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之家读后感精选
《高台之家》是一本由松本清张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元,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高台之家》读后感(一):两个令人唏嘘的案件。
本书由两个故事组成。
《高台之家》
讲述的是山根在偶然的机会下结识了一家人,通过借书的方式进入这个家庭,发现了奇怪的派对和人际关系的案件。在真相大白后结局又非常出乎意料。
《不着囚衣的女囚》
讲述了发生在女子单身公寓的案件,让我想起之前看过的一个纪录片,讲述的就是几个老奶奶在一个公寓居住的故事。是个令人唏嘘的故事。
作为社会派推理作家,松本清张写的作品非常贴近现实,在阅读的过程中总能让人产生某种共鸣,也起到了警示的作用,并且很适合改编成影视作品,这本书同样如此,是适合在冬日阅读的有趣小书。
《高台之家》读后感(二):高台之家:松本清张
将这三本最近新出的松本清张的作品都通读完后,再回头看看我第一本看的这部《高台之家》,身为三本小说集中唯一一部中篇小说集,未免觉得有些乏善可陈。当然不可否认松本清张老师的笔力是松劲有力的,将人物之间的关系通过各类描写跃然于纸上,尤其是《高台之家》这一篇,因为这篇并不是推理向的作品,但松本清张仍然能够通过自己的文字设置着悬念让读者津津乐道地读下去。
第一篇的《高台之家》虽然并不是推理向,但全文的开篇就设置了一个悬念,那就是为什么深良一家会在会客厅有着好几位英年才俊?而这些英年才俊的聚会时不时就会举行,因为巧合而意外前来的山根辰雄自然也是被盛情邀请参与其中,但仅参加过一次的他因为不适选择草草离场。但此后他又意外遇见之前曾在聚会上见过面的青年,经过一番交谈后,他发现参加聚会的青年或与都有着难言之隐。至此一个看上去颇有悬念的谜团就呈现在各位读者的面前了,但就悬疑小说的标准而言,这篇文章的着力点却并不在谜团上,因为主人公山根辰雄并不是一个爱钻研谜团的人,尽管他会对身边发生的一些略奇怪的事情感到一丝敏感,但他还是更倾向于选择逃避。至于故事最后的结局究竟如何,我在此就不多赘述了。
第二篇《不着囚衣的女囚》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推理小说了,有命案的发生,有警察的搜证,有隐瞒的真相,只是这篇推理小说有点平平淡淡。如果说《高台之家》是靠着那一个悬念吊着读者的胃口,那么这篇《不着囚衣的女囚》就完全是我凭借着对推理小说的喜爱而读下去的。毕竟能够将命案发生、调查取证等一系列环节写得相互疏离,没有太多的连贯性,这篇就我个人而言,觉得可能算是松本清张失手的一篇。但刨除推理小说的光环来看,这篇小说还是有着一定的韵味的,毕竟光《不着囚衣的女囚》这一个标题来说,结合全文来看还是颇有深意的。
总体上来说,这本书收录的两篇中篇小说得益于松本清张的文笔还是具有一定的可读性的,但较之松本清张整体的作品而言,算是处在及格线上的。
《高台之家》读后感(三):女人的悲剧
《高台之家》是与《火神被杀》和《假笑》一起读完的松本清张三本中短篇集中的一本。这本书包含了两个故事:《高台之家》和《不着囚衣的女囚》。之所以将这两篇放在一起可能是因为它们都是以女性犯罪为题材的作品。 松本清张非常喜欢写女性,也喜欢写出轨。作为社会派推理小说之父,他主张应该导入符合众多人现实生活的悬疑和惊悚。当然他也没有舍弃“推理小说既然以解谜的乐趣为核心,理所当然要重视诡计”的立场。女性问题是日本,当然也是整个世界由来已久的问题。在《高台之家》一文中,山根到深良家拜访,作者写道:“若这里是一座日式宅邸,她恐怕会以双手三指撑地,向山根行个跪礼吧”。这样的描写凸显了日本妇女地位的低下。 《高台之家》是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一座深宅大院里住着一家神秘的人:公公英之辅、婆婆宗子、守寡的儿媳幸子。乍看之下这三人给人的印象是,公公病歪歪但威严不减,婆婆端庄贤惠,儿媳美艳动人善交际。虽然这家的儿子两年前因车祸去世,但是儿媳并未离家,而且经常在家里召集一帮帅哥听音乐聊艺术。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两位老人看似非常支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阅读过程中笔者脑子里有闪过好多念头:是儿媳跟公公有猫腻?公公是变态狂喜欢小伙子?或者这家的儿子也死得不明不白?!当然笔者并未猜中结局。这结局中包含着女性对翻身的强烈愿望,但是现实终究是残酷的。 《女囚》这篇也是以女人为主角。一群无依无靠的女人住在女子单身公寓,还有一群男人住在男人单身公寓,但是男人的生活可丰富,一到周末就有外来的女人来陪他们。而女人们除了攒钱,再无别的乐趣。不光男人们欺负,女人们之间也互相嫉妒、猜疑,甚至互相伤害。这篇我感觉其中警察的假设推理有些太多了,这部分读起来挺累。 松本清张爱写女人,江户川也爱写女人。虽然大部分的结局都是悲剧收尾,但是总比那些成天宣扬真善美的无脑剧好多了。最近正在热播《装台》呢,里面的陕西女人除了精神分裂症患者菊之外每个都会做饭、照顾男人并以此为业。真是能耐坏了!
