旧不能改变,因为,生于这个年代不是我们能选择的。

  对于所学的东西,我们很怀疑,却一遍又一遍地被告知,只有读书才能改变自己。

  成绩是我们的资本,它抓不着,却真实存在。纸上的那些不断变化的红色的数字,决定着我们的生活。

  坏孩子的代号伴随着我们成长,一次次的血的教训陪伴我们走过黎明黄昏。

  究竟我们错了什么?我们不知道。因为历经风雨的我们明白了,对的也是错的。

  终于,我也熬到了大学,却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

  我们这代人惹了谁?我们还没能工作的时候,工作也是分配的;我们可以工作的时候,撞得头破血流才勉强找份饿不死人的工作做。当我们不能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分配的;当我们能挣钱的时候,却发现房子已经买不起了。

  从小学到现在,一直是混着日子。曾经我们渴望成长,幻想过自己的以后。但是,现在才明白,成长是要付出代价的,代价是自己的青春。

  所有的人,都应该看看这本书,让人流泪的一本书。不是因为感动,而是悲哀。真的。

  《1983》读后感(五):那个青春无罪的1983

  每个单位的食堂或者电梯口都会有一面神奇的墙,人的名字经常出现在墙上,红底的或白底的,每每出现,大家都会津津乐道。

  一般红底的都是关于XX任职的通知,而白底的是关于XX的讣告。

  生活就是这样,不咸不淡不可逆,与我无关。《1983》这本小说亦是如此,有青春期的苦涩与成长的烦恼。

  我们故事的主角是一个生于1983年知识分子家庭的叫杜飞的孩子,这样算下来,杜飞今天应该已经36岁了,孩子也应该读小学了。

  在大多数人眼中,杜飞应该算是一个十足的问题少年,他抽烟、喝酒、打老师、早恋、考试作弊……甚至因捅了人被送进监狱。

  关于生活,他们可以去收 “保护费”,也可以在公共汽车上把座位让给年迈的老人,他们按照自己的标准来理解这个社会,他们力图活得真实,但很累。

  关于学校,这所“监狱”里的“蜡烛”们,如果对这些孩子多一些关心、多一些引导,多几个“阿元”类的老师,也许事情完成会有改观。在孩子的视野里“教师不过也是一种职业,同工人农民保险人员没有两样,但他们却极不合理地拥有一些特殊权力和待遇”。

  关于父母,当杜飞在他的知识分子家长眼里成为废物一个失去了比试的价值后就不闻不问不理不睬了,君乐的出租车司机爸爸最多的是拳打脚踢,马篷的大款爸爸甚至没时间揍他。

  关于爱情,那个年龄的恋爱只是需要一个能陪伴聊天互相倾吐的异性伙伴而已,反倒是不再“纯洁”的大人们把事情弄得太复杂了,把美好的事物变成某种罪恶一样。

  关于理想,在成年人的世界里,理想是有等级之分的,而在青春期孩子的世界里,理想就是理想本身。

  下个月,我也要到了而立之年,回首这近30年的往事,仿佛就在一瞬,留住的不仅仅是身上的疤,还有那些生活教会我们的真诚与坦然。而如烟雾一样散去的,是墙上的红底和白底,那些纸不咸不淡,与我无关。

  1983,青春无罪,推荐大家抽空阅读此书,感受一个叛逆少年发出的微弱声音。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1983读后感摘抄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