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投机家2读后感1000字
《大投机家2》是一本由[匈] 安德烈·科斯托拉尼 / [德] 约翰内斯·格劳斯著作,海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16开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2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投机家2》精选点评:
●老头子总是舍不得说更多深邃的东西
●值得一看
●读《大投机家2》我明白了一件事就是:一个牛叉的投机家要长此以往的投机就要时不时的离开投机市场以便生存得更久,活得更好
●所有的东西都取决于,是愚蠢的脑袋多于证券,还是证券多于愚蠢的脑袋
●好人品才能投机成功
●安德烈的个人访谈录,目前只看到个人简介,还没有到投资方法和记录的部分。投资理念很少,不推荐
●没什么意思
●真牛逼人士
●是个访谈,适合随便翻翻。著名的"四个儿子,一个炒股"就出自此书。闲扯较多,讲股票什么的不多。
●投资到点子上,思考独立!
《大投机家2》读后感(一):人生智慧多于股市智慧
《大投资家2》
1、人生智慧多于股市智慧。
2、作者二战中从法国一路逃到美国,并且预先在美国就存了二十万美元就是先见之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二战股市风云录》记录的一个故事:法国犹太首富相信德国人会善待他,等他逃出德国时,已经没什么钱了。
3、从文中大概得知,作者的经纪人佣金的收入比从股市中的回报多得多,并且股市中好几次破产后东山再起都靠的是经纪人佣金。
4、作者在上流社会认识很多人是成功的关键。
5、做任何事都要看得远(驾驶教练的话)。
6、最好的投资是培养儿女,好像作者的父母一样。
《大投机家2》读后感(二):这里的智慧与投机无关
这是96年出版的书。
书中以采访的方式概述了科斯托拉尼一生中的一些经历。书中能够给予我的是在一段时期中欧洲政治、经济中星星点点的片段。如果对一个大投机家感兴趣,他的一切可能都是值得研究一下的。刚刚读了两本有关他的书,不了解他到底通过投机赚了多大一笔财产。从他的语言上来看,属于轻度忽悠类。
在这本书中能受到启发的,是作者的生活态度。自己可不可以把赚钱的欲求放缓一些呢?可不可以在赚钱中不忘记享受生活呢?张志雄提到他时有两句知不知出于哪本书:“怀里只剩下两分钱的贵族还是乐观者,拥有满满保险柜财富的小人物还是悲观者。”这两句话对我震惊很大。
海南出版社也很有智慧。看似一部大部头的关于投机者的书,打开个把小时就读完了,真有点一拳打空的的感觉。在现在这样一个讲求集约的时代里,海南出版社真不讲究,至少属于浪费纸张。
《大投机家2》读后感(三):说是股票类书籍,不如说是传记
可以说这本书是我近半年以来,看过的最没营养的一本书!虽然我超级喜欢这位投机家,也非常信服他的思想,但是这本,实在不是什么好选择。当然我需要强调的是,必须排除我的个人因素,因为我非常不喜欢传记类书籍,同样也不喜欢看一问一答式的文章,但是我依旧坚信,如果是从获取股票知识而不是一个传奇人物的生平的话,这本书实在不推荐。
摘录很少,因为整本书涉及到股票方面的内容就很少:
“不管怎样只愿相信好消息。(25)”我们总是会在不经意间过滤掉很多信息,这很重要,但是不能过滤掉客观看待问题的方式。
“所有的东西都取决于,是愚蠢的脑袋多于证券,还是证券多于愚蠢的脑袋。(64)”这是很有趣的一句话,其实核心还是在于人们——炒股票的人们的心理。
“一个好的证券交易商,不仅仅要关注新闻事件,还要留意大众对新闻的反应。(155)”这句可以说是我在本书中收获最大的一句话,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这本28块钱的书为什么不是只印着这一句话呢?为了这一句话28块我花的值,同时,又可以省下我宝贵的时间……
“在股票交易场上建功立业,他们要做的不是算计,而是思想,用脑子思想。(183)”
《大投机家2》读后感(四):kindle笔记
==========