《高台之家》读后感(四):松本清张笔下的恶女
这是最近读过的松本清张系列的第三本,是时代华语的第4本。松本清张不用过多的介绍,大家都了解他是社会派的鼻祖,所以他的故事以反映当下社会现象,集中社会上的典型人物,这一类的推理故事。
《高台之家》是一本中篇合集,当中收录了两篇中篇故事《高台之家》和《不着囚衣的女囚》。我个人认为相比另外两本短篇合集来说,这一本书更为精彩和有趣。《高台之家》是以主人公的世界讲述了,他到高台之家借书的故事,在每一次借书还书的过程中遇到了一群年轻人,集合在高台之家中,但和这家有关的人物陆续发生了命案。《不着囚衣的女囚》是一群住在单身公寓的女子,遇到的杀人案件。看似非常简单的两个故事,不仅蕴含着诡计,也有很大的人文心理因素。 两个案件中的罪犯都是女性,而我也一直觉得松本清张笔下的罪犯以女性居多,在我读过的很多作品里都是以女性罪犯为主角的。可能是因为在松本清张所处时代的女性,拥有的权利和内心的压抑,与现在并不相同。就像作者在书中所写,日本当时学习了很多美国的文化和行为,社会的一种态度已经是非常开放的,但却只学习到了表面,而忘却了更深层的意思。不论是男女之间的关系也好,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比较容易产生新的案件。 日本女性在我们心目中还是以传统的为主的,因为在众多的影视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日本女性内敛持家,在家庭中也处于男尊女卑的地位。但作者笔下的很多女子,反而拥有恶女的形象,这是为何?一般来说促使犯罪的原因无外乎是感情,金钱或者是复仇类的,女性从感情上来说更容易犯下罪行,女性是感性的,而男性是偏于理性的。但又是因为日本的女性受到的压抑过多,导致的一种爆发。 在这两个故事中的社会问题都是关于女性,一方面是对于性的渴望,另一方面则是对于金钱的掌控。在超出自己的能力之外,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我想这正是当时日本在转型上的变化,不单单是一个国家的变化,也是国内民众接受度的改变。 总体而言,看松本清张的小说可以看到一个社会的变迁。也能了解到离我们较远时代的日本的一些故事,或许这也正是松本清张社会派的一大魅力。
《高台之家》读后感(五):对女性多点关爱
这是一本来自社会派大师松本清张的作品,其中收录了两个短篇:《高台之家》和《不穿囚衣的女囚》。社会派推理的重点在于社会环境,人物的关系以及内心世界,推理的部分倒不是侧重点。 《高台之家》主要讲述了一个家庭。丈夫死了,只剩下婆媳与公公三人共处一屋檐下。儿媳对于再找一个的想法很淡,婆婆与公公却给她张罗着每天会客一些优质的年轻人,对此二人很是赞成。男主由于研究学术要去这家借书,渐渐地发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地方。儿媳与公公的关系似乎比普通的公公媳妇儿更好,每次家里来的年轻人过阵子就会不再上门,婆婆和儿媳似乎关系也挺好的……直到有一个上门的年轻男子自杀身亡,一切就显得扑朔迷离了。随着男主多次借书还书,渐渐地发现这个家庭存在一些诡谲的秘密。所以说别人一家子的事情,外人少去掺和。