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青春大丈夫》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青春大丈夫》经典读后感10篇

2022-04-05 03:05: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青春大丈夫》经典读后感10篇

  《青春大丈夫》是一本由吴主任著作,北京联合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3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青春大丈夫》读后感(一):是这样的

  今年年初的某一天,编辑小鹅老师找到我,说看了我的微信公众号文章,她很喜欢,应该结集出版给更多人看到才对。我一听也挺高兴,但出书对我来说太麻烦了,还得整理文章。另外,我对销量是没任何信心,估计也卖不了几本,很担心会给出版社造成损失。所以,我就说,你们愿意就出吧,希望你们不要赔钱就好。 想不到真出了。书名叫《青春大丈夫》,很有意思的书名对不对。我写过的文章很杂,有一部分可以算是通俗经济学类常识?但小鹅老师这次挑选的文章,主要是过去一段时间积累的年轻读者的问答文章,还有一些也不知道什么心情下写的。但可以肯定的是,那些就是我想说的。 这是一本适合30岁(简单粗暴不科学划分)以下年轻人看的书。不过现在好像年轻人越来越着急发财,也快瞧不上这些朴实的道理了。那怎么办呢,没办法。 书名是这么来的。 去年初,我在给某定位年轻人的一款产品想slogan的时候,折磨了一个多月,非常痛苦,屡屡被否。当然,有必要强调一下,这是非常正常的,是工作中合理的一部分。被毙掉的slogan里就有一条“青春大丈夫”。我当时是这么想的,年轻人喜欢潮喜欢酷不羁放纵爱自由,这也是很多年轻品牌的定位,任何文字都要表现出这样的姿态。甚至有点泛滥的趋势。但与此同时,年轻人通常一无所有,焦虑迷茫,情绪波动大,患得患失。这不是什么要命的缺点,应该是多数人都曾有过,可能持续至今的一些比较消极的心态。然而,在动不动就有一夜暴富的神话涌现头条的今天,房价给你一个猝不及防暴涨的今天,这些焦虑和迷茫都会被放大。我觉得其实没必要,因为着急也没用,并且有句话叫“年轻就是他妈一切”对吧。你还年轻,收入低正常,你有的是无限的未来,所以,不要紧,慢慢来,没关系。青春大丈夫。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然后,我就把这个被毙掉的slogan拿过来当自己的书名了。反正,我挺喜欢的。 只是想表达年轻的诸多可能性。 这本书肯定不是通往财富自由或者助你马到成功的那种奇书。一点也不神奇。运气很重要,但你左右不了,但你可以为此准备,但你只能慢慢积累,但这种心态的建立真的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过程中的翻来覆去是常态。正因为如此,好像即使重复这些,人们也是愿意看,因为总有某个阐述的角度能让人觉得,确实需要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 年轻毫无疑问是充满可能性的。谁也说不准这里的读者十年之后会有一番怎样的变化。但我想,早一点意识到并坚信这些朴实的道理,或许会有个更长远的目光来看待未来,心态会更健康,在行动上也会更坚定一些。当然了,这不是什么定理,就是这么觉得。 同时也非常感谢李诞、阿乙、叶三、贾行家等亲朋好友的吹捧。 希望年轻的朋友们能喜欢这本书。不喜欢也大丈夫,可以买了送人。

  《青春大丈夫》读后感(二):不惧青春

  不惧青春

  光看书名,就感觉作者是个性情中人,青春大丈夫,每个年轻人都怀揣梦想,期待潇洒的人生道路。本书是特立独行的公众号“理性乐观派”作者吴主任最受欢迎文章合集,作为一个青年人,将心比心,真切实情的从人生、职场、情感等角度,深入浅出地解答了当下摆在年轻人面前的众多疑问和难题,给大众指出一条与愚昧、盲从、煽情为敌的人生道路。对于一个优柔寡断,内心纠结的人来说,读君一本书,胜过走许多冤枉路。

  人生短短百年,实属不易,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道路前都有选择的权利,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实践自己的人生价值。希望每一个摸爬滚打的人最后都能被生活温柔所待,每一个坚持自己梦想的人,都拥有一个完美的归宿。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不论是尔虞我诈的职场,还是玩猜心游戏的情场,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碰到各种奇葩的事情,如何处理扰乱内心的琐事,如何寻找内心的安宁,如何坚定自我的人生道路,需要思考和学习,更需要找对方式方法去实践。