一个投机者的智慧 ((匈)安德烈·科斯托拉尼,(德)格劳)
- 您在位置 #608-609的标注 | 添加于 2015年8月2日星期日 下午10:06:14
现实,就是现实的东西,也就是说,钱能买到的一切。
==========
一个投机者的智慧 ((匈)安德烈·科斯托拉尼,(德)格劳)
- 您在位置 #619-624的标注 | 添加于 2015年8月2日星期日 下午10:12:12
我对金钱所持的观点是典型的通货紧缩的经济理论。我把这个极其违反常规的观点提高到了一个荒谬的高度,并成功地引发了全球性的对通过现金形式表达的货币的价值的贬低。通过现金形式表达的价值是指为其他所有东西制定的一个价格。因为我在内心对金钱的价值看得过高,我才觉得每一件物品的价格包括股票在内都太高。这种观点只带来一个结果:当所有的人都在股票上追涨时,我偏偏不这么做,就要买跌。我看不起股票交易所里的那些人们,也导致了我真正对金钱的蔑视。我内心坚定,卖空投机我一定会大获全胜,幸灾乐祸地得到其他人恭手奉送却又毫无察觉的赔偿。
==========
一个投机者的智慧 ((匈)安德烈·科斯托拉尼,(德)格劳)
- 您在位置 #624 的笔记 | 添加于 2015年8月2日星期日 下午10:14:46
当别人追涨时,是对商品的重新定价。而他所说的更看重金钱而选择做空是对货币的重新定价。
==========
一个投机者的智慧 ((匈)安德烈·科斯托拉尼,(德)格劳)
- 您在位置 #619-624的标注 | 添加于 2015年8月2日星期日 下午10:14:46
我对金钱所持的观点是典型的通货紧缩的经济理论。我把这个极其违反常规的观点提高到了一个荒谬的高度,并成功地引发了全球性的对通过现金形式表达的货币的价值的贬低。通过现金形式表达的价值是指为其他所有东西制定的一个价格。因为我在内心对金钱的价值看得过高,我才觉得每一件物品的价格包括股票在内都太高。这种观点只带来一个结果:当所有的人都在股票上追涨时,我偏偏不这么做,就要买跌。我看不起股票交易所里的那些人们,也导致了我真正对金钱的蔑视。我内心坚定,卖空投机我一定会大获全胜,幸灾乐祸地得到其他人恭手奉送却又毫无察觉的赔偿。
==========
一个投机者的智慧 ((匈)安德烈·科斯托拉尼,(德)格劳)
- 您在位置 #636-637的标注 | 添加于 2015年8月2日星期日 下午10:17:09
所有的股东都有同一个兴趣点:想挣钱。一个好的经纪人的艺术之处就在于能唤起他人的这一兴趣。
==========
一个投机者的智慧 ((匈)安德烈·科斯托拉尼,(德)格劳)
- 您在位置 #624 的笔记 | 添加于 2015年8月3日星期一 下午10:42:42
对商品的重新定价导致追涨,对货币的重新定价导致他的做空。
==========
一个投机者的智慧 ((匈)安德烈·科斯托拉尼,(德)格劳)
- 您在位置 #619-624的标注 | 添加于 2015年8月3日星期一 下午10:42:42
我对金钱所持的观点是典型的通货紧缩的经济理论。我把这个极其违反常规的观点提高到了一个荒谬的高度,并成功地引发了全球性的对通过现金形式表达的货币的价值的贬低。通过现金形式表达的价值是指为其他所有东西制定的一个价格。因为我在内心对金钱的价值看得过高,我才觉得每一件物品的价格包括股票在内都太高。这种观点只带来一个结果:当所有的人都在股票上追涨时,我偏偏不这么做,就要买跌。我看不起股票交易所里的那些人们,也导致了我真正对金钱的蔑视。我内心坚定,卖空投机我一定会大获全胜,幸灾乐祸地得到其他人恭手奉送却又毫无察觉的赔偿。
==========
一个投机者的智慧 ((匈)安德烈·科斯托拉尼,(德)格劳)
- 您在位置 #967-970的标注 | 添加于 2015年8月3日星期一 下午11:28:45
我们的家族企业当然也没有逃过战火;通货膨胀也让我父母的财产大大地受损,所以那些年轻的夫妇们如果他们问我投资最佳:疗案的话,我会建议他们把钱投到孩子的教育上。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证明。我在战后不仅资助我的父母,还资助了我的哥哥们;所以,如果有人问我是否让我的儿子——如果我有儿子的话——也从事股票生意的话,我会明确地回答:不!
