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果戈理是怎样写作的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果戈理是怎样写作的读后感100字

2021-01-24 01:24:5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果戈理是怎样写作的读后感100字

  《果戈理是怎样写作的》是一本由(俄)魏列萨耶夫著作,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元,页数:9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果戈理是怎样写作的》精选点评:

  ●小小的薄册子,因为采铜老师提及而读。

  ●那谁可以看看。

  ●补记

  ●果戈理对作品要求之严格让我咋舌了,为了准备素材,他还自己编了一本《琐碎或手头的百科全书》的手札。。。朗读作品时,读者睡着了,就把作品丢到火中烧了。这个典故原来来自果戈理~~~相比而言,我是多么轻浮地在写自己的小说。。。

  ●果戈理关于天才的解释很经典,另外应该学习果印刷书之前要修改8次的做法

  ●第聂伯尔河的鸟儿和别处的不太一样······

  ●掐神说:给我看看你这本 写作的果戈里是怎样的

  ●不行,我还是喜欢听好话

  ●执着,修改,耗尽全部心力

  ●太浅显了,没说出啥来,不过译者是蓝英年先生……

  《果戈理是怎样写作的》读后感(一):书中的强心剂与成功学

  1、我们被召唤到世界上来决不是为了过节和宴饮,我们被召唤到这里来是为了战斗。因此我们一刻也不应忘记,既然来战斗,就不能选择哪儿最安全:人人都应该像英勇善战的战士,投身到战斗更为激烈的地方去。

  2、写东西的人不能放下笔,就像画家不能放下画笔一样,每天必定得写点什么,要把手训练的完全听从思想。

  3、我从未用想象创造到任何东西,我没有这种本领,只有取自现实的东西,取自熟悉素材的东西,我才能写好。

  4、艺术家所有的从容和轻快的东西都是极其勉强得到的,都是艰巨努力的果实。

  5、天才便是忍耐。天才与庸才的区别与其说在于天赋,不如说在于对自己的严厉无情,在于不满足渺小成就,在于永不减弱的、不达完美境界绝不休止的工作意向。

  注:文字皆实录于书中,薄薄小册只是码字之人的打气筒,而非仙丹。

  《果戈理是怎样写作的》读后感(二):果戈里:一流写手,致命缺陷

  这本薄薄的小书,含金量还挺高的,至少给人不少启发。关于写作方面的经验,描述得很详尽。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果戈里在搜罗素材方面花不少心血。从服饰、方言、菜谱、传说、习俗等各个方面着手,平日里不断积累。毕竟那个年代,不像如今资讯发达,需要什么,上网一百度就知道。有些作家的知识来自书本,但是另一些作家如果戈里就喜欢一手资料,自己去寻找,去收集。这样出来的作品,更加感人、真切。司马迁游历天下,做《史记》;李时珍踏遍千山万水,写《本草纲目》。其实,写作如果闭门造车,那就很难打动人。

  从这本小书中,也看到了作为普通人的一面的果戈里,有着赤裸裸的追逐名利的欲望,自恋情结严重,自恋者必定重名声。他就像当今学多明星一样,在名利场上,如蜂蝶逐蜜,无法自拔,甚至造假。他的性格缺陷与他在小说方面独树一帜的造诣几乎一样突出,终其一生穷困潦倒,与之不无关系。

  《果戈理是怎样写作的》读后感(三):20171024

  一年前在杭州浙图门口书市买了批旧书,后来寄存在酒店,其中有本这个。火车上挺颠簸,加上前一天晚上和老师及两个同学聊的相当狼狈,果戈里的怪癖对我如同救星,实在不能更亲切了。果戈里是个多典型的小作家(伟大的小作家)!每个生活细节都表露了,天赋、时代、背景,恩赐和限制无法逾越,而当事人甚至不是浑然不觉。

  我读的好慢好慢,我想着,果戈里有多痛苦?同时祈祷。但愿能回避了从前桎梏他的事情(对政体的崇拜、天真的对批评谄媚,认为自己的人物不是“典型”——不典型你写个什么呢?从创作观上就完了、思想的狭隘、看家本领的单一、初稿往往幼稚的吓人且非得玩命改不行),也因为他也曾那么可笑(对待审查官员和有权势者的毫无原则的谄媚、为人差劲、政见恶劣、终生单身、老找妈妈要钱)而对社交上的失败看的坦然,他的一些优点也得学着(搜集各种事务性信息和奇怪词语的辞典、运用他人的好描述、对人物的洞察力、修改八遍的说法、注重音节)。果戈里才力适中,生的逢时,注定是这个样子,但他太苦了,这又是谁也没办法帮他的事,最令人心痛的莫过这个了。