  作者在图书第一部分,人生不容易,愿你不虚此行中,用几十篇短小精悍的文章,剖析了当下一些热门的观点,也给出了自己的相关建议,比如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比如如何让自己变得强大等等,在其中有一篇文章深得吾心,我愿一读再读,这就是《善良是一种聪明的选择》,人们总希望自己的智商多么的高,多么聪慧,可以运用到各个领域,创造一番傲人的事业,功成名就。在成为真正的人生赢家中,聪明是一种天赋,而善良是一种选择,很多人拿聪明和善良比较,作者认为善良是一种聪明的选择,从黑夜中掌灯前行的盲人,到百万富翁低调行善,任何一种善良都会留下一定的温度,在冰冷的世界中传递着光和温暖。

  对于情感来说,青年人敢爱敢恨有时候是一种优点,有时候却成为绊脚石,阻碍我们成就更好的人生。失恋并不可怕,好聚好散有头有终的情感未尝不是一段美好的回忆,而如果执拗的去挽留或不舍 ,用身体的伤痛去铭记逝去的情感,显得愚笨了许多,那些为爱自杀的人们多少应该反思一下。作者在书中给出了男女交往守则的男人篇和女人篇,真正的设身处地的为恋爱中的男女一碗浓情蜜意又让人保持清醒的汤,把握好交往中的分寸和尺度,才能在进退中更好的表达和维护情感。

  不论你是职场小白,还是面对情感的进退维谷,不论你是在纠结自己现在人生,还是忧虑未来的道路,吴主任在本书中都能带给你直抵心灵的解答,不惧人生,开启青春模式。

  《青春大丈夫》读后感(三):《青春大丈夫》书摘

  1. 经济学里有个术语叫「沉没成本」,指的是已经发生的不可回收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聪明的经济学者会建议人们在做决策时不必考虑已经发生的「沉没成本」,这也是决策时的一个极大干扰项。听起来好像有点低估了人类的理性,明明都已经发生了,怎么会纠结?事实上,人们总是在纠结。人们对「沉没成本」的耿耿于怀比你想象的更强烈。

  2. 不时有年轻人,胸怀一股改变世界的冲动,焦虑不知做点什么好。不要陷入伟大的幻觉里瞎悲壮了。在不偷不抢的情况下,一个人赚更多钱就意味着对社会有更多贡献。如果你不理解,可以先背诵起来,未来可能会突然领悟这个道理。说了这么多,你还是厌恶金钱怎么办?感觉配不上自己的清心寡欲。其实也好办。通常不爱钱的人都认为自己有更高尚的理想或者追求。

  3. 博尔特不需要在泳池里怀疑自己的运动能力,他需要做的只是找到属于自己的跑道。

  4. 印度导演塔森曾说过:「你花钱买到的不只是我做导演的这段时间,而是买到我喝过的每一口酒、品过的每一杯咖啡、谈过的每一次恋爱、去过的每一个地方……你买的是我全部生命的精华,并将其化成为30秒的广告,怎么会不贵」。

  我非常喜欢这段话,它揭示了一个不易察觉的人生真相,人与人表面上看起来都差不多,时间不多不少,公平地在每个人身上流淌而过,这个过程因为人生经历、眼界和对这个世界思考的不同,差距早就拉开了不知道有多远。

  5. 过去强调学习这件事依然是太宽泛了。也就是说「学习」两个字基本上跟没说是一样的。如今的人们感觉并不缺乏学习,都很有知识,互联网让知识的获得也变得空前方便。人们真正缺乏的是练习,各种实操练习。因此我比较同意安德斯·艾利克森所说的,把我们当做「练习人」是一种全新的理解,也是审视我们自身的一种更好的方式。

  6. 今年就要说去了,是不是感觉这一年没什么收获?太正常了,再想想是不是每年年末都如此?明年跟其他年份一样无辜,不出意外,后年的这个时候也一样。努力,坚持,这两个比灰尘更平常的陈词滥调恰恰就是一切。有人说毅力也是天生的,基因里带的,好像终于在生理上给自己找到无可反驳的借口。实际上坚持需要的并不是毅力,而依然是观念。你需要赋予自己重复的意义,寻找过程的乐趣,并强化坚持下去的美好动机,为了能力更强,为了生活更好,或别的随便什么吧。反反复复,难以坚持,你并不特殊,多数人都这样,说来惭愧,我自己作为一个学习外语无数次后放弃的失败者已经在尝试重新背单词,我也没有十足的把我能学到什么程度。但我想再试试,要做的可能也真的只是再试试,再试试······

  7. 说一千道一万,曾经被人鄙夷的成功学一直就没消失,只是换了包装,现在不好意思叫成功学了,可能应该有个名字叫「学习学」。

  8. 「如何正确阅读一本书」。真是见鬼了,教人怎么阅读一本书的书越来越多了。拜托,看书就是一本接着一本看,暂时没明白的跳过去,实在看不下去的扔了。若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就是避开垃圾书籍。要我说,学什么学,这一代人,所有有野心的优秀年轻人都毁在了学习如何变强大的技巧上。由于这种轻松阅读即可掌握技能的感觉太过良好,人们纷纷上瘾,浪费了大量时间去学习如何学习,到头来什么也不会,你倒是干起来啊!