==========
一个投机者的智慧 ((匈)安德烈·科斯托拉尼,(德)格劳)
- 您在位置 #967-972的标注 | 添加于 2015年8月3日星期一 下午11:29:08
我们的家族企业当然也没有逃过战火;通货膨胀也让我父母的财产大大地受损,所以那些年轻的夫妇们如果他们问我投资最佳:疗案的话,我会建议他们把钱投到孩子的教育上。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证明。我在战后不仅资助我的父母,还资助了我的哥哥们;所以,如果有人问我是否让我的儿子——如果我有儿子的话——也从事股票生意的话,我会明确地回答:不!按照我的设想,我的大儿子一定是一个音乐家;二儿子是个画家;三儿子是个作家,至少是个记者;四儿子一定要当一个股票商,为的是养活其他的兄弟们!
==========
一个投机者的智慧 ((匈)安德烈·科斯托拉尼,(德)格劳)
- 您在位置 #996-997的标注 | 添加于 2015年8月3日星期一 下午11:33:26
在我们乘出租车开往郊区的住宅区的时候,他给我讲了几件重要的事情,我想我应该择善而从,和正派人交往;少和不正派的人搅在一起。
==========
一个投机者的智慧 ((匈)安德烈·科斯托拉尼,(德)格劳)
- 您在位置 #1468-1470的标注 | 添加于 2015年8月4日星期二 下午10:27:57
正如人称猛虎的那位法国大人物乔治·克里曼考所说,战争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为了赢得战争的胜利,人们把战争托付给了那些将军们。那么我要说,世界经济也是一个严肃的事情,为了繁荣经济,人们把经济托付给了那些经济学家们。
==========
一个投机者的智慧 ((匈)安德烈·科斯托拉尼,(德)格劳)
- 您在位置 #1646-1648的标注 | 添加于 2015年8月4日星期二 下午10:46:06
他要是想去股票市场上赚钱的话,那他就该给他的孩子教育投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最好的投资,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证明。要是我现在不资助我的父母的话,即使退休以后他们也还得为了生存而奔波。
==========
一个投机者的智慧 ((匈)安德烈·科斯托拉尼,(德)格劳)
- 您在位置 #1699-1700的标注 | 添加于 2015年8月4日星期二 下午10:52:58
一个老人对于这些使用过的充满了自己的生活痕迹的物品是感情深厚的啊!
==========
《大投机家2》读后感(五):《价值投机》
前几天看完一本书,其实此书刚开始翻阅,火气很大呢!
请看截图!没这么糟蹋纸张的了(也许郭敬明的小说会这样?)气哼哼中......哼哼着......横在沙发里翻看......
不过看着看着,我就自动坐起来,回书桌边了!
就是他!
匈牙利人---安德烈·科斯托拉尼,德国著名的投资大师,洞察金融商品和证券市场的一切,被誉为“20世纪股市见证人”、“20世纪金融史上最成功的投资者之一”。他在德国投资界的地位,有如美国的“奥马哈先知”沃伦·巴菲特。
他1906年出生在匈牙利的犹太人,为逃避纳粹而至美国,战后回德国,在经济界发挥巨大的影响力。其理论被视为权威,德国的投资人、专家、媒体记者经常询问他对股市的意见。
就是此书!