这本身就是一家人的对垒。眼看着大限将至的公公,与想要继承遗产的婆婆的对垒。儿媳只是陪衬的工具人。其实吧,这个事情不知道觉得挺流弊的,知道了之后的一个反应就是真无语。豪门大家的事情是真的多。对爱情的理解或者看法存在差异,对夫妻之间的无感而放任,是这个事件发生的关键。而儿媳妇儿的默许和大家的都不声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这个事情发展的更加壮大。 所以没事还是少借书,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都有可能遇上。 我个人是更喜欢第二个短篇《不穿囚衣的女囚》。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那么在四十五个女人居住的单身公寓里,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这里是东京的公营单身公寓,住在里面的女住户都有一些共通之处。她们有自己的工作,拿着一笔不低的薪水,对室内装潢格外用心,又都是一些或是为爱所伤,或是关系难以启齿,已经不再憧憬恋爱和美满婚姻的人。这些女人将单身公寓戏称为监狱,自己则是住在里面的女囚。 相对于《高台之家》,这个更像是推理小说,那个感觉像是偶然遇上的小迷题,来来回回就解决了,没有什么很精彩的部分。《女囚》中,一个尸体的出现,伴随着另一个案件的发生,两个交叠在一起,地点也是同一个地点,一下子让侦破的难度变大。用什么手法犯罪,用什么手法瞒天过海,又是用什么手法从出现到消失,杳无踪迹……这一切都让整个故事上升了。 故事的结束让人啼笑皆非。是因为住在这个单身公寓像是一个女囚,还是因为投资的钱财回不来了,又或者是因为男女情感之间的纠葛……是在无聊的生活中找一点乐子吗?个人感觉,犯罪的理由就是这样的。 两个短篇都是围绕着女性。女性婚姻的破裂、教育程度上的不足、工作上的社交、对未来生活的想法,是孤独的还是失望的,每天重复着几点一线的生活,厌弃了生活的样子,从而走向可悲的结局。这个社会,还是希望对女性好一些!
《高台之家》读后感(六):表里之妙
不知编辑是妙手偶得或无心插柳,本书收录的两个中篇内涵呈现高度一致性。从作品水准来说,不管是情节的设计、节奏的把握、人物的塑造,《不着囚衣的女囚》整体高于《高台之家》;如果将《不着囚衣的女囚》的题目改为《高台之家》,也并无违和之感,反而更加隽永。所以两篇小说放在一起,呈现出一种互为表里的独特韵味。
《高台之家》总体上而言情节比较直接,主要人物较少,人物关系也不复杂。与其说是推理小说,诡谲性的描述、结论的突然转折倒是更像《世界奇妙物语》的怪谈风格。高台之家的儿子意外死亡,公公假装自己命不久矣,遗孀帮婆婆钓男人却又突然产生了感情,中间还夹杂了纯情男的意外死,刚好这一切都被研究历史的“我”知道了。整个故事线的推进其实充满了偶然性,所以戏剧感盖过了真实感。作品的成分中社会派的“动因探究”其实难以立住脚,而更偏向于希区柯克的风格。
