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樊登讲论语》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樊登讲论语》读后感100字

2021-01-24 00:01:3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樊登讲论语》读后感100字

  《樊登讲论语》是一本由樊登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523图书,本书定价:72.00元,页数:2020-1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樊登讲论语》读后感(一):够用一辈子的人生锦囊

  

2020年我在樊登听了72本书,樊登读书会让我从一个疯狂追剧者变成了一个阅读爱好者,使我养成每天阅读2小时的读书习惯。内心也变得越来越充实、自信和从容,可以说读书改变了我的思考方式和生活状态。

很多人会问:你读了这么多书都能有所改变,为什么我同样读了那么多书却没有任何改变呢?你是怎么做到的?这个问题也许能在《樊登讲论语》中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樊登是“樊登读书会”的创始人,拥有4000万会员,他曾是央视的节目主持人,也曾经历过人生的迷茫、生活的困惑。他曾坦言:收入低、房租高、压力大一度让他陷入现实的困境,他因为担心失业、节目被毙、交不起房租而焦虑失眠。

缓解焦虑的方式有很多种,阅读无疑是效果最好最便宜的一种。在面对焦虑的时候,樊登老师从《论语》中找到了最有力量的支撑,孔夫子的“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以及“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让他有一种被理解的共鸣,原来他所担忧和焦虑的,千年之前的圣人也有过。

樊登说:“《论语》与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相呼应,无论你几岁,只要你有需要解决的困扰,就一定能在《论语》中找到答案。”包括后来樊登在创业的道路上遇到各种问题都不再焦虑了,因为论语时常给到他启发和帮助。可以说是《论语》塑造了今天有所成就的他。

《论语》作为中华传统文化,是传承数千年的智慧结晶,很多人买回来总是束之高阁,读起来只知其意不知如何使用。《樊登讲论语》不仅还原《论语》里每一句话在当年本来的意思,同时樊登老师还赋予《论语》在今天这个时代以新的生命。

看了《樊登讲论语》给了我很大启发和帮助。

学而不思则罔——读书的本质在于思考和内化

回到开头的问题,为什么很多人说读了很多书却没有变化?其实这就是《论语》中“学而不思”的问题。

读书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是认识和了解;第二层是思考和内化。我们很多人读书,都只做到了第一层,或者介于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 我们若要将所学得的知识消化吸收,变为己有,并且能够充分应用发挥的话,就必须经过思考的过程。

读书的本质在于思考和内化,很多人会问,怎么去思考呢?

我读完一本书之后,会“刻意”的给自己提一些问题,进行思考。比如,根据书中的内容,刻意的去联想自己已知的一些相关知识,建立某种联系;如果你是书中的主人公,你会怎么面对和处理他遇到的问题;作者给出的方法可行吗,还有其他方法吗?等等。

卢梭论读书:读书不在名,而在于多思考。我们不要为了读书而读书,要尝试着去思考,哪怕就是自己思考的东西特别肤浅,那也是你自己思考出来的东西,别人也无法拥有,是你自己独一无二的。

由此可见,学而不思,人会糊涂;思而不学,就会危险。所以,既要学习也要思考。经由内化把知识串联起来进行批判性的接纳,这是适合我们每个人学习和进步的方法。我们今天所面临的问题,跟两千多年前孔子面临的问题本质上没有区别。

孔子还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当我们已经解决了生活的问题时,还要能够明白自己还需要追求其他更美好的东西。

除了学习,生活、家庭教育以及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都能在《论语》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比如:“慎终追远”如何看待自己的过去和未来,“譬如北辰”领导者的最高境界是不打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传承好的家风家训和价值观等等。

西方的心理学、现代的脑科学,都是对《论语》很好的验证。樊登老师说:不论你是创业者还是焦虑的父母们,都是在现代最需要《论语》的读者。看完《樊登讲论语》,那些“子曰”不仅仅是毫无意义的书本教材,而是解决生活困扰的人生锦囊。

  《樊登讲论语》读后感(二):樊登讲论语

  