哦!为何我决定要读书名是“投机者”的一本书呢?不是自诩为价值投资者吗?(其实浅显的原因,开卷前对金总说过)
价值和投机能划等号吗?且慢,投机二字是贬义吗?
《风险规则》一书中,阐述“投机(speculative)”与“投机者 (Speculator)”之词,均来源于Specula(烽火台)。
罗马人创造的词汇!
所谓烽火台是罗马帝国修建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一连串高台,用来监视即将到来的风险,在罗马帝国极盛时期,这些烽火台绵延长达数千英里,构成一个早期的预警系统,军团得以迅速派往出事地点。这样的词根诠释,,对投机者的纯定义不就应该是:努力看清未来的危险并迅速作出相应反应的人。
插曲:
《风险规则》由前高盛公司的风险专家罗恩?顿波与《经济学家》编辑安德鲁?弗里曼合作写成,我看的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黄向阳译本。
罗恩?顿波(Ron S.Dembo)
----是算法公司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该公司在提供新型金融风险管理软件方面居于领导地位。他于1989年创建算法公司以前,曾在高盛公司负责一个风险分析小组,并执教于多家大学,其中包括耶鲁大学。
安德鲁?弗里曼(Andrew Freeman)
----管理《经济学家》信息部的金融服务业分部,在1994~1997年间任《经济学家》(纽约)美国金融栏目的编辑。
我们曾经在论坛上给大家介绍过,美国牛仔画家雷明顿(Frederick Remington)有一幅名画《敌人还是朋友》,很有味道。
画上有一印地安勇士骑着马站在悬崖顶上,天色黄昏,雪花飞舞。他盯着远处山谷中的一队骑兵,却无法断定他们到底是不速之客还是远方来客!
您再体会下呢~~!
回到本书,它是以1994年德国电视二台制作的“世纪见证”节目中的科斯托拉尼和著名记者约翰·格劳斯的交谈!就科斯托拉尼生平而作的访谈内容为基础创作而成的。科斯托拉尼以宏大的气魄讲述了他始于1906年布达佩斯的遍及世界各地的人生。他所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一个成功投资人的个人生活史,同时也是20世纪起伏跌宕、风云变幻的金融市场发展史。
安德烈·科斯托拉尼(Andre Kostolany),1906年生于布达佩斯,于20世纪20年代的巴黎股票交易所开始他的投资生涯。先后生活在巴黎、慕尼黑和卡特达祖尔,二战初期逃奔美国!
著作颇丰,成绩斐然,在世界证券界享有崇高的声誉,25年里一直做《资本》杂志的专栏作家。
约翰内斯·格劳斯(Joaness Gross),《资本》和《推动力》杂志老板、格林纳与亚格公司的董事会成员、记者、电视节目主持人。其节目涉及重大的政治和经济问题,文风以幽默讽刺见长。
我这本中译本是海南出版社2006出版《大投机家系列》一套共5册,除了现在我说的这本访谈录,还有“最佳金钱故事、证券心理学、金钱游戏、股票培训班”。其实原著应该是名《一个投机者的告白》系列书!
科斯托拉尼从1917年开始就一直与金钱和交易所打交道,但他却不是一个实利主义者。通过思考证明自己是正确的,这带给他快乐。他自信地称自己为投机者。
对他来说,投机是一种智力挑战。他与金钱保持着一段安全的距离,在他看来,这是成为一个成功投机者的首要前提。科斯托拉尼既不吝啬,也不挥霍炫耀钱财。金钱对他来说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他被纳粹迫害逃出巴黎时是金钱给了他帮助;是金钱给了他最好的医疗保证,特别是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他更看重这一点;是金钱使他能过舒适的生活。如果一场戏剧或音乐会特别令他着迷,他就会坐飞机去米兰斯卡拉剧院过通宵。但是能省钱的地方他还是尽可能地省。因此,他经常会把一些讲座举办者送给他的一等戏票换成二等经济票,这样他就可以省下钱为自己的私事买飞机票了。他总是说,反正他太瘦了,太宽的位子也坐不满。
作者为何将自己也列入投机者行列?