《不着囚衣的女囚》就是一篇教科书式的社会派推理小说了,时代背景、人物形象、作案动机一系列要素都是浓郁的社会派风格。我记得倪匡某部小说中曾有类似表达:你看这大都市无数大厦灯火通明,里面发生的故事精彩程度、令人匪夷所思的程度均远高于幽谷密林、高山古堡,本篇就好像是这样一件发生在所处城市的故事。伴随着现代化而来的个体原子化、应此需求出现的细分市场、陌生人社会特有的人际摩擦,诸如此类元素如此熟悉,支撑了故事情节出色的真实感和必然性。我之所以说“高台之家”这个题目也适合《不着囚衣的女囚》,正是因为时代的断层导致了过往高台之家的掉落,而这种落差又成为了推动情节的因素。本文初品有契诃夫《套中人》的味道,基调又和《古畑任三郎》呈现出微妙的一致性,是令人回味隽永的绝佳作品,喜欢社会派小说的同好一定不能错过。
这两篇作品的关系,有些像《乡村教师》和《疯狂的外星人》,虽然说的是完全不一样的故事,但故事内核都是低等级文明对高等级文明无意识的取悦,我想细细品味这两篇作品的读者,也能够理解我说的二者内涵相同的意味。
评分方面,两篇都是精彩的作品,个人肯定更偏好第二篇。如果给第一篇打90分,那第二篇绝对能打100分,而且是因为满分只有100分所以打100分的那种。话说回来,清张非常擅长刻画小人物,导致侦探的色彩往往被更加浓墨重彩的凶手所淹没,以至于没有像福尔摩斯、波洛、马普尔、金田一、御手洗这样令人印象很深刻的侦探形象,读完两篇,我仍然对破案者没太多印象,或许这也是清张笔力的独到之处吧。
《高台之家》读后感(七):入骨三分的极致人性描写——评《不着囚衣的女囚》
大都市一角的女子公寓,互相窥探和监视的邻居,如团聚灰尘般、在公寓角落里飘散的窃窃私语声,一群不着囚衣的女囚。
她们被囚禁在洞穴一般的个人世界里,譬如栗宫多加子,只能日日将过往的青春年华翻出来,反反复复咀嚼,像只骄傲的孔雀一般向着旁人抖落早已褪色斑斓的羽毛。她曾是外交官的妻子,与众多财阀华族有故,跟随丈夫游遍了全世界,六十二岁高龄也能保持优雅得体的言辞和仪态。还有一位在这个女子公寓中鹤立鸡群的女性,村濑妙子,一个凭着在裁缝学校任教而自负甚高的独身女性,同为骄傲于自身修养的双璧。
栗宫多加子和其他女子公寓的住户们一样,缺乏希望,生活平淡,独身一人,一日复一日,钝刀子磨肉般的熬着最后的灯油燃尽,是那种只要稍稍探出头,就能望见自己盖棺埋土的安详遗容。而村濑妙子则不同,支撑她的最后一丝光亮是创办自己的新娘培训学校,她便日日向旁人描述这个美好的愿景,以此彰显自己的矜贵和与众不同。
这点光芒也照亮了栗宫多加子,她苦于无处施展她一身的优雅礼仪,便可和旁人大谈往日风采,摆脱这和一般市井女子的群居公寓生活。她不多二话,取出了亡夫的高额抚恤金,支持村濑妙子的学校成立,也换来了在学校中教授外国礼节的三尺讲台。
她心想,终于可以摆脱这个闲言碎语、被遗忘在社会角落的“女囚”般的生活,重新,再一次,重回到过往优雅矜贵的生活。这点光亮像是一点火星,轰隆隆的一把燃起了栗宫多加子寂寥无声的古井之心。
结果村濑妙子她被爱情所惑,不仅是自己的积蓄,连带着栗宫多加子的投资都一把投到了男子的钱袋里去。
多加子努力维持着端庄如贵妇般的面容不动声色,指尖却不由控制的微微颤抖。
那怎么可以,怎么可以!这些钱和这个学校这可是我最后的希望了!
那既然要死,就大家一起去死吧。
我真的受够了这个牢笼一般的监狱,这座每个人都孤单寂寞,却不惜用谎言和圈套拼命维持表面的体面光鲜。即使是真正的监狱女囚也比这更具有人性的关系吧。
听说监狱里有种工作是制作漂亮的假花,那能否拜托刑警先生,让我去做这种工作呢?