《学而篇》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两句收尾呼应,孔子都提到了,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时候,不生气。并且,我们要尽可能地去了解别人。 平时,我们碰到事情,总会觉得是别人不了解我,误解了我。但当我们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去思考问题,我们会发现,别人不了解我是很正常的。如果你希望成为一件事的主导者,那么不要浪费时间在不被理解的焦虑中,我们应该主动跨出一步,去更多地了解他人,自己让他人更好地了解自己。 《为政篇》 2.8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什么是对父母好?当我们工作了以后,总觉得给父母一些物质上的东西就是对父母好。但父母真缺这些吗?他们收到东西高兴,不是由于东西本身高兴,而且因为儿女想到了他们而高兴。 父母真正需要的,是儿女的关爱,如何做到关爱,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要态度好。 反省自己这方面做得真的不好,父母帮自己带孩子,还总嫌弃他们唠叨,思路跟不上时代。孔子告诉我们,所谓的孝顺就是要对父母态度好,和颜悦色,多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让他们心情愉悦。 2.12 子曰:“君子不器。” 人不能像器皿一样,只能做一件事情。现在正在发展的人工智能将会慢慢淘汰许多人。所以这也是现在大量人有危机意识的原因。 当不知道前途怎么走的时候,就多读书,多拓展自己的视野吧,给自己更多的见识和看待世界的方式。武装好大脑,面对未来未知的挑战。 2.1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不仅要学习,还要多思考如何用到工作生活中去,也就是内化的过程。这才能把别人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从努力写读书笔记开始。 《里仁篇》 4.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4.2 孔子说:“不仁的人,既忍受不了贫穷,也不能好好享受快乐。仁者能够安于仁的状态,智者能够把仁的价值发挥得更大。” 所谓仁者,就是不为外界所扰,无论贫困还是富有,都能享受其乐。 4.10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4.10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之事,不刻意强求对错,也不无故反对,一切按道义行事即可。” 看问题,要看义在哪一边,而不是你站谁的队。 4.11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4.11 孔子说:“君子心怀理想,小人心怀家乡;君子心怀法制,小人心怀实利。” 苏东坡无论身处何处,何种境遇,都能把那个地方当做自己的故乡,活出自己的精彩。君子在面对诱惑的时候的行为。君子和小人是我们身体里的两种状态。人生的过程就是把自己往君子的方向去努力。 4.14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4.14 孔子说:“不要担心没有位子坐,要担心的应该是自己凭什么能坐得住那个位子;不要怕没人了解自己,多想想自己有什么好让别人知道的?” 我们总是会觉得怀才不遇,其实更应该想的是,你有什么是能够让别人知道的。所以,努力提高自己,而不是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让别人知道这件事上。换而言之,先自己准备好,然后以最好的一面,让别人知道。 4.1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17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者,就应当反省自己。 多想想自己可以怎样做得更好,向别人学习,从别人的失败中学习。不要浪费时间在看别人的热闹中。 4.24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4.24 孔子说:“君子应当言谈简洁,行动敏捷。” 别老光想光说,要做起来。学习技术也是一样,光听光看书没用,要通过实验和项目去验证。 《公冶长篇》 5.10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5.10 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他像朽木一样无法雕琢,像粪墙一样无法粉刷,我能拿你怎样?” 孔子又说:“以前我看人,他说什么,我信什么;现在我看人,听他说,再看他做没做才行。就是因为宰予,我才改了过来。” 古人因为晚上睡觉时间常一般白天是不睡觉的,所以如果说一个人昼寝的话,其实是对他的批评 5.11: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5.11 孔子说:“我没见过真正刚强的人。”有人说:“申枨很刚强。”孔子说:“申枨欲望太多,怎么能刚强起来呢?” 无欲则刚,这句话就出自这里。一个人如果有很多欲望的话,那么他就会有弱点,有软肋。他是刚不起来的。 5.15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5.15 子贡问:“孔文子凭什么获得‘文’的称号?”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之为‘文’。” 5.21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5.21 孔子说:“宁武子这个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这份聪明我们可以学得来,他的愚笨我们可能就学不来了。” 孔子用羡慕的态度来说这段话,他不是一个明哲保身的人。愚不可及是孔子对于宁武子的褒奖。 5.28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5.28 孔子说:“每十家里必定能有个和我一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好学而已。” 大多数人都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所以一个人如果要做到好学,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真正的好学是像孔子那样遇到问题,爱思考,有好奇心,觉得美好才是真正的好学,而不是说只是单纯的上学考一个文凭。 保持好奇心,真心地接纳周围的新知,不断突破自己的舒适圈。如果你觉得这个过程很美好,那你就是真的好学。 《雍也篇》 6.12: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6.12 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您的学说,而是能力不足。”孔子说:“如果是能力不足的话,会半道而废,现在你还没开始,就画地为牢,不想前进了。” 不要都还没有努力去尝试,就说自己做不到。任何事情,先躬身入局! 6.18: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6.18 孔子说:“如果一个人只看重内在品质而忽略了外在文饰,很可能会显得粗野;但如果太看重外在文饰,忽略内在品质,则会显得浮夸。只有内在和外在配合得当,这才是君子。” 所谓君子,也就是要文和质相配合。 6.20: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20 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又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学习的最高境界,享受学习。 6.22: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6.22 樊迟问智,孔子说:“做事顺应民心,尊重鬼神却敬而远之,这就算明智了。” 又问什么是仁,孔子答:“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就算仁了。” 为什么敬鬼神而远之,敬神是指的是我们做人要有底线,而远之则表示我们不能沉迷于鬼神,这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 6.26: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6.26 宰我问:“作为一个仁人,如果有人告诉他:‘有个人落井了’,他会跳下去吗?” 孔子说:“怎么能这样呢?君子可以去救人,却不可随便陷入其中;可以受欺骗,却不可以盲目行动。” 君子不是傻子。你可以骗君子,但你很难真的骗的到,因为他非其道而不做,贪心才会被骗。