  《果戈理是怎样写作的》读后感(四):天才和庸才的区别与其说在于天赋,不如说在于对自己的严厉无情

  120.魏列萨耶夫《果戈理是怎样写作的》,好看6,有料9。

  采铜老师推荐的书。

  作者在编纂果戈理的书信、札记、其同时代人的书信和回忆录的过程中,整理出来的果戈理的写作方法。由于资料来源的丰富可信,这本书很真实的还原了果戈理的创作过程,非常具有参考价值。其中一些点触动颇深。

  第一,果戈理对自己要求的严格程度惊人。他不为了钱写作,绝不交出不成熟的作品,对自己的作品反复修改,甚至多次将已完成的不满意的作品扔进壁炉烧掉,比如说写了五年的《死灵魂》第二卷。

  第二,果戈理非常欢迎批评。“我有一种世界上罕见的美德,就是我没有作者的自尊心和肝火”。果戈理邀请朋友提出最严厉的批评,把作品念给不喜欢自己作品的人听,他收集一切反馈意见,把这些意见运用到修改当中。

  第三,素材、初稿和终稿。果戈理有个勤恳的习惯,他有一本笔记《琐碎或手头百科全书》,记录了非常多可能用的上的细节。他的初稿是把一切想写的写出来,然后修改多次。书中有一部分,摘录了他的笔记内容,某篇作品的初稿,和使用笔记内容修改过后的终稿,极其鲜明的显现出收集素材和修改能给空洞的作品赋予怎样的灵魂。

  第四,大作家的初稿也可以很垃圾,关键是要反复锤炼,要刻苦。果戈理说,“艺术家所有的从容和轻快的东西都是极其勉强得到的,都是艰巨努力的果实。”

  第五,发扬天分所在。果戈理的本领在于刻画出滑稽的形象,他能拿着任何好笑或者不好笑的题材,写出无比逗笑的喜剧。他捕捉人物关键特征的能力是卓绝的。与此同时,果戈理的虚构情节能力毫无天赋可言,他的《钦差大臣》和《死灵魂》的题材,都是写信找普希金要的。另外,果戈理的抒情能力奇差。但这些并不妨碍果戈理的成就,不妨碍他将他擅长的东西运用到极致。

  最后摘一段书中的话。

  “天才和庸才的区别与其说在于天赋,不如说在于对自己的严厉无情,在于不满足渺小成就,在于永不减弱的、不达完美境界决不休止的工作意向”。

  《果戈理是怎样写作的》读后感(五):我来到世上,只是为了负担那深渊般的命运

  一本被压住箱底好久的小书,偶然想起来,拿出来翻看,不过90几页那样单薄,一个下午便读完了。本来以为是纯理论性的创作谈,不期然,却读到了一个哀愁的果戈理。一个干瘪、瘦小,无路可走的果戈理。

  果戈理真是一个悲凉的人物。

  他战战兢兢的活着、写着。一直抵达生命的最终点。

  明明是一个憎恶并羞怯躲避群居生活的小知识分子,却立誓要去精雕细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所以妄想以搜集笔记来代替真实的人生体验。

  明明是一个偏执且不乏龌龊的白吃食客,却不去谋取一官半职或为杂志写些换钱的文字,却要坚持在贫寒的境地写只属于自己信仰的杰作。

  明明缺乏编故事的才能,于是四处写信求乞去取得写作的材料。

  明明是一个封闭的农奴制支持者,却在自己的生命的最后十年因为不能贯彻自己的信念写出优秀的农奴主而几至崩溃。

  明明是一个连俄语基础都没有打好的俄国人,却一直写着、写着、写着……

  一直写到他那令人战栗的结局:将自己苦心经营了十年的手稿塞进火炉,然后,卧床不起,拒绝医治,甚至拒绝进食,在一种无可挽回的疯狂状态下迎来了死亡。

  因为命运吧!

  有些事,是你既然活着,就不得不去做的。

  果戈理,终生偏执于这种信念。并为这信念搭上了自己与周边人的世俗幸福。出生于小地主家庭的他,冷漠、自私、保守,同时又胆小、脆弱、敏感,身上集中了各种的龌龊,思想境界绝称不上伟大,不但对社会改革持封闭态度,在私人生活中也时常表现的阴暗可耻。如果安于做一个旧家庭的知识分子,这一生虽然卑微却未必会如是潦倒。但他知道自己的天才,坚持要发扬自己的天才,却又总是怀疑自己的天才,从青年开始,他就不断增删修改甚至果断焚烧自己的作品,一点不留情面的对待自己的作品,总以为自己写出来的和自己想象的距离还有很远很远。他盼望得到所有人的批评和指教,去苛刻的追求所谓完美。他真正不缺乏的,岂止是天才,更是一种自虐的热情。为想象中的“完美”所累,搭上的是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这般勉强,他注定得不到。

  最讽刺的,这偏偏是那个最善于说笑话的作者。

  果戈理最后的疯狂不像文学史习惯下的定义,是被黑暗社会所无情扼杀,而是活生生被自己逼疯的。他那么渴望抓住悬崖边上的绝世名花,终于一头栽了下去,跌入无限深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