早在战前,我就在学习院教过那里的大小姐制作玫瑰假花,那时啊……
松本清张总是能在纸上短短几句,刻画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角色,即使是恶女也有不禁惹人唏嘘之处。
她坏吗,她坏。她因为自己的私欲杀死了无辜的陪酒女郎、银行职员和裁缝学校老师。可临到了头,镣铐在手,她也只是想做一朵漂亮的玫瑰假花,不管是在那所梦想的培训学校里,还是女子监狱里。
好了摊牌了,这篇是我可爱的女朋友写的~
《高台之家》读后感(八):关于《高台之家》、《不穿囚衣的女囚》的一点看法
豆筋棍①《高台之家》 《高台之家》在谋局上很容易让我联想到江户川乱步的《阴兽》,都是在很多的篇幅上反复推理已至最终无法锁定唯一的解。这两篇小说在风格上各有不同,我们大概可以从中看出是两位前辈作家的风格的区别。乱步的《阴兽》,通篇诡计惊艳的反转。乱步在一直试图去描写“非日常且不可能的事物产生的恐惧及困惑”。《阴兽》应该是乱步最好的中篇小说吧。我读得松本清张的短篇很少,可能无法得出一个中肯的评介,就我个人的看法,《高台之家》应该算是松本清张短篇小说中的上层建筑了。整个故事不算复杂,却又烟雾缭绕。如果你读到一半会觉得这是一个漂亮遗孀招情人的故事,结果到最后居然是遗孀帮助出于自己的计算为婆婆招情人,最后竟然还有一个公公故意设计成前结果的参考答案。 一个简单的故事,几重反转,无法确定唯一的解答。解题→伪解答→推理→解答→参考答案。我个人认为《高台之家》第二个解答已经是最终答案了,最后的推理和《阴兽》一样只是一个参考答案,这并非是为了推翻之前推理的可能性,而是推理上竭泽而渔。如果推理小说不能确定唯一的解的话,不如尽可能扩大谜题的答案。 ②《不穿囚衣的女囚》 单从这个题目来讲,我们便可以看出这是一个隐喻,可能有点笼统,一般带有隐喻性标题的小说多半都是社会派推理,这是我的一点浅见。 从故事来看,如果说《高台之家》是本格推理,那《不穿囚衣的女囚》完全称得上社会推理。整个故事基本就是围绕这个隐喻,基本上推理迷稍微读读就晓得谜底了。可能会有人觉得第二个故事更好看吧,细节更饱满,剧情也更拉长,但我觉得第二个故事整体上无聊的。 “刑警先生,我真的厌倦了这座牢笼一般的公寓。这次,我想到真正的监狱去看看。我想,那里的女囚应该能有更具人性的关系。我已经厌倦了这座每个人都孤单寂寞,却不惜用谎言和圈套拼命维护体面,只顾表面光鲜的监狱。再说,我一辈子的积蓄全都没有了呀……刑警先生,听说监狱里有一种工作是制作漂亮的假花,是吗?能否请您拜托检察官,让我去做那种工作呢?早在战前,我就在学习院教过那里的大小姐制作玫瑰假花。” 用一篇推理小说去探讨一种社会现象其实没必要,如果大家抱着推理小说的心态读这篇小说我是不建议的。如果纯粹地作为小说,我倒是很建议。
豆筋棍之《高台之家》《高台之家》读后感(九):《高台之家》:女人的战争
松本清张的《高台之家》收录了两篇小说:《高台之家》和《不着囚衣的女囚》。巧合的是,这两篇小说都有一个恶贯满盈的年老的女人。
一、《高台之家》
《高台之家》选取了很特殊的视角来展开故事,一个和“高台之家”无甚关联的外人的视角。
山根辰雄是一个大学老师,因为在旧书店淘到了几本对自己专业研究很有帮助的书籍,便向书店老板打听这些书籍的主人。
为了借阅更多的书籍,山根走进了高台之家。
在山根老师看来,这个充满了神秘感的深宅大院住着公公英之辅、婆婆宗子、和守寡的儿媳幸子。虽然儿子早逝,但是儿媳却一直住在公婆身边让人不禁浮想联翩。
更为不可思议的是,在看起来病入膏肓的公公和劳累不堪的婆婆眼前,儿媳幸子还经常要接待素不相识的年轻人,听音乐聊艺术。
所有的一切都让偶尔来借书的山根感觉匪夷所思,却又迷惑不解。
尤其是后来听闻与高台之家有往来的年轻人,不是过段时间便会换一些新人,就是不明原因会自杀,更让这个故事扑朔迷离。
我觉得整个故事最绝妙的部分便是这个局外人山根。他跟高台之家仅仅是萍水相逢,以一种代表读者参与故事的姿态,面对种种表象充满疑惑却又恪守本分,循规蹈矩和读者同旁观共猜测。
当听说了高台之家的惨剧后,山根又像足了街头巷尾议论小道消息的民众,通过交换信息而从他人口中补全了故事的另一面。
都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因为《三国演义》中充斥着权谋诡计,而老年人已经看过人生大半的风景,不应还被欲望驱使而心机叵测,是时候心平气和地安度晚年了。