  《青春大丈夫》读后感(四):《青春大丈夫》精彩试读

  我感觉人类真是很惨的物种,不持续锻炼身材就会走样,不持续学习就会被淘汰,任何技能不持续训练都会退化,总之生命太苦了。

  最近有个读者来信,说他家人去世,紧接着自己失恋,身体状况也不佳,精神恍惚。与此同时,另一个读者留言说查出生了不太好的病,虽还不至危及生命,但会影响未来的生活。

  具体的内容我就不贴出来了。我想了很久该怎么回复比较好,因为我担心说什么都是听腻了的那些正能量的废话,可能因此让他们的情绪更低落。

  我说:“别想太多了,好好养病吧。”实在不知该如何进一步开导。是分享几个战胜病魔的励志故事,还是分享来自他人的更不幸的生活遭遇?我觉得这个倾诉本身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工作,我的回复作用其实不大。

  我想起一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与可怕的疾病有关的往事。

  十一年前临近大学毕业时,我淋巴结发炎(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去了我们学校附近一个还算挺大的医院检查。医生看看验血报告看看我,又看看验血报告看看我,叹了口气,说:“哎,可惜了,还这么年轻。”

  这种只有电视里的医生才可能说的话突然冒出来,我当场就被吓傻了,哑着嗓子颤抖着问:“医生,我到底怎么了?”说完眼泪就流了下来。医生说:“这样吧,你去市里×××医院再做一次全面检查吧,现在不好说。”

  那天下午,我觉得自己活不了多久了。我看着手机,翻了翻长长的通讯录,却不知道应该打给谁。厦门四五月的下午,阳光斜照在路边嬉戏的小朋友身上,散发着一种生机勃勃的光芒。我脸上挂着两行泪,突然发现身边的道路、花草、行人,所有东西都那么美好。我心想,果然是快死的人了,如今眼里的世界全是真善美。那一刻自己头上必定有个凡人看不见的光环笼罩着。哪还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哪还有什么讨厌的同学和老师?全都没有了。世界太美了,只是对我来说一切都没意义了。

  路过校门口的水果摊时,我买了个西瓜,打算晚上一个人吃掉。那时我想,西瓜降火吧,那就猛吃一个,可能会缓解病情?人之将死,除了充满慈爱也变得有些另类。这是一个重大发现。

  回到宿舍我发现,几个平时觉得烦人的室友都变得无比可爱,这么鲜活的生命,怎么讨厌得起来呢?我给家里人打电话,说了症状,还说了那缺德的医生吓唬我的话。我爸完全没当回事,说这是常见的病,喝几副中药就好了。我心想,那还能怎样,喝吧,死就死吧,没别的办法了。你可能会好奇,我为何不去市里的×××医院做个全面检查。因为我怕检查出问题来,治疗费肯定不低,我们家根本承受不住,不仅不能把病治好还会连累家人欠一屁股债。

  之后的每一天,我都在严肃地思考生死问题。我想我快死了,干点什么好呢。都说人要死了就会把以前不敢做的事情都做了,这全是骗人的,有的只是心情低落,精神恍惚,胡思乱想。但每一天,只要一想到自己还活着就特别知足。细察身体的变化,症状是否缓解,每天都消极却备感侥幸。直到有一天突然发现,淋巴结彻底不痛,症状消失了,我相信是熬过去了。我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那个医院把那个医生揍一顿。可惜几个月过去我完全不记得是谁了。我始终没再去复查。反正目前看来,我又活了十一年。当然,至今我也不知道是自愈的还是中药的疗效。我倾向于是自愈。

  是不是很幼稚很鲁莽?是的,如果真是什么严重的但可以医治的病早就因为我的幼稚拖死了。所以,我不提倡你们像当年的我那么傻。

  但我确实经历过以为自己活不了多久的日子。我认真地反复地深入地思考生活中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生活中的那些困难或者导致自己不开心的人和事,完全不值一提。太无所谓了。

  认真审视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类似的话,各种品牌的鸡汤都屡有提及。世人也时常觉得被击中,甚至有一种立地成佛的幻觉,看上去像是有那么几分钟是岁月静好的样子,把自己都骗过去了。一觉醒来,该干吗干吗。

  我感觉人类真是很惨的物种,不持续锻炼身材就会走样,不持续学习就会被淘汰,任何技能不持续训练都会退化,总之生命太苦了。对生命的领悟也差不多,也得时常思考,反复自我确认,很少有什么信念是一次坚定就不再动摇的。