  《樊登讲论语》读后感(三):背《论语》,不如教孩子多角度解读,作文引经据典终身受益

  

我一直觉得读论语不该如读史书一样去深挖背景立意,该如智慧箴言一样刻进心里,但根据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不同年龄的人,各自理解成自己的样子。

儿子今年初一,上学期的课本刚好有《论语十二则》。那天我把《樊登讲论语》带回家,儿子特意翻看了刚学过的十二则,说樊登讲得有意思,突然觉得孔子很可爱。

很多人拒绝古语新解,但我认为对于普通读者(非专业学者)读国学经典,读世界经典文学的重要目的,是为了打开思想局限,结合前人智慧结晶,发展当下的自己,学以致用是最好的学习结果。

根据章太炎先生的说法,《论语》的“论”就是“编纂”的意思,“语”就是孔子的语录以及他弟子的语录。

原本就是语录,微言大义,每一句话都可能会很多不同的解释。几千年前的孔夫子倘若现世,想必也希望《论语》被不同的人解读,产生不一样的时代力量。

《论语》总字数不过15900字,全书共20篇492章。全文背诵也用不了几个月,然而,最难的部分就是理解消化。所以我认为读《论语》该分等级,循序渐进,建议书单顺序如下:

初级:《樊登讲论语》、《《于丹论语心得》 中级:钱穆《论语新解》、南怀瑾《论语别裁》 高级:朱熹《论语集注》

《樊登讲论语》是今年新书,也是对论语的全新注解,他结合了这些年讲解的书内容,例如《反脆弱》、《刻意练习》、《终身成长》等等全球畅销书的内容相结合,感悟论语对现代人心灵的指导意义。

正如他在自序里所说:“我希望《论语》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有更多的联结,能够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一些具有特色的启发。”

我节选了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论语十二章》,结合樊登以及我个人此刻的理解(明年也许有新知)写出来,暮然回首才发现:最好的激励就在枕边书中。

01、突破困境的三方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时习之”是如何面对生活的困难;

“有朋自远方来”是如何面对合作和变化;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修为的境界。

人生最困难的,就永远有逃避不开的困境和痛苦,面对困境不可孤注一掷埋怨自卑,该从多维角度寻找解答。

02、睡前的灵魂三问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第一问:(do)今天你做了什么?

第二问:(learn)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第三问:(innovate)今天你有新发现吗?