他认为,可以将证券市场的参与者分为,金融机构、投资者、投机者、小投机者和经纪人。经融机构是做市的,经纪人是赚佣金的,投资者是参与公司的,小投机者是赚取一段行情中波段高低点差价的人。
而他代表的投机者则是以整段行情为周期的套利者。巴菲特是符合他投资者的定义,而我国股市里大多数人包括追涨杀跌的则是小投机者,这样科斯托拉尼只能是投机者了。
定义是否很准确呢?
实际上,我们看见的、听闻的很多投资者自认为在学习或者说模仿巴菲特,做价值投资!
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实却不争地摆在面前,是:
几乎没有人愿意长期投资(20年?2年?不,2周都太长,只争朝夕),上市公司质量太差(业绩不稳定,不可测)是一个原因,投机的乐趣是另一个主要原因。
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使投机充满了无限的乐趣、想像力、悬念。甚至有人认为“乐趣”因素可以占投机行为30%以上比重。
可以说,在投资的过程中,尤其针对投资人所担负的角色,人们有时认真地有点过度啦。国人更是孜孜不倦于“站队”,是那种阵营习惯作祟吗?
关于投资与投机。二者其实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或者说区分,区分只是普通的字面意义上的。
投机不是不劳面获,投机的成功必须通过更加辛苦的劳动才能实现。它建立在对交易人的分析、判断和决断能力的考验。这同做其它任何事情是一样的,成功靠的是能力。
那,索罗斯是投机还是投资。看似投机,但我看他是实实在在在投资,别人看不到的机会让他通过分析、判断可行并且做成了,你能说他仅仅是在投机吗?
那我们尊敬的巴菲特先生,在别人还没发现之前通过分析判断首先买入一家有投资价值的公司,算是投资吗?
哦,说到这里,我们已经将概念充分混淆了,很好!呵呵!
一般概念划分“投资者”则是那些主要考虑长期趋势的人,而专著于中期趋势的参与者则称为“投机者”。
也许您不知道,就连巴菲特也做过就某个讯息重点分析后,看出套利端倪,几周内赚取12亿美元(成本是47亿美元)的故事。
那就是2008年9月,美联合能源公司破产收购案!具体操盘手就是促成比亚迪股权交易的关键人物,大卫·索科尔。
您说,这个是“投机”还是“很投机”呢?
科斯托拉尼认为投机者分为“勇敢的投机者”和“懦弱的投机者”。
前者是在市场低迷,感觉到情况真存在转化的迹象时,大胆买入,等待上涨,到市场火爆,非理性时,就轻松出手,享受生活去了;而懦弱的投机者则在市场火爆,人云亦云时,盲从买入,等低迷时,极度绝望,抛售出去。
这样勇敢者和懦弱者之间构成一个市场交易循环,成功地勇敢者的成功之处在于能判断,股票到底在哪种人的手里,当在懦弱者手里时,他会抛售。
实际上,股票的价格取决于供求和人的心理,影响供求和心理的因素有,和平、经济景气情况、货币供应变化和人的预期变化等等。作为勇敢投机者,对这些都很敏感,并且愿意为自己的决定承担责任。
一个成功的投机者,取决于:资金、思维、耐心和运气。四要素其实也充分体现在了巴菲特身上!
再回本书,共66个问题,展现了这位投机家在英、法、德、美、意、瑞士等国10座城市的丰富生活。更展现了其20岁踏入法国巴黎投资圈,在交易所担任经纪人其间各类见闻、决断、逻辑推论!
从为了享受生活而努力赚钱,到从赚什么钱才是真的保险,讲述了听信各类消息带来的真实后果!