但是《高台之家》中的公公婆婆表面风平浪静,然而公公英之辅仿佛是整个事件背后的大BOSS,看似病怏怏地隐忍实则伺机借刀杀人,这种违背人伦道德的欲望和阴谋,实在令人胆寒。
二、《不着囚衣的女囚》
之前网上有一则报道,日本七位独居的老奶奶各自买下了同一栋公寓的不同单间,开启老年版《老友记》式的同居养老生活。她们一起生活,彼此照料,还组团去旅游,看烟火大会,潇洒又自在,简直就是我向往的老年生活。
而《不着囚衣的女囚》也是一群独居的女人,却上演着接二连三的谋杀案。
“三个女人一台戏”,45个单身女人就是一个小社会,她们会拉帮结派,互相窥探对方的生活。完全没有7位老奶奶抱团取暖的温馨和睦。
更为凄惨的是,这栋居住着45位单身女性的公寓被视为牢狱,而这些有着稳定工作和收入的女性将自己视为“女囚”。其实囚禁她们的仍然是情感和金钱。
《不着囚衣的女囚》前半部分以女人的视角展开,后半部分则交接给了两个警察。警察的推理占据了巨大的篇幅,感觉好啰嗦。
《高台之家》这本书再一次让我见识了松本清张对于人性深刻的洞察力与绝妙的讽刺,这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也让我有种“女人何苦为难女人”的无奈。
《高台之家》读后感(十):松本清张对于日本社会中女性的描写,有一种天然的情绪在里面
松本清张对于日本社会中女性的描写,有一种天然的情绪在里面。虽然,社会中只有男性和女性两种区别,但在社会压力和世俗的氛围中,他笔下的女性充满了各种争议,但同时又有特定的夸张在其中。
日本是一个重视细节的国家,在长期的高压社会活动中,日本的居民养成了一种略显偏激的认知和习惯,并且很善于挖掘人的内心活动。在日本的家庭或者左邻右舍中,在很多日常的生活节奏中,一种尤其显得热情但又傲慢、彬彬有礼但又道貌岸然的人际交往关系在慢慢侵蚀着每个人那颗脆弱无助的心。
《高台之家》《高台之家》是松本清张的一部中篇小说合集,包含《高台之家》《不穿囚衣的女囚》两个中篇。在这两部中篇小说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毫无疑问都是女人。
《不穿囚衣的女囚》讲述了在一座毫无生气的女子公寓楼中发生的连续杀人事件。令人瞩目的是这座公寓中的女性年龄段从三十多到六十多之间,在事业上没有很大的起色,在情感方面已经逐渐脱离了这个社会,已经无法正常的与男性交往,也没有那种心思,每位女性都过的相当自闭,狭隘的思想限制了她们的语言和行动,仿佛被时代所遗忘。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女性现在所感兴趣的,或者说可以将情感所能寄托的,就是心中的那些执念和向往,或开办学校,或走上讲堂,或调解纷争等等,一旦这些人生规划付诸流水,受到的打击是致命的。虽然这些女性住在自由世界的公寓中,但她们的心里被周边的一切困住,就像监狱中的女囚一样,毫无生机。唯一不同的是,她们绝望的心情和偏激的行动,让她们成为了真正的受害者。
《高台之家》则讲述了一个不可理喻、无法理解的家庭结构。在这座花园洋房中居住的是一个典型的日本中产阶级的家庭,犹豫儿子出车祸意外去世,家中现在居住的是父母以及儿媳三人。但最奇怪的地方就在此处,儿媳在丈夫去世两年后依然住在这个家中,并且在悉心照料公公的同时,还经常在会客厅接待社会中的各种青年男客,并且相谈甚欢。婆婆和公公恩爱有加,再加上儿媳三个人相互之间彬彬有礼,表面上看去整个家庭氛围平静温和。直到有一天,经常来家中做客的一位男士自杀身亡,似乎一切都朝着微妙的事态发展着…
从世界各国来看,日本女性的存在感都是相当强烈的,虽然不像欧美那样张狂,但含蓄中绝对充满了轻狂。也许是日本高度发达的社会结构和压力造就了日本女性的这种心理,社会发展越快,社会矛盾越严重,尤其对于女性来说,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压抑感,哪怕是跟他人多说一句话,都觉得不安和烦躁,似乎一切都不在轨道上,然后慢慢的研磨着她们脆弱的心理。
这两个中篇还是松本清张一贯的写作手法,挖掘社会问题,关注女性细节。通过这些故事,可以反映出日本社会中很多的惯有问题,作为发达国家的代表,社会发展迅速带来的并不仅仅是经济和科技的提升,人文和道德观念也同样重要。