  有很多年轻的读者们来信向我倾诉自己的迷茫,好像我是个从不迷茫的人。这怎么可能呢?每到关键的十字路口,面临选择的时候我都会迷茫。只不过相比之下,我可能对自己比较狠,不太喜欢身体里那个婆婆妈妈的自己,而且我总会在烦恼的时候想到“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再把时间拉长,之后就会明白,这些烦恼实在不值一提,躲不过去的,见招拆招,一个个来。

  如果非说有什么技巧,我始终认为是调整心态。举个例子,工作上来自领导的很多要求你都会执行得毫无怨言,因为只要不翻来覆去就谢天谢地了。然而生活中的一些琐事,会让自己很烦,其实你把这些琐事当成不得不完成的工作就行了。甚至,就当这是领导布置的任务。

  我的答案也是。

  《青春大丈夫》读后感(五):不信奇迹的吴主任

  我和吴主任同龄,但不恭维地说,他对我影响很深。 四五年前,我还在广州做公务员,刷微博看到二逼瓦西里转发了吴主任推荐的一份书单,里面大概有《理性乐观派》、《自由的伦理》、《诡辩与真相》、《为什么我们的钱变薄了》等好几本书,我都买来认真读了,有醍醐灌顶之感。后来关注了他的微信公众号“理性乐观派”,还给他投过几次稿,通过他接触了奥派圈子,认识了不少新的朋友。 受奥派影响,接下来我买了比特币、辞职,又辗转来到了北京。直到今天,我在北京所有的朋友也都是那一两年认识的。 我辞职后在深圳、广州辗转两三年,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除了收入不高之外,精神上也倍觉苦闷。年初跟吴主任聊起,他觉得我平时写的东西不错,劝我不如来北京试试。 这些经历写起来像流水账一般轻松,但在这两年多里,绝望、麻木的感觉一直跟着我。后来我看吴主任写的东西,知道他毕业后也有过这么一段经历,曾经拿几百元的工资在一个小网站实习,去地产公司做文案、卖保险、甚至跟着一个莆田老板去大西北混了半年,一直不得劲,直到看到网易招实习生,他毛遂自荐零薪水去实习,留了下来,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地,成为业内小有名气的运营高手。 在我的眼里,吴主任无疑是成功的,当然不是指那种财务自由的、“上岸”的成功。他的经历可贵之处在于主动抓住了一份自己真正喜欢的职业机会,老老实实做,得到了业界广泛认可。这里不存在什么运气的成份,完全是长期坚持积累出来的,是每一个普通年轻人都可以学习的、健康有效的人生态度。连岳也说过,吴主任是他近年见过进步最快的人。 这半年我跟吴主任接触很多,除了大家熟知的快人快语之外,吴主任最大的优点是对常识和理性的坚守。看到那些“3个月成为运营高手”或者“一本书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东西,他的第一反应总是:傻逼吧,哪有这么好的事,每天十分钟就成大师了,你倒是干起来啊。 吴主任不相信奇迹。 值得一提的是,吴主任的快人快语并不局限于网络,不管你的身份、年龄和交情如何,他总是尽可能直给,从不拐弯抹角。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们经常会讨论某个“引爆互联网”的广告案例究竟好不好。偶尔有人把一个案例发到微信群里,说这个广告不错,吴主任会突然来一句“这就是个傻逼广告”,然后哐哐一顿分析,把你给说服了。以至于我们有同事开玩笑说,以后我们就把案例丢群里,等吴主任先评价完了再讨论。 虽然这样,大家还是喜欢跟吴主任一起工作。做到心口合一还不让人讨厌是一件很难的事,这需要很多见识和勇气的加持。单从这方面说,吴主任是我见过做得最极致的。 因为在公众号“理性乐观派”上经年累月地输出有价值的观点,吴主任影响了很多人,特别是很多年轻人。这也就难怪,李诞、阿乙、叶三、贾行家这些成名的老师都在推荐他的《青春大丈夫》。 “青春大丈夫”想表达年轻的诸多可能性,不要紧,慢慢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吴主任在这本书里分享了他的经历和思考,他的文章足够乐观、坦诚、实事求是,读这本书是一个年轻人在迷茫的时候可以做的最正确的事情之一。 转眼我来北京也半年了,没什么值得一提的成绩,但早两年那种灰暗的情绪慢慢淡了。我住在一个一到周末就见不到人影的地方,前两天下午,日薄西山的时候,我去阳台抽烟,阳台对着远处两个巨大的工厂烟囱,路上空无一人,天是红的。我跟烟囱相对无言,一起吐白白的烟。往常这种时候,我会觉得孤独,那天我翻了几页书,看了看自己的股票账户,对着烟囱吟了两句诗:相看两不厌,青春大丈夫。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