1、尤其举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郎投机的故事!当时法国战时为主战场,战后万屋俱废,损失惨重,当然严肃对待德国战败赔款事宜!
而英国反对法国过份制裁德国(其中当然有遏制法国获得利益,迟滞其复苏的因素),当鲁尔危机后(这些历史资料和相关经济问题前因后果,就切实联系到我之前看的《世界经济简史》喽!)英国强烈反对,在国内市场上(伦敦当时是世界金融中心啊)抛售法郎,予以报复!
科斯托拉尼的父亲听从好友亚历山大的建议,看空法郎,不料损失一大笔钱!因为法国迎来普恩加来出任总理,这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获得来自纽约的2亿美元长期贷款,于是一切乾坤颠倒,法国法郎一年内增长了100%。全欧洲几千个投机商破产,整个维也纳、半个布拉格和布达佩斯以及阿姆斯特丹都垮了!
这就是法国金融史上著名的“法国法郎的窃笑”插曲!
2、几十年后的50年代,法国著名的拉尼尔家族(约瑟夫·拉尼尔参议员担任了政府首脑之总理),听从内部消息,全部财产化为乌有。甚至科斯托拉尼的一个亲戚因为涉及前述豪门的核心经营业务,也参与一起操纵法郎贬值的惊天内幕中!
他们控制的大量企业大批量产品向墨西哥出口,希望控制法郎贬值从而增大收益(做外汇汇率套取),可惜法国政府之财政部长不同意,更可怕的是墨西哥政府突然在1952年复活节前夕宣布比索结算贬值35%,而法郎债务很遗憾纹丝未动!
这个超级旋风瞬间就吞噬了拉尼尔家族的储备资产!
还有3、4~~~我们就不说了,总之,那种所谓内部消息,不管多内部,即使稍有甜头,最后依然甘尽苦来!
科斯托拉尼总结到:如果一个公司老板建议我购买他们公司的股票,我就会恰恰相反!
不能人云亦云,若不能把握,您索性大睡吧!
再说到投机性格和心态、手段的养成,科斯托拉尼先生是13岁时候,在维也纳的外汇黑市中养成的,当时他13岁,俨然成了个小炒汇生意人。
因此发展到20岁巴黎学徒,加入股票经纪人队伍就顺理成章,但是这个从小就炒买炒卖的年轻人,却拥有独立逻辑思辨能力,当所有人都在买入股票时,他偏偏不这么做,买跌了!
不久,1929年10月22日华尔街股灾爆发,为他这个空头带来名利双收,客户、财富迅速累积!成为百万富翁!
好景不长,美国胡佛总统建议德国延期付款的宣布,使得股市骤然止跌,因此“胡佛买空投机”份子纷纷倒下,他就这么简单地破了产!
好运是,基于过去积累的人脉,他得到曾任法国驻北京大使的玛威斯辅助,得到经纪代理业务,且配置一大笔贷款。1936年,当年即获利相当于90年代的25万美元!
之后是希特勒上台,科斯托拉尼不信任这个人物,又凭借从小被熏陶出的美元崇拜情结,他逐渐将收入汇往美国的银行,这大大帮助了他日后赴美的日子!
在德军攻打到巴黎郊外之时,他采取“只要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之做法,一路豪爽抛出法郎,脱离战争,从西班牙搭乘邮轮赴美!
游离在二战漩涡之外,历练于美国金融环境之下,让其更加强化自我,之后还与好友在华尔街附近开设金融公司。
但是战后,他依然放弃美国舒适的生活,回到欧洲来!他相信德国会再次踏踏实实地重新站起来!结果,我们都知道了!
