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执行力》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执行力》读后感100字

2022-05-25 12:19:1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执行力》读后感100字

  《执行力》是一本由保罗.托马斯(Paul Thomas) / 大卫.伯恩(Davi著作,长安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页数:2003-0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执行力》精选点评:

  ●早年看过,也是一本有道理但不怎么样的书

  ●没意思。

  ●托名保罗托马斯的伪作,查无此人。成功学的书如今大受欢迎,自然免不了出几部伪作

  ●看的有点累

  ●目标——延伸目标——跟踪——反馈。跟踪是执行力的关键,没有步骤就没有战略。

  ●《关于停止销售19种含有虚假信息图书的通知》(2005-5-13)

  ●难怪读的难受,原来是本伪书,这年头!

  ●140825-0827例广肉少。产品、需求、数据-->专业化管理(关键词:木桶原理、手指原理、双向沟通、简化目标、工作清单、流程跟踪、路径调整、六西格玛、动机利益一致效益最大化、扁平化管理、闭环反馈、客户驱动) 老实说,都是工作中有体会的,但是书本写的笼统,并为施予具体指导。对实际工作帮助不大,对于没有在大公司、没有大公司复杂流程熏陶的或极为清闲的职员或许是一碗好鸡汤。

  ●学习中……

  ●2005年1月28日,锡恩咨询公司接到了美国哈佛商学院对《执行力》一书咨询的正式回复:“无论现在或是过去,我们都没有一个保罗.托马斯教授。”这一回复解开了笼罩在众多读者心头对于《执行力》系列丛书作者身份的疑惑,也由此揭开了西方管理类“伪书”在中国图书市场盛行的主要原因之一——“假人”写书。

  《执行力》读后感(一):我们读来读去还是应该落实到工作中,也还是一个执行力的问题。

  现在关于执行力的书籍、培训太多了,我上大学时就在看一些企业管理的视频讲座,觉得主讲很能说,也很有道理,但是都是大的道理,国内的领导都喜欢这样的培训,尤其是国企。但是具体下来如何做,针对不同的人还是要有不同的处理办法。这个是工作经验。需要在一个适当的职位和环境里去磨练。我们读来读去还是应该落实到工作中,也还是一个执行力的问题。

  《执行力》读后感(二):我评

  首先,这本书强调的原则是正确的,再好的计划都需要有执行!

  而如何执行,是这本书讨论的主要内容。

  这时,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读这类书,都只是在看人家思想的总结,未必一定对自己胃口。

  但现在确实管理类丛书讲大道理的太多,讲实事的很少。什么是务实?我的理解,就是去执行!明确方向后,综合个人以及团队的所有能力以及素质,执行!

  至于方式,还是自个研究吧

  《执行力》读后感(三):伪书一号

  刚刚看中央台新闻频道,说这本书是"伪书", 它的美国“哈佛商学院管理学、哲学博士,曾就职于多家跻身于世界500强的公司,全球知名组织管理顾问、咨询专家”的作者和“译者”最后都是查无此人。内容是剪剪贴贴攒起来的。虽然是愚人节,央视论坛还没酷到会开这种玩笑的地步,应该是可信的。

  这种伪书是正规出版社出版,有国家批准在案的书号(据说很值钱。豆瓣当然责无旁贷地收录),经常在各大书店的排行榜上,和盗版书不可同日而语。

  还闪出几本封面我没看清楚,据说有上百种。

  谁知道别的伪书可以搜出来收藏一下,我们看看有多少。收藏的时候用“伪书”作标签, 这样我们大家可以看到汇总。汇总的"伪书”标签在:

  或者直接在“标签”下找。

  不想损害你的形象的话,可以用"差"作为伪书的评价,这样不会出现在你的推荐书目中。

  《执行力》读后感(四):只谈执行就根本无法执行

  好的战略应该让平庸的人也能够执行。大家崇拜《执行》一书,体现了把失败原因归罪于外界和下属的典型心理特征。

  可笑的是去年有一本著名的伪书就叫做《执行力》,封面上写着作者是哈佛教授,认为执行应该是组织文化的核心成分。很得一些人的欢心。孰料媒体很快报道出来这是一本的伪书,不知道是国内哪个小屁孩造假搞出来的。很多人还把此书奉为神明,足见人性是多么的懦弱。

  类似利用人性懦弱包装的伪书还有《没有任何借口》(费拉尔・凯普 / 2004-01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15.80 / 平装 / 金雨编译)。这本假书的销量远远超过了老外写的真正那本同名书。这个闹剧彻底证明了人们掩盖自己懦弱的兴趣远远大于修正自己接近真理的动力。

  做正确的事,才可能有执行力可言。管理者在看得事情进展不顺的时候,不去检查目标和方向,而是首先考虑执行力,那就很容易被编伪书的小屁孩骗了。

  好在《执行》这本应该是真书,作者就比较聪明地强调了参与战略执行,并与员工不断沟通的重要性。其主题恰恰与《执行力》相反,后者认为执行只是填平目标与成果鸿沟的工具而已,假设的前提就是目标肯定是正确的,制定目标时也根本不用考虑执行。

  《执行》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它坚持了以终为始的原则,认为制定战略必须以能否执行为依据。 概括一下,就是说只谈执行就根本无法执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