自省,不是闭门思过,每日反省三次或多次也许有困难,但睡前问自己三个问题不难,做简单日程梳理,提高消化能力。学会反思自省,是这个时代极度缺乏的意识缺憾。

03、人生只是N个十年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人生很长,一辈子看不到尽头,

人生很短,看父母白发如婆娑;

古有孔子十年诫言,今做标尺对照而清晰明鉴;

越早将人生分成几个十年,越早明辨时光有限、光阴似箭,心智顺从规律进退,随波而不逐流。

04、不必每日创新,小火慢炖也获新知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是复习,也可以理解为小火慢炖。如今接受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而越来越缺少的是慢慢体会、慢慢消化的心态。

温故,是一种反思,更是一种再次学习的能力。

尼采说过:这个世界上一切好的东西,都是慢慢得到的,如果不是慢慢得到的,你就等于没有得到。

05、学习陷阱:买了课不学,学了不思考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不思,是假装的努力,

思而不学,是假装的不努力;

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人的一切无果的徒劳,本质上都来自“假装”。

06、快乐是进行时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你感到沮丧,是因为你活在过去。

你会感到担忧和焦虑,是因为你活在未来。

但是当你感到满足,无关贫富,你才是活在当下。

07、学习的三重境界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比努力和拼搏更高的境界是,在努力之中,能感受到快乐的。

“心流”可遇不可求,但别人从普通到热爱也不是一蹴而就。

知之者是普通学习者;

好之者是努力的学习者;

乐之者,是享受的学习者。

这是学习的三重境界,也是可以进阶的一个目标。

08、理解幸福是一种能力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千年之后,返璞归真,粗粮和白水都知是良物,且容易获得,但还是难以成为三餐主食。

世界越进步,面对的诱惑越大,这也是为何“自律”荣升自我成长道路上优秀品质的榜首。

不管用何手段,都是为了取悦自己的幸福感知力。

幸福是什么?每个人理解不同,也正因此,每个人获得幸福的点参差不齐。

09、认知失衡不是病,只是难进步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盲目的“众捧”和“踩踏”都是现代社会人类认知失衡的表现。

承认他人的优点愈加困难,承认自己的缺点比登天还难。

做困难事,必有所得,难走的路,从不拥挤。

简单的事比后期,困难的事比早期。

因为所有难的事情都会越来越简单,

而简单的事情都会越来越难。

10、时间是残忍的,也是公平的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也没有绝对的绝望。

余华在《活着》中写:

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具有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需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

不经事,不懂人;经时光,辩真心。

11、精神与意志是最大的财富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军可夺帅”,是谋略、操作、实力上高下的较量,靠兵法和装备能够达成。

匹夫之志虽然无形无量,却是再大的外力也无法夺走的。

精神与意志看似虚无缥缈,但所有人到生命尽头,都会懂得这些才是最大的财富。

12、学习的过程,求知的目的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复旦校训也是出自这两句话:

博学是从各方面广博地去学习,以开拓知识的范围;

笃志是向远处大处立个志向,立了志向,就要坚定不移;

切问是切切实实地问,

近思是由近及远地想。

写在最后

对于很多先秦的思想家来说:“思想不是按其在头脑中存在的方式去表达,而以对话的方式去表达”《论语》这部语录体著作留给后人的是先哲们的思想、智慧。

简约而深远,古书今读,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解读,目的并不是为了争论对错,而是解决自己的问题。

对于刚接触《论语》的孩子们,推荐樊登的解读非常接地儿气,语言幽默风趣,与时俱进,也非常适合中小学生接触面。

如今,我们的孩子在最好的年龄接受义务教育,接触《论语》、背诵《论语·十二则》。年少无知,“无知”指的是未深谙世道。但有些道理在出门前讲给他们听,终有一日漂泊在外会想起并激励在心。

马云说过:“《论语》是真正人类的智慧,是我重复看、不断看的书。”

记得很多年轻人喜欢一部《生命之书》,交给命运提问必答,其实《论语》就是中国人的生命之书。

作者介绍:荣荣

每本书都认真读过,写书评,推荐好书!欢迎关注~@荣荣家庭关系教育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