这里我们借助杨佩昌 的文章《德国民富国强的真实奥秘》,看看德国的成功之三大因素:
第一,二战后美国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德国人是怎么看待马歇尔计划的呢?他们说,马歇尔计划给西德经济打了一剂强心针,让德国活了过来。如果没有马歇尔计划输血,德国可能就变质了,甚至也有可能向极端倾斜。
第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是德国成功的保障。二战结束后建立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重点在于确保市场的自由竞争以及市场的有序发展,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框架之内发展经济。社会市场经济的成功奠定了德国今天的成就。因此,社会市场经济制度是是德国民富国强的根本。
第三,德国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世界闻名。德国的教育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不教太多东西的。孩子的第一要务是玩得开心,其次是教一些基本的常识。因此,严格来讲,德国从中学才开始传授知识,并且第一位是教你怎么去学习和思考。大学更是如此,首先教你思考,接下来才给你讲框架性的知识。
德国大学没有规定的教材,教材是根据老师的喜好和专业背景来确定,也就是说我今天想讲点什么是根据我自己的爱好和专业能力。唯一例外是德国大学不允许宣传纳粹思想,这是因为德国过去太疼了,觉得纳粹思想太可恨,所以不让宣传。
随后几十年里,他一边发挥着自己投机者的智慧,一边开创了片新天地,为经济类报刊杂志写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文章!四处演讲,不遗余力推广自己理念!
更在自己专栏内猛烈攻击Bernie的IOS,使德国大众免受一次大损失。此事件后,他成为德国经济发展的理性指导者!
-----IOS=海外投资服务有限公司(Investment Overseas Services ) 主人公是鼎鼎大名的人物,哈德·康菲尔德 又被称作“本尼(Bernie)”,是个什么故事呢?请看后文!
请听他较早时期的演讲录音,以及1982年电视台制作的交流介绍的录像。
读完本书,您还可以知道,为何德国重视防止通胀,法国不许生活水准下降,而美国注重失业率!欧盟进程的发展,货币统一体的先天缺陷!
还有一部有趣的歌剧《多那格》,30年代初演,及至当代已经是传统作品,但讲述的是冒险家和地理教授合作虚构南非金矿,欺诈上市,不料真的发现石油的荒诞黑色剧!
这真的是突破我对于歌剧的理解了!也说明,欧美的思维发展早就超越了,30年代他们已经大搞“样板戏”。哈哈哈哈!胡说了!
在资本市场获利的目的是什么呢?科斯托拉尼认为是认真对待生活、享受生活(对不起,不是指奢靡哦,带XX块表,那是有病)!
这点,似乎比巴菲特的清教徒意识更符合你我的理解,其实也更是芒格先生的现状!
请看奥迪广告片,看着魔术师科斯托先生驾驶着A8行进街头,诠释他对于美食、音乐、人生美好的一切感受!
1999年2月,科斯托拉尼在史蒂芬?黑斯(金融记者、专栏作家)陪伴与帮助下写了《大投机家》。
这是他一生投机智慧的结晶。书中除了有他对各种投资、投机市场的拨云见日的透彻剖析,还有他一生经典的投资案例。本书不仅告诉人们如何靠 “投机”赚大钱,还给人们一个股市箴言 “人们既要热恋金钱,但又必须冷静的对待金钱。”
在完成本书后,他于1999年9月14日,以93岁的高龄在巴黎仙逝了,他最后还是没完成自己留给自己的那个惊喜“祈祷,还能庆祝2000年的千禧夜”!
最后,让我们称呼他为“科斯托”吧,朋友们都这样称呼他!
图为1999年接受采访
经济学已在中国风靡,成为热门学科,投资学更是如此。中国所讲的投资者大多照搬美国,译自德语的很少很少。安德烈·科斯托拉尼的作品在西方已经很流行,但在中国介绍的还不多。
今天,我们阅读了一部!您还想阅读更多吗?请寻找其书籍吧!
最后,请看“科斯托”1998年参加德国的NDR-Talkshow脱口秀节目录像,让我们记住他!
可惜豆瓣不能发配图,否则更精彩,我只能先将视频,链接发布,不知道是否可以显示!
若您想看图文并茂,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